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當時兩人同騎一匹馬,黑衣少年把白衣少年牢牢的護在懷裡,當時的他沒有多想,只是滿心的高興見到了弟弟,在後來的那十年裡,他經常會想到那副畫面,黑衣少年護著白衣少年的姿勢,那是一種完全保護不泄露任何可以被傷害到的地方的完美姿勢,只有把對方放在心底深處,才會這樣無時無刻的保護著那人。
文兒和楊過的武功都很高,甚至超過自己,他心裡又高興又慚愧,高興文兒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又慚愧自己竟然連文兒的武功都比不上。
還記得那次四人在騎馬時遇到了金輪法王師徒,那次自己才真正的看到了文兒的武功,果然比之自己要高,但金輪法王太過厲害,最後文兒還是受傷了。當時的他深切的覺得自己的沒用,反倒是楊過才有保護文兒的能力。
在聽到文兒和楊過居然是那種關係時,他心裡雖不願接受,但見弟弟堅定的神色,心裡默默的嘆口氣,還是沒有說什麼。而師父卻是激烈的反對,當時的自己既希望文兒能夠聽從師父的話和楊過分開,但心裡卻隱隱的又覺得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會讓文兒不幸福。
至於芙兒的舉動,大家都沒有想到,在看到文兒渾身是血躺在楊過懷裡的那一刻,武敦儒只覺渾身冰冷,在聽到只有和楊過雙修才能救回文兒時,自己沒有絲毫猶豫的就同意了。只要文兒活著,什麼都可以。
師父的反對也沒有任何效果,最後楊過還是和文兒發生了關係。第二天早上,他去了文兒的房間,進房的一剎那,室內濃烈的麝香味,還有文兒脖子上的紅痕,都讓他心裡五味陳雜,但在看到文兒明顯好轉的臉色,心裡又慢慢的平靜下來。
之後沒多久,文兒就和楊過離開了,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回來,那段時間蒙古人攻城很頻繁,他以為文兒和楊過是來幫忙的,看到文兒比上次健壯了不少的身子,對楊過也滿意了不少,後來在金輪法王挑釁時,是楊過挽救了最後一站,成功的打敗了金輪法王,使蒙古人退兵。之後師娘的孩子被李莫愁擄走,師父不便離開襄陽城,也是文兒和楊過一起把兩個孩子找回來。
在那之後,文兒就離開了襄陽城,直到六年後,才見到。那時的自己,已經娶了妻子,也見到了父親。父親他很想念文兒,只是文兒明顯不願意認這個父親,甚至不願理睬。當時的他不明白,也不贊同文兒的做法,他知道雖然當年父親做的不對,但到底怎麼說,那也是他們的親生父親。
也許是和師父在一起久了,也許是成親了,也許是快要當爹了,所以當時的自己對文兒的行為很不滿,就突然對老是呆在文兒身邊的楊過開始不滿起來。還記得陸姑娘突然跑到自己面前說,文兒堂堂一個男子漢,屈身在一個男子的身下,這種事根本就是不正常的。後來爹也知道了這件事,更是強烈反對,說是等文兒成了親,有了孩子後,就不會想著和一個男人在一起了。那時的自己只是有些猶豫,後來在看到文兒和襄兒那兩個孩子玩的開心時,就問他是不是喜歡孩子,還記得文兒說喜歡。大概是從那時起,自己才開始真的決定分開文兒和楊過吧。
那個時候文兒對爹的態度也不是那麼抗拒了,也許是察覺到了什麼,在自己和爹還有師父師娘商量的時候,文兒來說要告辭。然後文兒被爹打暈,那一瞬間,文兒看向自己的眼神,讓武敦儒在後來的十年的時間裡,每每午夜夢回都會驚醒。那一眼裡,不是震驚,而是滿滿的失望。
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一離去,竟然成了永別,文兒死去,爹也雙臂斷去,十年未醒。師娘說爹是因為不想面對現實,他知道,爹親眼看著文兒死去,所以才會選擇逃避,是他們的自作主張,才害死了文兒。
文兒被楊過帶走,其實之後他曾經瞞著師父師娘去找過楊過,本來是想要回文兒的身體。在看到那一頭刺眼的白髮時,武敦儒的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看著楊過細心的照顧著文兒的身體,他突然就想到了當年文兒說過的一句話:兩個人平安的在一起,總好過一個人活著,而另一個人永遠的死去。
