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到了半山寺,為避招搖和囂張的口實,大伙兒遂駐頓在寺外廣場之間。
進去知會的人還是麥小雲和麥無銘,而出來迎接的也還是那一個知客僧人,知客僧人似乎是千遍一律的又在說了。
「施主……」
麥小雲笑了笑,他也照舊地說:「我們是來找人的。」
知客僧人這次自動地說:「找幽冥教主?」
人家既然那麼說了,麥小雲當然也變更了上次所說的話語,他說:「是的。」
知客僧人眼睛一閉,似乎是有所準備,口中淡淡地說:「他們不在。」
麥小雲卻刻意地問:「怎麼?沒有回來?」
「回來了,但又走了。」
看情形,聽語聲,廣場上的俠義道們就陸續地圍了過來,站在山門之外,擠在斗拱之下。
因為,他們都身懷上乘功力,麥小雲和知客僧人的對話,全皆聽得一清二楚。
這個舉動,寺內僧眾或有瞥見,但他們乃四大皆空的人,有的身如槁木,有的心如止水,根本引不起好奇之念。
是以,仍然各念各的經,各做各的事。
「哦!」麥小雲覺得有些意外,他兩眼炯炯的盯住知客僧說:「那其餘的人呢?」
知客僧緩緩的睜開雙目說:「全都走了。」
不信之情,明顯地印在麥小雲的臉龐上。
他不由沉下聲音,重複地說:「是麼?」
「是的。」
知客僧人卻一臉泰然,或許是他有所憑藉,也或許是他心無所愧。
「這次他們去了哪裡?」
知客僧光頭輕搖說:「不知道,這次他們是分批出去的。」
「那我們得進去看看。」
麥小雲的意思無非是進去查查,進去搜搜。
知客僧人哪會不知,但他好整以暇,由懷內摸出了一封信說:「可以,不過請施主先看看這個再說。」
「幽冥教主交待你的?」
「應該不錯。」
麥小雲伸手接了過來,見信封右上寫的是「交地獄門巡行特使」,中間貼著一紅紙,紅紙上並排寫著「麥小雲、麥無銘台啟。」左下方則是「內詳」二字。
他順手抽出了信箋,蒼勁的字體如流雲般灑落在紙上。
二位特使英鑒:或許是名教心盲,利令智昏,老朽年逾花甲,到老來竟然會意念不堅,聽取花言,以致濕手失足。
也或說人往高爬,水朝低流,凡胸懷志節的人均欲創番事業,留篇青史於垂老之年。
且不論各人看法如何,想法如何,但天性卻是抹煞不了的,改變不了的,為人父母,總是將兒女的婚姻,兒女的幸福放在第一要位,因此,老朽走了,因此,幽冥教解散了。
「湘西殭屍」,過於毒,是以我廢去了他的功力,至於其餘的人,只曉喻了一番,告誡了一番,就各各遣回,諒彼也掀不起滔天大波。
最後,請轉囑沈逸川,切切善待吾女,這正是我心之所縈,命之所系,順祝遂心如意姚天送留筆麥小雲略一瀏覽,就隨手將書信遞交後面的人,他繼續地朝向知客僧人說:「那信中所寫的姑娘呢?」
「那位姑娘尚待在敝寺後間禪房之內。」
「她不在客房?」
麥小雲只是隨口的問著。
知客僧人卻刻意地解釋說:「因為幽冥教的人員眾多,客房都被他們給占據了,是以她遂居住在後面的禪房。」
「哦!那就請大師帶我們進去吧!」
「好,施主請隨貧僧來。」
就在這短短几句對話之間,各人大致也將那封信的內容過了目,大家遂跟著知客僧人沿著迴廊而行。
撇開了大雄寶殿,轉入了右邊的月洞邊門,裡面景色清幽怡人,花木扶疏,曲徑通幽,來幾,知客僧停步在一間禪室的房門口。
他舉手扣指,「篤篤」地敲了兩聲說:「姑娘,有人找你來了。」
「房門未鎖,請進來吧!」
那是女聲,一個口吻軟弱的女聲由禪房內傳了出來。
聽音知人,她,正是失蹤數日的姚鳳婷。
知客僧人輕輕地推開了房門,然後,回身憑掌,淺淺地做了一個問訊,說:「各位請吧,貧僧告退。」
「多謝大師。」
麥小雲抱拳回禮的答謝著。
禪房不大,但也不算太小,與姚鳳婷較親近的人全都擠了進去,如麥小雲兄弟,如沈逸川兄弟以及甄玉珍。
疏遠的,或者輩份小職位低的人則落在後面,耽在屋外,如地獄門的城隍,如萬里船帶的堂主香主,還有,那尚未謀過一面的「果煞神」兄妹他們。
「你們來了?」
姚鳳婷抬眼睇了大伙兒一眼,顯得有些憔悴,顯得有些凋萎,話說得輕,也說得淡,隨即又垂下了螓首。
沈逸川看了感到有些心痛,但是,他是魯男子一個,在這種場面之下,情況之下,他根本無法說話,也說不出話來。
