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還是不要了,我還是想按照之前的想法去做。”張明岳堅持己見。
苗文清看出點意思,再想張明岳之前的表現,心思一轉,試探地問:“那個黃敬東跟老龐有關係?”
不得不說苗文清心思敏捷,一猜就中核心。
張明岳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滿臉為難。
苗文清反而篤定了,“會不會是那個女人懷的孩子?”
看張明岳的表情就知道,他猜對了,“想不到二十多年過去了,該來的人還是甩不掉。可那又如何,難道他一個不受歡迎的私生子還能有我的分量重要嗎?”
這話說得有點賭氣的味道,張明岳有些哭笑不得,“爸,我知道您去找龐先生他肯定會安排的,只是我不想身邊的機會總是別人給的,進醫院是趙叔安排的,升職是龐先生創造的,我想自主安排,爭取提高。”
“說得好,外公支持你。”老爺子叼著菸袋進來了。
眾人忙把他迎進來,張明岳搬出椅子,“外公,您多會兒不愛來書房,今天怎麼也進來了?”
“你們四個人嘀嘀咕咕的,我以為明岳出了什麼事,獨獨瞞著我這個糟老頭子,這哪行,所以我來了。”老爺子理直氣壯地說。
張明岳暗怪自己,這大人還讓外公擔心,“外公,讓您擔心是我不對,我沒事,就是跟群群商量去貧困地區支援醫療建設。”
“這是好事,現在咱家條件好了,去幫幫那些窮苦的百姓是應該的。”老爺子覺悟向來高,還挺贊同,“不用顧忌家裡,大膽地往前邁,有啥事外公給你兜著。”
苗文清還想說什麼,被苗群群暗中扯了袖子,看著她瞪得溜溜圓的眼睛,頓時放棄遊說,罷罷罷,小兒女自己願意,就讓他闖闖去吧,反正自己還能幹,還能作為頂樑柱支撐家裡幾年呢。
排除了家裡的後顧之憂,張明岳轉天就提交了申請。
真是一石激起千成浪,所有人都覺得張明岳腦袋被門擠了,要不就是晚上睡覺做夢沒醒,在這種大好形勢之下,居然沒有乘勝追擊更上一層樓,反而遠離醫院核心,到那種犄角旮旯去搞什麼建設。
院長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沒反對,他只要求張明岳是三中心的人,不影響兩方的合作,具體他在哪裡做什麼,只要不犯法就不予過問,更別說支援醫療建設打的是三中心的名號,揚的是三中心的名號。
不管真心還是假意,一星期後,張明岳的隊伍組建完成,悄無聲息地離開京都。
從那時候起,張明岳一年之中有九個月都是在外面飄蕩,他的足跡踏遍了甘肅、青海、四川、貴州、廣西幾乎所有貧困的區縣,給人治病,培訓基層醫生,傳播醫學知識,同時也考察當地的藥材,像基層醫生學習,一堅持就是十多年,一轉身孩子們都長大成人了。
每年他出去,只要有時間,苗群群都會帶很多吃的、用的、藥材去探望他,條件允許還會住一段時間給他做做飯,洗洗衣服,讓他舒散舒散,當然,東西只是一小部分給張明岳的,大部分都分給同行的醫生護士和當地的鄉親們,隨行的醫生都說苗群群是活動的庫房,走到哪裡跟到哪裡,是最受歡迎的人。
在第三個年頭,苗群群曾給張明岳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消息,原來張明岳的表舅,也就是岳靜的舅家表哥找上門,跟老爺子認親來了。
“你不知道,表舅那大歲數,還摟著外公痛哭流涕,外公挺感慨,可我看著是有點嫌棄表舅鼻涕一把淚一把的。”苗群群描述當時的情景。
張明岳呼嚕呼嚕吃著苗群群做的飯,“我記得外公說舅姥爺家裡沒人了,這個表舅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從美國來的,據說當年他們莊子遭了炮火,表舅只是被打暈過去,下場雨把他澆醒了,討生活到上海,被當地一家資本家收留,那家也是只有一個女兒,見表舅能幹又踏實,就把女兒嫁給他,就是現在的表舅媽,解放前他們舉家遷到美國去了,前段時間才得以回歸故里。”苗群群介紹情況。
“那挺好,多了門親戚走動。”張明岳無所謂地說。
苗群群撞撞張明岳,“他們不虧是資本家,家大業大,龐先生跟他們比差遠了,那個,表舅說,你要是想去留學,他馬上聯繫美國那邊的醫院,那邊好幾家醫院都是表舅私有的。”
張明岳嚼爛嘴裡的飯粒,咂巴咂巴嘴,“我現在這樣挺好的,每天都很充實,也一直在進步,往往同樣的病症,以前在醫院遇到,照例開藥就是,這裡可不行,他們沒醫沒藥,水土、產出都不一樣,我要絞盡腦汁想學過的,看過的病例、辯證,就地取材給他們治病,每次開的藥方都不盡相同,收穫比坐在醫院裡可大得多。”
“其實,我已經跟表舅說過你的意見了,不過表舅非讓我當面再問一遍,果然,你的答案還是那樣。”
這時候的答案是這樣,十年後的答案還是那樣。
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對應的醫療水平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完善,三中心醫院至此取消了醫療支持建設,收攏在外的醫生護士。
有了在外的磨練,回來的醫生護士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最高興的莫過於院長。
苗文清看出點意思,再想張明岳之前的表現,心思一轉,試探地問:“那個黃敬東跟老龐有關係?”
