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就在世家以為可以扳回一城,再不濟可以把控江南士林的風向,與朝廷抗衡談判的時候,朝廷卻忽然頒布了指令——廣納賢才編著字典。

  士林徹底沸騰。

  音注之法是與他們無關了,他們頂多能搖搖旗,吶吶喊,助助威,但是現在字典的編纂就不一樣了!

  這可是能夠流傳千古的,中原第一本字典!

  不光是那些年輕的學子,就連一些常年隱居的老前輩都出來想要參加一下,更不必提那些身在江南自詡文采無雙的士林子弟了。

  世家的聲望隱隱崩散,畢竟就算這邊炒的再熱,與他們無關的名聲又有什麼用呢?

  而如果說這是對世家的第一重打擊的話,那麼接下來字典中,朝廷欲以比劃來查字的方法就給了世家第二重打擊。

  世家的音注是什麼樣的?是以許多簡單的比劃來注音的,而如今朝廷的字典不用比劃來注音,而是來查字,這豈不是釜底抽薪?

  在字典這根胡蘿蔔吊在前面的情況下,自然沒人反對這種方法,即使這是個大工程,但是大工程在此時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畢竟越大的工程需要的人數就越多,自己能進的可能性就越大呀!

  他們此時只恨自己的名望不夠高,哪裡會嫌棄建立這種方法費時費力呢?

  這種與比劃查字的音注方法被徹底拋棄,世家的聲望徹底淡去。

  然而這還不夠,就在世家竹籃打水一場空,懊喪不已的時候,新的政策下達了。

  建立學校。

  而且不是一所兩所,而是全大晉,全規模的學校的建立。

  不僅由朝廷來承擔建造學校的費用,而且廣納賢才來當校長和夫子,最主要的是,校長和夫子都有品級,由國家來發俸祿!

  而且束脩也是前所未有的低廉,幾乎相當於只承擔書本的費用,就能去進學!

  這種廣泛授學的行為簡直可怕。

  “他們怎麼能?!他們怎麼敢?!”

  跳腳的世家憤怒的咆哮著,“這種行為與玩火自焚有什麼區別?民智一開,他們知道會造成什麼後果嗎?”

  不怕自己的統治被推翻嗎?

  可是世家的咆哮毫無作用,之前因為沒有被選上編纂字典的人有了新的出路,那就是——教書!

  在此之前,夫子這種職位都是由那些屢試不第,放棄科舉的秀才來擔任的,但是現在,學校的夫子卻是由朝廷委派,有正式品級的官員,即使只是八品九品的小官,但是有了朝廷的承認,就是進入了仕途。

  而如果表現得好,完全可以平級調任,到時候就是縣丞品級的官,和原本需要科舉補缺才能當上官的途徑,快捷了不知道多少倍。

  簡直可以說一步登天!

  更何況,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這隱隱的行為中,明眼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變化。

  有了朝廷專門的學院來教書,那麼以後的科舉呢?該當如何?

  就不說了科舉的內容變化是否與學院教授有關了,就說考試的學子,是不是也從書院中選拔?

  這簡直就是完全掌控了下一任的官員,而他們這些做夫子和校長的,豈不就是未來高官的座師?

  哪怕幾百幾千學子中有一個人得幸高中,那就是他們未來的依靠,有這層關係在,何愁未來不期?

  心潮澎湃之下,一些聰明的人紛紛去應聘夫子,有把握的去應聘校長,而至於那些嘲笑他們和屢試不第的秀才一樣、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人,他們也在心裡嘲笑他們。

  傻子!

  而世家是傻子嗎?

  不,能和大晉周旋這麼多年而找不到把柄的世家,怎麼可能會是傻子?

  那些紛紛去應聘的人知曉的道理,他們又怎麼會看不透?

  就是因為看透了,所以才絕望。

  如果這樣……如果以後這樣,他們因為“知識”而獲得的尊榮將再無一絲一毫,從此世家將完全受制於皇帝,讓生則生,讓死則死。

  再無還手之力。

  或許他們還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樹,但是現在,大晉還有什麼方面是短板嗎?

  沒有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沒有了。

  他們或許能在商業方面做大,或許能進朝堂做個官,或許能在進入兵部以兵法立足當個將軍,但是……這到最後,都是受制於人,只要皇帝稍微有惡意,遇到些許的變故,就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這對於世家,這麼多年臥薪嘗膽,就為了可以恣意妄為的世家怎麼能夠接受?

  有些世家想著算了吧,投誠就投誠吧,趁著家底還在,不如效忠皇帝贏得一席之地,雖然不能再擁有自己的自由和地位,但是現在大晉這麼好,安安分分的似乎也能過得去。

  但是另一些世家呢?

  他們在考慮了許久,也糾結了許久之後,最終,還是為自己的野心付了帳。

  他們對著潛入而來的倭人,輕輕點了點頭。

  第80章

  很多事情, 有了最艱難的第一步, 之後的無數步就能輕而易舉的踏出。

  正如世家們對著倭人, 最開始的最艱難的一個頭點下後, 之後的出賣就變得很簡單了。

  最開始, 還只是大晉處流傳出來的書籍和文化,和將知識視為最寶貴的大多數人不同, 在世家的眼裡, 知識可以說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了。

  於是小到大司農刊印的種田良方, 大到最新研究出來的音注之法——當然, 這是世家比劃注音版本——統統都成了他們之間的交易品,互相以示誠意的禮物。

  和世家的觀念不同,倭人比世家更知道知識的珍貴, 甚至比大晉的百姓更痴迷這些他們嚮往的文化, 所以在拿到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派整個倭國中原文化最厲害的人對這些書籍進行解讀。

  當知道這些書籍居然都是真的,並且是大晉最新最前沿的文化的時候,倭人都被世家的慷慨震驚了。

  他們以為世家會對此留一手, 來作為彼此合作的保障, 哪裡想到自己拿到的居然是全本?

  倭人對世家的贈予如獲至寶, 最開始的種子、種植方法等等消化完畢後, 倭人就看到了音注之法。

  這個音注之法對於倭人其實並沒有什麼用, 倭人和中原人之間的語言並不一樣,甚至和中原發展了許多年不同,倭人至今的文字還凌亂不堪, 不成系統,甚至因為在海上流浪,在各個海島居無定所的原因,他們連像樣的文化都發展不起來,所以在得到音注之法、感覺音注之法與倭人語言的互通之處後,倭人忽然想到了一個十分絕妙的方法。

  那就是將這些音注作為他們的文字!

  是的,將這些音注作為自己的文字,如果需要兩個音就兩個音注疊加在一起,這樣的話,他們倭人的文字創造起來就十分簡單了,最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壓中原一頭!

  如果中原的音注起源於他們倭國的話,那麼豈不就證明他們比中原文化更為源遠流長?

  想想看,他們中原學習了這麼久的東西,居然是他們倭人的文字,簡直只要想一想,就覺得激動的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