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裴皇后早有準備,不卑不亢地說道:“太后娘娘明鑑,臣妾聽聞此事後也悲痛萬分。且陛下親派內務府前往查實,那奶娘的確是自己發起了水痘。”
她的一番話中沒有一句為自己辯解,但卻句句有力,話里話外都是在告訴程殊,陛下金口玉言,即便是太后也沒辦法改變。
程殊笑了一下:“皇后怕是誤會了,哀家並非在懷疑皇后,只是擔心皇后而已。”
“臣妾今日身子甚好,多謝娘娘掛懷。”裴皇后還是那樣淡淡的,一副不爭不搶的樣子,就是這個樣子,讓程殊也差點被她迷惑了去。
“那便好,”程殊言之切切,“前些日子,皇后還和哀家哭訴說宮務繁重,如今德妃能為皇后分擔些宮務,皇后倒是可以歇上一陣了。”
裴皇后的表情出現了一絲裂縫,她尷尬地笑了一下,試圖表現出無動於衷來,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程殊倒沒有得勝的快感,裴皇后出身也並非很高,而且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小姑娘。程殊煩躁地送走了她,又陷入了更深的懷疑。
裴皇后表現得未免太過自然了,程殊稍微諷刺她,她的臉上立馬掛不住,但提到奶娘的事時,她反而沒有絲毫慌亂。
“有哪裡不對。”程殊不自覺就說出了聲。
知夏聽見了她的話,上前說道:“娘娘,奴婢也有此意。奴婢只是在原先奶娘的身份上動了一些手腳,讓她出了宮,但奴婢正準備將新來的奶娘換掉時,才發現已經被皇后換過了。這間隔的時候太短了,奴婢也以為皇后沒這麼大能耐。”
程殊若有所思,但卻怎麼想也想不通,她甚至懷疑到了李宴身上,但也覺得虎毒不食子,而且李宴對孩子的心意不像是作假。
尚未想通之際,春曉又來了慈寧宮。
之所以說是又來了,是因為近些日子春曉幾乎終日待在慈寧宮。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這是她在個李宴使小性子,而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小皇子。
小皇子如今在程殊這養著,春曉更有理由天天跑來了。程殊也不勸她和主動和李宴服軟,每日就陪著她們母子倆玩,和那個因為紀別的事火急火燎的人想去甚遠。
慢慢,李宴來慈寧宮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畢竟老婆孩子都在程殊這裡,他不得不常常見到程殊。但他又對程殊有愧,每次見到程殊都是一臉糾結。
這日李宴又來了,程殊將宮人們都帶下去了,給他們一家三口說話的地方。
回頭看著三人其樂融融的樣子,春曉哪裡還有鬧彆扭的樣子,李宴也絲毫不見勉強,完全沒有皇帝的架子,此時他們就像是一對再平凡不過的夫妻。
果然有情人之間都是盲目的。
***
紀別在宮外的日子好上了一些。在程殊的半勸說半威脅之下,李宴將所有彈劾紀別的摺子留中不發,除此之外卻也沒說別的。在宮外的紀別“被放假”,沒法去上朝,只好天天往大理寺跑。
大理寺的官員從沒見過這樣的人,明明自己還沒洗清嫌疑,卻把大理寺當成了半個家,破案的熱情比誰都高。但又因為紀別是師茂帶進來的,而且大理寺卿也默許過,因此尋常也沒人敢多說。
負責這個案子的一群人和紀別已經十分熟悉了,而且不得不說,紀別對他們的幫助確實很大。一開始到現場查看時,紀別從窗戶上勾下來的一絲布料判斷出此人來自原本齊王的封地,幾乎將此案定性為反賊餘孽所為。
如此這般種種,紀別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整個大理寺。
如今,紀別正聽著關於搜查的進展,眉間緊鎖,似乎非常不樂觀。
果然,幾乎整個京城都被翻了個底朝天,也沒見兇手的蹤影。就這幾天,師茂愁得頭髮都掉了不少,這案子起初只是個殺害朝廷命官未遂,但先是牽出了叛黨餘孽,因此牽涉到一眾將軍的安危,甚至現在連宮裡都在密切關注著此案。
“還有哪裡沒找?”紀別總覺得視線像是被什麼東西蒙住了,他們如今所探查到的一切都還浮在表面上,始終看不透內里。
“都查過了,百姓家中,茶館酒肆,臨街店鋪,甚至青樓楚館都找過了,羽林衛也出動了,就是沒找到。”
師茂嘆了口氣:“那怕是已經出城。一旦出了京城,茫茫大梁可要去哪裡抓人啊。”
“通緝令呢?下到各地了嗎?”紀別也滿心煩躁,雖然驗屍後大理寺的人已經相信了人並非紀別所殺,但是抓不到真正的兇手,紀別的名聲永遠洗不清,他比誰都著急。
“早就下發到各地了,各個城中都沒有消息傳來,這人怕是始終沒有進城。”
紀別用力掐著眉心,在房間裡踱著步子走來走去,覺得有什麼東西就在手邊,卻完全抓不住。
***
又是疲憊的一天過去,紀別依舊是回了驛館。驛館的館丞和他已經混熟了,見面嘻嘻哈哈打招呼,遞過來一張帖子。
紀別打開後,竟然是首輔張中承遞來的,讓紀別在明日去他府上。
紀別自認和張中承沒什麼交集,上輩子他入閣時對方早已致仕,而這輩子他一個小小的侍郎更加沒有和堂堂首輔相交的機會,因此他完全想不到張中承會和他說些什麼。
次日,紀別帶著滿腹狐疑前去了張中承的府上。張中承的府邸是先帝賞下來的,但內里十分樸素,唯一鑲金的擺設就只有先帝御筆親書的牌匾。府內的下人也不過三五個,偌大的府邸冷冷清清。
