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這個消息實在太驚喜了,學堂的幾個秀才在吳擎遠的資助下再次參加科考。
這次幾個秀才經過上次的教訓,好好的調整心態,真材實料再加上運氣,眾人在州府的考試中有三人脫穎而出獲得殿試的機會,消息傳回石橋鎮的村子裡,喜得三個秀才的家人喜極而泣。
吳擎遠也十分欣喜,他對眾人考中並不抱太大希望,但沒想到大家這麼爭氣,竟然有三個入圍了殿試,不管最後能不能中,這三人以後都前途無量了,吳家的人脈出來了。
好在當初他想得周全,提前給大家預備了繼續上京的多餘路費,入圍的三個秀才無須滯留州府,名單一出來後便直接上京,其餘落榜的則返回鎮上。
幾月後,報喜官差敲鑼打鼓趕到石橋鎮報喜,激動的大喊著“石橋鎮中了三個大進士!”
接著不過數日,三個秀才官帽加身,駿馬坐騎,在官兵的護送下衣錦還鄉。
更讓人驚喜的是,按照夏國規定,科舉考中功名者須在京城繼續進修半年才能上任官職,但三人卻直接被新皇帝賜於官身派遣回鄉,目地則是推廣吳家種出來的高產糧食。
今年的科舉考試題目是民生,民以食為天,以糧為本,三個秀才不約而同便想到了吳家的高產糧食,默契的以吳家作為實例寫了一片文章,用詞不華麗,但每一字每一句卻都是最好的回答,與其他紙上談兵的文章相比實用性極高。
且三篇闡述寫法和表達方式不同,但其中引證的實例卻一樣的文章自然引起了考官的注意,上報給皇帝論斷。
新皇看過之後在殿試考了幾人一番,殿試結束之後又單獨召見三人確定了文章中所提及的高產糧食的確存在是,皇帝大喜,連考慮都沒有,當晚就寫了封官派遣的聖旨,讓三人回鄉主持糧食推廣的差事。
倘若吳家種出來的這些糧食能夠廣泛推廣,夏國將會有一大半的百姓不會再餓肚子了。
第102章 幸福
糧食推廣問題一直是吳擎遠和阿默煩惱的事情。
吳擎遠從末世而來對於糧食有著一種非常濃重的執著, 而阿默從小吃苦餓肚子受了不少窮苦人家的苦,對吃飽飯也有種很深的願望。
只是把糧食推廣出去這種事情並不是他們兩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 而且真的要實施起來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財力, 其中還會遇到非常多的阻礙, 以他們的身份也是無法見到大官把糧食的事情上報,而那些小縣令眼光太淺, 根本看不到這些糧食的潛力,就算看到了, 到時候官場複雜,明明是利國利民的事情恐怕還會淪為某些人爭權奪利的籌碼。
所以,拯救國家世界這種事情對於普通人來說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他們能做的只是在能力範圍內讓這些糧食被更多的人種植, 或者交給擁有人脈和背景的大商戶來做。
但沒想到這次運氣這麼好, 借著科考的機會三個秀才直接越過所有阻礙,將此事曝光到了新皇帝面前,新皇果決, 更是當機立斷的封官派遣他們來主持此事,絲毫不忌諱三個秀才只是剛入仕途什麼都不懂的菜鳥。
菜鳥沒關係,如今朝廷人才緊缺, 新皇更是要培養自己的心腹,新人辦事雖效率低了點兒, 但勝在新人才會更努力,才會更忠心聽話,從最初培養出來的人將來才會是他真正的心腹大臣!
