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至於隨行大臣,鍾茗不能盡知名單,只聽說傅恆作為乾隆股肱也是隨行的。
皇帝出行,浩浩蕩蕩,身後留下大著肚子待產的豫妃、準備納側福晉的幾個阿哥留守京中。
皇后的待遇還是不錯的,與乾隆、老佛爺等一樣,鍾茗有自己的座船,船大行進的時候就穩當,並不為暈船所苦。永璂是曾經隨駕南巡過的,在乾隆、老佛爺跟著奉承過之後也會抽空過來給鍾茗講解一下沿途風光,一路行來倒不覺得辛苦。
轉眼就到了山東境內。
第121章 永璂留下了
大隊人馬南下的時候是在正月,雖然入了農曆正月算是春天了,說是萬物復甦實際上北中國仍是天寒地凍的時節。一路上當然是枯藤老樹光枝杈天連衰糙,人也還裹著老棉襖拱肩縮背的,偏偏地方官吏把御舟行過的運河兩側收拾得油光水滑乾淨體面,乾隆不知是真看不出還是自己哄自己,還得意於‘乾隆盛世’。
這個時候隨駕的人當然要恭維皇上真是個明君。
“皇上以皇太后四巡江、浙,免江蘇、安徽、浙江歷年因災未完丁漕,再英明不過了。”
“皇上這回還免直隸、山東經過州縣額賦十分之三,真是體恤下情啊。”
“生於乾隆盛世,奴才真是三生有幸!”
馬屁一聲比一聲高,拍得乾隆眉花眼笑,眼珠子一轉,又起了歪心思了:“咳咳,朕本不欲勞民,傅恆,傳旨下去,讓山東地方官吏不必擾民,朕,咳咳,朕要微服出巡。”
傅恆耳朵不由動了兩動,嘴角也急速抽了兩下過過癮,作為與乾隆做了幾十年君臣兼姐夫與小舅子的人,他知道乾隆有一種“微服私訪”的怪癖。這種怪癖還是與他那好講排場的另一怪癖相輔相成的,且每回微服必要弄出點故事來,比如——滄海遺珠。單純的作為一個小舅子,遇上這麼個姐夫估計脾氣差一點的就要照著腦門兒上給他一板磚了,但是傅恆稱得上是個君子,更倒霉的是他的姐夫還是皇帝,傅恆只能按照乾隆吩咐的辦了。
按乾隆的意思,因孝賢皇后病逝於山東境內,這塊傷心地他是不想多停留的。然而山東有孔子,時不時要祭一祭,沿運河南下要經過黃河,也得稍作停留準備才好橫渡,山東是不得不停留的。這回更兼被吹捧得有些飄飄然,遂打算再‘微服’而行一回。
乾隆的微服毛病老佛爺是知道的,扳扳指頭算一下,乾隆都五十五、六了,放他再微服大約是不會像年輕的時候不知輕重的。出來就是為了散心的,何必為了這點子事情跟兒子鬧不痛快呢?況且再“微服”乾隆身邊明著暗著保護的人還是不少的,安全方面還是沒有問題的。乾隆又是要“微服訪民情”而非“微服訪美人”,老佛爺略一沉思也就答應了。
鍾茗則是打定了主意這回只當是自己是個打醬油的,老佛爺同意了,她也順勢表示自己大力贊同。乾隆就這樣順利地換上了便服,還帶上了兒子、女婿、大臣、太醫、太監,以及明明暗暗的侍衛,一行至少二、三十人,大剌剌“微服”去了。
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因皇帝與皇后、皇太后各有自己的座船,又出行在外,消息不是非常暢通,直到乾隆氣沖沖地回來又氣沖沖地跑了出去,鍾茗與老佛爺才知道乾隆在外面遇到了不痛快。具體事由,待考。
宮眷們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老佛爺果斷地把乾隆身邊的鄭玉柱召過來詢問。鄭玉柱吱吱唔唔,不敢多言。老佛爺越發起了疑心,一拍桌案:“皇帝究竟怎麼了?再敢瞞我,仔細你的皮!”
