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但日子一久, 阿寶卻發現娘娘越發健康紅潤, 原來是這個孩子讓廢后有了新的希望。娘娘吃得好睡得好,身體比以前住在椒房殿養尊處優的時候還要好,阿寶漸漸也就丟了這份心思。
次年的又一冬天, 廢后順利生下一個小公主。阿寶幫了大忙,和廢后一起累的渾身是汗,廢后抱著這個小公主,一臉滿足,卻轉臉就告訴青雲,要他一定要送小公主出宮。
青雲和阿寶面面相覷。
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之下,小公主就是昭台宮三個人最後的希望,如果出宮能使她獲得自由和快樂,那宮外的生活才是個更好的選擇。
但他們三個人實在是沒有辦法衝出宮中的層層戒備,正道苦於無法直視,上官期飛檐走壁進了昭台宮,廢后看向正望著腳尖的青雲和阿寶,已經沒有力氣生氣了。
原來這些年昭台宮吃穿不缺也一直是因為上官期暗中補足。上官雲霓絕口不提此前的事情,只對廢后說自己願意冒著死罪替廢后送小公主出宮。
此時霍氏實在是沒有辦法,而上官期卻看似一片赤誠報恩之心,正在猶豫著是否要相信這個幾年前將自己送到冷宮的小白眼狼的話。
兩人四目相對之時,霍成君突然便答應了。
彼此也並未多說什麼抱歉或感激的話,一時之間,好像回到了多年之前霍成君耍賴拿到了上官期的球,好想回到了前往南海的馬車上,兩人一人一句的互懟。他們像當年在昌邑一樣,即便路遇不明真假的膠西逆賊,也能配合默契地尋出解決之道,只可惜後來發生太多彼此無奈之事。
霍氏十分鄭重地將小公主放到上官期懷中,而上官期也不負所托,安全地將小公主送出宮去,十日之後,便回稟霍成君,說幫小公主找尋了一處好人家,是姓宋,在長安城。
*
劉詢從噩夢中驚醒,渾身汗涔涔的,自己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剛剛夢中的場景支離破碎,全是曾經他和霍成君的種種,他自問和霍成君是緣分太淺,即便費勁心力仍不能同她白頭到老,自認為對霍成君算是仁至義盡,但不知為何,經歷剛剛那個夢境,卻還是心有餘悸。
他記起來了。
他記起那個明艷又冷清的背影,記得今天是什麼日子。
他身邊的宦官總管早就從吳寧換成了鄭福荃了,鄭福荃手腳麻利又細心,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吳寧,不是當年霍光安排在他身邊的人。
劉詢擦了擦冷汗,對鄭福荃說道:“宣,昭台宮霍氏。”
可把鄭福荃嚇得不輕,劉詢細細端詳,他知道現在鄭福荃正想法子勸他呢,但劉詢只當看戲,說什麼都不會聽得,他只覺得好笑又煩悶。
他記起今天是什麼日子了。
十月十九,是她入宮的日子。
今天宣昭台宮霍氏,是個正好的日子。
鄭福荃想了半天,才躊躇說道:“陛下,這昭台宮太過偏遠,傳旨的宮人過去,霍氏再過來,起碼要一個時辰。今夜雪滑路不好走,路上肯定也要多耽誤些功夫。現在已經三更了,到時候來回折騰這天就明了,耽誤陛下休息不是?倒不如陛下現在小睡一會,過幾個時辰就是早朝了,等下了早朝再見霍氏如何?”
劉詢心裡盤算著這鄭福荃最近扯皮功力見長,卻還無所謂的搖搖頭,挑眉回道:“也是,她性子倔得很,你們拿她沒辦法,我去吧。”
*
距離上一次見霍氏已經有快兩年了,劉詢立在昭台宮外卻有近鄉情怯的感覺。
上次見她就是逐日王歸漢的那天宴席,當時的他發瘋的想見她,想和她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
明明好些對策是他們一起在暖閣書房裡想出來的。
明明她在匈奴運籌帷幄出了好大的力。
而這時候逐日王向他敬酒,還說起了霍成君當年在匈奴的事情。
劉詢連忙去聽,他已經太久太久沒見過霍成君了,他現在瘋狂渴望著和霍成君有關的一切,哪怕是曾經的霍成君。
而聽著聽著,劉詢的臉色卻越來越差。逐日王不了解中原話術的魅力,只知道照著金建兄弟說的准沒錯,卻不知道一樣的事情不同的話術卻能讓對方解讀出另類的曖昧來——這正是金齡昀想要的。
金齡昀在霍氏滅門一事中全身而退,同翾飛安度餘生,卻總有午夜夢回的時刻,想著那年桃花林沒有去,是不是他做錯了,於是便想給那位和她的心上人,找點事情做。
劉詢在昭台宮的門口,想到上一次見面是同她鬧得不歡而散,再往上推,再上一次見面,也很不愉快。
他在門口感嘆,想來他對於霍成君,總歸舒心的地方少,難纏的時候多。
但是現在了,已經是這個年紀了,他們都快四十歲了。
他不想和霍成君還這樣過完餘生,他們已經快四十歲了,接下來的日子就是下半生了,前半生的紛紛擾擾就讓它過去吧。當年為了政治權利爭得你死我活,鬧得大半輩子見不到面,也怪想的。她應該也在想自己吧?
