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頁
不僅是煙花爆竹,還有火藥。
前者麼,林寧是不能化為蛟龍形,可煙花龍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後者,那就涉及到戰場拼殺了。
魯三聽後才沒有繼續盯著林寧了,兩人在作坊中嘀咕了好久,林寧才留下全心都在鑽研“煙花爆竹”上的魯三,帶著那個簡易打穀機離開了作坊。
先前她說要魯三給這簡易版打穀機起名字時,就意識到這很像她記憶中的連枷,而連枷很早也應用在軍事上,軍用的連枷由一根長木棒和一根短棒組成,兩者之間用鐵鏈連接,使用者手持長棒的一端,用短棒擊人,打擊端為了增加打擊力,可以包裹鐵皮。
這樣一來,比尋常鈍器要打擊範圍廣,打擊角度更多,而且用法比較隨意,不需要過多訓練,也不需要什麼招數,照著敵人腦袋掄就是了。
簡直是退可農具,進可武器。
作坊距宋府有一段距離,林寧騎馬來去的,期間還經過了一片田地。
田地中本來種著占城稻,而不過短短半天功夫,這片田地中的占城稻就被收好了,重思稻還沒有徹底成熟,大約還需要半個月。如果佃農還只是感嘆占城稻生長周期短,還很耐旱,簡直是天賜良種,那麼面對著產量會是普通穀物三到四倍的重思稻,那林寧想那無異於天賜神糧。
天賜神糧。
先賜予宋閥。
這是不是可以和“受命於天,即壽永昌”的和氏璧有得一拼?或者說是不是能夠重新定義下“天意”,讓慈航靜齋所代表的天意少了說服力和號召力。
本來嘛,慈航靜齋所謂的代天擇主只是她們自封來的天意,只對被選中的人是天意,對其他沒有被選中的人就不公平了,且她們還讓沒被選中的人,認為他們自己就是非天命之人,就該主動選擇放棄和天命之人相爭。
如果是在戰場上兵戎相見,大家真槍實刀的較量後做出選擇,林寧都無話可說,可偏偏慈航靜齋是動之以情情愛愛曉之以她們理,那感覺就很叫人如鯁在喉了。
林寧由衷希望她這邊不會在將來,遭遇這種來自慈航靜齋的較量。
希望吧。
·
宋智第二日來尋林寧時,林寧已叫作坊的匠人開始製作連枷了,還分了農具版和兵器版,她自己則叫幾個匠人在調製水泥。
嗯,水泥這種利器怎麼能沒有呢,不然還叫什麼穿越,是吧?且林寧不是第一次弄水泥了,先前她出海時就有用水泥擴建了海港,只是當時沒有引起多大的動靜罷了。
宋智喊了一聲:“玉致。”
林寧把挑起來的衣擺放下,走到宋智身旁問:“二叔,各方安插在咱們家的探子你都清楚麼?”這是常態,像宋閥在其他起義軍或是高門大閥內也有安插探子,甚至他們還有暗中資助了幾個起義軍,還有江湖中有名氣的幫派,如東南三大幫派中的水龍幫。
宋智略一頷首:“你放心,他們不會知道咱們家地頭動靜的。”
林寧微微一笑:“不不,我的意思是他們得知道。”
宋智:“?”
“他們不但得知道,他們背後的主人還得千方百計,百爪撓心地想得到稻種,”林寧慢吞吞道,“我看天賜神糧就是個很好的噱頭。”
宋智愣了愣,沒有細思林寧這麼說的深意,而是先想到了宋閥本身:“我以為你是想把稻種和‘天賜神糧’當做咱們宋閥的殺手鐧的。”
林寧負手而立,目光明澈動人,語氣卻平平無奇:“我並沒有,我的初衷從來都是讓百姓能不挨餓就不挨餓。”
宋智不由得喃喃:“玉致——”
林寧端住了,即使有句話在她腦海中刷屏:
無形裝逼最為致命。
第249章 化龍(4)
天賜神糧確是個非常引人側目的噱頭, 既有“天”,也得民心。
林寧本來就沒有將重思稻或是占城稻壓箱底的意思, 不過在天下大亂時,要推廣起來可不會容易,加上還有慈航靜齋的和氏璧在旁邊“虎視眈眈”,所以就得另闢蹊徑來做推廣了。
將其賣給各方勢力便是其一。
林寧也很清楚他們大多是衝著“天賜神糧”這樣的名頭, 在得到稻種後花大精力去在他們所占地中推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是哪個首領都目光深遠的,就是起義軍中也多得是比隋軍還殘暴的。
林寧並不太在意,她的主要目的也不在此。
不過既然要讓稻種奇貨可居, 那就不能經由宋閥往外傳遞這一消息, 最起碼不能讓宋閥作為兜賣奇貨的那個。
這就需要一個利益相關方了。
林寧慢悠悠道:“我推薦海龍幫。”
宋智瞭然一笑:“那不是你名下發展起來的一個幫派嗎?”