鄭玉柱嚇了一跳,撲通一聲就跪在了船板上:“老佛爺,皇上說怕驚擾了您、惹您不開心,命奴才們不許說嘴的。”
老佛爺越想知道事情的始末了,只管一個勁的逼問:“我只問你,是不是軍國大事?”
“回老佛爺,不是。”
“既然非關朝政,那什麼事情我都問得!”一面讓傳板子,一面還作勢要召乾隆來問話。
鄭玉柱被逼得沒法,只能小聲說:“今兒皇上出行,一切本都還好,後來,突然衝出一人,遞了一張無字狀子,然後自盡了……”
老佛爺聞說與乾隆的安全、健康無礙,就放下了心來,讓鄭玉柱退下了。轉過臉問鍾茗:“你說,這會是有什麼事呢?”
這種狗血橋段在久遠的未穿越之前,似乎看到過?鍾茗不太確定地想,即使不記得原劇,猜也能猜出來馬上要有怨情什麼的了。但是這話卻是不能說出來掃老佛爺的興的,鍾茗只能搖頭道:“皇額娘都猜不出來,我就更不明白了。”
其實老佛爺也不至於真的不知俗務,只是不願意往這不好的事情上面想罷了,侍坐的諸公主也有能猜到一、二分的,更不敢多嘴了。還是晴兒道:“老佛爺要是擔心皇阿瑪,不妨遣人去尋一下,干坐著也是心焦。”
老佛爺猶豫了一會兒,最終沒有下令,只讓傳話到皇帝座船上,命皇帝一回來就過來通報。
————————————————————————————————
事情的精彩後續鍾茗還是聽經和嘉轉達的福隆安版本才知道的——永璂已有了與乾隆同樣的‘不拿糟心事兒煩擾皇額娘’的理念,而乾隆正忙著收拾出行看到的麻煩。
“皇阿瑪先頭出去的那一趟,見城裡人口稀少,四下寂靜,還道是地方官老實奉旨沒有張揚南巡之事,只是覺得城裡靜得違和。後來,有人攔轎遞了無字狀後自盡,皇阿瑪被擾了興致。回來一琢磨,這裡頭怕是有隱情,十二弟就想起以前在承德遇見乞兒的事了,皇阿瑪覺得有理,十二弟又說,滿城都不聞人聲,可見這保密功夫做得夠到家,召當地官員怕是問不出什麼來的,不如自己下去親眼看看。皇阿瑪就帶著眾人兵分幾路,繞過事前安排、通知的南巡路線,拐到原先安排里聖駕不到之處。”說到這裡,和嘉停下喘了口氣。
苦笑著繼續:“不想山東遭了災,正鬧饑荒,不少人餓死了,皇阿瑪卻被蒙在鼓裡,還以為到處豐衣足食,百姓安樂,他現在才知道都是……”
鍾茗默然。“傳令下去,凡在山東境內,每日上供的膳食減半——老佛爺那裡供奉如舊——旁的人,誰覺得委屈了讓他來找我!還有,都不許到老佛爺跟著嚼舌頭!”
容嬤嬤低聲應著出去了。和嘉見鍾茗情緒不高,也藉口去尋蘭馨說話告退了。
皇后的減膳令下了,倒沒引起宮眷的反彈,反讓乾隆對皇后讚賞有加。出行在外,又在饑荒之地,賞賜什麼的乾隆就不好明著給金銀珠玉什麼的了,乾隆也有辦法,撈起筆來先賜下御筆所書的“慈仁賢愛”四字,又特特過來跟鍾茗說話。沒明著夸鍾茗,反把永璂表揚了一通。
鍾茗也只能回一句:“是皇上教得好,我哪有什麼功勞呢?”
