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也好。”沈修頤隨和道:“父親房內沒有別的姨娘,我們兄妹四人都是母親所生……”
沈修頤上頭有一個哥哥和姐姐。
哥哥是沈修文,因為掛著定安侯世子的爵位,府里都稱世子爺。
沈修文年紀不過二十四五,早前便跟著定安侯出入朝堂,是定安侯一手教出來的,是定安侯在朝中的臂膀,在朝中也應對自如,拿捏有度,頗受平帝寵信。
定安侯只有樓氏一個正妻,沈修文也沒有納妾。
也由得如此,父子二人在京中名聲很好。
世子夫人是馮國公府的二小姐,馮國公和定安侯在朝中分庭抗衡,早些年鬧得勢同水火,不可開交。平帝就賜婚兩家以緩和關係,同時也做相互制衡,一石二鳥。
馮箐箐也是精明人。
嫁到侯府多年,不僅未與府中衝突,還給沈修文生下兩兒一女,很受老夫人和侯爺夫人喜歡。馮箐箐也同沈修文舉案齊眉,家中很是和睦,就連定安侯都對這門親事滿意起來。
……
沈修頤還有一個姐姐,年紀小沈修文三歲,換作沈媛。
沈媛早幾年出嫁,嫁到顧家做長媳。
姑爺是工部尚書顧長寧的嫡子,顧昀鴻。顧昀鴻是太子侍讀,是太子的心腹,後入吏部,年紀輕輕便做到了吏部侍郎,是朝中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沈媛嫁到顧家幾年,只生了一個女兒,一直沒有兒子。
倒是顧昀鴻房中的妾氏填了三個小子。
沈媛是定安侯府的女兒,顧家自然懂得權衡,三個兒子都掛在沈媛名下,算作沈媛的兒子。
……
沈修頤,孟雲卿便再熟悉不過了。
沈修頤是老夫人最疼愛的孫子,沈修頤頭上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都已婚配,他的婚事就成了侯府的大事。
他也頭疼不已。
定安侯混跡官場多年,深諳其中道理,沈家一門殊榮已盛,有一個沈修文就夠了,再多一個便遭人忌憚,尤其是遭平帝忌憚。
因此,沈修文之後,侯府沒有其他子弟再步入官場。
要入官場,只能外放。
老夫人自然捨不得沈修頤,外放之地大都貧寒,她想見孫子一面都難。
侯夫人也是此意。
因此沈修頤是不入官場的。
侯府里,唯有沈修武例外。沈家都是文官,沈修武卻自幼從軍,官職做得不大,一直在漠北戍守,回京時日少。加之是二房的庶子,定安侯並不屬意。
此事也不了了之。
……
到了沈修頤之後,還有一個妹妹,沈琳。
沈琳是侯夫人的小女兒,自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府里其他的小姐們比不了的。
沈琳大孟雲卿兩歲,正是說親的年齡。
侯夫人的門庭都被踏破了。
定安侯一門,只有沈修文入仕,定安侯不可能再提拔家中子弟。京中的貴婦們都巴望著給適婚的兒子攀上這門親事,借定安侯府的高枝平步青雲。
於是沈琳婚事,侯夫人格外謹慎。
“媛兒出嫁得早,侯爺念叨多年,就想著小女兒能在府中多陪些時日。”
“老夫人捨不得,我們做子女的也不敢越俎做主。”
“怕是要再等等。”
侯夫人也自有應對之法。
……
說了半晌,大房的情形也講了十之八九。
末了,沈修頤還不忘補充:“父親雖然待家中晚輩都嚴厲,但事事講理,母親就溫柔得多,嫂嫂也是好相予的人。初到府中可能不習慣,都是自己家人,無需擔心。”
他想的周道,孟雲卿也順勢點頭。
若有所思將茶杯送至唇瓣,還是輕輕擱下:“表哥方才說的顧家,可是有小女兒?”
沈修頤倒是意外:“你是說昀寒?”
顧昀寒——孟雲卿心口一滯,臉上勉強扯出一絲笑意,頷首稱是。言外之意,她想聽聽。
沈修頤便笑開:“單憑這個“昀”字,能加在女子名字里,就知道顧家寵她到什麼地步。顧昀寒可是顧家的掌上明珠!”
