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杜夫人:別這麼說,每個人的境況不同。我家相公也許是受杜氏家族遺風的影響,所以希望早點靜下來,過清閒日子。
魏夫人:他今天不在家,令嬡也跟杜叔叔一起外出了?
杜夫人:沒有,我家那口子正在書房裡面讀十三代史呢,可用功了。我跟他開玩笑說,難道還想赴第二次科考?他說,過去學經史文章是功利性苦讀,如今則要欣賞性研讀了。還稱自己是杜預的苗裔,理應像先人那樣博覽群書呢。
魏夫人:杜預此人我不太了解,他是?
杜夫人:杜預是三國末西晉初時的一個奇才。他為人低調,好學不倦,平生最愛讀《左丘明春秋傳》,時人說他有《左傳》癖。他不善騎馬射箭,但每當朝中召開軍事會議,卻是不可或缺。一旦委以大事,他就能處在將帥的行列,發揮其應有的才能。他是晉滅吳之戰的統帥之一,帶兵打仗,不喜歡硬拼,往往以奇謀獲勝。他不貪功不戀權,建功立業以後,認為軍事還不是自己的強項,就多次請求退職。後來終於辭居家中,沉心於經史百家多種書籍的研究,編寫了《春秋左氏經傳集注》、<<春秋釋例>>等書作。他除了精通兵法外,對經濟、政治、天文、曆法、史學、數學、法律和工程學,都無一不曉,因此被世人譽為“杜武庫”。其文治武功,冠絕一時。
停了一會兒,她又說:“至於我那野丫頭,一定是跑到外公家,跟舅舅一起在舞刀弄棒了。嗨,人各有志,真拿她沒辦法。”
魏夫人:我聽說令弟已中兩榜武舉。令嬡在縣學裡攻書,學業優等。如今他們攻書、習武一齊上,走的正是以前你的路嘛。
杜夫人:兒孫自有兒孫福,由他們去吧。吾弟受家父薰陶,偏重於習武;小女上學歸來,也愛跟外公學幾下拳腳。照理說,女孩兒是該學點女紅什麼的。哎,對了,今後小女進入你家門,你這個當婆婆的可得多擔待呀。
魏夫人:我可不戒意這些。想當初,你替上前線的父親和丈夫保駕護航,我呆在家裡,是多麼地羨慕,只恨自己沒能耐,無法同行。所以,我現在是真心地希望自己兒子的背後,將來也有一個像妹妹你這樣的賢內助作支撐。
想不到,一直坐著沒說話的魏少爺此時站了起來,說:“我也想學些武藝防身。娘親、姨媽,我去了。”說完,他一溜煙似的往聞府方向跑去。
接著魏夫人也站起來,她取出一件形似琵琶,皮色黃亮之物,遞給杜夫人。
杜夫人不解,忙問:“什麼稀奇寶貝,我怎麼從來未曾見過?”
魏夫人哈哈大笑,“原來世上也有妹妹不認識的東西,這是一隻金華火腿呀,是一枝花從丈夫的老家浙江義烏帶來的土特產。這可是宗辰的高祖父宗澤元帥在抗金行軍途中,不經意間創製的一個美食極品,其中最精粹的部分是火腿心,切開它肉色紅勝似火,香氣濃郁,味道鮮美。據說當時的高宗皇帝吃了它交口稱讚。再後來,它就被列為了貢品。”
杜夫人聽了,臉上似綻開的白蘭花。她不無興奮地說:“舊時王謝堂前燕,貢品飛入百姓家。請謝謝一枝花的饋贈。聽姐姐這麼一說,我立馬要將這火腿心烹製起來,作個下酒之物,另外再炒幾樣小菜。咱倆今天來個一醉方休,重溫一下廿年前的那段成都少女夢,如何?”
魏夫人拍手笑道:“太好了!咱倆廿年前在成都結下姐妹情,自那以後聚少離多,似乎再也沒有痛痛快快地一起喝酒了,今天就來個不醉不歸。”
第五三章、流芳在人間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
也不知過去了多少個世紀。
如今,曾經被稱為綿竹關的這座古城,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風雨中。不過從這座古城裡走出的一些傑出人物的動人故事,卻依然在當地或周邊的鄉民百姓中口口相傳。
江南浙中地區,有一個名叫遼鶴的閒散文人。他在家翻爛了玄幻奇趣的武俠小說,看膩了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的後宮戲,不屑於那些胡編亂造經不起推敲,甚至連劇名都用別字的爛片,來到成都旅遊。
白天,他開始遊歷這座歷史名城:拜謁武侯祠,造訪杜甫草堂,遊覽文君故里,追尋薛校書於萬里橋邊枇杷窗前。
晚上,他於賓館裡閱讀明代人凌濛初著的《拍案驚奇》。書中有《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一篇。他的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個故事的架構頗有可取之處,其中的人物也可愛,只是有些可惜。因為他們的結局就定格在了完婚以後。這樣的戛然而止,給人一種似割韭菜的感覺。他想:從命題看,凌濛初這樣寫沒有錯,但從作品反映的信息看,這個故事只是剛告一段落而已。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他們都還在20歲左右,芳華正茂,正值人生的最佳時期,接下去還應該大有作為呀。似此簡單地交代,做到什麼官,子女通婚往來,就草草地收場。不但流於俗套,而且有些暴殄天物。特別是那個聰慧過人、志勝男兒的聞勝傑,其後半生實不該就此平庸。所以,換一個題目,增加幾多富有戲碼的情節,完全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翻新出一部更完整更精彩的人物傳奇。
於是,他從成都下綿竹,一路採風,採擷流傳於當地關於女秀才的一些趣聞軼事。
魏夫人:他今天不在家,令嬡也跟杜叔叔一起外出了?