劉詢這樣想著,去推開了昭台宮的大門,卻見霍成君正在做什麼織物。
“成君?”劉詢正待坐下和她好好聊聊,卻發現她急忙將織物收好,劉詢奪來一看便知是民間流行的虎頭帽,登時愣住了。過了好一會才拷問阿寶,阿寶一下子說了出來,廢后霍氏將小公主送往民間了。
次年的又一冬天, 廢后順利生下一個小公主。阿寶幫了大忙,和廢后一起累的渾身是汗,廢后抱著這個小公主,一臉滿足,卻轉臉就告訴青雲,要他一定要送小公主出宮。
青雲和阿寶面面相覷。
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之下,小公主就是昭台宮三個人最後的希望,如果出宮能使她獲得自由和快樂,那宮外的生活才是個更好的選擇。
但他們三個人實在是沒有辦法衝出宮中的層層戒備,正道苦於無法直視,上官期飛檐走壁進了昭台宮,廢后看向正望著腳尖的青雲和阿寶,已經沒有力氣生氣了。
原來這些年昭台宮吃穿不缺也一直是因為上官期暗中補足。上官雲霓絕口不提此前的事情,只對廢后說自己願意冒著死罪替廢后送小公主出宮。
此時霍氏實在是沒有辦法,而上官期卻看似一片赤誠報恩之心,正在猶豫著是否要相信這個幾年前將自己送到冷宮的小白眼狼的話。
兩人四目相對之時,霍成君突然便答應了。
彼此也並未多說什麼抱歉或感激的話,一時之間,好像回到了多年之前霍成君耍賴拿到了上官期的球,好想回到了前往南海的馬車上,兩人一人一句的互懟。他們像當年在昌邑一樣,即便路遇不明真假的膠西逆賊,也能配合默契地尋出解決之道,只可惜後來發生太多彼此無奈之事。
霍氏十分鄭重地將小公主放到上官期懷中,而上官期也不負所托,安全地將小公主送出宮去,十日之後,便回稟霍成君,說幫小公主找尋了一處好人家,是姓宋,在長安城。
*
劉詢從噩夢中驚醒,渾身汗涔涔的,自己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剛剛夢中的場景支離破碎,全是曾經他和霍成君的種種,他自問和霍成君是緣分太淺,即便費勁心力仍不能同她白頭到老,自認為對霍成君算是仁至義盡,但不知為何,經歷剛剛那個夢境,卻還是心有餘悸。
他記起來了。
他記起那個明艷又冷清的背影,記得今天是什麼日子。
他身邊的宦官總管早就從吳寧換成了鄭福荃了,鄭福荃手腳麻利又細心,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吳寧,不是當年霍光安排在他身邊的人。
劉詢擦了擦冷汗,對鄭福荃說道:“宣,昭台宮霍氏。”
可把鄭福荃嚇得不輕,劉詢細細端詳,他知道現在鄭福荃正想法子勸他呢,但劉詢只當看戲,說什麼都不會聽得,他只覺得好笑又煩悶。
他記起今天是什麼日子了。
十月十九,是她入宮的日子。
今天宣昭台宮霍氏,是個正好的日子。
鄭福荃想了半天,才躊躇說道:“陛下,這昭台宮太過偏遠,傳旨的宮人過去,霍氏再過來,起碼要一個時辰。今夜雪滑路不好走,路上肯定也要多耽誤些功夫。現在已經三更了,到時候來回折騰這天就明了,耽誤陛下休息不是?倒不如陛下現在小睡一會,過幾個時辰就是早朝了,等下了早朝再見霍氏如何?”
劉詢心裡盤算著這鄭福荃最近扯皮功力見長,卻還無所謂的搖搖頭,挑眉回道:“也是,她性子倔得很,你們拿她沒辦法,我去吧。”
*
距離上一次見霍氏已經有快兩年了,劉詢立在昭台宮外卻有近鄉情怯的感覺。
上次見她就是逐日王歸漢的那天宴席,當時的他發瘋的想見她,想和她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
明明好些對策是他們一起在暖閣書房裡想出來的。
明明她在匈奴運籌帷幄出了好大的力。
而這時候逐日王向他敬酒,還說起了霍成君當年在匈奴的事情。
劉詢連忙去聽,他已經太久太久沒見過霍成君了,他現在瘋狂渴望著和霍成君有關的一切,哪怕是曾經的霍成君。
而聽著聽著,劉詢的臉色卻越來越差。逐日王不了解中原話術的魅力,只知道照著金建兄弟說的准沒錯,卻不知道一樣的事情不同的話術卻能讓對方解讀出另類的曖昧來——這正是金齡昀想要的。
金齡昀在霍氏滅門一事中全身而退,同翾飛安度餘生,卻總有午夜夢回的時刻,想著那年桃花林沒有去,是不是他做錯了,於是便想給那位和她的心上人,找點事情做。
劉詢在昭台宮的門口,想到上一次見面是同她鬧得不歡而散,再往上推,再上一次見面,也很不愉快。
他在門口感嘆,想來他對於霍成君,總歸舒心的地方少,難纏的時候多。
但是現在了,已經是這個年紀了,他們都快四十歲了。
他不想和霍成君還這樣過完餘生,他們已經快四十歲了,接下來的日子就是下半生了,前半生的紛紛擾擾就讓它過去吧。當年為了政治權利爭得你死我活,鬧得大半輩子見不到面,也怪想的。她應該也在想自己吧?
劉詢這樣想著,去推開了昭台宮的大門,卻見霍成君正在做什麼織物。
“成君?”劉詢正待坐下和她好好聊聊,卻發現她急忙將織物收好,劉詢奪來一看便知是民間流行的虎頭帽,登時愣住了。過了好一會才拷問阿寶,阿寶一下子說了出來,廢后霍氏將小公主送往民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