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雖然說被迫起來反抗,但是他們也明白,若是王騫真的要硬闖宮門,憑他們這些人根本就奈何不得他和京畿衛。
馮異見狀卻眉頭緊鎖,心中焦灼不安。
他能幫蕭稷守住這邊的宮門,卻不能同時封鎖所有進出宮中的門路……剩下的,如今也只能看蕭稷自己的造化了。
馮異握緊板斧,嚴陣以待,伺機突圍出去報信相幫。
然而眼下生死當前,朝臣們各懷心思,豈肯和馮異一起全力自殺突圍?
而那些士子們雖然熱血沸騰,願意聽荔山居士一聲令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到底大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是以馮異試探幾次,均未突圍成功。
就在馮異著急不安之際,王騫陰沉著臉,率部歸來。
他沒有想到太子蕭秬居然反應如此迅速,手中如此強的兵力,除了朝臣們所圍堵的宮門,其餘宮門全有重兵把守。
眼前這涌涌嘈雜的宮門,如今竟然成了他最易攻入皇宮馳援之地。
看王騫策馬歸來,眾人俱是臉色一寒。
唯有馮異悄悄鬆了口氣。
王騫在其他宮門處鎩羽而歸,那就意味著蕭稷眼下暫時安全,不必一面抵抗著隆慶帝,一面嚴防王騫,腹背受敵。
馮異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親衛兄弟,後者心領神會,握緊兵器,嚴陣以待。
相比起馮異內心的猶豫和掙扎,他們如今對於隆慶帝倒是沒有多少君臣情分了。
曾經威名赫赫的晉王和武威軍,可是所有軍中男兒崇拜效仿的對象。
王騫既然策馬歸來,那早就打定了主意,今日無論如何,必然要從此處宮門闖入皇宮,救駕馳援。
至於朝臣,死傷了這一批,總會有新人補上。
“眾將士聽我號令,太傅楊臨夥同武安侯馮異、林維等煽動眾人,亂我朝綱,我等奉陛下之令拘拿緝捕,膽敢反抗,就地正法!”王騫這次不再和眾人徒費口舌,直接下令強行攻入。
眾人沒有想到王騫如此乾脆狠毒,愣了一瞬,頓時高聲斥責起來。
然而喧嚷聲才一起,王騫手底下的士兵已經亮出兵器,刺向前去。
事到如今,眾人哪裡還顧得上口舌之辯,躲的躲,擋的擋,一時之間只剩下了尖叫怒罵和兵器相撞的刺耳之聲。
而隨之從京城城門湧進無數武裝嚴整的京畿衛將士,如黑色的潮流一般,瞬間湧向京城的四面八方,配合王騫的行動,沖向各府逮捕朝臣士子的家眷。
整個京城頓時陷入動亂恐慌當中,哀鳴怒罵遍及各個角落。
皇宮內,出雲觀中,隆慶帝率部擋住觀門,和持劍立在大殿門口的蕭稷和蕭秬對峙而立。
看了看天色,隆慶帝不免著急。
不知為何,早就過了他和王騫約定的時間,對方卻一直遲遲未到。
不過放著敵人的面,隆慶帝當然不會流露分毫。
不僅如此,他還故意出言擾亂敵人的心思,冷笑道:“眼下京畿衛指揮使王騫應該已經控制了京城,並且很快就要率部入宮救駕誅殺逆賊,爾等亂臣賊子,就等著受萬民唾罵,到地底下懺悔去吧!”
蕭稷和蕭秬聞言對視一眼,非但沒有擔心,反而都露出終於放下心來的表情。
隆慶帝不以為意,眼前這兩人不過是強作鎮定,想要拼盡全力贏得一線生機罷了。
可誰知蕭稷卻在這個當口撫掌大笑起來。
“如此,我們倒是要多謝王指揮使及時出手‘相助’了!”蕭稷迎風而立,身姿筆挺,臉上全是自信和篤定。
隆慶帝見狀臉色一變,脫口質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難不成王騫叛變,臨陣倒戈投向了敵人,所以直到這會兒還遲遲未入宮救駕嗎?
