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見事到如今,隆慶帝還在貪戀江山權勢,蕭秬一顆心越發地冰涼了。
都是這江山帝位迷了隆慶帝的眼睛,讓他居然干出了弒父奪位,殺妻殺子保位,勾結外敵謀害親兄,屠殺自己的臣民百姓這樣的禍事來。
這江山帝位就真的有那麼好,好到讓人人性盡失,癲狂無狀嗎?!
蕭秬再也呆不下去,起身肅然道:“除了皇祖父突然‘病逝’一事,其餘的事情,我已經代父親寫好了罪己詔,只待用印昭告天下。
“自己犯下的錯,終究是要償還的。”
說罷,蕭秬轉身離去。
帳幔放下,隨之而殿門關上,遮掩了隆慶帝憤怒又微弱的嘶吼。
蕭秬在殿前靜立良久,直接邁步去了勤政殿。
勤政殿中,早就擠滿了從王騫的屠刀之下僥倖逃生的朝臣,此時正議論紛紛,驚魂甫定猶且不安。
蕭稷站在殿中一角,身姿挺立,默不作聲,身邊依舊是何山等武威軍舊將拱衛。
蕭秬深吸一口氣,邁步進入殿中。
嘈雜的議論聲頓歇,此起彼伏的問安響起:“拜見太子殿下!”
眼下隆慶帝昏迷不醒,太醫斷定隆慶帝命不久矣,這父子二人之間的曲折紛亂朝臣們不想也不敢探究,只要知道往後的江山就落到了蕭秬的手中就行了。
蕭秬點點頭,一臉沉重地走上玉階,卻沒有直接落座。
眾臣自以為瞭然。
隆慶帝如今還吊著一口氣,尚未未曾正式傳位於太子蕭秬,他自然不會當眾落座,有失為人臣、為人子之道了。
“前日京畿衛指揮使王騫率眾叛亂,讓各位大人受委屈了。
“本宮代父皇處理政事,卻未能料得先機,致使各位大人受辱,更使得武安侯及其親衛受重傷而臥床休養,實在是有失其職。
“甚至父皇也被潛入宮中的亂臣賊子襲殺,如今……”
蕭秬說到這裡,語氣一頓,神情哀傷,是極力遮掩內心的悲痛,片刻,才又恢復神色,接著說道:“幸而勤王義師及時進京,平定叛逆,使各位大人平安脫險。
“否則,本宮如何面對各位大臣,面對天下百姓……”
蕭秬說罷,深施一禮道歉,態度誠懇而真摯。
群臣哪裡敢受,自然是紛紛躬身,正義凜然道:“太子殿下言重,為國盡忠,本就是我等的職責,何懼生死!”
心裡卻很明白,蕭秬這番話是將這場父與子之間的帝位之爭,定性為誅殺王騫叛逆,是要當眾封住他們的嘴,不許此後再有別的流言傳出。
說句實在話,經此一事,對於一不順心就敢拿朝臣開刀的隆慶帝,他們此時除了嘆息惶然,並無多少敬畏忠貞不二。
相反蕭秬在朝中一直都頗有賢名,此時為自保而反擊,更是救了他們和家眷的性命,如果蕭秬成功上位,他們自然是樂見其成。
楊臨見大勢已成,上前一步,跪地拜請:“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聖上龍體有恙,不能再理朝政,臣斗膽請求太子殿下臨危受命,掌管國事,平息紛爭,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這是要拱衛蕭秬登帝了。
朝臣心中跟明鏡似的,見楊臨跪倒請求,自然是紛紛跪伏,高聲附和。
唯有蕭稷等人身子不動如山,在一殿跪請的群臣當中,顯得尤為突兀。
楊臨皺眉覷了蕭稷一眼,心中不安。
這到底是打哪裡冒出來的小子,竟敢如此不敬,而更奇怪的是,蕭秬對此並無二話,似乎並不以為意。
蕭稷並不在意楊臨等人的打量猜測,依舊身姿如山,頎長挺立。
何山等人自然也身姿筆挺,並不下拜。
蕭秬看著跪倒一地的臣子,輕嘆一聲,道:“諸位大人請起。在回復各位大人之前,本宮想和各位大人先說一件舊事。”
朝臣紛紛抬頭,莫名其妙。
繼位當前不順勢而為,說什麼舊事?
第四百零五章 公道
蕭稷身形不動如山,眼神卻驀地變得銳利起來。
蕭秬依舊站在玉階上,面露沉痛:“父皇被私慾蒙蔽,鑄下大錯,雖然是受了汾陽王的蒙蔽,卻猶不能不坦誠悔過……”
朝臣一臉震驚地望向蕭秬。
蕭秬眼下都能越過隆慶帝的旨意繼位了,不趁機鞏固權勢,還翻這些陳年舊帳做什麼?
要知道,父債子還,雖然並不是真的要求蕭秬償還什麼,畢竟晉王一家已經全部覆亡,至於晉陽的百姓,早已成為地底冤魂,還能索命不成?
可是隆慶帝德行有失,身為人子的蕭秬臉上就好看了嗎?