孟雲卿抬眸看她。
眼前的婦人三十來歲,遠不如後來記憶中的珠圓玉潤。
劉氏一面上前扶她,一面斥責她身側的丫鬟:“沒用的東西!你是怎麼伺候你家姑娘的!”
一側的丫鬟便低著頭嗚咽。
劉氏繼續:“早就該將你賣了,省得在這裡坑害你家姑娘!不長眼的東西!”
孟雲卿怔忪。
小丫鬟恰好抬頭。
那雙眼睛,眸含氤氳,與記憶中的模樣不謀而合。
娉婷……
孟雲卿鼻尖微紅。
“姑娘,你怎麼了?”娉婷卻明顯嚇住了,慌忙迎上前去,從劉氏手中攙起她。
還險些將劉氏撞到。
你!劉氏有些惱,正要張嘴數落,卻聽孟雲卿開口喚了聲:“大伯娘。”
劉氏愣住。
這一聲喚得不慍不火,客氣里又帶了幾分疏遠。劉氏錯愕攏眉,這等語氣和模樣的孟雲卿,她哪裡見過?
就這般凝眸看她,也不移目,好似要將她看穿一般。
劉氏心中兀得有些發怵,顫顫道:“雲卿……你這般看我做什麼?”
孟雲卿果然收回目光,搭了娉婷的手,想要起身,腳下卻踉蹌兩步。
娉婷便止不住哽咽:“姑娘一連跪了幾日,眼下還哪裡站得穩……”
孟雲卿懵住。
緩緩抬眸,映入眼前的孝簾和靈堂,好似前世一般。多年前,娘親染病過世,她就在堂前一連跪了幾日,娉婷也是一直這麼守著她。
她這一跪,仿佛有一世那麼長。
長到將那根冰冷的簪子推進胸膛,寒意席捲全身。
……
見她怔忪模樣,劉氏的臉色更為難看,又朝娉婷道:“還愣著做什麼?!還不快扶你家姑娘坐下。”
連方才的衝撞都忘了計較。
娉婷立即照做。
劉氏語便重心長牽了孟雲卿的手:“你說弟妹這一走,就這麼撒手留下你一人,孤苦伶仃,叫我如何放心得下?”
觸到心中痛楚,還掏出手帕,自顧撫了撫眼角水汽,“你娘親在世時,喚我一聲嫂子,你便一直叫我大伯娘。我這個做大伯娘的,心疼你呀。”頓了頓,仿佛千萬句話都抑在喉間,無處宣洩,只得恰到好處別過頭去:“孩子,你自己注意身子,大伯娘明日再來看你。”
娉婷攙了孟雲卿起身,向劉氏福了福。
劉氏滿意點頭。
末了,又讓她好生歇著,她也從善如流,娉婷代為相送。離開時,劉氏幾步一回頭,朝她擺手。
……
待她走遠,孟雲卿狠才狠掐了掐手指,指尖上的痛楚清晰傳來。
不是做夢。
捂了捂胸口,孟雲卿默然垂眸。
她是重生了。
重生在十年前。
那時正月剛過,二月里珙縣乍暖還寒,久病臥床的娘親沒熬過,去世了。她穿著粗麻孝服,在靈堂跪了整整七日。
哭得天昏地暗。
劉氏日日來看她,噓寒問暖,幫她料理娘親的後事。
幾乎整個家中都是劉氏在幫忙打理。
她才失了娘親,劉氏安慰她,照顧她。
她那時當劉氏是最親的人!