正在說話間,又有當地官員來請,說是備下了酒宴。乾隆冷哼了一聲:“一起看看去罷!”鍾茗應了,又傳命去稟老佛爺並宣諸宮眷、公主。出行在外,就不像在宮裡那樣講究,一道帘子隔了外臣,皇室一家人團團坐了一桌。額駙們是年輕男子沒上桌,兩個阿哥還是半大孩子,就挨著皇帝、皇后坐了。
簾外還有不知死活的在奉承:“山東地鄙,飲食不能與宮中相比,席面簡陋,臣等死罪!”誰都聽得出來他聲音里的得意與討好,估摸著他根本不覺得這桌酒宴簡陋。乾隆礙於不讓老佛爺煩心,硬壓著火氣沒發作,好好的出門散心,可不能給老佛爺添堵。反是永瑆,悄悄地從袖子裡摸出把扇子唰地打開扇了兩下。鍾茗額角一跳一跳的,現在剛化凍啊,你腦子有病揣把扇子玩兒!狠狠地瞪了永瑆一眼,讓他訕訕地把扇子收了回去。
這把扇子後來派上了大用場。
乾隆忍著氣,看老佛爺吃完這一餐飯,使眼色讓鍾茗把老佛爺哄走,這才對著當地官員開火。地方官能清空了一城,自然不是一般角色,當然要咬牙不承認。還非常有創意地召一平民過來答話,召來的也不是鄉紳一類,看著那布滿老繭的掌心,還真是個下地幹活的農民。手上有老繭,可臉上卻是很飽滿,飽滿得有種‘胖’的感覺,那官還顯擺地親自挽起了老農的粗布褲子的褲角:“皇上請看!”胳膊上也圓圓的是肉。
乾隆還真有點被唬住了,永瑆反覺得奇怪。永瑆近來越發有點和親王弘晝的味道,養在皇后跟前,跟嫡子是一個待遇,但是明顯大家意屬永璂,他也不是個傻子,樂得當個逍遙王爺,發展自己的興致。有了這個定位,永瑆就很放得開,看著老農的樣子很有絲違和感,也就大大方方地把扇子束成一條,直直戳了下去!
皮肉內陷,半天沒恢復過來!再沒常識的人也知道這情形不對了。這是浮腫!太醫一看就知道了:“這個是餓的,不用開藥方,喝藥也沒用,吃飽了就成了,要想見效快,先灌一碗鯽魚冬瓜湯就成,最是消腫的。”
直到此時老農才哭出聲來,含糊地說他家人被拿住了,本人受了威脅。
當下永璂就請旨留下善後:“皇阿瑪,讓兒子留下來善後吧。”
乾隆看著永璂誠摯的眼神,想想他也快成年了,是該領差辦事了,不能老是帶在身邊嬌養著了。“朕讓傅恆留下來襄助你,要記著,他是大學士、軍機大臣,經的見的比你多,有事多聽聽他的意見,不可擅作主張。”
“嗻。”
乾隆又掂量了一下人手的問題,決定暫且寄下當地官員的頂戴留下來效力。永璂大為嘆服,這不是縱容貪官,而是“權寄”頂戴,拿烏紗帽來釣著這些把心思用來欺君而壓民的蛀蟲,讓他們為了頂戴不得不為善後事宜出力!化腐朽為神奇,果然有一套。
眼神黯了一黯,要是沒這些腐朽就好了!可恨,明知腐朽還得用他們!永璂突然能明白先帝了。
————————————————————————————————
“你是長大了,開始把皇額娘當傻子了,什麼話也不跟我說,把我瞞得好苦!”
永璂訕笑道:“不是怕皇額娘擔心麼?做兒子的,本該侍奉得皇額娘舒舒坦坦的玩,哪有拿事兒煩您的理兒呢?真要是連外頭的事情都辦不好,須得拿到皇額娘跟前讓您費勁,那兒子可真是無地自容了。這不是有擔當的男人該辦的事兒!”
“有擔當的男人……”鍾茗的心肝兒抖了抖,看看勉強仍稱得上正太模樣的永璂,“你繼續擔當去吧……回來!”