蕭稷抬頭看了眼房梁,又飛快地看了蕭秬一眼,見對方一直緊握劍柄,目光堅定如刀,笑了笑,回首嘲弄道:“你儘管放心,王騫忠心耿耿,又怎麼會輕易倒戈?”
“不過,”蕭稷一頓,見對面而立的隆慶帝瞬間繃緊了身體,冷笑道,“要不是王騫忠心耿耿,很多事情我們還真不好出手安排。”
“你什麼意思?”隆慶帝心裡一緊,連蕭稷未曾對他使用敬稱也顧不上呵斥了。
這次蕭稷卻沒有回答,而是看向了一旁的蕭秬。
蕭秬一臉冰冷,看向隆慶帝的目光滿是沉痛和怨憤,寒聲道:“京畿衛指揮使王騫矯詔率兵入京,殺朝臣,亂京師,其罪當誅,禍及子孫!
“著各地義師入京勤王,誅逆賊,清君側,定乾坤!”
隆慶帝雙目暴突,劍指蕭秬,怒喝道:“逆子敢爾?!顛倒黑白,誅殺忠臣……”
隆慶帝還沒有罵完,蕭秬就冷聲打斷問道:“父皇就不問一問,我手中沒有兵符,如何調集的義軍嗎?”
一聲“父皇”,沉痛又嘲諷,算是他們父子之間最後的訣別吧。
第四百零三章 收場
隆慶帝滿臉的不可置信,他方才光顧著生氣,倒忘記了沒有兵符,蕭秬從何調兵?
難不成是矯詔?
蕭稷見隆慶帝面色變幻不定,輕笑一聲,問道:“你難道忘記了先前各地因為苛政而不得不起是求生的義軍了嗎?”
“亂臣賊子而已,什麼‘義軍’!”隆慶帝怒斥道,旋即一愣,指著蕭秬怒罵道,“身為太子,你竟然和亂臣賊子勾結,禍我江山?!”
蕭秬自嘲一笑,開口嘲弄:“太子?呵……”
這會兒知道他是太子,是儲君,更是親子了,那先前親自派兵追殺他們母子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想到他是太子呢?
“說到底,我和那些被迫揭竿而起的義軍又有什麼區別?”蕭秬微微垂首,掩蓋心底的憂傷沉痛。
隆慶帝知事已至此,他再難憑藉言語身份哄得蕭秬回心轉意,遂冷下臉來,喝道:“烏和之眾,如何能抵擋得了我大梁最精銳的軍隊?且除了京畿衛,可還有各地衛所、西北大軍等待接詔入京救駕馳援!到時朕倒要看看你們還敢不敢這麼狂妄!”
蕭稷想到馮異嚴令西北大營上下不得擅離軍營參與朝爭一事,微微一笑,並不當眾戳破隆慶帝的痴心妄想。
不管是為了幫他,還是對隆慶帝已經心生絕望,他都感念馮異的這份恩德。
如此,更不能在此時當眾宣布馮異的決定,給他招來禍患了。
“他們可不是烏合之眾。”蕭稷冷笑道,“被迫揭竿而起的民眾之中恰好就有昔日被遣散的武威軍舊部……如今義軍皆已由武威軍舊部率領,雖不能和曾經的武威軍相比,但想來不比起王指揮使率領的京畿衛,絲毫不差。”
隆慶帝瞬間就變了臉色。
武威軍曾經威名赫赫,讓敵人聞風喪膽,無人敢當其鋒。其主帥晉王更是絕世神武,引得民眾爭相崇拜,其聲威遠勝今日的大梁戰神武安侯馮異。
如若不然,他當初怎麼會受李奉賢的蠱惑不惜與西涼人達成協議,也要剷除晉王這個強有力的對手,並藉機解散武威軍,以至於留下今日的禍患。
馮異見狀卻眉頭緊鎖,心中焦灼不安。
他能幫蕭稷守住這邊的宮門,卻不能同時封鎖所有進出宮中的門路……剩下的,如今也只能看蕭稷自己的造化了。
馮異握緊板斧,嚴陣以待,伺機突圍出去報信相幫。
然而眼下生死當前,朝臣們各懷心思,豈肯和馮異一起全力自殺突圍?
