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這麼一層一層地想,桑老夫人只覺後背起了層冷汗,不由攥緊了桑妙妙的手,臉上的笑意也有些討好的意味了,「原是如此,兩位一個英氣,一個嬌俏,倒也是天作之合的一對。」
小姑娘倒不知她心中這些彎彎道道的心思,不過她這個話,小姑娘愛聽,看她也就順眼了幾分,說話便也和氣了幾分,「妙妙姑娘是個不錯的姑娘,將來也定是個遭人疼的美嬌娘。不過,人與人之間,緣分對了,才最重要。」
「小夫人說得極是。」桑老夫人是明白人,心中也知道是自己操之過急了,聽小姑娘這話,反倒鬆了口氣,往那邊的災民瞧了一眼,見那些孩子都已經乖巧地坐在了草蒲上,又轉移了話題,「方才小夫人不是問懷瑾做了何事嗎?我這就好生同你們兩個姐姐說說……」
「老夫人……」阿寶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他早就見識了這個桑老夫人對他的熱情勁,十句話,有幾句話是捧他的,他可不想讓自家兩個姐姐覺得是他驕傲了,便截了桑老夫人的話,簡潔道:「其實我也沒做什麼,剛開始大夥都討不到食物,我頭次帶著陸叔來施粥時,糧食都被搶了,但我也沒跟他們生氣,他們把糧食搶了,我照樣和陸叔搭灶,然後告訴他們我會在這裡生火,生的食物吃了不好,煮熟了能分給更多的人吃,如果他們聽我的,我不能保證他們人人都能吃飽,但能讓那些孩子吃飽,有空了還能帶他們認字。」
「然後他們就聽你的了?」阿寶會以德報怨,小姑娘倒不奇怪,只是好奇一群災民就這般信了?
阿寶搖了搖頭,「一開始沒有,他們都不信,我每天和陸叔來送的糧食還是會被搶,但他們搶了,我依舊在這裡來生火,將沒被搶走的一些米熬成粥,分給那些小孩子,然後不管他們聽不聽,我都要在那裡教兩個大字。直到三天後有個小孩子病了,我讓陸叔帶去了醫館,再把小孩子送回來時,他們就不搶糧食了,直到現在。」
事實上,這些災民非但不搶糧食了,這施粥的事再也沒讓阿寶出過半分力,柴火等東西,都是他們自己備好的,白日顧辭瞧見他們沿街守著的那些人,雖是乞討,但他們偶爾還能接些活兒干,掙些錢。
在阿寶這一帶頭下,雲門城算是災民和當地百姓相處最為和諧的城了。
顧辭看了一眼那些自行忙活著熬粥的大人,又看向已經乖乖坐好一臉認真地跟著那位年長的秀才郎在念三字經的孩子,許久才拍了拍阿寶的肩膀,「懷瑾真棒。」
除了這句話,她這個做姐姐的,是真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這麼棒的懷瑾都是姐姐養大,教大的,所以,姐姐也棒。」阿寶這次倒沒有謙虛,說罷又偏頭看向一旁的小姑娘,心裡想的卻是,他往後還會更努力,他日能官拜丞相,位列三公,給姐姐掙個超品誥命,足以與駙馬這個稱呼相對。
告訴世人,公主嫁入他們顧家,不是低嫁。
可惜,阿寶的這些小心思,顧辭和小姑娘永遠都不會知道,多年後,等到這位弟弟騎著高頭大馬看遍長安花時,也只是夸一聲阿寶當真是塊讀書的料。
當然,這是後話。
眼下顧辭和小姑娘聽聞了阿寶的這番作為,倒是受了些啟發,心想過幾日去江南賑災,怕是也能學著阿寶的一些做派。
第160章