沈如婉踏上一步,她關切的,也真摯地說:「不錯,我們來了。」
「可是家父他已經走了……」
沈如嫻立即溫婉地、熱忱地接口說:「尊大人的去留已經是無關緊要,我們是專程來接鳳姨回去的。」
姚鳳婷聽了再次抬起了腦袋,她幽幽地說:「回去哪裡?」
「回沈家莊呀!」
「你們難道不知家父是誰?」
「當然知道。」沈如嫻凝重地說:「尊大人乃是當年威名赫赫的『子母金環』姚天送,後被地獄門聘進委任第九殿閻羅的『平等王』。」
「可是他如今卻是外魔邪道的幽冥教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去的如煙消雲散,且讓它過去吧!」
「你們不嫌棄我?不看不起我?」
「怎麼會?鳳姨永遠是我們心目中的鳳姨或嬸嬸。」
姚鳳婷嘆息了一聲,接著黯然地說:「家父昨夜與我傾談了一個通宵,他後悔自己的耳根太軟,心意不堅,受人慫恿,遭人蒙蔽,一等到搭上了賊船,就成了騎虎,欲罷不能了。」
「誰說的?他老人家不是已經幡然地回了頭麼?」
「奈何大錯業已鑄成,今後的殘生餘年,他恐怕是活在百蛇鑿膚,萬蟲煎心的境地中了……」
「過去已矣,不說也罷!」
故事到此即將結束,或說這樣結局不太精彩,不夠刺激,但這卻是合乎情,也合乎理,又何必非要盲目地、無端的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才算高xdx潮呢?江湖人雖然都是鐵錚錚的漢子,都是響噹噹的豪傑,不管他們是正是邪,凡人終究有人性,有理性,只是為了聲名,為了自尊,為了門戶,或者是為了自私以及一己之霸業而將理性給抑壓了給蒙蓋了而已。
所以,孔老夫子要說教,甚至有教無類,所以,釋迦牟尼要苦度,甘願犧牲自己,並且以因果、報應、回輪等等名目來規勸,來阻嚇惡人醒悟、回頭、悔改,使天下成為一個祥和、利樂、大同的世界。
驪歌高唱了,各人來處來,去處去,黃九公師徒回黃石山莊,余永欽幫眾去永嘉的萬里船幫永閩分舵,二位城隍菩薩,他們依舊歸廟受人香火。
進去知會的人還是麥小雲和麥無銘,而出來迎接的也還是那一個知客僧人,知客僧人似乎是千遍一律的又在說了。
「施主……」
麥小雲笑了笑,他也照舊地說:「我們是來找人的。」
知客僧人這次自動地說:「找幽冥教主?」
人家既然那麼說了,麥小雲當然也變更了上次所說的話語,他說:「是的。」
知客僧人眼睛一閉,似乎是有所準備,口中淡淡地說:「他們不在。」
麥小雲卻刻意地問:「怎麼?沒有回來?」
「回來了,但又走了。」
看情形,聽語聲,廣場上的俠義道們就陸續地圍了過來,站在山門之外,擠在斗拱之下。
因為,他們都身懷上乘功力,麥小雲和知客僧人的對話,全皆聽得一清二楚。
這個舉動,寺內僧眾或有瞥見,但他們乃四大皆空的人,有的身如槁木,有的心如止水,根本引不起好奇之念。
是以,仍然各念各的經,各做各的事。
「哦!」麥小雲覺得有些意外,他兩眼炯炯的盯住知客僧說:「那其餘的人呢?」
知客僧緩緩的睜開雙目說:「全都走了。」
不信之情,明顯地印在麥小雲的臉龐上。
他不由沉下聲音,重複地說:「是麼?」
「是的。」
知客僧人卻一臉泰然,或許是他有所憑藉,也或許是他心無所愧。
「這次他們去了哪裡?」
知客僧光頭輕搖說:「不知道,這次他們是分批出去的。」
「那我們得進去看看。」
麥小雲的意思無非是進去查查,進去搜搜。
知客僧人哪會不知,但他好整以暇,由懷內摸出了一封信說:「可以,不過請施主先看看這個再說。」
「幽冥教主交待你的?」
「應該不錯。」
麥小雲伸手接了過來,見信封右上寫的是「交地獄門巡行特使」,中間貼著一紅紙,紅紙上並排寫著「麥小雲、麥無銘台啟。」左下方則是「內詳」二字。
他順手抽出了信箋,蒼勁的字體如流雲般灑落在紙上。
二位特使英鑒:或許是名教心盲,利令智昏,老朽年逾花甲,到老來竟然會意念不堅,聽取花言,以致濕手失足。
也或說人往高爬,水朝低流,凡胸懷志節的人均欲創番事業,留篇青史於垂老之年。
