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耳邊廂隱隱聽得三個老者出言譏嘲:「哪裡來的少年,竟也來學咱們一般奔跑?哈哈,這算什麼樣子?」「這般的輕功,居然也想來鑽研石壁上的武功?嘿嘿!」「人家醉八仙的醉步,那也是自有規範的高明武功,這個小兄弟的醉九仙,可太也滑稽了。」
石破天面紅過耳,停下步來,但向石壁看了一會兒,不由自主地又奔跑起來。轉了八九個圈子之後,全神貫注地記憶壁上雲氣,那三個老者的譏笑一句也沒聽進耳中。
也不知奔了多少圈子,待得將一團閉雲氣的形狀記在心裡,停下步來,那三個老者已不知去向,身邊卻另有四人,手持兵刃,模仿壁上飛馬的姿式,正在互相擊刺。
這四人出劍狠辣,口中都是念念有詞,誦讀石壁上的口訣註解。一人道:「銀光燦爛,鞍自平穩。」另一人道:「『照』者居高而臨下,『白』則皎潔而淵深。」又一人道:「天馬行空,瞬息萬里。」第四人道:「李商隱文:『手為天馬,心為國圖。』韻府:『道家以手為天馬』,原來天馬是手,並非真的是馬。」
石破天心想:「這些口訣甚是深奧,我是弄不明白的。他們在這裡練劍,少則十年,多則三十年。我怎能等這麼久?反正沒時候多待,隨便瞧瞧,也就是了。」
當下走到第四室中,壁上繪的是「颯沓如流星」那一句的圖譜,他自去參悟修習。
《俠客行》一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他遊行諸室,不識壁上文字,只從圖畫中去修習內功武術。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身功夫。第九句「閒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二十一句「縱死俠骨香」,各是一套拳法掌法。第十三句「三杯吐然諾」,第十六句「意氣索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內功。
他有時學得極快,一天內學了兩三套,有時卻連續十七八天都未學全一套。一經潛心武學,渾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曰子,終於修畢了二十三間石室中壁上的圖譜。
他每學完一幅圖譜,心神寧靜下來,便去催促白自在回去。但白自在對石壁上武學所知漸多,越來越是沉迷,一見石破天過來催請,便即破口大罵,說他擾亂心神,耽誤了鑽研功夫,到後來更是揮拳便打,不許他近身說話。
石破天無奈,去和范一飛、高三娘子等商量,不料這些人也一般的如痴如狂,全心都沉浸在石壁武學之中,拉著他相告,這一句的訣竅在何處,那一句的注釋又怎麼。
石破天惕然心驚:「龍木二島主邀請武林高人前來參研武學,本是任由他們自歸,但三十年來竟沒一人離島,足見這石壁上的武學迷人極深。幸好我武功既低,又不識字,決不會像他們那樣留戀不去。」因此范一飛他們一番好意,要將石壁上的文字解給他聽,他卻只聽得兒句便即走開,再也不敢回頭,把聽到的話趕快忘記,想也不敢去想。
屈指計雰,到俠客島後已逾兩個半月,再過得數天,非動身回去不可,心想二十四座石室我已看過了二十三座,再到最後一座去看上一兩日,圖形倘若太難,便來不及學了,要是爺爺一定不肯走,自己只有先回去,將島上情形告知史婆婆等眾人,免得他們放心不下。好在任由爺爺留島鑽研武功,那也絕無兇險。當下走到第二十四室之中。
走進室門,只見龍島主和木島主盤膝坐在錦墊之上,面對石壁,凝神苦思。
石破天對這二人心存敬畏,不敢走近,遠遠站著,舉目向石壁瞧去,一看之下,微感失望,原來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圖形,這最後一室卻僅刻文字,並無圖畫。
他想:「這裡沒有圖畫,沒什麼好看,我去跟爺爺說,我今天便回去了。」想到數口後便對和阿繡、石清、閔柔等人見面,心中說不出的歡喜,當即跪倒,向兩位島主拜了幾拜,說道:「多承二位島主款待,又讓我見識石壁上的武功,十分感謝。小人今。告辭。」
龍木二島主渾不理睬,只是凝望著石壁出神,於他的說話跪拜似乎全然不聞不見。石破天知道修習高深武功之時,人人如此全神貫注,倒也不以為忤。順著二人目光又向石壁瞧了一眼,突然之間,只覺壁上那些文字一個個似在盤旋飛舞,不由得感到一陣暈眩,站立不定,似欲摔倒。
他定了定神,再看這些字跡時,腦中又是一陣暈眩。他轉開目光,心想:「這些字怎地如此占怪,看上一眼,便會頭暈?」好奇心起,注目又看,只見字跡的一筆一畫似乎都變成了一條條蝌蚪,在壁上蠕蠕欲動,但若凝目只看一筆,這蝌蚪卻又不動了。
他幼時獨居荒山,每逢春日,常在山溪中捉了許多蝌蚪,養在峰上積水而成的小池中,看它們生腳脫尾,變成青蛙,跳出池塘,咯咯之聲吵得滿山皆響,解除了不少寂寞。此時便如重逢兒時的遊伴,欣喜之下,細看一條條蝌蚪的情狀。只見無數蝌蚪或上躥、或下躍,姿態各不相同,甚是有趣。