此事交由三人辦理, 對新皇帝是好事兒,對吳家更是好事。
當初學堂救助,科考路費資助的恩情此刻便顯現了出來,三個秀才不是忘恩負義的人,這次差事也需要吳家配合,因此在三個新官的關照下,吳家不僅僅是田產糧食,其餘產業也受到惠顧發展得更加順利迅猛,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僅僅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在新皇的授意下,吳家的的糧食便在大半個夏國推廣開,解決了夏國數百萬人的生活問題,從前大家一月都不一定能吃到一次的精米現在成了大家飯桌上的常客,有異能幫助,水稻留種也並不是問題,再加上空間的資料中也有水稻的配種研究之法,哪怕日後沒有他的異能,水稻的種植也不是問題。
現在夏國大半的窮苦人家再也不用每日吃窩頭度日,玉米代替了以前的黑面為主食,大家三天兩頭也能換換口味吃上大米改善口味,食物的改善也導致大家的身體素質好了許多,整個夏國百姓的風帽有了一個質的飛升,人人喜樂。
新皇帝收到各地民情的匯報是龍顏大悅,他剛坐上的搖搖欲墜的皇位因為糧食一事而穩固,一部分有異心的大臣徹底打消了不服他二皇子登位的心思。
皇帝龍心大悅,對用心辦事的三位進士郎金銀珠寶外加升官嘉獎,對吳家這個提供栽種技術和糧種的大功臣自然也獎勵了一番,不過相對於三個升官的秀才,吳家作為商賈最大的獎勵也只是珠寶和皇商招牌而已。
不過伴隨著好處的來臨,麻煩事也隨之而來,吳擎遠的來歷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當皇帝的都謹慎,對他的來歷自然查了一番。
無論他的解釋多麼合理,沒辦法查到他的祖籍對皇帝來說就是個問題,不會放心,就算不會那麼玄幻的想到他是從另外世界穿越來的,也會將他當做他國細作對象懷疑。
這個結果在當初三個秀才被封官返鄉主持糧食推廣的時候吳擎遠其實就已經料到,因此在三年前他就已經重新計劃,停止了在夏國的發展,所有的產業店鋪只在江邑州府內打轉,絕不勢大。
同時暗中與河海之外的江大聯手,將生意進行轉移,利用江大多年跑商結交的人脈在其他國界悄悄發展,每一處地方他們發展的勢力都不大,看上去就是一戶小小商賈,但當這些零散的生意聚在一起便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其建立的一個關係網更是常人不可想像。
每年江大前來石橋鎮和吳擎遠單獨相聚之時,都不得不感嘆吳擎遠看事情的透徹和行事的果決,以及長遠的目光。
如此一來,沒有背景白手起家的他們克制了在本國的發展不會因為勢大而被當做眼中釘,暗中發展的生意賺取的利潤財富也不比在一國獨大少,這些各國根據點形成的關係網更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將來他們的兒子、孫子站穩腳跟再將家族擴大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是一個巨大商業王朝的雛形!
每每想到這些設想,江大心中就激動澎湃,不過這些是秘密,屬於吳家和江家的秘密,在他們站穩腳跟之前,只能他們自己知道。
所以皇帝雖對吳擎遠的身份有所疑問,但看到吳家的發展僅僅只是在江邑州府,吳擎遠也委婉的表明自己‘能力’有限在江邑州府做個富戶就知足的態度安心了不少。
但為以防萬一,皇帝在獎賞吳家的同時也對吳家做出了限制。
表面上是獎賞吳家成為江邑州府的皇商,整個州府的商賈須以吳家為頭,吳家要管理州府所有商戶,實則間接的把吳家限制在了江邑這塊地界當中,畢竟吳擎遠祖籍不明,來自他國,皇帝實在不放心這種人坐大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
這和當初錢夫人等人的打壓不一樣,皇帝要為自己的國家著想,謹慎小心。
這次幾個秀才經過上次的教訓,好好的調整心態,真材實料再加上運氣,眾人在州府的考試中有三人脫穎而出獲得殿試的機會,消息傳回石橋鎮的村子裡,喜得三個秀才的家人喜極而泣。
吳擎遠也十分欣喜,他對眾人考中並不抱太大希望,但沒想到大家這麼爭氣,竟然有三個入圍了殿試,不管最後能不能中,這三人以後都前途無量了,吳家的人脈出來了。
好在當初他想得周全,提前給大家預備了繼續上京的多餘路費,入圍的三個秀才無須滯留州府,名單一出來後便直接上京,其餘落榜的則返回鎮上。
幾月後,報喜官差敲鑼打鼓趕到石橋鎮報喜,激動的大喊著“石橋鎮中了三個大進士!”
接著不過數日,三個秀才官帽加身,駿馬坐騎,在官兵的護送下衣錦還鄉。
更讓人驚喜的是,按照夏國規定,科舉考中功名者須在京城繼續進修半年才能上任官職,但三人卻直接被新皇帝賜於官身派遣回鄉,目地則是推廣吳家種出來的高產糧食。
今年的科舉考試題目是民生,民以食為天,以糧為本,三個秀才不約而同便想到了吳家的高產糧食,默契的以吳家作為實例寫了一片文章,用詞不華麗,但每一字每一句卻都是最好的回答,與其他紙上談兵的文章相比實用性極高。
且三篇闡述寫法和表達方式不同,但其中引證的實例卻一樣的文章自然引起了考官的注意,上報給皇帝論斷。
新皇看過之後在殿試考了幾人一番,殿試結束之後又單獨召見三人確定了文章中所提及的高產糧食的確存在是,皇帝大喜,連考慮都沒有,當晚就寫了封官派遣的聖旨,讓三人回鄉主持糧食推廣的差事。
倘若吳家種出來的這些糧食能夠廣泛推廣,夏國將會有一大半的百姓不會再餓肚子了。
第102章 幸福
糧食推廣問題一直是吳擎遠和阿默煩惱的事情。
吳擎遠從末世而來對於糧食有著一種非常濃重的執著, 而阿默從小吃苦餓肚子受了不少窮苦人家的苦,對吃飽飯也有種很深的願望。
只是把糧食推廣出去這種事情並不是他們兩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 而且真的要實施起來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財力, 其中還會遇到非常多的阻礙, 以他們的身份也是無法見到大官把糧食的事情上報,而那些小縣令眼光太淺, 根本看不到這些糧食的潛力,就算看到了, 到時候官場複雜,明明是利國利民的事情恐怕還會淪為某些人爭權奪利的籌碼。
所以,拯救國家世界這種事情對於普通人來說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他們能做的只是在能力範圍內讓這些糧食被更多的人種植, 或者交給擁有人脈和背景的大商戶來做。
但沒想到這次運氣這麼好, 借著科考的機會三個秀才直接越過所有阻礙,將此事曝光到了新皇帝面前,新皇果決, 更是當機立斷的封官派遣他們來主持此事,絲毫不忌諱三個秀才只是剛入仕途什麼都不懂的菜鳥。
菜鳥沒關係,如今朝廷人才緊缺, 新皇更是要培養自己的心腹,新人辦事雖效率低了點兒, 但勝在新人才會更努力,才會更忠心聽話,從最初培養出來的人將來才會是他真正的心腹大臣!