皇帝出行,浩浩蕩蕩,身後留下大著肚子待產的豫妃、準備納側福晉的幾個阿哥留守京中。
皇后的待遇還是不錯的,與乾隆、老佛爺等一樣,鍾茗有自己的座船,船大行進的時候就穩當,並不為暈船所苦。永璂是曾經隨駕南巡過的,在乾隆、老佛爺跟著奉承過之後也會抽空過來給鍾茗講解一下沿途風光,一路行來倒不覺得辛苦。
轉眼就到了山東境內。
第121章 永璂留下了
大隊人馬南下的時候是在正月,雖然入了農曆正月算是春天了,說是萬物復甦實際上北中國仍是天寒地凍的時節。一路上當然是枯藤老樹光枝杈天連衰糙,人也還裹著老棉襖拱肩縮背的,偏偏地方官吏把御舟行過的運河兩側收拾得油光水滑乾淨體面,乾隆不知是真看不出還是自己哄自己,還得意於‘乾隆盛世’。
這個時候隨駕的人當然要恭維皇上真是個明君。
“皇上以皇太后四巡江、浙,免江蘇、安徽、浙江歷年因災未完丁漕,再英明不過了。”
“皇上這回還免直隸、山東經過州縣額賦十分之三,真是體恤下情啊。”
“生於乾隆盛世,奴才真是三生有幸!”
馬屁一聲比一聲高,拍得乾隆眉花眼笑,眼珠子一轉,又起了歪心思了:“咳咳,朕本不欲勞民,傅恆,傳旨下去,讓山東地方官吏不必擾民,朕,咳咳,朕要微服出巡。”
傅恆耳朵不由動了兩動,嘴角也急速抽了兩下過過癮,作為與乾隆做了幾十年君臣兼姐夫與小舅子的人,他知道乾隆有一種“微服私訪”的怪癖。這種怪癖還是與他那好講排場的另一怪癖相輔相成的,且每回微服必要弄出點故事來,比如——滄海遺珠。單純的作為一個小舅子,遇上這麼個姐夫估計脾氣差一點的就要照著腦門兒上給他一板磚了,但是傅恆稱得上是個君子,更倒霉的是他的姐夫還是皇帝,傅恆只能按照乾隆吩咐的辦了。
按乾隆的意思,因孝賢皇后病逝於山東境內,這塊傷心地他是不想多停留的。然而山東有孔子,時不時要祭一祭,沿運河南下要經過黃河,也得稍作停留準備才好橫渡,山東是不得不停留的。這回更兼被吹捧得有些飄飄然,遂打算再‘微服’而行一回。
乾隆的微服毛病老佛爺是知道的,扳扳指頭算一下,乾隆都五十五、六了,放他再微服大約是不會像年輕的時候不知輕重的。出來就是為了散心的,何必為了這點子事情跟兒子鬧不痛快呢?況且再“微服”乾隆身邊明著暗著保護的人還是不少的,安全方面還是沒有問題的。乾隆又是要“微服訪民情”而非“微服訪美人”,老佛爺略一沉思也就答應了。
鍾茗則是打定了主意這回只當是自己是個打醬油的,老佛爺同意了,她也順勢表示自己大力贊同。乾隆就這樣順利地換上了便服,還帶上了兒子、女婿、大臣、太醫、太監,以及明明暗暗的侍衛,一行至少二、三十人,大剌剌“微服”去了。
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因皇帝與皇后、皇太后各有自己的座船,又出行在外,消息不是非常暢通,直到乾隆氣沖沖地回來又氣沖沖地跑了出去,鍾茗與老佛爺才知道乾隆在外面遇到了不痛快。具體事由,待考。
宮眷們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老佛爺果斷地把乾隆身邊的鄭玉柱召過來詢問。鄭玉柱吱吱唔唔,不敢多言。老佛爺越發起了疑心,一拍桌案:“皇帝究竟怎麼了?再敢瞞我,仔細你的皮!”
