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陸則和裴舒窈的說法,那幾個中年男女對視一眼,都不再多說,怕再說下去這兩隻看起來少不經事的肥羊被轉讓價嚇跑了。

  知道簽合同時肯定要他們在場,老人的養子養女也沒堅持跟著上山。他們都四十出頭了,想爬山有些吃力,還是讓老人自己帶著人去看算了。

  一直被擠到外邊的老人又被擠回陸則和裴舒窈身邊。

  陸則先進育苗基地看了一圈,雖然裡面已經荒棄,設備也被搬空,但基本的布局還在,稍作修繕之後可以用來培育藥草苗,非常方便。

  看完育苗基地,剩下的就是看山。

  到了山上才發現,這雖然不是個景點,沿途卻都依著山勢精心設計過,路很好走,樹木明顯也經過修剪和移栽,布局自然又巧妙,可見這是兩位老人為自己準備的養老地。

  只是老來失伴來得太突然,兩個人對此都毫無準備,一個沒交代好育苗基地的事務就去了,一個根本還沒想過怎麼接手妻子留下的一切。

  陸則和裴舒窈跟著老人走到半山,對山上的情況非常滿意,很多樹林不必砍伐也能利用起來,種植一些喜陰藥材,比如很多山參就適合長在林下;至於必須遷走的樹木,陸則也已經有個去處安排給它們:他們的私人圖書館和實驗室那邊基本裝修完畢,但綠化還沒有好好搞,挖一些老樹移栽過去應該很不錯。

  陸則把對山林的初步規劃和老人講了講。

  簡單來說就是不會破壞太多原有植被,不得不拔除的也會讓它們在別的地方繼續生長。

  老人聽著陸則的話,眼眶不由得濕潤了。

  妻子費心費錢收養的兒女個個只想著分錢,眼前兩個年輕的孩子明明是外人,卻願意替他妻子保全這片山林。

  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自家的卻是那副模樣,難道真的是他們不會教孩子?

  想到自己的木訥寡言,老人嘆了口氣,忍不住痛恨自己的性格。

  走了這麼久,老人也有些累了,在一塊石頭上坐下邊歇息邊和陸則兩人說話。

  陸則和裴舒窈雖然體貼地什麼都沒問,他卻忍不住說起了這些年發生的事,說起妻子去世後的種種,最後忍不住落下兩行老淚。

  陸則和裴舒窈一直耐心聽著。

  資助學生或者收養孩子這種事,確實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每個人的資質不同、性格不同,決定了他們各有各的未來,有時候父母師長不怎麼盡責,依然能養出人人艷羨的“別人家孩子”;有時候父母師長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一切,孩子還是長歪了。

  別說養父母,就是親生父母也沒法確定自己教養出來的孩子有能力、有良心。

  裴舒窈說:“《韓詩外傳》里有這樣一段話:‘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意思是春天種下桃李,夏天可以享受它帶來的蔭涼,夏天可以享用它結出的果實;可春天要是種下蒺藜,不僅夏天沒法乘涼,秋天還得面對一片利刺。這說明培養人需要先進行挑選,但是你們當年是無人撫養才好心地收養了他們,當時他們大多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相對固定的觀念和性格,你們既沒有辦法從他們出生開始教育他們,也不可能挑揀著孩子選擇性收養,他們會這樣不是你們的錯。”

  孩子沒法挑選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沒法挑選自己的孩子,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孩子不長進不成器父母確實要反思,但也沒必要把所有過錯攬在自己身上。

  老人聽了有些訝異地看著裴舒窈,《韓詩外傳》是漢代韓嬰的著作,很少有年輕人會去讀,裴舒窈看著年紀那么小,引用起裡面的內容來卻信手拈來,讓他有點意外。

  向人傾訴往往就是為了有人聆聽和得到安慰,不可否認地,裴舒窈的寬慰讓老人心裡舒服了一些。

  一番交談過後,老人很願意把這座山轉讓給陸則。不過在價錢方面有些犯難,要是他自己賣的話價格方面低一點也可以,可他還有那麼多不省心的養子養女以及等著錢還賭債的小兒子,他怕自己報的價錢低了他們會鬧起來,讓眼前兩個年輕人陷入麻煩之中。

  陸則看出老人的顧慮,開口說:“我們只是來看山的,估價和議價會有專人負責,到時你們可以好好談談。”

  他們不會讓老人吃虧,但也不會給老人那幾個養子養女當冤大頭。

  老人聽陸則這麼說,頓時放下心來,渾身輕鬆多了,帶著陸則和裴舒窈一路走到山頂。

  這是秋日高懸,明燦燦的陽光落在層層疊疊的山林之上,給滿山秋色鍍上了一層光暈,看著叫人心曠神怡。

  看到這山頂的風光,陸則和裴舒窈對這座山的喜愛更添一重,即便最後商量出的價錢比市面轉讓價要高一些他們也願意接受。

  兩邊商量妥了,兩個人開車離開,在附近找了個地方吃飯。

  既然有了決定,陸則給衛父借給自己的人打了個電話,讓他幫忙談合同。

  那邊一口應下,打包票說自己一定不辱使命。

  既然陸則想要這座山,負責人職業病立刻犯了,決定先去了解一下談判對象。

  不去了解還好,一叫人去搜集相關的信息,負責人頓時被查出來的東西震驚了一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