不得不說苗文清心思敏捷,一猜就中核心。
張明岳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滿臉為難。
苗文清反而篤定了,“會不會是那個女人懷的孩子?”
看張明岳的表情就知道,他猜對了,“想不到二十多年過去了,該來的人還是甩不掉。可那又如何,難道他一個不受歡迎的私生子還能有我的分量重要嗎?”
這話說得有點賭氣的味道,張明岳有些哭笑不得,“爸,我知道您去找龐先生他肯定會安排的,只是我不想身邊的機會總是別人給的,進醫院是趙叔安排的,升職是龐先生創造的,我想自主安排,爭取提高。”
“說得好,外公支持你。”老爺子叼著菸袋進來了。
眾人忙把他迎進來,張明岳搬出椅子,“外公,您多會兒不愛來書房,今天怎麼也進來了?”
“你們四個人嘀嘀咕咕的,我以為明岳出了什麼事,獨獨瞞著我這個糟老頭子,這哪行,所以我來了。”老爺子理直氣壯地說。
張明岳暗怪自己,這大人還讓外公擔心,“外公,讓您擔心是我不對,我沒事,就是跟群群商量去貧困地區支援醫療建設。”
“這是好事,現在咱家條件好了,去幫幫那些窮苦的百姓是應該的。”老爺子覺悟向來高,還挺贊同,“不用顧忌家裡,大膽地往前邁,有啥事外公給你兜著。”
苗文清還想說什麼,被苗群群暗中扯了袖子,看著她瞪得溜溜圓的眼睛,頓時放棄遊說,罷罷罷,小兒女自己願意,就讓他闖闖去吧,反正自己還能幹,還能作為頂樑柱支撐家裡幾年呢。
排除了家裡的後顧之憂,張明岳轉天就提交了申請。
真是一石激起千成浪,所有人都覺得張明岳腦袋被門擠了,要不就是晚上睡覺做夢沒醒,在這種大好形勢之下,居然沒有乘勝追擊更上一層樓,反而遠離醫院核心,到那種犄角旮旯去搞什麼建設。
院長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沒反對,他只要求張明岳是三中心的人,不影響兩方的合作,具體他在哪裡做什麼,只要不犯法就不予過問,更別說支援醫療建設打的是三中心的名號,揚的是三中心的名號。
不管真心還是假意,一星期後,張明岳的隊伍組建完成,悄無聲息地離開京都。
從那時候起,張明岳一年之中有九個月都是在外面飄蕩,他的足跡踏遍了甘肅、青海、四川、貴州、廣西幾乎所有貧困的區縣,給人治病,培訓基層醫生,傳播醫學知識,同時也考察當地的藥材,像基層醫生學習,一堅持就是十多年,一轉身孩子們都長大成人了。
每年他出去,只要有時間,苗群群都會帶很多吃的、用的、藥材去探望他,條件允許還會住一段時間給他做做飯,洗洗衣服,讓他舒散舒散,當然,東西只是一小部分給張明岳的,大部分都分給同行的醫生護士和當地的鄉親們,隨行的醫生都說苗群群是活動的庫房,走到哪裡跟到哪裡,是最受歡迎的人。
在第三個年頭,苗群群曾給張明岳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消息,原來張明岳的表舅,也就是岳靜的舅家表哥找上門,跟老爺子認親來了。
“你不知道,表舅那大歲數,還摟著外公痛哭流涕,外公挺感慨,可我看著是有點嫌棄表舅鼻涕一把淚一把的。”苗群群描述當時的情景。
張明岳呼嚕呼嚕吃著苗群群做的飯,“我記得外公說舅姥爺家裡沒人了,這個表舅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從美國來的,據說當年他們莊子遭了炮火,表舅只是被打暈過去,下場雨把他澆醒了,討生活到上海,被當地一家資本家收留,那家也是只有一個女兒,見表舅能幹又踏實,就把女兒嫁給他,就是現在的表舅媽,解放前他們舉家遷到美國去了,前段時間才得以回歸故里。”苗群群介紹情況。
“那挺好,多了門親戚走動。”張明岳無所謂地說。
苗群群撞撞張明岳,“他們不虧是資本家,家大業大,龐先生跟他們比差遠了,那個,表舅說,你要是想去留學,他馬上聯繫美國那邊的醫院,那邊好幾家醫院都是表舅私有的。”
張明岳嚼爛嘴裡的飯粒,咂巴咂巴嘴,“我現在這樣挺好的,每天都很充實,也一直在進步,往往同樣的病症,以前在醫院遇到,照例開藥就是,這裡可不行,他們沒醫沒藥,水土、產出都不一樣,我要絞盡腦汁想學過的,看過的病例、辯證,就地取材給他們治病,每次開的藥方都不盡相同,收穫比坐在醫院裡可大得多。”
“其實,我已經跟表舅說過你的意見了,不過表舅非讓我當面再問一遍,果然,你的答案還是那樣。”
這時候的答案是這樣,十年後的答案還是那樣。
不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對應的醫療水平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完善,三中心醫院至此取消了醫療支持建設,收攏在外的醫生護士。
有了在外的磨練,回來的醫生護士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最高興的莫過於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