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頁
張武答道:「都是蒙陛下恩澤……」
劉安是最先跟隨朱瞻基的劉榮的兒子,也是如今為大明鎮守北域海疆的海軍重臣。
在朱瞻基第一次出海,他就作為主將掃平了明古魯部落,當時他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壯漢,現在也變成了一個老朽。
朱瞻基笑著跟眾人說道:「你們恐怕還不知道,每日廣播裡面,播報新聞的那個主持人劉月,就是廣寧侯嫡孫女,不僅聲音大氣沉穩,人也長的花容月貌。應天府一些勛貴子弟,為了贏得她的芳心,可是鬧出來了不少糾紛。」
劉安搖頭笑道:「都是陛下庇護,才沒讓人擾了小月清淨。我原本是想讓她早日嫁人,一個女人家,還是要以家庭為重,可惜啊,老頭子的話她不聽。」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語氣充滿了一種得意。
劉月可以說是大明新一代的女性,她們都是受到了藍貴妃的影響,自立,自強,不甘心當男人的附庸。
這樣的女人大多出身不錯,並且有一份好工作。社會地位也不算低。
不過在這個時代,她們遭受的非議也是極大的。
朱瞻基和藍煙當然對她們保護有加,不讓她們受到太多的干擾。朱瞻基也想看看,他們這些女人,以後能變成什麼樣子。
還有鄴城侯蘇南他們,蘇南可是大明第一代英雄,也是朱瞻基的老熟人了。
曾經一個被親族逼的在家鄉待不下去的草根,靠自己的努力,成為替大明鎮守黃金城的侯爺,蘇南這一生也稱得上是不負此生。
請了眾人坐下,朱瞻基才說道:「今日叫你們過來,也是為了正月初八舉行的慶典。大明立國百年,這是一件大喜事。大明的發展,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所有人的功勞。到了慶典這一日,自然要與民同歡。那一日,你們都陪朕一起登上承天門城樓,巡檢大軍。」
大明百年慶典,各種程序都已經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安排了下去。
四十六年正月初八,朱瞻基將會在皇城南門的承天門城樓接受萬民叩拜,巡閱三軍。
除了皇族,宗室,還有文臣武將的代表也會選出一些代表登上承天門城樓,為了這些名單,各家爭的不可開交。
只是簡單地跟眾人說了一番那一日的安排,朱瞻基就把話題岔開,與這些老人談起了過去。
這些老人,每一個陪伴他的時間都超過了五十年,是真正的老人,他們之間有著無數的話題可談。
朱見深看看皇祖,又看看這些老臣,內心也是感嘆不已。
君臣相和五十年,這真是一段佳話,他以後能遇到這樣的老臣嗎?
他看了看張懋,內心似乎有了答案。
而在謹身殿的門口處,朱佑樘和張銳兩個孩子也在低聲議論。「巡閱那日,皇曾祖准我與羽林衛預備學員兵一同參閱,為了訓練,我的大腿都磨破了。」
「殿下,我也想騎馬,可是父親總說我太小,不讓我騎馬。」
「那不行,你看你的身體,都比我差太遠,不鍛鍊,哪能以後給我當將軍。」
「嗯,我以後也要當個能騎馬的大將軍,誰不聽殿下的,我就打誰。」
新年到了,應天府進入了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所有人在慶祝新年之餘,都在期待著開年之後的百年慶典。
承天門外,這裡的大街從正月初一開始就進行了管制,就連城際火車走到這裡的時候,也取消了停靠。
正月初三,已經十六歲的達文西就來到了承天門廣場,每日觀察著這裡的環境。
他已經準備要畫一幅大型油畫,要將慶典那日的熱鬧場景全部畫下來。四周的環境他已經銘記在心,現在,就只等初八那天,慶典開幕了。
從窮苦的歐洲,來到繁華的大明,他覺得差距最大的並不是經濟,而是文明。
歐洲的國家最多只有上千年的歷史,可是大明已經有了五千年歷史。五千年的文明積累,才能讓大明展現出更深的底蘊,更燦爛的文化。
這一切,都是愚昧的歐洲比不上的。
他想用他的才智,為大明的發展添磚加瓦,他想用他的畫板,記錄下這最文明的繁榮國度。
第五十一章 後記1
正統六十九年,當了五十年太孫的朱見深,沒有能夠登上那個位置,就與世長辭。
一時之間,民間在皇上克太子之外,又有了克太孫的說法。
當然,這不是因為百姓已經厭倦了那個位置上一直坐著那個皇帝,實際上,正因為那個人坐在那裡,大明的百姓心裡從來沒有過憂慮。
只是,絕大多數大明人從一出生就是這一衛皇帝,一直到他們老死,這個皇帝依舊好好地坐在那裡。
這大明的天一直沒變,大明的發展也就從來不會中斷。
每個人都在看著紫禁城中的那個皇帝,不知道他還能活多久。
生於正統三十六年的朱佑樘已經是一個三十四歲的中年,就連他的兒子朱厚照都已經十五歲了,但是坐在皇位上的那個皇曾祖,依舊精力百倍,常人難及。
也就在這一年,他的好朋友張銳也因病去世,這讓他覺得,自己也似乎等不到登不上皇位那一天。
正統七十一年,朱佑樘在巡視西北軍務之時,因中暑從馬上摔落,英年早逝。
在紫禁城中已經九十六歲高齡的朱瞻基接到消息,第一次有了退位之想。