文兒的死去,最傷心難過的還是楊過吧,才會白了一頭烏髮。文兒的身體保存照顧的很好,他知道,如果文兒有意識,一定也會選擇呆在楊過身邊的吧,自己已經錯了一次,不能再錯第二次了。
自己的到來和離去,楊過都沒有多看自己一眼,就仿若沒有這個人一樣,他知道,楊過是看在文兒的面子上才沒有對自己動手。
回來後,他沒有和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就這樣過了十年,他把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取名為思文,第二個兒子取名為念文,意為思念之意。當聽到師娘的話,他第一個反應就是那兩個人定是文兒和楊過,楊過的一頭白髮,師父不知道,但他是知道的,所以楊過身邊那人定是文兒。
只是沒想到,十年未醒的父親在聽到文兒活著的消息時,竟然醒來了。父親的堅持讓他只能答應,因為駕著馬車,速度慢了不少,但一個月也足夠了。走進那座森林,在察覺到那裡竟然設了陣法時,心裡所有的興奮激動一瞬間跌到谷底。
不死心的轉了很久,直到看到那塊白布上的字時,心瞬間緊縮,情緣已盡,物是人非。文兒,這就是你的答案嗎?也許在當初我做出那個決定時,就已經把我們之間的牽絆親手斬斷了吧,是我辜負了你的信任,我是那麼了解你的一個人,怎麼會忘了你的驕傲和堅持。你一直都沒有變,朝著自己認準的方向努力著,而我,卻變了,變得迂腐了。
沒有多糾纏,和父親就那樣離開了,父親很傷心,但卻沒有繼續留在那裡,十年,心裡的愧疚厚重的就像一座大山,既然,這是文兒希望的,那就這樣吧。想必,父親也是這樣想的吧,所以,縱然心痛,但還是離去。只要,文兒還活著就好。
第84章 番外3
霍都從小就是個驕傲的孩子,當然,他也有驕傲的本錢,生來就是王子,有一個蒙古大汗的爹,誰不讓他三分。在十五歲那年,他拜了國師金輪法王為師,就更驕傲了。那時的他以為將來自己就是下一任的大王。
那時的他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金錢、權勢都有了,武功在蒙古也是排的上號的,人生,好像沒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三十歲那年,他遵從父王的旨意前往中原,想要統一中原武林。
那時,他第一次見到了那個人,當時的他只是個孩子,漂亮的男孩子他見得多,也玩過不少,那個孩子不算最漂亮的,但那雙漆黑的眸子卻讓人印象深刻,那雙眸子很溫和,明明是個小孩子,卻像是已經歷盡了繁華般,他看向他身邊那個少年的視線,溫和中帶著一絲關懷,就像是一個長輩在對著小孩一樣,很不和諧,卻格外的吸引人。而他身邊的那個少年在自己看過去的時候就狠狠的瞪過來,微微一笑,原來是只小豹子嗎?
回到蒙古之後,很快,那個孩子就被他拋到了腦後。六年後,他和師父一起前往中原,在陸家莊的英雄大會上,他又一次見到了那個少年,只是驚鴻一瞥,他卻認出了那個孩子。他已經長成了風華絕代的少年,就像被水流沖刷過的鵝卵石,開始散發出他獨特的魅力。
原本的計劃被那個孩子打亂,他在第一場戰鬥中失敗。從旁人的話中得知那個孩子名為武修文,他身邊那個黑衣少年名為楊過。英雄大會的目的失敗,師父雖沒有責罵,還安慰他,他卻是慚愧了。
那日清晨,他和師父一起在外面走動,卻沒想竟然碰到了那個少年,當中那個少女正是郭靖的女兒,只要抓住了她,不愁郭靖不答應師父的要求。只是沒想到那個武修文居然如此聰明,知道放馬兒回去求救。
郭芙和武敦儒雖然聯手對付自己,但還是被自己步步緊逼,沒有反抗之力,眼角撇到師父那邊,看到那連個少年居然可以和師父打成平手,心下一驚,把扇中的毒釘朝著楊過she去,卻沒想到竟然被武修文擋住了,看著他嘴角流下的鮮血,他的心中竟然微微一縮。而那個黑衣少年看過來的目光也讓他心中一凜,心裡隱隱明白那個黑衣少年的感情。
在武修文受傷後,楊過所爆發出來的威力讓他心驚,雖然最終還是被師父打傷,但也拖延到郭靖來了,郭靖一來,想繼續下去是不可能了,師父當機立斷的離開。他卻是擔心了武修文的傷勢好久,直到聽人說他的傷勢已經好了,看著他和那個楊過離開陸家莊。而他,也隨著師父回到了蒙古。