劉氏收養她,她就隨劉氏離開珙縣,搬去了清平。
她從未想過,劉氏一直在處心積慮謀劃著名,要如何將孟家的家產據為己有。
去清平,便是她上一世噩夢的開端。
她也是在清平認識的宋景城。
孟雲卿攥緊了手心。
胸口沒有傷疤,卻還在隱隱作痛。
……
入夜,府內落了門。
“姑娘,跪了一日了,歇歇吧。夫人若是泉下有知,也不想看到姑娘這般辛苦。”娉婷上前扶她。
娘親去世時,她只有十三歲。
加上前一世過去的十餘年,她對娘親的印象其實已經模糊不清了。
依稀記得的,是那個溫柔動人的懷抱,在苑內的梨花樹下,輕撫她的額頭,喚她一聲,錦年。
如今,那個懷抱再無。
爹娘走後,便再沒有人會喚她錦年了。
……錦年,我娶妻了。
……錦年,你我結髮為夫妻,我定會還你一世安寧。
孟雲卿指尖微滯,胸口隱隱抽痛,氤氳又攀上眼瞼。
“姑娘……”娉婷憂心。
稍許,她斂了情緒,挺直背脊,雙手高舉齊於額間,對著牌位,鄭重行了叩拜大禮。
辭別父母,才行大叩之禮。
娉婷意外。
幾日以來,姑娘一直哭個不停,任誰勸都勸不住。夫人下葬時,姑娘哭得天昏地暗,再醒來時,姑娘分明還是從前的姑娘,卻似乎變了心性一般。
孟雲卿伸手,安靜起身。
三月初七,細雨紛紛,娘親入土為安。
三月二十五,劉氏就帶她去了清平。
眼下是三月初十,她要趕在三月二十五之前。
前世時,她一人守靈,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娘親下葬後,劉氏便以照顧她的名由,冠冕堂皇接管了孟府,侵吞了府中所有財物和地契,還遣散了孟府上下十餘口人。
娉婷起初不肯走,她也想留下娉婷。
不過幾日,劉氏又出面帶走了娉婷,只說給娉婷尋了個好人家收養,是那丫頭的福氣。
她連娉婷的面都沒見到。
劉氏哪裡會善待娉婷?
許久之後,她和宋景城離開清平,到金洲躲避。
她就在金洲遇到娉婷。
煙花柳巷之地,渾濁不堪,憔悴的面容上勾勒著厚厚的粉妝,任由旁人掌心摩挲,業已平常。
“孟雲卿,我為何不該恨你!”她認出她來,彼時眼中的戲謔,至今仍叫人不寒而慄。
“我寧肯你當初攆我走!!”
……
重回一世,有些悲劇就不要再發生。
孟雲卿收起思緒,正好行至東苑。
孟府不大,娘親的房間就在東苑內。
縴手推開那扇房門,娉婷上前掌燈,孟雲卿眼眶微潤。
屋內全是幼時記憶中的淡淡檀木香味道,陳設簡單樸素,卻有著罕見的精心別致。
妝奩前擱著一面銅鏡,娘親生前在這裡梳妝。
沈修頤上頭有一個哥哥和姐姐。
哥哥是沈修文,因為掛著定安侯世子的爵位,府里都稱世子爺。
沈修文年紀不過二十四五,早前便跟著定安侯出入朝堂,是定安侯一手教出來的,是定安侯在朝中的臂膀,在朝中也應對自如,拿捏有度,頗受平帝寵信。
定安侯只有樓氏一個正妻,沈修文也沒有納妾。
也由得如此,父子二人在京中名聲很好。
世子夫人是馮國公府的二小姐,馮國公和定安侯在朝中分庭抗衡,早些年鬧得勢同水火,不可開交。平帝就賜婚兩家以緩和關係,同時也做相互制衡,一石二鳥。
馮箐箐也是精明人。
嫁到侯府多年,不僅未與府中衝突,還給沈修文生下兩兒一女,很受老夫人和侯爺夫人喜歡。馮箐箐也同沈修文舉案齊眉,家中很是和睦,就連定安侯都對這門親事滿意起來。
……
沈修頤還有一個姐姐,年紀小沈修文三歲,換作沈媛。
沈媛早幾年出嫁,嫁到顧家做長媳。
姑爺是工部尚書顧長寧的嫡子,顧昀鴻。顧昀鴻是太子侍讀,是太子的心腹,後入吏部,年紀輕輕便做到了吏部侍郎,是朝中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沈媛嫁到顧家幾年,只生了一個女兒,一直沒有兒子。
倒是顧昀鴻房中的妾氏填了三個小子。
沈媛是定安侯府的女兒,顧家自然懂得權衡,三個兒子都掛在沈媛名下,算作沈媛的兒子。