劉安是最先跟隨朱瞻基的劉榮的兒子,也是如今為大明鎮守北域海疆的海軍重臣。
在朱瞻基第一次出海,他就作為主將掃平了明古魯部落,當時他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壯漢,現在也變成了一個老朽。
朱瞻基笑著跟眾人說道:「你們恐怕還不知道,每日廣播裡面,播報新聞的那個主持人劉月,就是廣寧侯嫡孫女,不僅聲音大氣沉穩,人也長的花容月貌。應天府一些勛貴子弟,為了贏得她的芳心,可是鬧出來了不少糾紛。」
劉安搖頭笑道:「都是陛下庇護,才沒讓人擾了小月清淨。我原本是想讓她早日嫁人,一個女人家,還是要以家庭為重,可惜啊,老頭子的話她不聽。」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語氣充滿了一種得意。
劉月可以說是大明新一代的女性,她們都是受到了藍貴妃的影響,自立,自強,不甘心當男人的附庸。
這樣的女人大多出身不錯,並且有一份好工作。社會地位也不算低。
不過在這個時代,她們遭受的非議也是極大的。
朱瞻基和藍煙當然對她們保護有加,不讓她們受到太多的干擾。朱瞻基也想看看,他們這些女人,以後能變成什麼樣子。
還有鄴城侯蘇南他們,蘇南可是大明第一代英雄,也是朱瞻基的老熟人了。
曾經一個被親族逼的在家鄉待不下去的草根,靠自己的努力,成為替大明鎮守黃金城的侯爺,蘇南這一生也稱得上是不負此生。
請了眾人坐下,朱瞻基才說道:「今日叫你們過來,也是為了正月初八舉行的慶典。大明立國百年,這是一件大喜事。大明的發展,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所有人的功勞。到了慶典這一日,自然要與民同歡。那一日,你們都陪朕一起登上承天門城樓,巡檢大軍。」
大明百年慶典,各種程序都已經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安排了下去。
四十六年正月初八,朱瞻基將會在皇城南門的承天門城樓接受萬民叩拜,巡閱三軍。
除了皇族,宗室,還有文臣武將的代表也會選出一些代表登上承天門城樓,為了這些名單,各家爭的不可開交。
只是簡單地跟眾人說了一番那一日的安排,朱瞻基就把話題岔開,與這些老人談起了過去。
這些老人,每一個陪伴他的時間都超過了五十年,是真正的老人,他們之間有著無數的話題可談。
朱見深看看皇祖,又看看這些老臣,內心也是感嘆不已。
君臣相和五十年,這真是一段佳話,他以後能遇到這樣的老臣嗎?
他看了看張懋,內心似乎有了答案。
而在謹身殿的門口處,朱佑樘和張銳兩個孩子也在低聲議論。「巡閱那日,皇曾祖准我與羽林衛預備學員兵一同參閱,為了訓練,我的大腿都磨破了。」
「殿下,我也想騎馬,可是父親總說我太小,不讓我騎馬。」
「那不行,你看你的身體,都比我差太遠,不鍛鍊,哪能以後給我當將軍。」
「嗯,我以後也要當個能騎馬的大將軍,誰不聽殿下的,我就打誰。」
新年到了,應天府進入了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所有人在慶祝新年之餘,都在期待著開年之後的百年慶典。
承天門外,這裡的大街從正月初一開始就進行了管制,就連城際火車走到這裡的時候,也取消了停靠。
正月初三,已經十六歲的達文西就來到了承天門廣場,每日觀察著這裡的環境。
他已經準備要畫一幅大型油畫,要將慶典那日的熱鬧場景全部畫下來。四周的環境他已經銘記在心,現在,就只等初八那天,慶典開幕了。
從窮苦的歐洲,來到繁華的大明,他覺得差距最大的並不是經濟,而是文明。
歐洲的國家最多只有上千年的歷史,可是大明已經有了五千年歷史。五千年的文明積累,才能讓大明展現出更深的底蘊,更燦爛的文化。
這一切,都是愚昧的歐洲比不上的。
他想用他的才智,為大明的發展添磚加瓦,他想用他的畫板,記錄下這最文明的繁榮國度。
第五十一章 後記1
正統六十九年,當了五十年太孫的朱見深,沒有能夠登上那個位置,就與世長辭。
一時之間,民間在皇上克太子之外,又有了克太孫的說法。
當然,這不是因為百姓已經厭倦了那個位置上一直坐著那個皇帝,實際上,正因為那個人坐在那裡,大明的百姓心裡從來沒有過憂慮。
只是,絕大多數大明人從一出生就是這一衛皇帝,一直到他們老死,這個皇帝依舊好好地坐在那裡。
這大明的天一直沒變,大明的發展也就從來不會中斷。
每個人都在看著紫禁城中的那個皇帝,不知道他還能活多久。
生於正統三十六年的朱佑樘已經是一個三十四歲的中年,就連他的兒子朱厚照都已經十五歲了,但是坐在皇位上的那個皇曾祖,依舊精力百倍,常人難及。
也就在這一年,他的好朋友張銳也因病去世,這讓他覺得,自己也似乎等不到登不上皇位那一天。
正統七十一年,朱佑樘在巡視西北軍務之時,因中暑從馬上摔落,英年早逝。
在紫禁城中已經九十六歲高齡的朱瞻基接到消息,第一次有了退位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