回到蒙古後,腦中時常會出現那個白衣少年的身影,而他身邊也開始出現各色各樣的少年,但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有些地方肖似那個少年。對於他的舉動,師父卻是有些不高興,但也沒說什麼。師父比他大十歲,正值壯年,卻從未看到師父召見什麼姑娘或是少年侍寢。每每師父看到他在和那些少年親熱,神色就會不高興。之後,每每知道師父要來,他都會把那些少年趕出去,果然,師父又恢復了正常。
對於師父的反應,他也沒有多想,畢竟褻玩男孩在貴族中雖然很平常,但畢竟不是什麼好事,連父王也說過他幾次,他只是以為師父不喜歡,所以就儘量避免。對於師父,他是有些敬重的,師父對他很好,武功也很高強,可以說得上是蒙古第一人,對於強者,總是有一種崇拜的心裡。還記得,當年師父走到他面前,問他是否願意隨他學武,當時的他幾乎不敢置信,耀眼的陽光從師父的背後照過來,仿若天人。
父王那些年一直想攻占大宋,而郭靖卻一直守著襄陽城,令蒙古士兵死傷無數,而契機也在那時到來,全真教的趙志敬竟然主動找到了師父來合作,只要師父助他得到全真教掌教之位,就願意助師父拿下襄陽城。
師父同意了,而他腦海中卻是第一時間浮現了那個白衣少年的身影。在和趙志敬談論的時候,他把這個條件也加了進去,他,想要得到那個少年。
對於趙志敬,他是瞧不起的,背叛自己的師門,在哪裡都是說不過去的,這種人,只能利用,不能成為合作夥伴。
隔了六年,重新見到那個人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俊美的青年了,風華沉澱後,散發出更吸引人的醇香。給他使用了蒙古皇族的秘藥,會讓人武功盡失。因為要助趙志敬奪取掌教之位,所以暫時不能離開,只能把他放在趙志敬所提供的密室之內。
在知道趙志敬去了密室的時候,他心裡一緊,馬上趕到密室,見趙志敬赤裸著上身,而那個人還安好無恙,心裡放鬆下來,旋即升起一股怒火。發現那人看向自己的眼裡只有冷淡和厭惡,當時他心裡一縮,旋即又不舒服起來,他堂堂蒙古王子,看上了他是他的榮幸才是。
文兒和楊過的武功都很高,甚至超過自己,他心裡又高興又慚愧,高興文兒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又慚愧自己竟然連文兒的武功都比不上。
還記得那次四人在騎馬時遇到了金輪法王師徒,那次自己才真正的看到了文兒的武功,果然比之自己要高,但金輪法王太過厲害,最後文兒還是受傷了。當時的他深切的覺得自己的沒用,反倒是楊過才有保護文兒的能力。
在聽到文兒和楊過居然是那種關係時,他心裡雖不願接受,但見弟弟堅定的神色,心裡默默的嘆口氣,還是沒有說什麼。而師父卻是激烈的反對,當時的自己既希望文兒能夠聽從師父的話和楊過分開,但心裡卻隱隱的又覺得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會讓文兒不幸福。
至於芙兒的舉動,大家都沒有想到,在看到文兒渾身是血躺在楊過懷裡的那一刻,武敦儒只覺渾身冰冷,在聽到只有和楊過雙修才能救回文兒時,自己沒有絲毫猶豫的就同意了。只要文兒活著,什麼都可以。
師父的反對也沒有任何效果,最後楊過還是和文兒發生了關係。第二天早上,他去了文兒的房間,進房的一剎那,室內濃烈的麝香味,還有文兒脖子上的紅痕,都讓他心裡五味陳雜,但在看到文兒明顯好轉的臉色,心裡又慢慢的平靜下來。
之後沒多久,文兒就和楊過離開了,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回來,那段時間蒙古人攻城很頻繁,他以為文兒和楊過是來幫忙的,看到文兒比上次健壯了不少的身子,對楊過也滿意了不少,後來在金輪法王挑釁時,是楊過挽救了最後一站,成功的打敗了金輪法王,使蒙古人退兵。之後師娘的孩子被李莫愁擄走,師父不便離開襄陽城,也是文兒和楊過一起把兩個孩子找回來。
在那之後,文兒就離開了襄陽城,直到六年後,才見到。那時的自己,已經娶了妻子,也見到了父親。父親他很想念文兒,只是文兒明顯不願意認這個父親,甚至不願理睬。當時的他不明白,也不贊同文兒的做法,他知道雖然當年父親做的不對,但到底怎麼說,那也是他們的親生父親。
