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黛玉回去後。
雪雁忙笑著問她:“姑娘今日沒帶咱們去,在宮裡沒吃什麼委屈罷?”
“沒有。”黛玉搖了搖頭。心說,相反呢,如今她還得了個和親王作乾爹,和親王妃作乾娘。
說出去,只怕旁人都是不敢信的。
黛玉沒有炫耀之意,但第二日,這消息卻傳了出來。
蓋因和親王府特地來給黛玉送了一趟禮,來的乃是和親王的兒子永璧。
榮國府上下驚異不已,全然不知曉發生了何事。
但驚異歸驚異。
誰都知曉和親王與當今如何親厚,那位和親王雖說不著調,但皇上卻極為愛護這個弟弟啊!
哪裡是他們這些漢臣能與之比的?
賈赦、賈政親自迎出了門。
永璧和其父親的氣質頗有些如出一轍,他大步跨進門來,大笑著道:“我是來瞧妹妹的……”
眾人摸不著頭腦:“誰?您的妹妹?”
永璧直接了當地道:“你們府上的林姑娘,昨個兒父親與額娘認了她作女兒,這不正是成了我的妹妹麼?”
賈政呆了呆,哪裡會想到,自己那個侄女,原來還有這樣的造化……
他不得不立即讓人去給賈母傳了話。
等賈母得了信兒,賈母心底原本還有的那麼點兒不快,霎時消散了個乾淨。
“玉兒,是個能幹的。”賈母笑著讓嬤嬤攙扶著自己起身,隨後親自往瀟湘館去了。
此時黛玉才剛剛起身,用了些食物。
雪雁正拿了帕子給她擦手呢。
突地就聽見人說:“老太太來了。”
賈母是什麼樣的身份?哪有她來看小輩的道理?
縱使黛玉此時並不大願意見到賈母,但也還是迎了出去。總不好叫人說她沒有規矩。
而等她邁出門,便見賈母迎面走來。
賈母握著她的手,笑了笑,道:“昨日玉兒怎麼不與我說這等喜訊?玉兒是個好福氣的。如今都是和親王府的義女了。”
黛玉只微微一笑,並不多言。
賈母心中心思百轉。
這樣好的機會……日後黛玉能接觸到榮妃的時候,接觸到皇室的時候只怕更多了……
他們日後便務必不得與黛玉起了嫌隙……
可賈母怎麼會想到,這還不止。
一封聖旨到了榮國府上。
賈赦兄弟二人手忙腳亂地擺了香案,而那宣旨的公公,卻是一笑,道:“聖旨是給林姑娘,且請你們林姑娘出來罷。”
這頭賈母方才落座,便有賈政身邊的小廝飛也似的跑進來,高聲道:“林姑娘!宮裡來了聖旨!是……是給姑娘的!”
賈母愣在了那裡,手都微微抖了起來。
這回又會是什麼聖旨?
黛玉心下隱約有數,她抿了抿唇,讓那小廝帶路,往前廳去了。
這聖旨是乾隆一夜高興難以安眠後,立即讓人擬下的聖旨。
封黛玉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號樂安,賜縣主府邸,並賜下封地、莊子,令其不必搬入府中居住。
縣主,乃是皇族女子的封號。
如今落在黛玉的身上……
賈母等人顫巍巍地想,如今……如今黛玉的身份地位,較寶玉都高出一大截了。
莫說寶玉,就連賈政日後見了黛玉也須得客氣。
賈母扶住嬤嬤的手,好半晌只擠出來一句:“……玉兒真的好福氣啊!”只是這句話較往日,更沉了幾分。
而黛玉已經瞧不見旁人的模樣了。
她抬手碰了碰腰間的香囊,剎那明白了和珅的所有用意。
她與他訂了親,因著他乃是堂堂和侍郎的緣故,於是一時間捧著她、巴結她的人,如過江之鯽。
可說到底,這些不過是因為她同他定親,方才得來的。
而她本身,依舊只是那個母親早亡,昔日在榮國府中行止小心,還要叫表兄欺負的林家姑娘。
於是他順手一推,讓她從他的樹蔭下走出來,擁有了自己的品級與封號,擁有了自己的府邸與封地。
哪怕不再倚靠他在外的凶名,她也已經是任何人都不得小覷的了。
第一百零五章
“好了。”窗前, 黛玉疊好了信紙, 交予了雪雁。
那是她寫給父親林如海的信, 在其中言明了她認和親王夫婦為乾爹乾娘一事,又言明了皇上封賞她之事。
待雪雁將書信收好,黛玉方才出聲問紫鵑:“今個兒府裡頭, 怎麼鬧起來了?”