林寧糾正道:“不是幫派, 是海商商會。”
宋閥在嶺南韜光養晦, 發展人馬處處都需要金銀, 原先他們家最大的經濟來源便是販賣私鹽, 只是隨著杜伏威的江淮軍占據了長江下游, 宋閥在水道上行走就受限制,只是在這之前, 其實宋閥的經濟重心已在漸漸轉移了。
林寧她有發展了個商會, 她總不能老讓宋夫人資助她吧。
除了因為她要花錢的地方太多, 自己想著開源外, 這個商會還有其他的用處。
說起商會來,陸上有一南一北兩大商會,這兩大商會控制了南北超過八成的交易。北方商會的會長是榮鳳祥, 南方商會則是“胖賈”安隆,這安隆還是宋玉華公公“判官”解暉的結義兄弟,他們倆也是南北兩大富豪,而暗地中他們倆卻都是魔門中人。
還是八大高手之一,其中榮鳳祥是老君觀觀主,真傳道分支,講究陰陽雙修,居第六,以“陰後”祝玉妍為首;安隆是天蓮宗宗主,排名第五,和“邪王”石之軒是一派系的。
你說這那啥不那啥,怎麼哪裡都有魔門中人呢?
而且如果不是他們倆分數不同魔門勢力,那他們聯起手來大可控制中原經濟命脈,還要什麼自行車。
不是……
是還要什麼你爭我奪?
當然了,這時節商人的地位已經較從前下降了很多,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他們的作用。
話說回來,林寧短時間內無法和這兩大商會爭鋒,於是她就另開闢航道,組織了一批海商,占據了位於東海的包括赤尾黃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在內的釣魚嶼。
林寧有船,有再詳盡不過的海圖,有技術,有武器,有商源等等,讓海龍幫在短短兩年內,成為了橫跨東海赫赫有名的商隊。
海龍幫的交易區不僅是占據琉球的東溟派,還有高麗,高麗以南的新羅和百濟,倭國半年前也開展了往來貿易,往南還有南越國。當然了,和沿海地區也頻繁進行貿易往來,打開交易渠道的貨品是海鹽。
林寧提供了海水曬鹽法,為了防止大脖子病,還有在海鹽中加碘。
此外就是貨品異地倒賣,低買高賣,可以說是大肆斂財了。
前者麼,林寧是不能化為蛟龍形,可煙花龍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後者,那就涉及到戰場拼殺了。
魯三聽後才沒有繼續盯著林寧了,兩人在作坊中嘀咕了好久,林寧才留下全心都在鑽研“煙花爆竹”上的魯三,帶著那個簡易打穀機離開了作坊。
先前她說要魯三給這簡易版打穀機起名字時,就意識到這很像她記憶中的連枷,而連枷很早也應用在軍事上,軍用的連枷由一根長木棒和一根短棒組成,兩者之間用鐵鏈連接,使用者手持長棒的一端,用短棒擊人,打擊端為了增加打擊力,可以包裹鐵皮。
這樣一來,比尋常鈍器要打擊範圍廣,打擊角度更多,而且用法比較隨意,不需要過多訓練,也不需要什麼招數,照著敵人腦袋掄就是了。
簡直是退可農具,進可武器。
作坊距宋府有一段距離,林寧騎馬來去的,期間還經過了一片田地。
田地中本來種著占城稻,而不過短短半天功夫,這片田地中的占城稻就被收好了,重思稻還沒有徹底成熟,大約還需要半個月。如果佃農還只是感嘆占城稻生長周期短,還很耐旱,簡直是天賜良種,那麼面對著產量會是普通穀物三到四倍的重思稻,那林寧想那無異於天賜神糧。
天賜神糧。
先賜予宋閥。
這是不是可以和“受命於天,即壽永昌”的和氏璧有得一拼?或者說是不是能夠重新定義下“天意”,讓慈航靜齋所代表的天意少了說服力和號召力。
本來嘛,慈航靜齋所謂的代天擇主只是她們自封來的天意,只對被選中的人是天意,對其他沒有被選中的人就不公平了,且她們還讓沒被選中的人,認為他們自己就是非天命之人,就該主動選擇放棄和天命之人相爭。
如果是在戰場上兵戎相見,大家真槍實刀的較量後做出選擇,林寧都無話可說,可偏偏慈航靜齋是動之以情情愛愛曉之以她們理,那感覺就很叫人如鯁在喉了。
林寧由衷希望她這邊不會在將來,遭遇這種來自慈航靜齋的較量。
希望吧。
·
宋智第二日來尋林寧時,林寧已叫作坊的匠人開始製作連枷了,還分了農具版和兵器版,她自己則叫幾個匠人在調製水泥。
嗯,水泥這種利器怎麼能沒有呢,不然還叫什麼穿越,是吧?且林寧不是第一次弄水泥了,先前她出海時就有用水泥擴建了海港,只是當時沒有引起多大的動靜罷了。
宋智喊了一聲:“玉致。”
林寧把挑起來的衣擺放下,走到宋智身旁問:“二叔,各方安插在咱們家的探子你都清楚麼?”這是常態,像宋閥在其他起義軍或是高門大閥內也有安插探子,甚至他們還有暗中資助了幾個起義軍,還有江湖中有名氣的幫派,如東南三大幫派中的水龍幫。
宋智略一頷首:“你放心,他們不會知道咱們家地頭動靜的。”
林寧微微一笑:“不不,我的意思是他們得知道。”
宋智:“?”
