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第二天的朝會上張居廉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跪在金磚地上,痛心疾首地向朱駿安請罪:“此事是老臣失察,老臣想著戶部有陳大人在自然最是放心,因此平日裡對戶部就少加嚴苛查訪。如今出了這樣惡劣的事情,老臣責無旁貸,還請陛下降罪!”
朱駿安看了陳彥允一眼,他還是目光平靜地看著前方,似乎一點不為被張居廉潑髒水著急。朱駿安自然只能是安撫張居廉,“張大人也不必如此自責,沈暢之事還沒有最終定論。張大人為社稷百姓操勞了大半輩子,朕怎能因為他人的罪過就給您治罪呢。”
張居廉長跪不起,“陛下的體恤老臣不勝感激,但老臣絕不能文過飾非。沈暢所作所為實在是殃及百姓太過惡劣,老臣懇請殿下擢專人徹查此事,以弊絕風清。”
朱駿安聞言皺起眉。沈暢是三品大員,他的貪墨案又是先皇舊事,到時候自然是三司會審,張居廉還要求“擢專人徹查”,擺明了是想繞過三司。
朱駿安又看了一眼陳彥允,見他還是面色溫和沉靜,一時摸不清他和張居廉二人之間究竟誰占上風。朱駿安挑了挑眉毛,饒有興致地問張居廉:“那張大人覺得此事該擢由誰來查辦?”
張居廉面色凝重,又向朱駿安磕了個頭,“沈暢一事為前朝陳弊,必須慎查,稍有疏忽皆可能辱沒了先帝的賢德英明。若是有心思叵測之人藉此機會以權謀私,將此事變為黨爭權斗的地方,實在是大明的恥辱。老臣以為此案事關先帝,應當交由天子內臣查處,唯有內宦才能避免外朝的堂官傾軋。故老臣建議此事交由東廠全權負責。”
朱駿安搭在龍椅扶手上的十指驟然收緊,他都險些忘了馮程山。朱駿安原以為馮程山不過是張居廉安插在他身邊限制他活動的釘子,誰能想到馮程山其實是把隨時準備出鞘的尖刀。朱駿安側過頭掃了一眼一直悄無聲息侍立在一旁的馮程山,見他仍然是恭順地低著頭,只覺得可笑。
朱駿安又抬起頭往皇極殿的末尾望去,果不其然,葉限還是低了個頭闔著眼睛假寐。但朱駿安明顯可以看到葉限身上的衣服又嫌大了。朱駿安暗地裡搖頭,只覺得陳彥允和葉限這回是只能吃大虧了。
“臣以為宦官干政是大忌。□□皇帝在開國就定下的祖制,‘敕內官毋預外事,凡諸司毋與內官監文移往來’,‘寺人不過侍奉灑掃,不許干與政事’。沈暢之事本應三司會審,張大人卻要求將之交予東廠審理,豈不是違了祖制、亂了紀法!”大理寺卿於淳祐上前一步大聲進言道。
張居廉連頭都沒有回,慢條斯理地說:“於大人怕是誤會了,老臣只是建議將沈暢之事交由東廠徹查,未曾說過由東廠審理,更未說過廢除三司會審。”
張居廉狡辯似地話讓原本寂靜的皇極殿裡響起了窸窸窣窣的交談聲。
於淳祐高聲蓋過那些竊竊私語,“張大人當初說的可不是交由東廠‘徹查’,而是交由東廠‘查處’。試問張大人,東廠連‘處’的權力都有了,還需臣等三法司何用?張大人所言,當是認為臣等徇私枉法、監守自盜,既然如此,張大人不如建言廢除三法司罷了!”
