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不過隨劇目的發展,蜜蘿很快給了挑剔的聽眾們一份完美的答卷——那無處不在的災厄之影漸漸不滿足於待在引誘者身後,而向被引誘者逼近;而被引誘者的意志卻在這漫長絕望的鬥爭中愈見堅定生動,最終迎來長夜盡頭的光明;就連那引誘者就都在最淒冷的掙扎過後幡然醒悟,生出純白的羽翼,予孩童以庇護。
“絕不忘記,魔笛手的誓言!逐疫病,消滅災厄!”臨近結尾時,少女的羽衣被燈光鍍上一層金衣。她撫著鏡面,一字一句擲地有聲;而舞檯燈光也應景地以那面鏡子為界,分出明暗兩端。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仍是那張冶艷的面孔,燈光的分界卻巧妙地偏移到她身邊另一側形狀一模一樣的鏡子上——看上去就仿佛她站在鏡子另一端一般。少女撫摸著手心的橫笛,遲疑地低唱道,暗色燈光隱隱映照出她迷茫的神情,微微顫動的眉頭卻像是有什麼熾烈的情感將要破土而出。
“從未忘記,魔笛手的誓言是驅逐疫病,消滅災厄!”終於,她攥緊橫笛,顫聲高唱道。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而鏡子那頭,是從前的被引誘者鏗鏘有力的應和。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
……
舞台上,少女的音調越爬越高,節奏越唱越急,頭頂淺金的燈光轉換也越來越快,給人一種整方天地將要崩塌的錯覺。
沒人知道她如何做到在這樣緊迫的吟唱中將音色從一個極端自然而然地轉向另一個極端。但事實是,在整整七次,音調共計橫跨四個八度的爬升過後,少女的聲線已經由唯有深海才能孕育的魅惑轉為天穹與雪峰般的聖潔——不變的是海天一色的空靈與恢弘。
“你的陰謀已終結,而我的靈魂一分一毫也不會為你陪葬!”隨後,少女穿雲裂石般的歌聲伴隨著鏡子破碎的聲音一同在聽者耳膜上落下震撼心魄的一擊。整片舞台隨後陷入短暫的黑暗與寂靜——仿佛黎明前最後一抹夜色。
不出所料,那夜色很快便從正中的光斑開始,向四周褪卻了,露出一眾主演排排而立的身影——蜜蘿格外嬌小些的身影便在最中間的位置,背後恰巧生出一對寬闊的白羽——羽翼邊緣並不整齊圓滑,追逐著黑暗迅速舒展的模樣遠遠看去恰似它一力劃破了劇目中的永夜。
菲利普承認,女主唱絕頂的美貌足以令這一幕成為無法複製的經典。但除此之外,這個結局,或者說從少女與那災厄之影第一次投入鏡中之後的情節,就有些膚淺俗套,只是因為男女主唱那把/能夠將泥巴唱成烏金,把稻草唱成金條/①的好嗓子,而生生將大家留在這個逐漸變得乏味的夢裡。
挑剔的大爵爺忍不住再次皺緊眉頭——就算是從前那些打著幽靈旗號的冒名之作也不會犯這樣虎頭蛇尾的大錯,何況通過露西先前的描述,他對這齣劇目的內情多少了解幾分。菲利普禮貌性地隨眾人一同起立鼓掌,忽然發現這羽翼的主人雖然在灑滿整個舞台的輝煌燈光下像每位第一次主演的年輕姑娘那樣羞澀地笑著,口裡唱著歡喜團圓、滿懷希望的終曲,微垂的眼光卻竟似有些沮喪。
作者有話要說: 註:①為原著語句
下面是久違的安利時間~
埃里克的唱段出自德語音樂劇《德古拉》主人公德古拉唱段《Blut》,
卡洛塔那一嗓子哀嚎,也代入上述曲目中母親的哀嚎。
誘惑者唱段魔改自《Ein kreuz zur Zier》,
被誘惑者唱段則魔改自《德古拉》露西的唱段《Nebel und Nacht》,
女主最後一嗓子魔改自《德古拉》德古拉跟范海辛懟唱《Zu ende》其中一句
剩下沒提到的就是本蠢原(瞎)創(編)
☆、以吻封緘(完)
謝幕曲的副歌部分不知不覺已重複了整整三遍;每唱一遍, 就有部分演員悄然退下, 久久不落的幕布像是預備著什麼盛大的儀式。而直到卡洛塔也在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後款款退場, 蜜蘿才發現諾大的舞台上居然只剩自己和埃里克兩人的聲音。
“你是否置身長夜,而這夜漆黑過別處?你眼裡又是否有顆星辰, 映照我一切歡樂與淚水?是否有個理由, 令你為我重塑過往的歲月?而我們此刻能否得個終結, 終結得完美?”男主唱含情脈脈的探問迴蕩在掌聲落下後歸於安靜的廳堂里,將那身幽影般的黑衣都無端襯出幾分柔情。
“穿過無盡孤寂, 我們向彼此張開手臂, 所有事情自此改變——我心如一闕希望之歌, 難以參透, 卻再無畏懼。”很難用語言描述那是怎樣一種虔誠,與決絕相間, 蜜蘿甚至沒來得及回應, 就見埃里克一把扯開斗篷,露出陰影下的真容——慘白如紙的膚色和殘破扭曲的輪廓比人們此前關於那謎團的所有猜想都更接近災厄與不詳的顯化;但那雙流金般的眼眸也同時接受著世俗的洗禮, 並在頭頂暖黃的追光下愈發顯出一種近似神聖的情意。
“能夠打動我的,是你,和你來臨的足音;能夠傷害我的,是你, 如果你棄我遠去;能夠灼傷我的, 是你的肌膚,如果別人也如此渴望;讓我害怕的,是你的欲望, 如果它不再為我燃起……”男主唱的歌唱是如此深情,又如此壯麗,足以令人原諒方才猝不及防之間所見的一切缺憾。
“絕不忘記,魔笛手的誓言!逐疫病,消滅災厄!”臨近結尾時,少女的羽衣被燈光鍍上一層金衣。她撫著鏡面,一字一句擲地有聲;而舞檯燈光也應景地以那面鏡子為界,分出明暗兩端。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仍是那張冶艷的面孔,燈光的分界卻巧妙地偏移到她身邊另一側形狀一模一樣的鏡子上——看上去就仿佛她站在鏡子另一端一般。少女撫摸著手心的橫笛,遲疑地低唱道,暗色燈光隱隱映照出她迷茫的神情,微微顫動的眉頭卻像是有什麼熾烈的情感將要破土而出。
“從未忘記,魔笛手的誓言是驅逐疫病,消滅災厄!”終於,她攥緊橫笛,顫聲高唱道。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而鏡子那頭,是從前的被引誘者鏗鏘有力的應和。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
“驅逐疫病,消滅災厄!”