且不論各人看法如何,想法如何,但天性卻是抹煞不了的,改變不了的,為人父母,總是將兒女的婚姻,兒女的幸福放在第一要位,因此,老朽走了,因此,幽冥教解散了。
「湘西殭屍」,過於毒,是以我廢去了他的功力,至於其餘的人,只曉喻了一番,告誡了一番,就各各遣回,諒彼也掀不起滔天大波。
最後,請轉囑沈逸川,切切善待吾女,這正是我心之所縈,命之所系,順祝遂心如意姚天送留筆麥小雲略一瀏覽,就隨手將書信遞交後面的人,他繼續地朝向知客僧人說:「那信中所寫的姑娘呢?」
「那位姑娘尚待在敝寺後間禪房之內。」
「她不在客房?」
麥小雲只是隨口的問著。
知客僧人卻刻意地解釋說:「因為幽冥教的人員眾多,客房都被他們給占據了,是以她遂居住在後面的禪房。」
「哦!那就請大師帶我們進去吧!」
「好,施主請隨貧僧來。」
就在這短短几句對話之間,各人大致也將那封信的內容過了目,大家遂跟著知客僧人沿著迴廊而行。
撇開了大雄寶殿,轉入了右邊的月洞邊門,裡面景色清幽怡人,花木扶疏,曲徑通幽,來幾,知客僧停步在一間禪室的房門口。
他舉手扣指,「篤篤」地敲了兩聲說:「姑娘,有人找你來了。」
「房門未鎖,請進來吧!」
那是女聲,一個口吻軟弱的女聲由禪房內傳了出來。
聽音知人,她,正是失蹤數日的姚鳳婷。
知客僧人輕輕地推開了房門,然後,回身憑掌,淺淺地做了一個問訊,說:「各位請吧,貧僧告退。」
「多謝大師。」
麥小雲抱拳回禮的答謝著。
禪房不大,但也不算太小,與姚鳳婷較親近的人全都擠了進去,如麥小雲兄弟,如沈逸川兄弟以及甄玉珍。
疏遠的,或者輩份小職位低的人則落在後面,耽在屋外,如地獄門的城隍,如萬里船帶的堂主香主,還有,那尚未謀過一面的「果煞神」兄妹他們。
「你們來了?」
姚鳳婷抬眼睇了大伙兒一眼,顯得有些憔悴,顯得有些凋萎,話說得輕,也說得淡,隨即又垂下了螓首。
沈逸川看了感到有些心痛,但是,他是魯男子一個,在這種場面之下,情況之下,他根本無法說話,也說不出話來。
沈如婉踏上一步,她關切的,也真摯地說:「不錯,我們來了。」
「可是家父他已經走了……」
沈如嫻立即溫婉地、熱忱地接口說:「尊大人的去留已經是無關緊要,我們是專程來接鳳姨回去的。」
姚鳳婷聽了再次抬起了腦袋,她幽幽地說:「回去哪裡?」
「回沈家莊呀!」
「你們難道不知家父是誰?」
「當然知道。」沈如嫻凝重地說:「尊大人乃是當年威名赫赫的『子母金環』姚天送,後被地獄門聘進委任第九殿閻羅的『平等王』。」
「可是他如今卻是外魔邪道的幽冥教主。」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去的如煙消雲散,且讓它過去吧!」
「你們不嫌棄我?不看不起我?」
「怎麼會?鳳姨永遠是我們心目中的鳳姨或嬸嬸。」
姚鳳婷嘆息了一聲,接著黯然地說:「家父昨夜與我傾談了一個通宵,他後悔自己的耳根太軟,心意不堅,受人慫恿,遭人蒙蔽,一等到搭上了賊船,就成了騎虎,欲罷不能了。」
「誰說的?他老人家不是已經幡然地回了頭麼?」
「奈何大錯業已鑄成,今後的殘生餘年,他恐怕是活在百蛇鑿膚,萬蟲煎心的境地中了……」
「過去已矣,不說也罷!」
故事到此即將結束,或說這樣結局不太精彩,不夠刺激,但這卻是合乎情,也合乎理,又何必非要盲目地、無端的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才算高xdx潮呢?江湖人雖然都是鐵錚錚的漢子,都是響噹噹的豪傑,不管他們是正是邪,凡人終究有人性,有理性,只是為了聲名,為了自尊,為了門戶,或者是為了自私以及一己之霸業而將理性給抑壓了給蒙蓋了而已。
所以,孔老夫子要說教,甚至有教無類,所以,釋迦牟尼要苦度,甘願犧牲自己,並且以因果、報應、回輪等等名目來規勸,來阻嚇惡人醒悟、回頭、悔改,使天下成為一個祥和、利樂、大同的世界。
驪歌高唱了,各人來處來,去處去,黃九公師徒回黃石山莊,余永欽幫眾去永嘉的萬里船幫永閩分舵,二位城隍菩薩,他們依舊歸廟受人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