而那些士子們雖然熱血沸騰,願意聽荔山居士一聲令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到底大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是以馮異試探幾次,均未突圍成功。
就在馮異著急不安之際,王騫陰沉著臉,率部歸來。
他沒有想到太子蕭秬居然反應如此迅速,手中如此強的兵力,除了朝臣們所圍堵的宮門,其餘宮門全有重兵把守。
眼前這涌涌嘈雜的宮門,如今竟然成了他最易攻入皇宮馳援之地。
看王騫策馬歸來,眾人俱是臉色一寒。
唯有馮異悄悄鬆了口氣。
王騫在其他宮門處鎩羽而歸,那就意味著蕭稷眼下暫時安全,不必一面抵抗著隆慶帝,一面嚴防王騫,腹背受敵。
馮異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親衛兄弟,後者心領神會,握緊兵器,嚴陣以待。
相比起馮異內心的猶豫和掙扎,他們如今對於隆慶帝倒是沒有多少君臣情分了。
曾經威名赫赫的晉王和武威軍,可是所有軍中男兒崇拜效仿的對象。
王騫既然策馬歸來,那早就打定了主意,今日無論如何,必然要從此處宮門闖入皇宮,救駕馳援。
至於朝臣,死傷了這一批,總會有新人補上。
“眾將士聽我號令,太傅楊臨夥同武安侯馮異、林維等煽動眾人,亂我朝綱,我等奉陛下之令拘拿緝捕,膽敢反抗,就地正法!”王騫這次不再和眾人徒費口舌,直接下令強行攻入。
眾人沒有想到王騫如此乾脆狠毒,愣了一瞬,頓時高聲斥責起來。
然而喧嚷聲才一起,王騫手底下的士兵已經亮出兵器,刺向前去。
事到如今,眾人哪裡還顧得上口舌之辯,躲的躲,擋的擋,一時之間只剩下了尖叫怒罵和兵器相撞的刺耳之聲。
而隨之從京城城門湧進無數武裝嚴整的京畿衛將士,如黑色的潮流一般,瞬間湧向京城的四面八方,配合王騫的行動,沖向各府逮捕朝臣士子的家眷。
整個京城頓時陷入動亂恐慌當中,哀鳴怒罵遍及各個角落。
皇宮內,出雲觀中,隆慶帝率部擋住觀門,和持劍立在大殿門口的蕭稷和蕭秬對峙而立。
看了看天色,隆慶帝不免著急。
不知為何,早就過了他和王騫約定的時間,對方卻一直遲遲未到。
不過放著敵人的面,隆慶帝當然不會流露分毫。
不僅如此,他還故意出言擾亂敵人的心思,冷笑道:“眼下京畿衛指揮使王騫應該已經控制了京城,並且很快就要率部入宮救駕誅殺逆賊,爾等亂臣賊子,就等著受萬民唾罵,到地底下懺悔去吧!”
蕭稷和蕭秬聞言對視一眼,非但沒有擔心,反而都露出終於放下心來的表情。
隆慶帝不以為意,眼前這兩人不過是強作鎮定,想要拼盡全力贏得一線生機罷了。
可誰知蕭稷卻在這個當口撫掌大笑起來。
“如此,我們倒是要多謝王指揮使及時出手‘相助’了!”蕭稷迎風而立,身姿筆挺,臉上全是自信和篤定。
隆慶帝見狀臉色一變,脫口質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難不成王騫叛變,臨陣倒戈投向了敵人,所以直到這會兒還遲遲未入宮救駕嗎?