鄭玉柱嚇了一跳,撲通一聲就跪在了船板上:“老佛爺,皇上說怕驚擾了您、惹您不開心,命奴才們不許說嘴的。”
老佛爺越想知道事情的始末了,只管一個勁的逼問:“我只問你,是不是軍國大事?”
“回老佛爺,不是。”
“既然非關朝政,那什麼事情我都問得!”一面讓傳板子,一面還作勢要召乾隆來問話。
鄭玉柱被逼得沒法,只能小聲說:“今兒皇上出行,一切本都還好,後來,突然衝出一人,遞了一張無字狀子,然後自盡了……”
老佛爺聞說與乾隆的安全、健康無礙,就放下了心來,讓鄭玉柱退下了。轉過臉問鍾茗:“你說,這會是有什麼事呢?”
這種狗血橋段在久遠的未穿越之前,似乎看到過?鍾茗不太確定地想,即使不記得原劇,猜也能猜出來馬上要有怨情什麼的了。但是這話卻是不能說出來掃老佛爺的興的,鍾茗只能搖頭道:“皇額娘都猜不出來,我就更不明白了。”
其實老佛爺也不至於真的不知俗務,只是不願意往這不好的事情上面想罷了,侍坐的諸公主也有能猜到一、二分的,更不敢多嘴了。還是晴兒道:“老佛爺要是擔心皇阿瑪,不妨遣人去尋一下,干坐著也是心焦。”
老佛爺猶豫了一會兒,最終沒有下令,只讓傳話到皇帝座船上,命皇帝一回來就過來通報。
————————————————————————————————
事情的精彩後續鍾茗還是聽經和嘉轉達的福隆安版本才知道的——永璂已有了與乾隆同樣的‘不拿糟心事兒煩擾皇額娘’的理念,而乾隆正忙著收拾出行看到的麻煩。
“皇阿瑪先頭出去的那一趟,見城裡人口稀少,四下寂靜,還道是地方官老實奉旨沒有張揚南巡之事,只是覺得城裡靜得違和。後來,有人攔轎遞了無字狀後自盡,皇阿瑪被擾了興致。回來一琢磨,這裡頭怕是有隱情,十二弟就想起以前在承德遇見乞兒的事了,皇阿瑪覺得有理,十二弟又說,滿城都不聞人聲,可見這保密功夫做得夠到家,召當地官員怕是問不出什麼來的,不如自己下去親眼看看。皇阿瑪就帶著眾人兵分幾路,繞過事前安排、通知的南巡路線,拐到原先安排里聖駕不到之處。”說到這裡,和嘉停下喘了口氣。
苦笑著繼續:“不想山東遭了災,正鬧饑荒,不少人餓死了,皇阿瑪卻被蒙在鼓裡,還以為到處豐衣足食,百姓安樂,他現在才知道都是……”
鍾茗默然。“傳令下去,凡在山東境內,每日上供的膳食減半——老佛爺那裡供奉如舊——旁的人,誰覺得委屈了讓他來找我!還有,都不許到老佛爺跟著嚼舌頭!”
容嬤嬤低聲應著出去了。和嘉見鍾茗情緒不高,也藉口去尋蘭馨說話告退了。
皇后的減膳令下了,倒沒引起宮眷的反彈,反讓乾隆對皇后讚賞有加。出行在外,又在饑荒之地,賞賜什麼的乾隆就不好明著給金銀珠玉什麼的了,乾隆也有辦法,撈起筆來先賜下御筆所書的“慈仁賢愛”四字,又特特過來跟鍾茗說話。沒明著夸鍾茗,反把永璂表揚了一通。
鍾茗也只能回一句:“是皇上教得好,我哪有什麼功勞呢?”
