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約晨光微熹的時候,才折騰夠了,叫人備了熱水沐浴,之後抱著朱佑樘去軟榻上休息,戀戀不捨地看著朱佑樘從淺眠到熟睡,一言不發。

  胤禛坐在一旁看夠了才起身去上朝。朱佑樘還是第一次見胤禛這麼粘人,以往雖然有,但完全比不上昨日今日的反常。

  不知不覺中,朱佑樘開始在意胤禛的舉動,胤禛的心情。如今若是再要他說兩情相悅之類羞恥的話,他可能說不出口了。

  畢竟有時候越是深愛越是羞於啟齒。

  「賦閒在家」的朱佑樘當然不知道,胤禛最近忙得焦頭爛額,忙著處理他得位不正的流言,忙著處理老八這群不省心的禍害。

  近日,針對國庫空虛,清廷現有政令的弊病,胤禛終於決定改革,他必須改革,出台新政。

  朝臣們不知道,胤禛的新政還藏著一個出謀劃策的幕僚。這個幕僚就在忠順王府。如今大部分人都把忠順王當擺設,還有一部分只當他是金屋藏嬌的嬌。

  康熙沒想到,朱佑樘雖然不能有造反的威望,可他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清廷的政令,這個影響還是胤禛默許的。

  這樣的情況下,眾人都覺得忠順王是個擺設,好欺負的時候,忠順王一個伶人出逃,被曹家藏起來不說,曹家放印子錢,不還國庫欠銀,並且跳得最歡夥同老八給胤禛的新政使絆子成了胤禛處置曹家的□□。

  朱佑樘也沒想到,曹家會在這個推行新政的節骨眼上撞到槍口上來。待到曹家被抄家,一家老少抵達京城的時候,胤禛握著朱佑樘的手站在城樓上眺望遠處。

  「無限江山,站在這城樓上懷念故國也沒關係,反正這江山是我的,你也是我的。」胤禛指著遠處山巒對朱佑樘笑道。

  朱佑樘垂眸沒說話,卻在心裡補充,沒關係,兒子是我的,所以,江山還是我的。嗯,你也是我的。

  【全文完】

  ——————題外話——————

  大概還有康韋和弘暉的番外兩章

  歷史上是五十一年九月二廢太子,不是五十年哦!所以說架空是有真有假,不能全信渣作者胡謅。

  遺詔就是時間和死後改了,其他省略。清朝遺詔是有幾種文字的一式幾份,所以改是不可能的,據說雍正得位不正的傳言還真是他親媽德妃作出來的,作死的作。

  以下百度侵刪:

  清朝服飾概述

  清王朝時,以暴力手段推行剃髮易服,按滿族習俗統一男子服飾。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髮挽髻,著寬鬆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髮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依律涇渭分明。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八旗服飾隨朝代的變更衝進關內。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清初統治者把是否接受滿族服飾看成是否接受其統治的標誌,強令漢民剃髮易服。清初漢人反滿情緒高漲,以各種形式發泄反清情緒,抵禦外族的入侵。

  當代拍攝的電影《桃花扇》,就是當時現實生活和真實的民族思緒的寫照,在清朝時,此劇一度著重於男女主角的愛情描寫,刻意減弱民族衝突。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傳統服制度,由於八旗兵的進關,而遭到破壞,取而代之的是異族陌生的服制。因此,從化妝到衣著,滿漢民族之間產生矛盾就成為必然。客觀上來說,清代服制的變化,是由外力強制促使而產生的民族意識層面上的改革與變化。從衣著特點和後世傳播的持久性來分析,它是的一種成功有效的手段,也是朝代更替的產物。當然無可否認,有壓迫就有反抗,直至清末太平天國時期,人們依舊使用異服的手段以區別於清朝。

  歷時數千年的寬袍大袖拖裙盛冠,瀟灑富麗,纖細柔弱,與衣身修長,衣袖短窄的滿裝形式,形成鮮明的對比。旗裝以它用料節省,製作簡便和服用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這是後人易於接受的主要原因。滿族的旗裝,外輪廓呈長方形,馬鞍形領掩頰護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盤紐為飾,假袖二至三幅,馬蹄袖蓋手,鑲滾工藝裝飾,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馬褂,其造型完整嚴謹,呈封閉式盒狀體,因此形象肅穆莊重,清高不凡,而獨樹一幟,突破了幾千年來飄逸的塔形衣冠,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記憶。時至今日,它已對國內、外產生了"一代優美服飾"的影響。特別是隨時代發展,經過加工曲線突出修長秀麗的旗袍,已經形成了漢民族的服飾代表,恰當展示了東方女性的溫柔內涵,其隱藏重點展示誘惑的作風,具有永恆存在的價值,同時也成為了某些自然主義小說里女性服飾的最愛。

  清代官服

  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官帽與前朝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勳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皇帝有時還賞穿黃馬褂,以示特別恩寵。影響所及,其他顏色的馬褂遂在官員士紳中逐漸流行,成為一般的禮服。四、五品以上官員還項掛朝珠,用各種貴重珠寶、香木製成,構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點。絲紡繡染及各種手工專業的進步,為清代服飾品種的豐富創造了條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