杜夫人:沒有,我家那口子正在書房裡面讀十三代史呢,可用功了。我跟他開玩笑說,難道還想赴第二次科考?他說,過去學經史文章是功利性苦讀,如今則要欣賞性研讀了。還稱自己是杜預的苗裔,理應像先人那樣博覽群書呢。
魏夫人:杜預此人我不太了解,他是?
杜夫人:杜預是三國末西晉初時的一個奇才。他為人低調,好學不倦,平生最愛讀《左丘明春秋傳》,時人說他有《左傳》癖。他不善騎馬射箭,但每當朝中召開軍事會議,卻是不可或缺。一旦委以大事,他就能處在將帥的行列,發揮其應有的才能。他是晉滅吳之戰的統帥之一,帶兵打仗,不喜歡硬拼,往往以奇謀獲勝。他不貪功不戀權,建功立業以後,認為軍事還不是自己的強項,就多次請求退職。後來終於辭居家中,沉心於經史百家多種書籍的研究,編寫了《春秋左氏經傳集注》、<<春秋釋例>>等書作。他除了精通兵法外,對經濟、政治、天文、曆法、史學、數學、法律和工程學,都無一不曉,因此被世人譽為“杜武庫”。其文治武功,冠絕一時。
停了一會兒,她又說:“至於我那野丫頭,一定是跑到外公家,跟舅舅一起在舞刀弄棒了。嗨,人各有志,真拿她沒辦法。”
魏夫人:我聽說令弟已中兩榜武舉。令嬡在縣學裡攻書,學業優等。如今他們攻書、習武一齊上,走的正是以前你的路嘛。
杜夫人:兒孫自有兒孫福,由他們去吧。吾弟受家父薰陶,偏重於習武;小女上學歸來,也愛跟外公學幾下拳腳。照理說,女孩兒是該學點女紅什麼的。哎,對了,今後小女進入你家門,你這個當婆婆的可得多擔待呀。
魏夫人:我可不戒意這些。想當初,你替上前線的父親和丈夫保駕護航,我呆在家裡,是多麼地羨慕,只恨自己沒能耐,無法同行。所以,我現在是真心地希望自己兒子的背後,將來也有一個像妹妹你這樣的賢內助作支撐。
想不到,一直坐著沒說話的魏少爺此時站了起來,說:“我也想學些武藝防身。娘親、姨媽,我去了。”說完,他一溜煙似的往聞府方向跑去。
接著魏夫人也站起來,她取出一件形似琵琶,皮色黃亮之物,遞給杜夫人。
杜夫人不解,忙問:“什麼稀奇寶貝,我怎麼從來未曾見過?”
魏夫人哈哈大笑,“原來世上也有妹妹不認識的東西,這是一隻金華火腿呀,是一枝花從丈夫的老家浙江義烏帶來的土特產。這可是宗辰的高祖父宗澤元帥在抗金行軍途中,不經意間創製的一個美食極品,其中最精粹的部分是火腿心,切開它肉色紅勝似火,香氣濃郁,味道鮮美。據說當時的高宗皇帝吃了它交口稱讚。再後來,它就被列為了貢品。”
杜夫人聽了,臉上似綻開的白蘭花。她不無興奮地說:“舊時王謝堂前燕,貢品飛入百姓家。請謝謝一枝花的饋贈。聽姐姐這麼一說,我立馬要將這火腿心烹製起來,作個下酒之物,另外再炒幾樣小菜。咱倆今天來個一醉方休,重溫一下廿年前的那段成都少女夢,如何?”
魏夫人拍手笑道:“太好了!咱倆廿年前在成都結下姐妹情,自那以後聚少離多,似乎再也沒有痛痛快快地一起喝酒了,今天就來個不醉不歸。”
第五三章、流芳在人間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
也不知過去了多少個世紀。
如今,曾經被稱為綿竹關的這座古城,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風雨中。不過從這座古城裡走出的一些傑出人物的動人故事,卻依然在當地或周邊的鄉民百姓中口口相傳。
江南浙中地區,有一個名叫遼鶴的閒散文人。他在家翻爛了玄幻奇趣的武俠小說,看膩了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的後宮戲,不屑於那些胡編亂造經不起推敲,甚至連劇名都用別字的爛片,來到成都旅遊。
白天,他開始遊歷這座歷史名城:拜謁武侯祠,造訪杜甫草堂,遊覽文君故里,追尋薛校書於萬里橋邊枇杷窗前。
晚上,他於賓館裡閱讀明代人凌濛初著的《拍案驚奇》。書中有《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一篇。他的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個故事的架構頗有可取之處,其中的人物也可愛,只是有些可惜。因為他們的結局就定格在了完婚以後。這樣的戛然而止,給人一種似割韭菜的感覺。他想:從命題看,凌濛初這樣寫沒有錯,但從作品反映的信息看,這個故事只是剛告一段落而已。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他們都還在20歲左右,芳華正茂,正值人生的最佳時期,接下去還應該大有作為呀。似此簡單地交代,做到什麼官,子女通婚往來,就草草地收場。不但流於俗套,而且有些暴殄天物。特別是那個聰慧過人、志勝男兒的聞勝傑,其後半生實不該就此平庸。所以,換一個題目,增加幾多富有戲碼的情節,完全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翻新出一部更完整更精彩的人物傳奇。
於是,他從成都下綿竹,一路採風,採擷流傳於當地關於女秀才的一些趣聞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