顧辭和小姑娘這次離京,畢竟是因公務, 定是不能久待的。當天傍晚施粥結束後, 顧辭做東, 邀請一同施粥的人都去雲門城中最好的酒樓醉仙樓去吃了一頓飯。她們兩個姐姐出手闊綽, 這些人自然會對他們姐弟三人有一番新的看法, 往後也不敢小瞧了他們一家去。
翌日,顧辭和小姑娘親自送阿寶去了書院, 順便去拜訪了她的夫子,為表示對夫子的感謝, 小姑娘十分大方地送了一幅前朝名家的字帖真跡作為謝禮, 這讓夫子很是歡喜,本就喜歡阿寶這個學生, 收了這禮之後,對阿寶更是看重幾分。
他之前聽說阿寶家中就兩個姐姐,還想著這麼聰慧的學生家底差了些, 往後的仕途怕是要走得辛苦些,甚至都不主張阿寶不要過早地去參加鄉試, 收了這份厚禮之後, 倒是沒有這個擔憂了。
拜訪過夫子之後,顧辭和小姑娘就坐船離開了雲門, 途經雲峽鎮的時候,姐妹倆也沒讓侍衛跟隨了,租了一輛馬車,帶著從京中帶回的禮物, 徑直去了熙雲巷。
二舅家的三梅有了本事,三舅這些年在陸氏米行也干出了成績,大舅家的幾個表哥如今也來了鎮上,顧辭掙了錢後,直接給外祖一家在熙雲巷也買了一個大宅子,如今一家都搬了過來。
如今這冬月,天黑的早,顧辭和小姑娘趕到熙雲巷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點了油燈。
途經自家宅子的時候,小姑娘掀開轎簾看著大門上的顧字,臉蛋紅撲撲的,很是歡喜,「姐姐,呆會見過姥爺姥姥他們了,咱們回咱們自己家,好不好?」
顧辭啞然失笑,「家裡這麼久沒住人了,都是灰,折騰一番,要很晚才能睡了,明兒咱們和板根叔他們打聲招呼,就要出發。」
小姑娘攬著顧辭的脖子,繼續攛掇著,「可我就想要住在自己家裡嘛,住別人家裡放不開了……」
「你放不開什麼了,我瞧你日日睡得可……」顧辭笑她,話說到一半,感受到耳邊那溫熱的呼吸,瞬間就呼吸一窒,小姑娘那勾人的話語再傳入耳朵,她整張臉也跟著紅了。
小姑娘倒不知她心中這些彎彎道道的心思,不過她這個話,小姑娘愛聽,看她也就順眼了幾分,說話便也和氣了幾分,「妙妙姑娘是個不錯的姑娘,將來也定是個遭人疼的美嬌娘。不過,人與人之間,緣分對了,才最重要。」
「小夫人說得極是。」桑老夫人是明白人,心中也知道是自己操之過急了,聽小姑娘這話,反倒鬆了口氣,往那邊的災民瞧了一眼,見那些孩子都已經乖巧地坐在了草蒲上,又轉移了話題,「方才小夫人不是問懷瑾做了何事嗎?我這就好生同你們兩個姐姐說說……」
「老夫人……」阿寶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他早就見識了這個桑老夫人對他的熱情勁,十句話,有幾句話是捧他的,他可不想讓自家兩個姐姐覺得是他驕傲了,便截了桑老夫人的話,簡潔道:「其實我也沒做什麼,剛開始大夥都討不到食物,我頭次帶著陸叔來施粥時,糧食都被搶了,但我也沒跟他們生氣,他們把糧食搶了,我照樣和陸叔搭灶,然後告訴他們我會在這裡生火,生的食物吃了不好,煮熟了能分給更多的人吃,如果他們聽我的,我不能保證他們人人都能吃飽,但能讓那些孩子吃飽,有空了還能帶他們認字。」
「然後他們就聽你的了?」阿寶會以德報怨,小姑娘倒不奇怪,只是好奇一群災民就這般信了?