於淳祐此言一出整個皇極殿又恢復了寂靜。
葉限原本耷拉的眼皮掀了掀,他倒是沒想到於淳祐敢這么正面挑釁張居廉。
站在張居廉斜後方的左都御使徐年厚擦了把汗,在心裡頭把於淳祐罵了個半死。徐年厚原本一向是和稀泥的中立派誰也不得罪,今天都被於淳祐點名了,只能做做樣子也上前一步,道:“臣也以為三司會審不可廢。”徐年厚看著張居廉不動如山的背影,想了想還是補充道,“但是臣以為張大人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張大人讓東廠徹查此事,但最後由三法司處置,也不能算是宦官干政。”
徐年厚幾句話又把風嚮導到了張居廉那兒,於淳祐氣勢磅礴的一番質問全白費了。皇極殿裡全是壓抑地竊竊私語,朱駿安高坐在龍椅上只能聽見蚊蟲鳴叫般的嗡嗡聲,其餘什麼也聽不清。朱駿安有些厭倦了,原以為這又是一次張居廉壓倒性的大獲全勝,剛想示意殿傳官唱禮退朝,陳彥允卻抬起頭,看向了他。
陳彥允上前一步,臉上似乎帶了三分無奈,溫潤的聲音讓所有私語聲都戛然而止,“臣以為張大人提議由東廠徹查此事頗有道理。畢竟三法司徇私枉法已有成例,張大人想來也是有過親身經歷所以才出此言吧。”
陳彥允的話驚雷一樣讓全殿都陷入錯愕之中。張居廉拳頭握緊,卻沒有回應陳彥允的話。
陳彥允繼續平靜地說道:“兩個月前劉新雲貪墨案就是三司會審,正是出了冤案。”整個皇極殿裡所有人都緊緊盯著陳彥允,包括朱駿安和張居廉,“臣在這裡要參刑部尚書何文信、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年厚、大理寺卿於淳祐等各一本,知情不報、包庇縱容,形同從犯。臣還要參內閣首輔張大人一本,張大人連同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宇捏造劉新雲貪墨一事,就是為了替其外甥周滸生強搶民女一事開脫罪責,讓劉大人無處可去。”
陳彥允頓了頓,語調揚了起來,“在劉新雲一案中可以不辨黑白,使無辜之人蒙冤,此次沈暢一案又如何放心讓三司會審?故臣以為張大人所言極是,若是有心思叵測之人藉此機會以權謀私,將此事變為黨爭權斗的地方,實在是大明的恥辱。”
朱駿安看了陳彥允一眼,他還是目光平靜地看著前方,似乎一點不為被張居廉潑髒水著急。朱駿安自然只能是安撫張居廉,“張大人也不必如此自責,沈暢之事還沒有最終定論。張大人為社稷百姓操勞了大半輩子,朕怎能因為他人的罪過就給您治罪呢。”
張居廉長跪不起,“陛下的體恤老臣不勝感激,但老臣絕不能文過飾非。沈暢所作所為實在是殃及百姓太過惡劣,老臣懇請殿下擢專人徹查此事,以弊絕風清。”
朱駿安聞言皺起眉。沈暢是三品大員,他的貪墨案又是先皇舊事,到時候自然是三司會審,張居廉還要求“擢專人徹查”,擺明了是想繞過三司。
朱駿安又看了一眼陳彥允,見他還是面色溫和沉靜,一時摸不清他和張居廉二人之間究竟誰占上風。朱駿安挑了挑眉毛,饒有興致地問張居廉:“那張大人覺得此事該擢由誰來查辦?”
