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宅的竹子也是都城一絕。這種竹子表面分布著大片的紫褐色斑點,形狀瞧上去極像眼淚,所以被稱為“淚竹”。多有些多情善感的文人清客,喜將它擬人,故而又可喚“湘妃竹”。

  “沒有崔家家主的首肯,崔瑤君是不敢宴請的。”裴緋語氣淡淡,“就算請了,頂多也是小輩們來。”

  賀九秋頭痛地揉揉眉間,倒是同意了她的說法。

  這樣的大家族,族長基本上都是說一不二的,具有壓制性的權利。相對地,被選為族長的人,從小接受的培訓也是家族至上,凡事以家族的利益為先,一定是可以為家族殫精竭慮的。

  賀九秋:“這就說不通了啊。”

  “還有一種可能。”

  賀九秋看著裴緋。

  裴緋的眼神變得有些晦澀不明:“崔氏可能開始是真不知情,但後來卻不可能不清楚,可到現在都沒發作,自然最大的可能性是老狐狸心甘情願自己上鉤。”

  “寧願冒著全族性命和千年基業的風險……”裴緋閉上眼睛,眉眼都模糊起來,“成功後得到的報酬一定難以想像。”

  大齊當朝皇帝明崇帝,出身草莽,最初為一鄉間游漢。

  彼時前朝皇室其實是崔氏,各大小世家錯綜複雜,但也算和諧共存。

  然世家子多善詩詞,講究風骨氣度,以弱不禁風為美。致使大齊瘋狂痴迷文人狂士,極度排斥武將。重文輕武在前朝末期達到頂峰,這段時期也是名士最鼎盛的時代。

  一國武力衰退,影響是巨大的。

  匈奴等遊牧小族,每年逢冬便會來邊境“打劫”些糧草過冬,意外發現齊軍的衰弱情況,於是舉大軍壓境,意圖試探。

  崔氏不敵,而此時的人多數以家族為先,更是巴不得崔氏倒台,自己家族好頂上。

  崔氏傷亡慘重,無可奈何之下,當朝皇帝親自宣布讓位,一時間又是一場風雨涌動。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那個位置上。

  畢竟這位置幾百年來都是如此,你不行來我就上,這些個大世家裡,祖上基本都曾做過皇帝。

  而從那位置上退下來的家族,雖然傷得重,到底根基還在,大多會漸漸退到隱蔽地,默默休養生息,讓家族恢復元氣。

  這幾乎算是歷朝歷代商量好的、最不容易撕破臉的讓位方式了,畢竟世家發展這麼多年,姻親聯姻早已數不清,籠統來說,都算是一家人。

  但誰也沒料到被他們稱作是粗鄙蠻夷的匈奴,會這樣兇猛,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那些平日裡只知道敷粉塗脂的大齊兒郎們哪裡曾見過這般大仗勢,第一戰便損耗泰半,接著就再也不敢出手。

  大世家自然是有精兵強將的,可他們怕。怕自己拼死拼活出手,損耗了自個兒基業,打退匈奴,結果被別的世家搶先,那多鬱悶。

  一時間前朝氣氛詭異,有能力的按兵不動,任由匈奴大肆侵略,民怨沸騰達到了巔峰。

  明崇帝就是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他極為輕易地得到最底層百姓的擁戴,徵兵打仗,在大世家還處在觀望的狀態時,以讓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迅速發展壯大,占地為王,自成一國。

  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

  向來溫馴的百姓變得異常可怕驍勇,由他們組成的雜兵,一次次擊退匈奴,屢戰屢勝,也因此,越來越多被逼到極致的百姓加入,明崇帝的力量越發強大。

  他繼承民願,乾脆利落地揮兵,劍指世家。

  之後的一切便如史書記載的一般,明崇帝成功了。

  他成了皇帝。

  眾世家包括崔氏在內,皆十分有默契地隱忍依附下來。

  新朝開始得十分艱難。

  那些開國功臣們,大多不通時務,大字都不識一個。而大齊疆域遼闊,各小縣郡無人管理,劫匪橫出,漸漸民憤漸起,明崇帝在焦躁之中,得到了世家遞過來的橄欖枝。

  世家是最不缺人才的。

  很快各地匪亂被迅速平息,因戰爭而帶來的傷損,世家們也都很自覺地補上。

  權勢終究是誘人的。

  本來滿心滿眼以百姓為先的新帝,最終還是變成了現在那個高高在上、性情多疑的帝王。

  他再也聽不見百姓的哭訴了。

  也因此,他是最忌憚自己出身,還有結黨營私的。

  若宴會後真的發生了什麼事,那崔氏,必將最直面來自帝王的怒火。

  這樣滅族的風險,崔氏依然肯擔的話……

  “要變天了。”裴緋遙遙望向都城最深處,褐色的眸子裡仿佛醞釀起了刀光劍影,滔天巨浪。

  她輕輕側過頭,卻對著賀九秋說出了和三皇子未曾說完的話。

  “若我推測的不錯,那麼,匈奴來犯的消息,不用多久便可傳遍長安了。”

  “崔氏,欲反。”

  作者有話要說:  這段歷史和我中國古代魏晉時期相似,世家分布大概很像,也有一個史上著名皇室――齊。

  這個家族前身也是世家,而且特別變態,皇帝都有共同的特點:短命且魔性。

  有皇帝喜歡斬自己妃子,把妃子煮湯,讓大臣們一起享用(這個好噁心,簡直是神經病)

  這個家族好像有精神病遺傳,每任皇帝無論開始時多正常,一旦到了中年,畫風就鬼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