……
舞台上,少女的音調越爬越高,節奏越唱越急,頭頂淺金的燈光轉換也越來越快,給人一種整方天地將要崩塌的錯覺。
沒人知道她如何做到在這樣緊迫的吟唱中將音色從一個極端自然而然地轉向另一個極端。但事實是,在整整七次,音調共計橫跨四個八度的爬升過後,少女的聲線已經由唯有深海才能孕育的魅惑轉為天穹與雪峰般的聖潔——不變的是海天一色的空靈與恢弘。
“你的陰謀已終結,而我的靈魂一分一毫也不會為你陪葬!”隨後,少女穿雲裂石般的歌聲伴隨著鏡子破碎的聲音一同在聽者耳膜上落下震撼心魄的一擊。整片舞台隨後陷入短暫的黑暗與寂靜——仿佛黎明前最後一抹夜色。
不出所料,那夜色很快便從正中的光斑開始,向四周褪卻了,露出一眾主演排排而立的身影——蜜蘿格外嬌小些的身影便在最中間的位置,背後恰巧生出一對寬闊的白羽——羽翼邊緣並不整齊圓滑,追逐著黑暗迅速舒展的模樣遠遠看去恰似它一力劃破了劇目中的永夜。
菲利普承認,女主唱絕頂的美貌足以令這一幕成為無法複製的經典。但除此之外,這個結局,或者說從少女與那災厄之影第一次投入鏡中之後的情節,就有些膚淺俗套,只是因為男女主唱那把/能夠將泥巴唱成烏金,把稻草唱成金條/①的好嗓子,而生生將大家留在這個逐漸變得乏味的夢裡。
挑剔的大爵爺忍不住再次皺緊眉頭——就算是從前那些打著幽靈旗號的冒名之作也不會犯這樣虎頭蛇尾的大錯,何況通過露西先前的描述,他對這齣劇目的內情多少了解幾分。菲利普禮貌性地隨眾人一同起立鼓掌,忽然發現這羽翼的主人雖然在灑滿整個舞台的輝煌燈光下像每位第一次主演的年輕姑娘那樣羞澀地笑著,口裡唱著歡喜團圓、滿懷希望的終曲,微垂的眼光卻竟似有些沮喪。
作者有話要說: 註:①為原著語句
下面是久違的安利時間~
埃里克的唱段出自德語音樂劇《德古拉》主人公德古拉唱段《Blut》,
卡洛塔那一嗓子哀嚎,也代入上述曲目中母親的哀嚎。
誘惑者唱段魔改自《Ein kreuz zur Zier》,
被誘惑者唱段則魔改自《德古拉》露西的唱段《Nebel und Nacht》,
女主最後一嗓子魔改自《德古拉》德古拉跟范海辛懟唱《Zu ende》其中一句
剩下沒提到的就是本蠢原(瞎)創(編)
☆、以吻封緘(完)
謝幕曲的副歌部分不知不覺已重複了整整三遍;每唱一遍, 就有部分演員悄然退下, 久久不落的幕布像是預備著什麼盛大的儀式。而直到卡洛塔也在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後款款退場, 蜜蘿才發現諾大的舞台上居然只剩自己和埃里克兩人的聲音。
“你是否置身長夜,而這夜漆黑過別處?你眼裡又是否有顆星辰, 映照我一切歡樂與淚水?是否有個理由, 令你為我重塑過往的歲月?而我們此刻能否得個終結, 終結得完美?”男主唱含情脈脈的探問迴蕩在掌聲落下後歸於安靜的廳堂里,將那身幽影般的黑衣都無端襯出幾分柔情。
“穿過無盡孤寂, 我們向彼此張開手臂, 所有事情自此改變——我心如一闕希望之歌, 難以參透, 卻再無畏懼。”很難用語言描述那是怎樣一種虔誠,與決絕相間, 蜜蘿甚至沒來得及回應, 就見埃里克一把扯開斗篷,露出陰影下的真容——慘白如紙的膚色和殘破扭曲的輪廓比人們此前關於那謎團的所有猜想都更接近災厄與不詳的顯化;但那雙流金般的眼眸也同時接受著世俗的洗禮, 並在頭頂暖黃的追光下愈發顯出一種近似神聖的情意。
“能夠打動我的,是你,和你來臨的足音;能夠傷害我的,是你, 如果你棄我遠去;能夠灼傷我的, 是你的肌膚,如果別人也如此渴望;讓我害怕的,是你的欲望, 如果它不再為我燃起……”男主唱的歌唱是如此深情,又如此壯麗,足以令人原諒方才猝不及防之間所見的一切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