當然也有忠貞耿直的臣子,為蕭秬此舉感慨唏噓,感嘆得遇明主,將逢盛世。
只有楊臨心中翻滾不定,瞥向一邊身子挺拔傲然而立的蕭稷,心中的不安更甚。
眼前這人,越看越有些眼熟,可是到底在哪裡見過呢?
楊臨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得起來。
“既然大錯已經鑄下,就不能再裝聾作啞,更何況,”蕭秬語氣一頓,看向蕭稷,一臉欣慰道,“晉王的後人天佑福澤再現於世,還不計前嫌,幫本宮一起平定了王騫的叛逆。”
一語激起千層浪。
原本因為驚愕蕭秬此舉而寂靜無聲的大殿,瞬間如一滴水落盡了油鍋,一下子就炸開了。
瞬間,勤政殿議論紛紛。
朝臣們齊刷刷地看向蕭稷,內心震驚不止。
原來晉王竟然在這世間還留存有血脈,而且竟然有力量平息叛逆……
那就天下到底奉誰為主,可就說不定了。
楊臨更是面色慘白,他終於想起來為什麼看蕭稷這麼面熟了,因為蕭稷的眉眼和已逝的晉王妃十分相似!
在一片嘈雜議論聲當中,蕭秬走下玉階,緩步走到蕭稷面前,一撩衣擺,單膝跪地致歉道:“死者不可復生,如今說什麼都沒有用了。既然父皇為了這皇位而受奸人蠱惑,手足相殘……那如今本宮就將這天下雙手奉上,以贖罪之萬一。”
朝臣們倒吸一口冷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都不敢再開口,怔怔地看向蕭秬和蕭稷二人。
楊臨一驚之下,脫口勸阻道:“殿下萬萬不可!殿下三思啊!”
歷盡千辛萬苦,如今好不容易帝位唾手可得,蕭秬卻要在這時主動讓出,那之前的辛酸努力不都全白費了嗎!
楊臨一開口,自有其黨羽上前附和:“請殿下三思!”
整齊劃一,聲震大殿。
就這一會兒,楊臨已經組織好了語言,跪地懇請道:“事關江山社稷,如何能如此草率地讓來讓去?還請殿下三思而行,不要因為一時的心緒情勢,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啊!此實非百姓之福!非天下之福!”
三言兩語之間,頓時將矛頭指向蕭稷,暗示他仗著兵勢,威脅蕭秬不得不主動相讓。
楊臨話語一落,附和聲頓時四起為援。
蕭稷掃了楊臨等人一眼,沒有發話。
都是這江山帝位迷了隆慶帝的眼睛,讓他居然干出了弒父奪位,殺妻殺子保位,勾結外敵謀害親兄,屠殺自己的臣民百姓這樣的禍事來。
這江山帝位就真的有那麼好,好到讓人人性盡失,癲狂無狀嗎?!
蕭秬再也呆不下去,起身肅然道:“除了皇祖父突然‘病逝’一事,其餘的事情,我已經代父親寫好了罪己詔,只待用印昭告天下。
“自己犯下的錯,終究是要償還的。”
說罷,蕭秬轉身離去。
帳幔放下,隨之而殿門關上,遮掩了隆慶帝憤怒又微弱的嘶吼。
蕭秬在殿前靜立良久,直接邁步去了勤政殿。
勤政殿中,早就擠滿了從王騫的屠刀之下僥倖逃生的朝臣,此時正議論紛紛,驚魂甫定猶且不安。
蕭稷站在殿中一角,身姿挺立,默不作聲,身邊依舊是何山等武威軍舊將拱衛。
蕭秬深吸一口氣,邁步進入殿中。
嘈雜的議論聲頓歇,此起彼伏的問安響起:“拜見太子殿下!”
眼下隆慶帝昏迷不醒,太醫斷定隆慶帝命不久矣,這父子二人之間的曲折紛亂朝臣們不想也不敢探究,只要知道往後的江山就落到了蕭秬的手中就行了。
蕭秬點點頭,一臉沉重地走上玉階,卻沒有直接落座。
眾臣自以為瞭然。
隆慶帝如今還吊著一口氣,尚未未曾正式傳位於太子蕭秬,他自然不會當眾落座,有失為人臣、為人子之道了。
“前日京畿衛指揮使王騫率眾叛亂,讓各位大人受委屈了。
“本宮代父皇處理政事,卻未能料得先機,致使各位大人受辱,更使得武安侯及其親衛受重傷而臥床休養,實在是有失其職。
“甚至父皇也被潛入宮中的亂臣賊子襲殺,如今……”
蕭秬說到這裡,語氣一頓,神情哀傷,是極力遮掩內心的悲痛,片刻,才又恢復神色,接著說道:“幸而勤王義師及時進京,平定叛逆,使各位大人平安脫險。
“否則,本宮如何面對各位大臣,面對天下百姓……”
蕭秬說罷,深施一禮道歉,態度誠懇而真摯。
群臣哪裡敢受,自然是紛紛躬身,正義凜然道:“太子殿下言重,為國盡忠,本就是我等的職責,何懼生死!”