“他們不但得知道,他們背後的主人還得千方百計,百爪撓心地想得到稻種,”林寧慢吞吞道,“我看天賜神糧就是個很好的噱頭。”
宋智愣了愣,沒有細思林寧這麼說的深意,而是先想到了宋閥本身:“我以為你是想把稻種和‘天賜神糧’當做咱們宋閥的殺手鐧的。”
林寧負手而立,目光明澈動人,語氣卻平平無奇:“我並沒有,我的初衷從來都是讓百姓能不挨餓就不挨餓。”
宋智不由得喃喃:“玉致——”
林寧端住了,即使有句話在她腦海中刷屏:
無形裝逼最為致命。
第249章 化龍(4)
天賜神糧確是個非常引人側目的噱頭, 既有“天”,也得民心。
林寧本來就沒有將重思稻或是占城稻壓箱底的意思, 不過在天下大亂時,要推廣起來可不會容易,加上還有慈航靜齋的和氏璧在旁邊“虎視眈眈”,所以就得另闢蹊徑來做推廣了。
將其賣給各方勢力便是其一。
林寧也很清楚他們大多是衝著“天賜神糧”這樣的名頭, 在得到稻種後花大精力去在他們所占地中推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是哪個首領都目光深遠的,就是起義軍中也多得是比隋軍還殘暴的。
林寧並不太在意,她的主要目的也不在此。
不過既然要讓稻種奇貨可居, 那就不能經由宋閥往外傳遞這一消息, 最起碼不能讓宋閥作為兜賣奇貨的那個。
這就需要一個利益相關方了。
林寧慢悠悠道:“我推薦海龍幫。”
宋智瞭然一笑:“那不是你名下發展起來的一個幫派嗎?”
林寧糾正道:“不是幫派, 是海商商會。”
宋閥在嶺南韜光養晦, 發展人馬處處都需要金銀, 原先他們家最大的經濟來源便是販賣私鹽, 只是隨著杜伏威的江淮軍占據了長江下游, 宋閥在水道上行走就受限制,只是在這之前, 其實宋閥的經濟重心已在漸漸轉移了。
林寧她有發展了個商會, 她總不能老讓宋夫人資助她吧。
除了因為她要花錢的地方太多, 自己想著開源外, 這個商會還有其他的用處。
說起商會來,陸上有一南一北兩大商會,這兩大商會控制了南北超過八成的交易。北方商會的會長是榮鳳祥, 南方商會則是“胖賈”安隆,這安隆還是宋玉華公公“判官”解暉的結義兄弟,他們倆也是南北兩大富豪,而暗地中他們倆卻都是魔門中人。
還是八大高手之一,其中榮鳳祥是老君觀觀主,真傳道分支,講究陰陽雙修,居第六,以“陰後”祝玉妍為首;安隆是天蓮宗宗主,排名第五,和“邪王”石之軒是一派系的。
你說這那啥不那啥,怎麼哪裡都有魔門中人呢?
而且如果不是他們倆分數不同魔門勢力,那他們聯起手來大可控制中原經濟命脈,還要什麼自行車。
不是……
是還要什麼你爭我奪?
當然了,這時節商人的地位已經較從前下降了很多,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他們的作用。
話說回來,林寧短時間內無法和這兩大商會爭鋒,於是她就另開闢航道,組織了一批海商,占據了位於東海的包括赤尾黃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在內的釣魚嶼。
林寧有船,有再詳盡不過的海圖,有技術,有武器,有商源等等,讓海龍幫在短短兩年內,成為了橫跨東海赫赫有名的商隊。
海龍幫的交易區不僅是占據琉球的東溟派,還有高麗,高麗以南的新羅和百濟,倭國半年前也開展了往來貿易,往南還有南越國。當然了,和沿海地區也頻繁進行貿易往來,打開交易渠道的貨品是海鹽。
林寧提供了海水曬鹽法,為了防止大脖子病,還有在海鹽中加碘。
此外就是貨品異地倒賣,低買高賣,可以說是大肆斂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