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草民願......”柳耀話未說完就被馮淵捂了嘴,沒好氣的拽下馮淵的手,“你幹嘛啊,我的一身武藝總能練兵吧。”

  “我以為,我以為......”馮淵可不想柳耀去戰場,這個時候已經有了火炮槍彈,血肉之軀怎能抗衡。

  “行了,都退下吧,本郡王要寫摺子了。”徒祐揮手將三個人趕了出去,他覺得皇帝四哥的思想還需要進一步的改變,戰爭並不是傷財也有可能斂財,希望皇兄能頂得住滿嘴仁義道德的酸儒們。

  也不知道琮琮現在在做什麼,也不知道吃好睡好了沒有,算了,等打下倭國就知道了,他一定要做先鋒,於是摺子上的筆墨更濃重了些。

  ☆、第七十一回輕描淡寫亦成王

  收到摺子的徒禛看著徒祐字裡行間的暢想,忽然就熱血起來。蒙古鐵騎可是令歐洲人都聞風喪膽的,雖然折在了海上,但是元人做不到的,不代表他做不到。

  四海之內皆王土,萬國來朝頌明君。

  是個皇帝就抵擋不了這種誘惑,如今徒祐願意做他的開路先鋒,要得不過是個海外小島又有何不可,打下來了給他便是,打不下來此戰不但能起個震懾作用,還能讓自個的弟弟吃個教訓,兩全其美。

  想他不過是騰不出手來收拾南邊的茜香國,就算是送個勛貴庶女也是很憋屈的一件事。若是徒祐旗開得勝,再如其設想的一般,以戰養戰還能有富餘,那絕對是個最好的戰爭模板。

  於是徒禛連夜同心腹商量該怎麼名正言順,不過心腹之所以稱之為心腹,就是因為這些人基本都是皇帝肚子裡的蛔蟲,看到皇帝興致勃勃自然沒有不長眼的去阻攔。

  至於朝堂之上,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阻力了,看四王八公的下場就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緊跟皇帝的步伐才是最終要的,但是。

  對,很多事情都壞在了但是上,若朝臣真的能團結一心,也就不會有文官武官之分了,武官自然是拍手贊成。有戰爭才有軍工,才有加官進爵,才有光耀門楣,要不然整天混吃等死都磨不出血性了。

  而文官,受了幾千年孔孟之道的影響,總是想著中庸啦仁義道德,以德服人之類的,再加上文武天然不對付,自然又辯成了一鍋粥,無奈之下徒禛只能和心腹們演場戲了。

  “張大人,你怎麼說?”徒禛看到心腹們一言不發的聽著眾人討論,滿意的開口問道。

  “啟稟皇上,臣只是在算戶部銀錢是否支撐得住。”張廷玉一臉為難,言下之意就是打仗是個燒錢的事情,還是先清算下庫存。

  “九弟說了要以戰養戰。”徒禛看張廷玉恢復了面無表情,笑了笑,就知道張廷玉是個小心的,就這還要饒個彎,“還有其他問題嗎?”

  “兵將的抽調是否會影響北疆的防備。”田文鏡作為兵部尚書,雖有剿滅倭寇之心,但是西北和東北雖說打了勝仗,但是蠢蠢欲動說的就是這些外族。

  “田大人多慮了,不還有鄭家戚家嘛。”徒禛看田文鏡還有些疑慮,接著說道:“朕知道你是怕有人趁火打劫,岳鍾琪他們知道了可是要鳴冤了。”

  “臣,不是這個意思。”田文鏡無奈的說道:“施琅子不必說,鄭家和戚家得皇室允許有八百私兵,真要打起來這人數可是萬萬不夠,可北方的士兵對水戰可不在行。”

  “確實如此,水師雖自大順建立之日起便組建,但是這百年來毫無戰事經驗,最多也就是維持各港口秩序,匆匆下海恐力有不逮。”李衛是做戲的高手,一臉無奈為難的看向施世范。

  此間的施琅施家因為鄭成功的緣由,可沒有清朝時期靖海侯的稱呼,因為施世綸的緣故反而是走科舉之路比較多,不過施家畢竟也是海上起家,在水師里還是有一席之地的,比如施世范的兒子施廷皋。

  “看老朽幹啥,老朽的兒孫任憑皇上調遣。”施世范其實也很清楚為什麼他們家得不到徒家的重用,大順的第一任皇帝似乎不太喜歡他父親的反覆,尤其是鄭成功被順利招降後。

  不過現在就是個好機會,若真的能順利滅倭,他們施家在文在武都會有底氣,也不會掛個虛職每天上朝沒有發言權了。

  “看來諸位大臣都很贊同朕滅倭了。”終於沒有人在底下說什麼仁義道德了,李衛這移花接木接得好。

  皇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再唱反調不就是找死嘛,不過沒人在滅倭的這件事上唱反調,但是架不住皇上喜歡扔炸彈啊,什么九皇弟勞苦功高,再升一級好了,嘛蛋,再升一級就是親王了好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