也許是和師父在一起久了,也許是成親了,也許是快要當爹了,所以當時的自己對文兒的行為很不滿,就突然對老是呆在文兒身邊的楊過開始不滿起來。還記得陸姑娘突然跑到自己面前說,文兒堂堂一個男子漢,屈身在一個男子的身下,這種事根本就是不正常的。後來爹也知道了這件事,更是強烈反對,說是等文兒成了親,有了孩子後,就不會想著和一個男人在一起了。那時的自己只是有些猶豫,後來在看到文兒和襄兒那兩個孩子玩的開心時,就問他是不是喜歡孩子,還記得文兒說喜歡。大概是從那時起,自己才開始真的決定分開文兒和楊過吧。
那個時候文兒對爹的態度也不是那麼抗拒了,也許是察覺到了什麼,在自己和爹還有師父師娘商量的時候,文兒來說要告辭。然後文兒被爹打暈,那一瞬間,文兒看向自己的眼神,讓武敦儒在後來的十年的時間裡,每每午夜夢回都會驚醒。那一眼裡,不是震驚,而是滿滿的失望。
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一離去,竟然成了永別,文兒死去,爹也雙臂斷去,十年未醒。師娘說爹是因為不想面對現實,他知道,爹親眼看著文兒死去,所以才會選擇逃避,是他們的自作主張,才害死了文兒。
文兒被楊過帶走,其實之後他曾經瞞著師父師娘去找過楊過,本來是想要回文兒的身體。在看到那一頭刺眼的白髮時,武敦儒的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看著楊過細心的照顧著文兒的身體,他突然就想到了當年文兒說過的一句話:兩個人平安的在一起,總好過一個人活著,而另一個人永遠的死去。
文兒的死去,最傷心難過的還是楊過吧,才會白了一頭烏髮。文兒的身體保存照顧的很好,他知道,如果文兒有意識,一定也會選擇呆在楊過身邊的吧,自己已經錯了一次,不能再錯第二次了。
自己的到來和離去,楊過都沒有多看自己一眼,就仿若沒有這個人一樣,他知道,楊過是看在文兒的面子上才沒有對自己動手。
回來後,他沒有和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就這樣過了十年,他把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取名為思文,第二個兒子取名為念文,意為思念之意。當聽到師娘的話,他第一個反應就是那兩個人定是文兒和楊過,楊過的一頭白髮,師父不知道,但他是知道的,所以楊過身邊那人定是文兒。
只是沒想到,十年未醒的父親在聽到文兒活著的消息時,竟然醒來了。父親的堅持讓他只能答應,因為駕著馬車,速度慢了不少,但一個月也足夠了。走進那座森林,在察覺到那裡竟然設了陣法時,心裡所有的興奮激動一瞬間跌到谷底。
不死心的轉了很久,直到看到那塊白布上的字時,心瞬間緊縮,情緣已盡,物是人非。文兒,這就是你的答案嗎?也許在當初我做出那個決定時,就已經把我們之間的牽絆親手斬斷了吧,是我辜負了你的信任,我是那麼了解你的一個人,怎麼會忘了你的驕傲和堅持。你一直都沒有變,朝著自己認準的方向努力著,而我,卻變了,變得迂腐了。
沒有多糾纏,和父親就那樣離開了,父親很傷心,但卻沒有繼續留在那裡,十年,心裡的愧疚厚重的就像一座大山,既然,這是文兒希望的,那就這樣吧。想必,父親也是這樣想的吧,所以,縱然心痛,但還是離去。只要,文兒還活著就好。
第84章 番外3
霍都從小就是個驕傲的孩子,當然,他也有驕傲的本錢,生來就是王子,有一個蒙古大汗的爹,誰不讓他三分。在十五歲那年,他拜了國師金輪法王為師,就更驕傲了。那時的他以為將來自己就是下一任的大王。
那時的他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金錢、權勢都有了,武功在蒙古也是排的上號的,人生,好像沒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三十歲那年,他遵從父王的旨意前往中原,想要統一中原武林。
那時,他第一次見到了那個人,當時的他只是個孩子,漂亮的男孩子他見得多,也玩過不少,那個孩子不算最漂亮的,但那雙漆黑的眸子卻讓人印象深刻,那雙眸子很溫和,明明是個小孩子,卻像是已經歷盡了繁華般,他看向他身邊那個少年的視線,溫和中帶著一絲關懷,就像是一個長輩在對著小孩一樣,很不和諧,卻格外的吸引人。而他身邊的那個少年在自己看過去的時候就狠狠的瞪過來,微微一笑,原來是只小豹子嗎?
