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陸則也知道這個新規定。

  既然孔會長主動提出這個考核方案,陸則當然不會拒絕,一口答應下來。

  兩邊達成共識,孔會長把日期敲定下來,讓陸則離開。

  陸則一走,孔會長馬上忙碌起來。

  這次雖然給陸則開了綠色通道,但孔會長腰杆挺得很直。

  論基本知識,沒誰比陸則紮實了,沒見陸則都參與過中醫項目嗎?

  論臨床水平,有江老打包票,就江老那個倔脾氣,要他幫學生造假比殺了他還難。

  論科研水平,這個就更不用說了,一般在校生和年輕醫生有哪個能和他比?

  果然,孔會長通知“考官”們時,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

  所有人心裡都是有私心的:學中醫的好苗子本來就少,西醫那邊都拿博士學位搶人了,他們怎麼能什麼都不做?

  不就給陸則發個證?

  西醫那邊敢發,他們也敢發!

  當然,前提是陸則能通過考核。

  為此,一群中醫學教授和協會成員聚在一起開了個會,共同決定這次特殊考核的“考題”。

  六月底,陸則先參加了一輪筆試,以滿分的成績通過,下筆十分輕鬆自如,看得監考的教授回去在群里痛罵了自己學生一通。

  至於罵學生的理由?沒有理由,就是覺得好苗子沒來到自己手上,心情鬱悶。

  第二天陸則被領去省中醫院。

  既然叫中醫院,那當然是主攻中醫的地方。省中醫院在國內都是有名的,各地疑難雜症患者在多方求醫無門之後都會找到這邊來。

  對於這種被人治到一半的病人,以前很多醫生都不願意治。

  運氣好的,可能是前面的人已經治得差不多了,接手的醫生收個尾就好。

  可要是運氣差,遇上幾經轉手、越治越糟糕的病人,事情就麻煩了。

  不過省中醫院底氣足,什麼病人都願意接手、什麼病都願意治一治。

  陸則來到省中醫院時引來不少人的關注,最初是小護士和年輕病患們,後來連中老年病患都開始往他身上瞄:能來中醫院的哪個不是養生愛好者,《養生大講堂》肯定會看,養生文章也絕對不會漏。

  這兩年每到逢年過節,陸則當初搞的保健品測評還會被翻出來轉發呢!

  養生話題的經久不衰,決定了陸則在公眾間的知名度不會走低。

  更何況最近陸則帶人研發的心肌再生藥物還引起了新一輪的熱議。

  人老了,心血管系統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心梗這個詞是橫亘在許多老人心裡的大石。

  心梗發作快,昨天還好好的人,可能第二天就沒了。有時候看到認識的人一個個離開人世,自己心裡也會擔心和煎熬,生怕自己連和家裡人道別的機會都沒有就一命嗚呼。

  心肌再生藥物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卻著實是心梗高危人群的定心丸。

  對於這位年輕醫生來到中醫院,很多人都好奇到底是因為什麼事。

  和相熟的醫生護士打聽,醫生護士們也不太了解。

  等有病人被提出能不能讓實習生參與診斷,不少醫生護士才稍稍有點底。

  不過也僅僅是猜測而已。

  這天陸則和醫生們開的方子都經由專家把關。

  結果專家驚訝地發現,陸則開的方子和江老一脈相承,不僅用的藥材簡單,見效還快。

  都說是藥三分毒,事實上不單是藥,凡是入口的東西或多或少難免會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只是含量多少的區別。

  藥物與藥物之間“藥性”的融合,其實就是一連串複雜的化學反應。

  做過化學實驗的人都知道,試劑量多量少、先加後加、混合還是分開,都會對反應結果造成影響。

  所以能用最簡單的方子,一來能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二來能減少治療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這次負責陸則臨床實踐能力考核的老專家性格比較古板,雖然聽孔會長說江老都表示陸則臨床能力不錯,心裡還是存著點挑刺的心思。

  畢竟,陸則就算拿到證也不會來中醫院這邊,他為什麼要給陸則開方便之門?

  可一天考核下來,老專家不得不承認確實有人學什麼會什麼,不管哪個領域都能學得比其他人好。

  七月初,兩份考核認定表幾乎同時送到了省醫協。

  因為知道總協會那邊一直對陸則虎視眈眈,省醫協那邊也遵循特事特辦的原則,飛快通過了兩份申請。

  陸則被通知去領證的時候正在和章有他們開會,主要是明確各方交接人員,免得研發過程中有問題不好溝通。

  這邊才剛收好尾,陸則就接到協會那邊的電話,要他去拿證。

  因為他不是走正常程序考的證,不會和其他人一樣統一發放,所以要他自己去領。

  要是不方便拿,留下郵寄地址也是可以的。

  陸則當然方便去拿,就是有點迷茫:現在發證這麼快的嗎?他兩邊都才考完沒多久,協會居然通知他兩個證都辦好了?

  陸則懷著疑惑去領證,又被工作人員的熱情驚了一下。

  他在一干工作人員的目送之下離開協會,心裡還有點不真實的感覺。

  不過想想自己身邊就有不少履歷三級跳的人,相比起來自己一路走來其實還挺按部就班的,陸則也就不琢磨了,帶著證回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