正在說話間,又有當地官員來請,說是備下了酒宴。乾隆冷哼了一聲:“一起看看去罷!”鍾茗應了,又傳命去稟老佛爺並宣諸宮眷、公主。出行在外,就不像在宮裡那樣講究,一道帘子隔了外臣,皇室一家人團團坐了一桌。額駙們是年輕男子沒上桌,兩個阿哥還是半大孩子,就挨著皇帝、皇后坐了。
簾外還有不知死活的在奉承:“山東地鄙,飲食不能與宮中相比,席面簡陋,臣等死罪!”誰都聽得出來他聲音里的得意與討好,估摸著他根本不覺得這桌酒宴簡陋。乾隆礙於不讓老佛爺煩心,硬壓著火氣沒發作,好好的出門散心,可不能給老佛爺添堵。反是永瑆,悄悄地從袖子裡摸出把扇子唰地打開扇了兩下。鍾茗額角一跳一跳的,現在剛化凍啊,你腦子有病揣把扇子玩兒!狠狠地瞪了永瑆一眼,讓他訕訕地把扇子收了回去。
這把扇子後來派上了大用場。
乾隆忍著氣,看老佛爺吃完這一餐飯,使眼色讓鍾茗把老佛爺哄走,這才對著當地官員開火。地方官能清空了一城,自然不是一般角色,當然要咬牙不承認。還非常有創意地召一平民過來答話,召來的也不是鄉紳一類,看著那布滿老繭的掌心,還真是個下地幹活的農民。手上有老繭,可臉上卻是很飽滿,飽滿得有種‘胖’的感覺,那官還顯擺地親自挽起了老農的粗布褲子的褲角:“皇上請看!”胳膊上也圓圓的是肉。
乾隆還真有點被唬住了,永瑆反覺得奇怪。永瑆近來越發有點和親王弘晝的味道,養在皇后跟前,跟嫡子是一個待遇,但是明顯大家意屬永璂,他也不是個傻子,樂得當個逍遙王爺,發展自己的興致。有了這個定位,永瑆就很放得開,看著老農的樣子很有絲違和感,也就大大方方地把扇子束成一條,直直戳了下去!
皮肉內陷,半天沒恢復過來!再沒常識的人也知道這情形不對了。這是浮腫!太醫一看就知道了:“這個是餓的,不用開藥方,喝藥也沒用,吃飽了就成了,要想見效快,先灌一碗鯽魚冬瓜湯就成,最是消腫的。”
直到此時老農才哭出聲來,含糊地說他家人被拿住了,本人受了威脅。
當下永璂就請旨留下善後:“皇阿瑪,讓兒子留下來善後吧。”
乾隆看著永璂誠摯的眼神,想想他也快成年了,是該領差辦事了,不能老是帶在身邊嬌養著了。“朕讓傅恆留下來襄助你,要記著,他是大學士、軍機大臣,經的見的比你多,有事多聽聽他的意見,不可擅作主張。”
“嗻。”
乾隆又掂量了一下人手的問題,決定暫且寄下當地官員的頂戴留下來效力。永璂大為嘆服,這不是縱容貪官,而是“權寄”頂戴,拿烏紗帽來釣著這些把心思用來欺君而壓民的蛀蟲,讓他們為了頂戴不得不為善後事宜出力!化腐朽為神奇,果然有一套。
眼神黯了一黯,要是沒這些腐朽就好了!可恨,明知腐朽還得用他們!永璂突然能明白先帝了。
————————————————————————————————
“你是長大了,開始把皇額娘當傻子了,什麼話也不跟我說,把我瞞得好苦!”
永璂訕笑道:“不是怕皇額娘擔心麼?做兒子的,本該侍奉得皇額娘舒舒坦坦的玩,哪有拿事兒煩您的理兒呢?真要是連外頭的事情都辦不好,須得拿到皇額娘跟前讓您費勁,那兒子可真是無地自容了。這不是有擔當的男人該辦的事兒!”
“有擔當的男人……”鍾茗的心肝兒抖了抖,看看勉強仍稱得上正太模樣的永璂,“你繼續擔當去吧……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