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生到死,「禮」字滲透著貴族的方方面面,只可惜隨著禮樂崩壞,貴族也把禮儀丟得一乾二淨,這世間最講究禮的,變成了孔門。孔子曾教導過冉求他們,就算不是奴僕成群華服錦衣,到淪落荒野時,仍然可以自舉手抬足中看出一個人的出身貴賤來。

  這幾十年來,隨著戰爭規模加大,殘酷性增強,縱然是一國公子,也會被腰斬棄市,屠城,殘民,殺俘更是層出不窮,《司馬法》時代古樸的軍禮已經蕩然無存了。

  但在魯國,冉求卻始終堅持如此。孫子說過,兵者詭道也,在冉求看來,作戰時使用陰謀詭計是一回事,戰後讓雙方保持體面又是另一回事,並不相悖……

  雖然虎會、盜跖和趙國的虞、田等將曾嘲笑他迂闊,但冉求卻無動於衷,在遵守軍法的同時恪守禮節,這也是他身為孔門弟子的一種堅持罷。

  王孫姑曹被押解下去後,公山不狃卻似乎有話要說。

  他有些茫然地說道:「老夫離開魯國十多年,也不知此邦是不是真如趙無恤承諾的那般,變得更好了?」

  離開時尚屬壯年,歸來時卻是兩鬢斑白,公山不狃的心裡只怕是百感交集吧。

  冉求一笑,指著面前這水田道:「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沼澤荒地,只有一些盜寇和漁民在裡面求食。趙氏執政之後,諸卿大夫的內鬥兼併停止,這才能組織曲阜的移民來此定居,近年來又開鑿運河,疏通溝壑,泗水一線頓時從邊鄙變成了膏腴。往常沒有戰事時,此處應該是一片稻花噴香,蛙聲陣陣。」

  他有些惋惜地看了看變成可怖戰場的良田:「可惜大軍所處,必生荊棘,十年來的大好形勢就這麼被吳軍入寇毀掉了,但是!只要驅逐了吳寇,明年這裡一定又是一片豐收!」

  公山不狃搖頭:「但願如此,但如今魯國的肉食者已經變成了趙氏,只怕姬姓的社稷維持不了多少年,這比當年陽虎和我竊奪魯政更加過分,子有如此恪守禮節,為何在這種仲尼最看重的大禮上,卻視若無睹?棄大禮而就小禮,不亦謬乎?」

  冉求想了片刻,回答了他的疑問:「弗擾會被送去曲阜暫居,一路上可以好好看看魯國的新形勢,等看一圈下來,你便會知道,不管是你,亦或是陽虎、三桓,甚至魯侯親政,伯禽、周公再世,都不可能比趙氏做的更好!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使然,當年夏桀無道,於是便被更好的商湯替代,商紂無道,又被周武革命。如今魯國之命或許落到了趙氏頭上。我覺得,只要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便是最大的禮,至於為君者是何姓氏,又何必在意呢!」

  公山不狃沉吟不語,冉求擺了擺手,讓人將他帶下去。在他看來,公山不狃是幸運的,他雖然一度流離失所,但至少是回來了,至少能歸葬家鄉。可夫子呢?同樣流亡十年,趙魯多次邀請他,給他台階下,但夫子卻倔強得像一頭牛似的,不肯歸來。

  狐死必首丘,夫子,已經很老了啊,何時才能放下心裡的誤會和執念,回到故土呢?

  冉求很惆悵,他只能寄希望於等中原戰事結束,夫子能正視這天下的新秩序,禮,有時候也要向形勢低頭不是麼?

  眼下,他還是得將注意力轉到戰場上來。這場大戰全殲了吳軍,殺傷三四千,俘虜五六千,而趙軍只有兩千傷亡,可謂功勳卓著,但對於整場戰爭而言,只是個小小開始……

  冉求在夕陽下眺望奔騰向南的泗水,心中暗暗說道:「也不知趙子葦帥部從滕、薛突襲沛邑,可獲成功了?」

  ……

  次日傍晚,泗水之濱,一支狼狽不堪的隊伍抵達了沛邑城下,打頭一位斷髮的「吳國人」仰起頭來,央求沛邑吳兵速速開門。

  「發生了何事?」大軍悉數北行,沛邑剩下的人不到千人,本來還羨慕離開的人能在魯國好好搶一把,現在乍見一支敗兵歸來,所有人都十分震驚。

  「我軍遇伏敗了,後方還有趙兵追擊,速速開門。」

  城下的「吳國人」都快哭出來了,他旁邊的人也嘟嘟囔囔地哀求,城頭的人面面相覷,見那些人俱是斷髮,而不是中原的髮髻,頓時不疑有他,緩緩打開城門,放他們入內,打算問個明白。

  孰料這些吳軍在城門大開後,卻突然暴起,抽出兵刃,哪還有敗軍的沮喪?一個個生龍活虎,直撲城門兩側,將守門者盡數殺死,其餘人則沿著城門洞往裡衝殺,到這時接著火把的光亮,吳人才發現,來者除了靠前的人是斷髮外,其餘一掀斗笠,都是中原人的髮髻!

  「糟了!」

  然而還不等他們將城門的敵人堵回去,卻聽到夜色中有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一支數百人的騎兵破開夜幕,席捲而至,目標正是城門!

  門口的人連忙讓開道路,趙國的「千里駒」趙葭一馬當先,帥眾騎沖入沛邑。

  趙葭黑衣黑甲,他躍馬於城內,縱橫於大街小巷間,敢於擋道者無不被踐踏於鐵蹄之下,在得悉吳軍進攻魯地後,他奉冉求之命帥五千人繞道滕、薛,突襲沛邑。在薛國,趙葭強迫自己麾下那些上郡蠻夷們斷髮,又讓通吳語的魯人詐城,果然成功破城而入。

  至此,吳人已經無從阻止他們了,城外還有不少步卒也摸了過來,或從城牆上逾越,或從城門湧入,讓他們防不勝防。再度揮刀斬殺數名吳兵後,面對偷偷將里閭門打開窺探外面情形的當地人,他將染血的環首刀高高舉起,高呼道:「趙國大軍已至!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