此事交由三人辦理, 對新皇帝是好事兒,對吳家更是好事。
當初學堂救助,科考路費資助的恩情此刻便顯現了出來,三個秀才不是忘恩負義的人,這次差事也需要吳家配合,因此在三個新官的關照下,吳家不僅僅是田產糧食,其餘產業也受到惠顧發展得更加順利迅猛,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僅僅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在新皇的授意下,吳家的的糧食便在大半個夏國推廣開,解決了夏國數百萬人的生活問題,從前大家一月都不一定能吃到一次的精米現在成了大家飯桌上的常客,有異能幫助,水稻留種也並不是問題,再加上空間的資料中也有水稻的配種研究之法,哪怕日後沒有他的異能,水稻的種植也不是問題。
現在夏國大半的窮苦人家再也不用每日吃窩頭度日,玉米代替了以前的黑面為主食,大家三天兩頭也能換換口味吃上大米改善口味,食物的改善也導致大家的身體素質好了許多,整個夏國百姓的風帽有了一個質的飛升,人人喜樂。
新皇帝收到各地民情的匯報是龍顏大悅,他剛坐上的搖搖欲墜的皇位因為糧食一事而穩固,一部分有異心的大臣徹底打消了不服他二皇子登位的心思。
皇帝龍心大悅,對用心辦事的三位進士郎金銀珠寶外加升官嘉獎,對吳家這個提供栽種技術和糧種的大功臣自然也獎勵了一番,不過相對於三個升官的秀才,吳家作為商賈最大的獎勵也只是珠寶和皇商招牌而已。
不過伴隨著好處的來臨,麻煩事也隨之而來,吳擎遠的來歷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當皇帝的都謹慎,對他的來歷自然查了一番。
無論他的解釋多麼合理,沒辦法查到他的祖籍對皇帝來說就是個問題,不會放心,就算不會那麼玄幻的想到他是從另外世界穿越來的,也會將他當做他國細作對象懷疑。
這個結果在當初三個秀才被封官返鄉主持糧食推廣的時候吳擎遠其實就已經料到,因此在三年前他就已經重新計劃,停止了在夏國的發展,所有的產業店鋪只在江邑州府內打轉,絕不勢大。
同時暗中與河海之外的江大聯手,將生意進行轉移,利用江大多年跑商結交的人脈在其他國界悄悄發展,每一處地方他們發展的勢力都不大,看上去就是一戶小小商賈,但當這些零散的生意聚在一起便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其建立的一個關係網更是常人不可想像。
每年江大前來石橋鎮和吳擎遠單獨相聚之時,都不得不感嘆吳擎遠看事情的透徹和行事的果決,以及長遠的目光。
如此一來,沒有背景白手起家的他們克制了在本國的發展不會因為勢大而被當做眼中釘,暗中發展的生意賺取的利潤財富也不比在一國獨大少,這些各國根據點形成的關係網更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將來他們的兒子、孫子站穩腳跟再將家族擴大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是一個巨大商業王朝的雛形!
每每想到這些設想,江大心中就激動澎湃,不過這些是秘密,屬於吳家和江家的秘密,在他們站穩腳跟之前,只能他們自己知道。
所以皇帝雖對吳擎遠的身份有所疑問,但看到吳家的發展僅僅只是在江邑州府,吳擎遠也委婉的表明自己‘能力’有限在江邑州府做個富戶就知足的態度安心了不少。
但為以防萬一,皇帝在獎賞吳家的同時也對吳家做出了限制。
表面上是獎賞吳家成為江邑州府的皇商,整個州府的商賈須以吳家為頭,吳家要管理州府所有商戶,實則間接的把吳家限制在了江邑這塊地界當中,畢竟吳擎遠祖籍不明,來自他國,皇帝實在不放心這種人坐大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
這和當初錢夫人等人的打壓不一樣,皇帝要為自己的國家著想,謹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