……
沈修頤,孟雲卿便再熟悉不過了。
沈修頤是老夫人最疼愛的孫子,沈修頤頭上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都已婚配,他的婚事就成了侯府的大事。
他也頭疼不已。
定安侯混跡官場多年,深諳其中道理,沈家一門殊榮已盛,有一個沈修文就夠了,再多一個便遭人忌憚,尤其是遭平帝忌憚。
因此,沈修文之後,侯府沒有其他子弟再步入官場。
要入官場,只能外放。
老夫人自然捨不得沈修頤,外放之地大都貧寒,她想見孫子一面都難。
侯夫人也是此意。
因此沈修頤是不入官場的。
侯府里,唯有沈修武例外。沈家都是文官,沈修武卻自幼從軍,官職做得不大,一直在漠北戍守,回京時日少。加之是二房的庶子,定安侯並不屬意。
此事也不了了之。
……
到了沈修頤之後,還有一個妹妹,沈琳。
沈琳是侯夫人的小女兒,自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府里其他的小姐們比不了的。
沈琳大孟雲卿兩歲,正是說親的年齡。
侯夫人的門庭都被踏破了。
定安侯一門,只有沈修文入仕,定安侯不可能再提拔家中子弟。京中的貴婦們都巴望著給適婚的兒子攀上這門親事,借定安侯府的高枝平步青雲。
於是沈琳婚事,侯夫人格外謹慎。
“媛兒出嫁得早,侯爺念叨多年,就想著小女兒能在府中多陪些時日。”
“老夫人捨不得,我們做子女的也不敢越俎做主。”
“怕是要再等等。”
侯夫人也自有應對之法。
……
說了半晌,大房的情形也講了十之八九。
末了,沈修頤還不忘補充:“父親雖然待家中晚輩都嚴厲,但事事講理,母親就溫柔得多,嫂嫂也是好相予的人。初到府中可能不習慣,都是自己家人,無需擔心。”
他想的周道,孟雲卿也順勢點頭。
若有所思將茶杯送至唇瓣,還是輕輕擱下:“表哥方才說的顧家,可是有小女兒?”
沈修頤倒是意外:“你是說昀寒?”
顧昀寒——孟雲卿心口一滯,臉上勉強扯出一絲笑意,頷首稱是。言外之意,她想聽聽。
沈修頤便笑開:“單憑這個“昀”字,能加在女子名字里,就知道顧家寵她到什麼地步。顧昀寒可是顧家的掌上明珠!”
孟雲卿抬眸看她。
眼前的婦人三十來歲,遠不如後來記憶中的珠圓玉潤。
劉氏一面上前扶她,一面斥責她身側的丫鬟:“沒用的東西!你是怎麼伺候你家姑娘的!”
一側的丫鬟便低著頭嗚咽。
劉氏繼續:“早就該將你賣了,省得在這裡坑害你家姑娘!不長眼的東西!”
孟雲卿怔忪。
小丫鬟恰好抬頭。
那雙眼睛,眸含氤氳,與記憶中的模樣不謀而合。
娉婷……
孟雲卿鼻尖微紅。
“姑娘,你怎麼了?”娉婷卻明顯嚇住了,慌忙迎上前去,從劉氏手中攙起她。
還險些將劉氏撞到。
你!劉氏有些惱,正要張嘴數落,卻聽孟雲卿開口喚了聲:“大伯娘。”
劉氏愣住。
這一聲喚得不慍不火,客氣里又帶了幾分疏遠。劉氏錯愕攏眉,這等語氣和模樣的孟雲卿,她哪裡見過?
就這般凝眸看她,也不移目,好似要將她看穿一般。
劉氏心中兀得有些發怵,顫顫道:“雲卿……你這般看我做什麼?”
孟雲卿果然收回目光,搭了娉婷的手,想要起身,腳下卻踉蹌兩步。
娉婷便止不住哽咽:“姑娘一連跪了幾日,眼下還哪裡站得穩……”
孟雲卿懵住。
緩緩抬眸,映入眼前的孝簾和靈堂,好似前世一般。多年前,娘親染病過世,她就在堂前一連跪了幾日,娉婷也是一直這麼守著她。
她這一跪,仿佛有一世那麼長。
長到將那根冰冷的簪子推進胸膛,寒意席捲全身。
……
見她怔忪模樣,劉氏的臉色更為難看,又朝娉婷道:“還愣著做什麼?!還不快扶你家姑娘坐下。”
連方才的衝撞都忘了計較。
娉婷立即照做。
劉氏語便重心長牽了孟雲卿的手:“你說弟妹這一走,就這麼撒手留下你一人,孤苦伶仃,叫我如何放心得下?”