“姑娘不記得日子了麼?今個兒寶姑娘坐了車進宮裡去了。”
黛玉方才驚覺, 原來一晃, 竟是到了選秀的時候了。如今賈府上下正指著寶釵進宮助元春,此時慌忙倒也不奇怪。
另一廂, 寶釵由小太監們引入了宮中。
她雖為漢女,但卻直接越過旁人,得入住了一處好屋子。寶釵頂著旁人嫉妒探尋的目光, 不慌不忙。
她腦中滿是當初李嬤嬤與她提點的種種, 此時自然不覺畏縮。而她天性沉穩,比較起旁的秀女, 已然不知勝出了多少。
第二日。
一批秀女被送往御花園選閱,寶釵赫然在列。
寶釵始終記得當時和珅吩咐丫鬟,如何打扮她的。於是她便摒棄往日素淡之風, 描眉染唇, 艷麗非常。
此時御花園中錦紅緞芍藥開得正好, 嬌花霎時將人面映襯得更為動人。
當乾隆邁進御花園中,瞧見的便是寶釵立在芍藥前,生生將旁人壓得顏色暗淡的模樣。
乾隆腳步不自覺地一頓,立時便勾起了, 當初在那寺外瞧見寶釵時的回憶。
女子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
乾隆閉了閉眼,留了牌子。
皇后隱約記起了寶釵的身份,面色微變,心下更憎惡起元春來。
前頭有個容貌美麗的榮妃,今兒又送了個容色更見豐美的薛氏女……
只是她慣裝賢良淑德,此時自然也不敢出聲阻攔乾隆,於是便眼睜睜地瞧著乾隆的目光,在寶釵身上流連而過,像是一眼只相中了她,而她之後旁的女子,便都吸不走一絲目光了。
乾隆三十四年七月,薛家女寶釵經由幾次複選,因才貌最終選入宮中。隨即乾隆冊命下,制金冊。
至冊封之日,被選入宮中的六名女子,其中四人得封“貴人”,二人得封“嬪”。
這封“嬪”的二人中,一人出身三旗,為“如嬪”。另一人則是薛寶釵,為“昭嬪”。
前後封號相較,明眼人自然瞧得出來,後者顯然更花心思些。
昭,日明也。
有多少人暗地裡嫉妒,寶釵一概都顧不上了。
她還記得李嬤嬤與她說的話。
這入宮中,並不比在後宅之中。
若為後宅正妻,自該大方端和,素淡嫻雅,方才得人稱道,又可掌府中大權。
雪雁忙笑著問她:“姑娘今日沒帶咱們去,在宮裡沒吃什麼委屈罷?”
“沒有。”黛玉搖了搖頭。心說,相反呢,如今她還得了個和親王作乾爹,和親王妃作乾娘。
說出去,只怕旁人都是不敢信的。
黛玉沒有炫耀之意,但第二日,這消息卻傳了出來。
蓋因和親王府特地來給黛玉送了一趟禮,來的乃是和親王的兒子永璧。
榮國府上下驚異不已,全然不知曉發生了何事。
但驚異歸驚異。
誰都知曉和親王與當今如何親厚,那位和親王雖說不著調,但皇上卻極為愛護這個弟弟啊!
哪裡是他們這些漢臣能與之比的?
賈赦、賈政親自迎出了門。
永璧和其父親的氣質頗有些如出一轍,他大步跨進門來,大笑著道:“我是來瞧妹妹的……”
眾人摸不著頭腦:“誰?您的妹妹?”
永璧直接了當地道:“你們府上的林姑娘,昨個兒父親與額娘認了她作女兒,這不正是成了我的妹妹麼?”
賈政呆了呆,哪裡會想到,自己那個侄女,原來還有這樣的造化……
他不得不立即讓人去給賈母傳了話。
等賈母得了信兒,賈母心底原本還有的那麼點兒不快,霎時消散了個乾淨。
“玉兒,是個能幹的。”賈母笑著讓嬤嬤攙扶著自己起身,隨後親自往瀟湘館去了。
此時黛玉才剛剛起身,用了些食物。
雪雁正拿了帕子給她擦手呢。
突地就聽見人說:“老太太來了。”
賈母是什麼樣的身份?哪有她來看小輩的道理?
縱使黛玉此時並不大願意見到賈母,但也還是迎了出去。總不好叫人說她沒有規矩。
而等她邁出門,便見賈母迎面走來。
賈母握著她的手,笑了笑,道:“昨日玉兒怎麼不與我說這等喜訊?玉兒是個好福氣的。如今都是和親王府的義女了。”
黛玉只微微一笑,並不多言。
賈母心中心思百轉。
這樣好的機會……日後黛玉能接觸到榮妃的時候,接觸到皇室的時候只怕更多了……
他們日後便務必不得與黛玉起了嫌隙……
可賈母怎麼會想到,這還不止。
一封聖旨到了榮國府上。
賈赦兄弟二人手忙腳亂地擺了香案,而那宣旨的公公,卻是一笑,道:“聖旨是給林姑娘,且請你們林姑娘出來罷。”
這頭賈母方才落座,便有賈政身邊的小廝飛也似的跑進來,高聲道:“林姑娘!宮裡來了聖旨!是……是給姑娘的!”