阿寶搖了搖頭,「一開始沒有,他們都不信,我每天和陸叔來送的糧食還是會被搶,但他們搶了,我依舊在這裡來生火,將沒被搶走的一些米熬成粥,分給那些小孩子,然後不管他們聽不聽,我都要在那裡教兩個大字。直到三天後有個小孩子病了,我讓陸叔帶去了醫館,再把小孩子送回來時,他們就不搶糧食了,直到現在。」
事實上,這些災民非但不搶糧食了,這施粥的事再也沒讓阿寶出過半分力,柴火等東西,都是他們自己備好的,白日顧辭瞧見他們沿街守著的那些人,雖是乞討,但他們偶爾還能接些活兒干,掙些錢。
在阿寶這一帶頭下,雲門城算是災民和當地百姓相處最為和諧的城了。
顧辭看了一眼那些自行忙活著熬粥的大人,又看向已經乖乖坐好一臉認真地跟著那位年長的秀才郎在念三字經的孩子,許久才拍了拍阿寶的肩膀,「懷瑾真棒。」
除了這句話,她這個做姐姐的,是真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這麼棒的懷瑾都是姐姐養大,教大的,所以,姐姐也棒。」阿寶這次倒沒有謙虛,說罷又偏頭看向一旁的小姑娘,心裡想的卻是,他往後還會更努力,他日能官拜丞相,位列三公,給姐姐掙個超品誥命,足以與駙馬這個稱呼相對。
告訴世人,公主嫁入他們顧家,不是低嫁。
可惜,阿寶的這些小心思,顧辭和小姑娘永遠都不會知道,多年後,等到這位弟弟騎著高頭大馬看遍長安花時,也只是夸一聲阿寶當真是塊讀書的料。
當然,這是後話。
眼下顧辭和小姑娘聽聞了阿寶的這番作為,倒是受了些啟發,心想過幾日去江南賑災,怕是也能學著阿寶的一些做派。
第160章
顧辭和小姑娘這次離京,畢竟是因公務, 定是不能久待的。當天傍晚施粥結束後, 顧辭做東, 邀請一同施粥的人都去雲門城中最好的酒樓醉仙樓去吃了一頓飯。她們兩個姐姐出手闊綽, 這些人自然會對他們姐弟三人有一番新的看法, 往後也不敢小瞧了他們一家去。
翌日,顧辭和小姑娘親自送阿寶去了書院, 順便去拜訪了她的夫子,為表示對夫子的感謝, 小姑娘十分大方地送了一幅前朝名家的字帖真跡作為謝禮, 這讓夫子很是歡喜,本就喜歡阿寶這個學生, 收了這禮之後,對阿寶更是看重幾分。
他之前聽說阿寶家中就兩個姐姐,還想著這麼聰慧的學生家底差了些, 往後的仕途怕是要走得辛苦些,甚至都不主張阿寶不要過早地去參加鄉試, 收了這份厚禮之後, 倒是沒有這個擔憂了。
拜訪過夫子之後,顧辭和小姑娘就坐船離開了雲門, 途經雲峽鎮的時候,姐妹倆也沒讓侍衛跟隨了,租了一輛馬車,帶著從京中帶回的禮物, 徑直去了熙雲巷。
二舅家的三梅有了本事,三舅這些年在陸氏米行也干出了成績,大舅家的幾個表哥如今也來了鎮上,顧辭掙了錢後,直接給外祖一家在熙雲巷也買了一個大宅子,如今一家都搬了過來。
如今這冬月,天黑的早,顧辭和小姑娘趕到熙雲巷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點了油燈。
途經自家宅子的時候,小姑娘掀開轎簾看著大門上的顧字,臉蛋紅撲撲的,很是歡喜,「姐姐,呆會見過姥爺姥姥他們了,咱們回咱們自己家,好不好?」
顧辭啞然失笑,「家裡這麼久沒住人了,都是灰,折騰一番,要很晚才能睡了,明兒咱們和板根叔他們打聲招呼,就要出發。」
小姑娘攬著顧辭的脖子,繼續攛掇著,「可我就想要住在自己家裡嘛,住別人家裡放不開了……」
「你放不開什麼了,我瞧你日日睡得可……」顧辭笑她,話說到一半,感受到耳邊那溫熱的呼吸,瞬間就呼吸一窒,小姑娘那勾人的話語再傳入耳朵,她整張臉也跟著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