他看了良久,陡覺背心至陽穴上內息一跳,心想:「原來這些蝌蚪看似亂鑽亂游,其實還是和內息有關。」看另一條蝌蚪時,背心懸樞穴上又是一跳,然而從至陽穴至懸樞穴的一條內息卻串連不起來;轉目去看第三條蝌蚪,內息卻全無動靜。
石破天面紅過耳,停下步來,但向石壁看了一會兒,不由自主地又奔跑起來。轉了八九個圈子之後,全神貫注地記憶壁上雲氣,那三個老者的譏笑一句也沒聽進耳中。
也不知奔了多少圈子,待得將一團閉雲氣的形狀記在心裡,停下步來,那三個老者已不知去向,身邊卻另有四人,手持兵刃,模仿壁上飛馬的姿式,正在互相擊刺。
這四人出劍狠辣,口中都是念念有詞,誦讀石壁上的口訣註解。一人道:「銀光燦爛,鞍自平穩。」另一人道:「『照』者居高而臨下,『白』則皎潔而淵深。」又一人道:「天馬行空,瞬息萬里。」第四人道:「李商隱文:『手為天馬,心為國圖。』韻府:『道家以手為天馬』,原來天馬是手,並非真的是馬。」
石破天心想:「這些口訣甚是深奧,我是弄不明白的。他們在這裡練劍,少則十年,多則三十年。我怎能等這麼久?反正沒時候多待,隨便瞧瞧,也就是了。」
當下走到第四室中,壁上繪的是「颯沓如流星」那一句的圖譜,他自去參悟修習。
《俠客行》一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他遊行諸室,不識壁上文字,只從圖畫中去修習內功武術。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身功夫。第九句「閒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二十一句「縱死俠骨香」,各是一套拳法掌法。第十三句「三杯吐然諾」,第十六句「意氣索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內功。
他有時學得極快,一天內學了兩三套,有時卻連續十七八天都未學全一套。一經潛心武學,渾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曰子,終於修畢了二十三間石室中壁上的圖譜。
他每學完一幅圖譜,心神寧靜下來,便去催促白自在回去。但白自在對石壁上武學所知漸多,越來越是沉迷,一見石破天過來催請,便即破口大罵,說他擾亂心神,耽誤了鑽研功夫,到後來更是揮拳便打,不許他近身說話。
石破天無奈,去和范一飛、高三娘子等商量,不料這些人也一般的如痴如狂,全心都沉浸在石壁武學之中,拉著他相告,這一句的訣竅在何處,那一句的注釋又怎麼。
石破天惕然心驚:「龍木二島主邀請武林高人前來參研武學,本是任由他們自歸,但三十年來竟沒一人離島,足見這石壁上的武學迷人極深。幸好我武功既低,又不識字,決不會像他們那樣留戀不去。」因此范一飛他們一番好意,要將石壁上的文字解給他聽,他卻只聽得兒句便即走開,再也不敢回頭,把聽到的話趕快忘記,想也不敢去想。
屈指計雰,到俠客島後已逾兩個半月,再過得數天,非動身回去不可,心想二十四座石室我已看過了二十三座,再到最後一座去看上一兩日,圖形倘若太難,便來不及學了,要是爺爺一定不肯走,自己只有先回去,將島上情形告知史婆婆等眾人,免得他們放心不下。好在任由爺爺留島鑽研武功,那也絕無兇險。當下走到第二十四室之中。
走進室門,只見龍島主和木島主盤膝坐在錦墊之上,面對石壁,凝神苦思。
石破天對這二人心存敬畏,不敢走近,遠遠站著,舉目向石壁瞧去,一看之下,微感失望,原來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圖形,這最後一室卻僅刻文字,並無圖畫。
他想:「這裡沒有圖畫,沒什麼好看,我去跟爺爺說,我今天便回去了。」想到數口後便對和阿繡、石清、閔柔等人見面,心中說不出的歡喜,當即跪倒,向兩位島主拜了幾拜,說道:「多承二位島主款待,又讓我見識石壁上的武功,十分感謝。小人今。告辭。」
龍木二島主渾不理睬,只是凝望著石壁出神,於他的說話跪拜似乎全然不聞不見。石破天知道修習高深武功之時,人人如此全神貫注,倒也不以為忤。順著二人目光又向石壁瞧了一眼,突然之間,只覺壁上那些文字一個個似在盤旋飛舞,不由得感到一陣暈眩,站立不定,似欲摔倒。
他定了定神,再看這些字跡時,腦中又是一陣暈眩。他轉開目光,心想:「這些字怎地如此占怪,看上一眼,便會頭暈?」好奇心起,注目又看,只見字跡的一筆一畫似乎都變成了一條條蝌蚪,在壁上蠕蠕欲動,但若凝目只看一筆,這蝌蚪卻又不動了。
他幼時獨居荒山,每逢春日,常在山溪中捉了許多蝌蚪,養在峰上積水而成的小池中,看它們生腳脫尾,變成青蛙,跳出池塘,咯咯之聲吵得滿山皆響,解除了不少寂寞。此時便如重逢兒時的遊伴,欣喜之下,細看一條條蝌蚪的情狀。只見無數蝌蚪或上躥、或下躍,姿態各不相同,甚是有趣。
他看了良久,陡覺背心至陽穴上內息一跳,心想:「原來這些蝌蚪看似亂鑽亂游,其實還是和內息有關。」看另一條蝌蚪時,背心懸樞穴上又是一跳,然而從至陽穴至懸樞穴的一條內息卻串連不起來;轉目去看第三條蝌蚪,內息卻全無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