張居廉面色凝重,又向朱駿安磕了個頭,“沈暢一事為前朝陳弊,必須慎查,稍有疏忽皆可能辱沒了先帝的賢德英明。若是有心思叵測之人藉此機會以權謀私,將此事變為黨爭權斗的地方,實在是大明的恥辱。老臣以為此案事關先帝,應當交由天子內臣查處,唯有內宦才能避免外朝的堂官傾軋。故老臣建議此事交由東廠全權負責。”
朱駿安搭在龍椅扶手上的十指驟然收緊,他都險些忘了馮程山。朱駿安原以為馮程山不過是張居廉安插在他身邊限制他活動的釘子,誰能想到馮程山其實是把隨時準備出鞘的尖刀。朱駿安側過頭掃了一眼一直悄無聲息侍立在一旁的馮程山,見他仍然是恭順地低著頭,只覺得可笑。
朱駿安又抬起頭往皇極殿的末尾望去,果不其然,葉限還是低了個頭闔著眼睛假寐。但朱駿安明顯可以看到葉限身上的衣服又嫌大了。朱駿安暗地裡搖頭,只覺得陳彥允和葉限這回是只能吃大虧了。
“臣以為宦官干政是大忌。□□皇帝在開國就定下的祖制,‘敕內官毋預外事,凡諸司毋與內官監文移往來’,‘寺人不過侍奉灑掃,不許干與政事’。沈暢之事本應三司會審,張大人卻要求將之交予東廠審理,豈不是違了祖制、亂了紀法!”大理寺卿於淳祐上前一步大聲進言道。
張居廉連頭都沒有回,慢條斯理地說:“於大人怕是誤會了,老臣只是建議將沈暢之事交由東廠徹查,未曾說過由東廠審理,更未說過廢除三司會審。”
張居廉狡辯似地話讓原本寂靜的皇極殿裡響起了窸窸窣窣的交談聲。
於淳祐高聲蓋過那些竊竊私語,“張大人當初說的可不是交由東廠‘徹查’,而是交由東廠‘查處’。試問張大人,東廠連‘處’的權力都有了,還需臣等三法司何用?張大人所言,當是認為臣等徇私枉法、監守自盜,既然如此,張大人不如建言廢除三法司罷了!”
於淳祐此言一出整個皇極殿又恢復了寂靜。
葉限原本耷拉的眼皮掀了掀,他倒是沒想到於淳祐敢這么正面挑釁張居廉。
站在張居廉斜後方的左都御使徐年厚擦了把汗,在心裡頭把於淳祐罵了個半死。徐年厚原本一向是和稀泥的中立派誰也不得罪,今天都被於淳祐點名了,只能做做樣子也上前一步,道:“臣也以為三司會審不可廢。”徐年厚看著張居廉不動如山的背影,想了想還是補充道,“但是臣以為張大人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張大人讓東廠徹查此事,但最後由三法司處置,也不能算是宦官干政。”
徐年厚幾句話又把風嚮導到了張居廉那兒,於淳祐氣勢磅礴的一番質問全白費了。皇極殿裡全是壓抑地竊竊私語,朱駿安高坐在龍椅上只能聽見蚊蟲鳴叫般的嗡嗡聲,其餘什麼也聽不清。朱駿安有些厭倦了,原以為這又是一次張居廉壓倒性的大獲全勝,剛想示意殿傳官唱禮退朝,陳彥允卻抬起頭,看向了他。
陳彥允上前一步,臉上似乎帶了三分無奈,溫潤的聲音讓所有私語聲都戛然而止,“臣以為張大人提議由東廠徹查此事頗有道理。畢竟三法司徇私枉法已有成例,張大人想來也是有過親身經歷所以才出此言吧。”
陳彥允的話驚雷一樣讓全殿都陷入錯愕之中。張居廉拳頭握緊,卻沒有回應陳彥允的話。
陳彥允繼續平靜地說道:“兩個月前劉新雲貪墨案就是三司會審,正是出了冤案。”整個皇極殿裡所有人都緊緊盯著陳彥允,包括朱駿安和張居廉,“臣在這裡要參刑部尚書何文信、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年厚、大理寺卿於淳祐等各一本,知情不報、包庇縱容,形同從犯。臣還要參內閣首輔張大人一本,張大人連同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宇捏造劉新雲貪墨一事,就是為了替其外甥周滸生強搶民女一事開脫罪責,讓劉大人無處可去。”
陳彥允頓了頓,語調揚了起來,“在劉新雲一案中可以不辨黑白,使無辜之人蒙冤,此次沈暢一案又如何放心讓三司會審?故臣以為張大人所言極是,若是有心思叵測之人藉此機會以權謀私,將此事變為黨爭權斗的地方,實在是大明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