心裡卻很明白,蕭秬這番話是將這場父與子之間的帝位之爭,定性為誅殺王騫叛逆,是要當眾封住他們的嘴,不許此後再有別的流言傳出。
說句實在話,經此一事,對於一不順心就敢拿朝臣開刀的隆慶帝,他們此時除了嘆息惶然,並無多少敬畏忠貞不二。
相反蕭秬在朝中一直都頗有賢名,此時為自保而反擊,更是救了他們和家眷的性命,如果蕭秬成功上位,他們自然是樂見其成。
楊臨見大勢已成,上前一步,跪地拜請:“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聖上龍體有恙,不能再理朝政,臣斗膽請求太子殿下臨危受命,掌管國事,平息紛爭,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這是要拱衛蕭秬登帝了。
朝臣心中跟明鏡似的,見楊臨跪倒請求,自然是紛紛跪伏,高聲附和。
唯有蕭稷等人身子不動如山,在一殿跪請的群臣當中,顯得尤為突兀。
楊臨皺眉覷了蕭稷一眼,心中不安。
這到底是打哪裡冒出來的小子,竟敢如此不敬,而更奇怪的是,蕭秬對此並無二話,似乎並不以為意。
蕭稷並不在意楊臨等人的打量猜測,依舊身姿如山,頎長挺立。
何山等人自然也身姿筆挺,並不下拜。
蕭秬看著跪倒一地的臣子,輕嘆一聲,道:“諸位大人請起。在回復各位大人之前,本宮想和各位大人先說一件舊事。”
朝臣紛紛抬頭,莫名其妙。
繼位當前不順勢而為,說什麼舊事?
第四百零五章 公道
蕭稷身形不動如山,眼神卻驀地變得銳利起來。
蕭秬依舊站在玉階上,面露沉痛:“父皇被私慾蒙蔽,鑄下大錯,雖然是受了汾陽王的蒙蔽,卻猶不能不坦誠悔過……”
朝臣一臉震驚地望向蕭秬。
蕭秬眼下都能越過隆慶帝的旨意繼位了,不趁機鞏固權勢,還翻這些陳年舊帳做什麼?
要知道,父債子還,雖然並不是真的要求蕭秬償還什麼,畢竟晉王一家已經全部覆亡,至於晉陽的百姓,早已成為地底冤魂,還能索命不成?
可是隆慶帝德行有失,身為人子的蕭秬臉上就好看了嗎?
當然也有忠貞耿直的臣子,為蕭秬此舉感慨唏噓,感嘆得遇明主,將逢盛世。
只有楊臨心中翻滾不定,瞥向一邊身子挺拔傲然而立的蕭稷,心中的不安更甚。
眼前這人,越看越有些眼熟,可是到底在哪裡見過呢?
楊臨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得起來。
“既然大錯已經鑄下,就不能再裝聾作啞,更何況,”蕭秬語氣一頓,看向蕭稷,一臉欣慰道,“晉王的後人天佑福澤再現於世,還不計前嫌,幫本宮一起平定了王騫的叛逆。”
一語激起千層浪。
原本因為驚愕蕭秬此舉而寂靜無聲的大殿,瞬間如一滴水落盡了油鍋,一下子就炸開了。
瞬間,勤政殿議論紛紛。
朝臣們齊刷刷地看向蕭稷,內心震驚不止。
原來晉王竟然在這世間還留存有血脈,而且竟然有力量平息叛逆……
那就天下到底奉誰為主,可就說不定了。
楊臨更是面色慘白,他終於想起來為什麼看蕭稷這麼面熟了,因為蕭稷的眉眼和已逝的晉王妃十分相似!
在一片嘈雜議論聲當中,蕭秬走下玉階,緩步走到蕭稷面前,一撩衣擺,單膝跪地致歉道:“死者不可復生,如今說什麼都沒有用了。既然父皇為了這皇位而受奸人蠱惑,手足相殘……那如今本宮就將這天下雙手奉上,以贖罪之萬一。”
朝臣們倒吸一口冷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都不敢再開口,怔怔地看向蕭秬和蕭稷二人。
楊臨一驚之下,脫口勸阻道:“殿下萬萬不可!殿下三思啊!”
歷盡千辛萬苦,如今好不容易帝位唾手可得,蕭秬卻要在這時主動讓出,那之前的辛酸努力不都全白費了嗎!
楊臨一開口,自有其黨羽上前附和:“請殿下三思!”
整齊劃一,聲震大殿。
就這一會兒,楊臨已經組織好了語言,跪地懇請道:“事關江山社稷,如何能如此草率地讓來讓去?還請殿下三思而行,不要因為一時的心緒情勢,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啊!此實非百姓之福!非天下之福!”
三言兩語之間,頓時將矛頭指向蕭稷,暗示他仗著兵勢,威脅蕭秬不得不主動相讓。
楊臨話語一落,附和聲頓時四起為援。
蕭稷掃了楊臨等人一眼,沒有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