蕭稷抬頭看了眼房梁,又飛快地看了蕭秬一眼,見對方一直緊握劍柄,目光堅定如刀,笑了笑,回首嘲弄道:“你儘管放心,王騫忠心耿耿,又怎麼會輕易倒戈?”
“不過,”蕭稷一頓,見對面而立的隆慶帝瞬間繃緊了身體,冷笑道,“要不是王騫忠心耿耿,很多事情我們還真不好出手安排。”
“你什麼意思?”隆慶帝心裡一緊,連蕭稷未曾對他使用敬稱也顧不上呵斥了。
這次蕭稷卻沒有回答,而是看向了一旁的蕭秬。
蕭秬一臉冰冷,看向隆慶帝的目光滿是沉痛和怨憤,寒聲道:“京畿衛指揮使王騫矯詔率兵入京,殺朝臣,亂京師,其罪當誅,禍及子孫!
“著各地義師入京勤王,誅逆賊,清君側,定乾坤!”
隆慶帝雙目暴突,劍指蕭秬,怒喝道:“逆子敢爾?!顛倒黑白,誅殺忠臣……”
隆慶帝還沒有罵完,蕭秬就冷聲打斷問道:“父皇就不問一問,我手中沒有兵符,如何調集的義軍嗎?”
一聲“父皇”,沉痛又嘲諷,算是他們父子之間最後的訣別吧。
第四百零三章 收場
隆慶帝滿臉的不可置信,他方才光顧著生氣,倒忘記了沒有兵符,蕭秬從何調兵?
難不成是矯詔?
蕭稷見隆慶帝面色變幻不定,輕笑一聲,問道:“你難道忘記了先前各地因為苛政而不得不起是求生的義軍了嗎?”
“亂臣賊子而已,什麼‘義軍’!”隆慶帝怒斥道,旋即一愣,指著蕭秬怒罵道,“身為太子,你竟然和亂臣賊子勾結,禍我江山?!”
蕭秬自嘲一笑,開口嘲弄:“太子?呵……”
這會兒知道他是太子,是儲君,更是親子了,那先前親自派兵追殺他們母子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想到他是太子呢?
“說到底,我和那些被迫揭竿而起的義軍又有什麼區別?”蕭秬微微垂首,掩蓋心底的憂傷沉痛。
隆慶帝知事已至此,他再難憑藉言語身份哄得蕭秬回心轉意,遂冷下臉來,喝道:“烏和之眾,如何能抵擋得了我大梁最精銳的軍隊?且除了京畿衛,可還有各地衛所、西北大軍等待接詔入京救駕馳援!到時朕倒要看看你們還敢不敢這麼狂妄!”
蕭稷想到馮異嚴令西北大營上下不得擅離軍營參與朝爭一事,微微一笑,並不當眾戳破隆慶帝的痴心妄想。
不管是為了幫他,還是對隆慶帝已經心生絕望,他都感念馮異的這份恩德。
如此,更不能在此時當眾宣布馮異的決定,給他招來禍患了。
“他們可不是烏合之眾。”蕭稷冷笑道,“被迫揭竿而起的民眾之中恰好就有昔日被遣散的武威軍舊部……如今義軍皆已由武威軍舊部率領,雖不能和曾經的武威軍相比,但想來不比起王指揮使率領的京畿衛,絲毫不差。”
隆慶帝瞬間就變了臉色。
武威軍曾經威名赫赫,讓敵人聞風喪膽,無人敢當其鋒。其主帥晉王更是絕世神武,引得民眾爭相崇拜,其聲威遠勝今日的大梁戰神武安侯馮異。
如若不然,他當初怎麼會受李奉賢的蠱惑不惜與西涼人達成協議,也要剷除晉王這個強有力的對手,並藉機解散武威軍,以至於留下今日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