她的一番話中沒有一句為自己辯解,但卻句句有力,話里話外都是在告訴程殊,陛下金口玉言,即便是太后也沒辦法改變。
程殊笑了一下:“皇后怕是誤會了,哀家並非在懷疑皇后,只是擔心皇后而已。”
“臣妾今日身子甚好,多謝娘娘掛懷。”裴皇后還是那樣淡淡的,一副不爭不搶的樣子,就是這個樣子,讓程殊也差點被她迷惑了去。
“那便好,”程殊言之切切,“前些日子,皇后還和哀家哭訴說宮務繁重,如今德妃能為皇后分擔些宮務,皇后倒是可以歇上一陣了。”
裴皇后的表情出現了一絲裂縫,她尷尬地笑了一下,試圖表現出無動於衷來,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程殊倒沒有得勝的快感,裴皇后出身也並非很高,而且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小姑娘。程殊煩躁地送走了她,又陷入了更深的懷疑。
裴皇后表現得未免太過自然了,程殊稍微諷刺她,她的臉上立馬掛不住,但提到奶娘的事時,她反而沒有絲毫慌亂。
“有哪裡不對。”程殊不自覺就說出了聲。
知夏聽見了她的話,上前說道:“娘娘,奴婢也有此意。奴婢只是在原先奶娘的身份上動了一些手腳,讓她出了宮,但奴婢正準備將新來的奶娘換掉時,才發現已經被皇后換過了。這間隔的時候太短了,奴婢也以為皇后沒這麼大能耐。”
程殊若有所思,但卻怎麼想也想不通,她甚至懷疑到了李宴身上,但也覺得虎毒不食子,而且李宴對孩子的心意不像是作假。
尚未想通之際,春曉又來了慈寧宮。
之所以說是又來了,是因為近些日子春曉幾乎終日待在慈寧宮。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這是她在個李宴使小性子,而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小皇子。
小皇子如今在程殊這養著,春曉更有理由天天跑來了。程殊也不勸她和主動和李宴服軟,每日就陪著她們母子倆玩,和那個因為紀別的事火急火燎的人想去甚遠。
慢慢,李宴來慈寧宮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畢竟老婆孩子都在程殊這裡,他不得不常常見到程殊。但他又對程殊有愧,每次見到程殊都是一臉糾結。
這日李宴又來了,程殊將宮人們都帶下去了,給他們一家三口說話的地方。
回頭看著三人其樂融融的樣子,春曉哪裡還有鬧彆扭的樣子,李宴也絲毫不見勉強,完全沒有皇帝的架子,此時他們就像是一對再平凡不過的夫妻。
果然有情人之間都是盲目的。
***
紀別在宮外的日子好上了一些。在程殊的半勸說半威脅之下,李宴將所有彈劾紀別的摺子留中不發,除此之外卻也沒說別的。在宮外的紀別“被放假”,沒法去上朝,只好天天往大理寺跑。
大理寺的官員從沒見過這樣的人,明明自己還沒洗清嫌疑,卻把大理寺當成了半個家,破案的熱情比誰都高。但又因為紀別是師茂帶進來的,而且大理寺卿也默許過,因此尋常也沒人敢多說。
負責這個案子的一群人和紀別已經十分熟悉了,而且不得不說,紀別對他們的幫助確實很大。一開始到現場查看時,紀別從窗戶上勾下來的一絲布料判斷出此人來自原本齊王的封地,幾乎將此案定性為反賊餘孽所為。
如此這般種種,紀別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整個大理寺。
如今,紀別正聽著關於搜查的進展,眉間緊鎖,似乎非常不樂觀。
果然,幾乎整個京城都被翻了個底朝天,也沒見兇手的蹤影。就這幾天,師茂愁得頭髮都掉了不少,這案子起初只是個殺害朝廷命官未遂,但先是牽出了叛黨餘孽,因此牽涉到一眾將軍的安危,甚至現在連宮裡都在密切關注著此案。
“還有哪裡沒找?”紀別總覺得視線像是被什麼東西蒙住了,他們如今所探查到的一切都還浮在表面上,始終看不透內里。
“都查過了,百姓家中,茶館酒肆,臨街店鋪,甚至青樓楚館都找過了,羽林衛也出動了,就是沒找到。”
師茂嘆了口氣:“那怕是已經出城。一旦出了京城,茫茫大梁可要去哪裡抓人啊。”
“通緝令呢?下到各地了嗎?”紀別也滿心煩躁,雖然驗屍後大理寺的人已經相信了人並非紀別所殺,但是抓不到真正的兇手,紀別的名聲永遠洗不清,他比誰都著急。
“早就下發到各地了,各個城中都沒有消息傳來,這人怕是始終沒有進城。”
紀別用力掐著眉心,在房間裡踱著步子走來走去,覺得有什麼東西就在手邊,卻完全抓不住。
***
又是疲憊的一天過去,紀別依舊是回了驛館。驛館的館丞和他已經混熟了,見面嘻嘻哈哈打招呼,遞過來一張帖子。
紀別打開後,竟然是首輔張中承遞來的,讓紀別在明日去他府上。
紀別自認和張中承沒什麼交集,上輩子他入閣時對方早已致仕,而這輩子他一個小小的侍郎更加沒有和堂堂首輔相交的機會,因此他完全想不到張中承會和他說些什麼。
次日,紀別帶著滿腹狐疑前去了張中承的府上。張中承的府邸是先帝賞下來的,但內里十分樸素,唯一鑲金的擺設就只有先帝御筆親書的牌匾。府內的下人也不過三五個,偌大的府邸冷冷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