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滿人規矩,丈夫去世,妻子要剪斷頭髮作為哀悼

  乾隆既然去世,佘淑嫻作為後宮表率,自然不能不照規矩辦事。

  當著后妃與阿哥們的面,她接過剪子,剪下一簇頭髮,放回朱盤。

  永琮見狀,神色有些閃耀,似乎有所知曉,但他一聲不吭。

  等皇后剪好頭髮,永琮便請皇額娘一起前往正大光明殿,由和親王弘晝當眾取出先帝遺詔。

  遺詔公布,內務府開始籌備新君繼位大典,佘淑嫻也即將晉位母后皇太后,與乾隆的後宮們一起搬去壽康宮居住。

  正當女人們坐在一起追憶先帝生前時,有奴才入內稟告,道:“皇后娘娘,魏氏生下一對龍鳳胎。”

  “居然是龍鳳胎?”

  佘淑嫻嘆了一聲,道:“先帝曾有吩咐,魏氏的孩子生下後交給穎妃撫養,如今竟生下龍鳳胎,穎妃妹妹怕是要辛苦一番了。”

  穎妃聞言,道:“妹妹膝下能有女兒已經非常滿足,還請皇后娘娘把男孩分給其他姐妹。”

  舒妃於是站出,請求道:“娘娘,臣妾有個不情之請,慶妃與臣妾情同姐妹,未有所出,臣妾懇請娘娘將魏氏的孩子送與慶妃妹妹撫養。”

  佘淑嫻看了眼四下,見無人反對,贊同道:“好吧,這孩子就給慶妃妹妹了。”

  “謝皇后娘娘!”

  慶妃與舒妃一道謝恩。

  佘淑嫻又道:“魏氏雖然犯下大錯,但她畢竟給皇家生了一對兒女,本宮有意將她留在圓明園中好生養著,盡享天年,你們以為如何?”

  “皇后娘娘寬宏大度,我等愧不敢當。”

  后妃們齊聲道。

  ……

  ……

  魏嬿婉和她的孩子都已經處理妥當,無事一身輕的佘淑嫻站在御花園的亭子裡,眺望天邊將要熄滅的星星,冷不防回頭,對不知何時出現身旁的永琮道:“永琮,你可有事情要問本宮?”

  永琮道:“兒子原本確實有很多問題想問皇額娘,但是現在,兒子已經什麼都不想問了。”

  “為什麼?”佘淑嫻問道。

  永琮道:“因為兒子明白,皇額娘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既是為了江山社稷,自然做什麼都是對的。”

  佘淑嫻笑了笑,道:“我確實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江山社稷,但江山社稷從來都不只屬於大清或是愛新覺羅家,它屬於構成江山社稷的千千萬萬百姓。永琮,你要記住,民生所指,國運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天下永遠是天下人的天下,背棄了天下人的天下,註定無法長久。”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到這裡算完結了,之後會有一些太后番外~

  例如再見容音,晴兒和蕭劍的婚事、鹹粥的未來~

  番外

  第151章 似是故人來(1)

  新式教育推行的第五年,皇帝舉行了大清朝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女子科舉,欽點頭名為譽親王的女兒晴格格,第二名是舒妃的外甥女、多羅愉郡王弘慶之女蘭格格,第三名落在了海寧陳家三小姐陳知畫頭上。

  對於女子科考,老臣大多不以為然,認為此事是皇帝刻意抬舉,女子怎麼可能有不輸給男兒的才學?

  但因科舉頭三名要上殿面聖,為免殿前失儀,老臣們不得不連夜將頭三名的答卷取來,看過後,卻是目瞪口呆——這般才學見識,當真出在深閨女子手筆?難道女子接受與男子同等的教育後,也可成為天下大才?

  老臣們憤憤地想著。

  晴格格得孝聖憲皇后撫養,在宮中長大,耳濡目染,必然對國家政事有所見解;

  蘭格格是皇室宗親,母親出身素以才學聞名的納蘭家,文采出眾,並不奇怪;

  至於這第三名的陳知畫,她是海寧陳家的女兒,陳家世代簪纓,集全族之力培養出陳知畫這般出彩的女子自是信手拈來……

  老臣們挖空心思地為三女能做出精彩文章一事尋找理由,或是身世非常或是父兄之功,唯獨不願承認女子確實不輸男兒郎。

  當然,即使老臣們在心中為此事找億萬萬個理由,三女將在明日早朝時入乾清宮面聖謝恩一事都已成定局。

  ……

  慣例的朝會議事結束後,皇帝召女子科舉前三入大殿面聖。

  太監扯著嗓子後,三女依次進入數千年來都對女子而言遙不可及的廟堂。

  滿朝文武讓出一條道,允許她們通過的同時,好奇且苛刻地打量著此次遴選出的三位才學冠天下的女子:晴格格溫婉,蘭格格高冷,陳知畫……

  老臣們見到頷首低眉走來的陳知畫的時候,竟無不如遭錘擊,大學士傅恆更險些站立不穩,不等皇上發話,便迫不及待道:“陳姑娘,你可是乾隆十四年生?”

  “大學士怎麼知道知畫是乾隆十四年生人?”

  陳知畫抬眸,頗為詫異。

  與皇帝同坐金殿的太后,見了知畫的模樣,也是神色悵然,低聲對皇帝道:“皇帝,莫要怪大學士殿前失儀,此女樣貌與孝賢純皇后一般無二。”

  “她與朕的親額娘……她與朕的親額娘生得一模一樣……”

  永琮記事時,富察皇后便已過世,他只隱約曉得生母是天下最賢惠最美好的女人,但對她的音容笑貌並無記憶,聞言,難免失措,強忍激動,讓三女起身,按部就班地考過學問、賞賜完家人父母后,命三人去養心殿等候,並換裝,準備參加宮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