回到蒙古之後,很快,那個孩子就被他拋到了腦後。六年後,他和師父一起前往中原,在陸家莊的英雄大會上,他又一次見到了那個少年,只是驚鴻一瞥,他卻認出了那個孩子。他已經長成了風華絕代的少年,就像被水流沖刷過的鵝卵石,開始散發出他獨特的魅力。
原本的計劃被那個孩子打亂,他在第一場戰鬥中失敗。從旁人的話中得知那個孩子名為武修文,他身邊那個黑衣少年名為楊過。英雄大會的目的失敗,師父雖沒有責罵,還安慰他,他卻是慚愧了。
那日清晨,他和師父一起在外面走動,卻沒想竟然碰到了那個少年,當中那個少女正是郭靖的女兒,只要抓住了她,不愁郭靖不答應師父的要求。只是沒想到那個武修文居然如此聰明,知道放馬兒回去求救。
郭芙和武敦儒雖然聯手對付自己,但還是被自己步步緊逼,沒有反抗之力,眼角撇到師父那邊,看到那連個少年居然可以和師父打成平手,心下一驚,把扇中的毒釘朝著楊過she去,卻沒想到竟然被武修文擋住了,看著他嘴角流下的鮮血,他的心中竟然微微一縮。而那個黑衣少年看過來的目光也讓他心中一凜,心裡隱隱明白那個黑衣少年的感情。
在武修文受傷後,楊過所爆發出來的威力讓他心驚,雖然最終還是被師父打傷,但也拖延到郭靖來了,郭靖一來,想繼續下去是不可能了,師父當機立斷的離開。他卻是擔心了武修文的傷勢好久,直到聽人說他的傷勢已經好了,看著他和那個楊過離開陸家莊。而他,也隨著師父回到了蒙古。
回到蒙古後,腦中時常會出現那個白衣少年的身影,而他身邊也開始出現各色各樣的少年,但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有些地方肖似那個少年。對於他的舉動,師父卻是有些不高興,但也沒說什麼。師父比他大十歲,正值壯年,卻從未看到師父召見什麼姑娘或是少年侍寢。每每師父看到他在和那些少年親熱,神色就會不高興。之後,每每知道師父要來,他都會把那些少年趕出去,果然,師父又恢復了正常。
對於師父的反應,他也沒有多想,畢竟褻玩男孩在貴族中雖然很平常,但畢竟不是什麼好事,連父王也說過他幾次,他只是以為師父不喜歡,所以就儘量避免。對於師父,他是有些敬重的,師父對他很好,武功也很高強,可以說得上是蒙古第一人,對於強者,總是有一種崇拜的心裡。還記得,當年師父走到他面前,問他是否願意隨他學武,當時的他幾乎不敢置信,耀眼的陽光從師父的背後照過來,仿若天人。
父王那些年一直想攻占大宋,而郭靖卻一直守著襄陽城,令蒙古士兵死傷無數,而契機也在那時到來,全真教的趙志敬竟然主動找到了師父來合作,只要師父助他得到全真教掌教之位,就願意助師父拿下襄陽城。
師父同意了,而他腦海中卻是第一時間浮現了那個白衣少年的身影。在和趙志敬談論的時候,他把這個條件也加了進去,他,想要得到那個少年。
對於趙志敬,他是瞧不起的,背叛自己的師門,在哪裡都是說不過去的,這種人,只能利用,不能成為合作夥伴。
隔了六年,重新見到那個人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俊美的青年了,風華沉澱後,散發出更吸引人的醇香。給他使用了蒙古皇族的秘藥,會讓人武功盡失。因為要助趙志敬奪取掌教之位,所以暫時不能離開,只能把他放在趙志敬所提供的密室之內。
在知道趙志敬去了密室的時候,他心裡一緊,馬上趕到密室,見趙志敬赤裸著上身,而那個人還安好無恙,心裡放鬆下來,旋即升起一股怒火。發現那人看向自己的眼裡只有冷淡和厭惡,當時他心裡一縮,旋即又不舒服起來,他堂堂蒙古王子,看上了他是他的榮幸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