觸到心中痛楚,還掏出手帕,自顧撫了撫眼角水汽,“你娘親在世時,喚我一聲嫂子,你便一直叫我大伯娘。我這個做大伯娘的,心疼你呀。”頓了頓,仿佛千萬句話都抑在喉間,無處宣洩,只得恰到好處別過頭去:“孩子,你自己注意身子,大伯娘明日再來看你。”
娉婷攙了孟雲卿起身,向劉氏福了福。
劉氏滿意點頭。
末了,又讓她好生歇著,她也從善如流,娉婷代為相送。離開時,劉氏幾步一回頭,朝她擺手。
……
待她走遠,孟雲卿狠才狠掐了掐手指,指尖上的痛楚清晰傳來。
不是做夢。
捂了捂胸口,孟雲卿默然垂眸。
她是重生了。
重生在十年前。
那時正月剛過,二月里珙縣乍暖還寒,久病臥床的娘親沒熬過,去世了。她穿著粗麻孝服,在靈堂跪了整整七日。
哭得天昏地暗。
劉氏日日來看她,噓寒問暖,幫她料理娘親的後事。
幾乎整個家中都是劉氏在幫忙打理。
她才失了娘親,劉氏安慰她,照顧她。
她那時當劉氏是最親的人!
劉氏收養她,她就隨劉氏離開珙縣,搬去了清平。
她從未想過,劉氏一直在處心積慮謀劃著名,要如何將孟家的家產據為己有。
去清平,便是她上一世噩夢的開端。
她也是在清平認識的宋景城。
孟雲卿攥緊了手心。
胸口沒有傷疤,卻還在隱隱作痛。
……
入夜,府內落了門。
“姑娘,跪了一日了,歇歇吧。夫人若是泉下有知,也不想看到姑娘這般辛苦。”娉婷上前扶她。
娘親去世時,她只有十三歲。
加上前一世過去的十餘年,她對娘親的印象其實已經模糊不清了。
依稀記得的,是那個溫柔動人的懷抱,在苑內的梨花樹下,輕撫她的額頭,喚她一聲,錦年。
如今,那個懷抱再無。
爹娘走後,便再沒有人會喚她錦年了。
……錦年,我娶妻了。
……錦年,你我結髮為夫妻,我定會還你一世安寧。
孟雲卿指尖微滯,胸口隱隱抽痛,氤氳又攀上眼瞼。
“姑娘……”娉婷憂心。
稍許,她斂了情緒,挺直背脊,雙手高舉齊於額間,對著牌位,鄭重行了叩拜大禮。
辭別父母,才行大叩之禮。
娉婷意外。
幾日以來,姑娘一直哭個不停,任誰勸都勸不住。夫人下葬時,姑娘哭得天昏地暗,再醒來時,姑娘分明還是從前的姑娘,卻似乎變了心性一般。
孟雲卿伸手,安靜起身。
三月初七,細雨紛紛,娘親入土為安。
三月二十五,劉氏就帶她去了清平。
眼下是三月初十,她要趕在三月二十五之前。
前世時,她一人守靈,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娘親下葬後,劉氏便以照顧她的名由,冠冕堂皇接管了孟府,侵吞了府中所有財物和地契,還遣散了孟府上下十餘口人。
娉婷起初不肯走,她也想留下娉婷。
不過幾日,劉氏又出面帶走了娉婷,只說給娉婷尋了個好人家收養,是那丫頭的福氣。
她連娉婷的面都沒見到。
劉氏哪裡會善待娉婷?
許久之後,她和宋景城離開清平,到金洲躲避。
她就在金洲遇到娉婷。
煙花柳巷之地,渾濁不堪,憔悴的面容上勾勒著厚厚的粉妝,任由旁人掌心摩挲,業已平常。
“孟雲卿,我為何不該恨你!”她認出她來,彼時眼中的戲謔,至今仍叫人不寒而慄。
“我寧肯你當初攆我走!!”
……
重回一世,有些悲劇就不要再發生。
孟雲卿收起思緒,正好行至東苑。
孟府不大,娘親的房間就在東苑內。
縴手推開那扇房門,娉婷上前掌燈,孟雲卿眼眶微潤。
屋內全是幼時記憶中的淡淡檀木香味道,陳設簡單樸素,卻有著罕見的精心別致。
妝奩前擱著一面銅鏡,娘親生前在這裡梳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