賈母愣在了那裡,手都微微抖了起來。
這回又會是什麼聖旨?
黛玉心下隱約有數,她抿了抿唇,讓那小廝帶路,往前廳去了。
這聖旨是乾隆一夜高興難以安眠後,立即讓人擬下的聖旨。
封黛玉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號樂安,賜縣主府邸,並賜下封地、莊子,令其不必搬入府中居住。
縣主,乃是皇族女子的封號。
如今落在黛玉的身上……
賈母等人顫巍巍地想,如今……如今黛玉的身份地位,較寶玉都高出一大截了。
莫說寶玉,就連賈政日後見了黛玉也須得客氣。
賈母扶住嬤嬤的手,好半晌只擠出來一句:“……玉兒真的好福氣啊!”只是這句話較往日,更沉了幾分。
而黛玉已經瞧不見旁人的模樣了。
她抬手碰了碰腰間的香囊,剎那明白了和珅的所有用意。
她與他訂了親,因著他乃是堂堂和侍郎的緣故,於是一時間捧著她、巴結她的人,如過江之鯽。
可說到底,這些不過是因為她同他定親,方才得來的。
而她本身,依舊只是那個母親早亡,昔日在榮國府中行止小心,還要叫表兄欺負的林家姑娘。
於是他順手一推,讓她從他的樹蔭下走出來,擁有了自己的品級與封號,擁有了自己的府邸與封地。
哪怕不再倚靠他在外的凶名,她也已經是任何人都不得小覷的了。
第一百零五章
“好了。”窗前, 黛玉疊好了信紙, 交予了雪雁。
那是她寫給父親林如海的信, 在其中言明了她認和親王夫婦為乾爹乾娘一事,又言明了皇上封賞她之事。
待雪雁將書信收好,黛玉方才出聲問紫鵑:“今個兒府裡頭, 怎麼鬧起來了?”
“姑娘不記得日子了麼?今個兒寶姑娘坐了車進宮裡去了。”
黛玉方才驚覺, 原來一晃, 竟是到了選秀的時候了。如今賈府上下正指著寶釵進宮助元春,此時慌忙倒也不奇怪。
另一廂, 寶釵由小太監們引入了宮中。
她雖為漢女,但卻直接越過旁人,得入住了一處好屋子。寶釵頂著旁人嫉妒探尋的目光, 不慌不忙。
她腦中滿是當初李嬤嬤與她提點的種種, 此時自然不覺畏縮。而她天性沉穩,比較起旁的秀女, 已然不知勝出了多少。
第二日。
一批秀女被送往御花園選閱,寶釵赫然在列。
寶釵始終記得當時和珅吩咐丫鬟,如何打扮她的。於是她便摒棄往日素淡之風, 描眉染唇, 艷麗非常。
此時御花園中錦紅緞芍藥開得正好, 嬌花霎時將人面映襯得更為動人。
當乾隆邁進御花園中,瞧見的便是寶釵立在芍藥前,生生將旁人壓得顏色暗淡的模樣。
乾隆腳步不自覺地一頓,立時便勾起了, 當初在那寺外瞧見寶釵時的回憶。
女子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
乾隆閉了閉眼,留了牌子。
皇后隱約記起了寶釵的身份,面色微變,心下更憎惡起元春來。
前頭有個容貌美麗的榮妃,今兒又送了個容色更見豐美的薛氏女……
只是她慣裝賢良淑德,此時自然也不敢出聲阻攔乾隆,於是便眼睜睜地瞧著乾隆的目光,在寶釵身上流連而過,像是一眼只相中了她,而她之後旁的女子,便都吸不走一絲目光了。
乾隆三十四年七月,薛家女寶釵經由幾次複選,因才貌最終選入宮中。隨即乾隆冊命下,制金冊。
至冊封之日,被選入宮中的六名女子,其中四人得封“貴人”,二人得封“嬪”。
這封“嬪”的二人中,一人出身三旗,為“如嬪”。另一人則是薛寶釵,為“昭嬪”。
前後封號相較,明眼人自然瞧得出來,後者顯然更花心思些。
昭,日明也。
有多少人暗地裡嫉妒,寶釵一概都顧不上了。
她還記得李嬤嬤與她說的話。
這入宮中,並不比在後宅之中。
若為後宅正妻,自該大方端和,素淡嫻雅,方才得人稱道,又可掌府中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