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說完了,唇角微微上揚,輕輕催動馬匹要走。

  諸葛霄略略揚聲:「投桃報李,我也告訴無咎一個秘密。」

  晏無咎自馬上回眸看來。

  諸葛霄臉上笑意似有若無,眼眸深遠幽隱,平靜地說:「小心你身邊。焚蓮大師身為鶴羽皇族,身份自是貴重,但六扇門行事向來百無禁忌,帝側寵妃都查得,他一個番邦皇子卻叫我們束手束腳,你知道為什麼嗎?」

  晏無咎不語,靜靜地看著他。

  「因為,向來行事對周遭列國霸道的帝王,唯獨在他這件事上下令,要特別以禮相待。」

  諸葛霄娓娓道來,語氣輕飄飄的,並無多少個人情緒。

  「孤禪寺案發前,宋筱在現場看見了焚蓮。難道你就不好奇,他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

  ……

  時間回到八月十七日,風劍破負氣離開高勝雪的淨齋,高小樓烏夜啼也隨後離去。

  顧月息聽完諸葛霄的布局,答應替諸葛霄背書,他假意投誠崔家,作為密探一事。

  隨後,顧月息話音一轉,問了一個問題:「焚蓮是鶴羽皇子,為什麼朝中會有身份神秘的貴人,約了他在孤禪寺見面?」

  這個問題,諸葛霄也並不清楚,他只查到那個人似乎是大內的密探。連雲妃也伸不進去手的地方,幕後之人定然是某個神秘的位高權重之人。

  這時候,高勝雪忽然嘆息一聲:「有一件事,算是陳年舊事了,京中知曉的人並不多。寧國未曾入主汴京之時,在西南一代為小國,國中一直都有傳統,女子也可繼承王位。後來前朝覆滅,寧國入主汴京,開國皇帝便是當時的長公主。只是,她在位時間不久,王位短時間內易主多位皇子,國事實際由離王掌控。兩百年後,寧國全面融入中原,便也如中原一般,默認在皇子內挑選繼承者。直到今上即位前……」

  老皇帝當皇子時艱難,他被立為太子也不容易,登基時候卻很順利,三十歲便掌權。

  有一個人在其中作用巨大,那就是老皇帝的妹妹——長寧公主。

  封號中有國名,可見她當時身份榮寵之高。

  長寧公主的智計才華不在眾皇子之下,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寧國或許會恢復祖上的制度,再出現一位女王。

  彼時,寧國式微而周圍列國蠢蠢欲動,這位長寧公主身先士卒出入軍旅,立下戰功赫赫。

  等到她征戰鶴羽周邊的時候,已經能叫人聽聞她的名字便不戰言和。

  但這個時候,汴京里儲位爭奪激烈,有人開始彈劾長寧公主擁兵自重,私下與周國之人接觸,擅自定下結盟之事,平日裡更是言行無忌,女德有虧。

  更何況,朝堂之中大多都是男人,並不願意對一個女人卑躬屈膝,而長寧公主作風強硬,多次言語流露出改革除弊的意思。還曾經言辭鋒利,當面反唇相譏過朝中的御史言官。

  於是,經過諸方拉鋸,一番波詭雲譎之後,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寧公主接到一道聖旨,命她長駐邊疆,卻又削她兵權,又要她不得善動干戈,維護與列國的和平。

  汴京這裡,則是立了長寧公主的哥哥,也就是今上為帝。

  一母同胞感情深厚的哥哥稱帝,便是要她不忍反,也不能叛。

  最終,什麼也沒有發生,只知道關於長寧公主的事情慢慢在國內消失,不允許隨意提及談論,久而久之也沒有什麼人清楚,寧國曾有過她這樣一個人。

  再後來,連邊疆也沒有這樣一個將軍了。

  「唯有小部分人知道,她獨自離開,拋卻身份做了鶴羽的王后。陛下曾低調送去國書,對外以公主和親的形式認可這段婚姻,叫人不至於說她叛國。自此,鶴羽雖然與中原少有來往,但是彼此都相敬如賓。如果那位焚蓮大師來自鶴羽,算算時間,以及陛下的態度,很可能他就是長寧公主的後人。」

  老皇帝是那件事的既得利益者,誰也不知道,他到底對那個曾經關係親厚的妹妹,是愧疚還是忌憚。是防備,還是留有一絲溫情。

  ……

  長街夜色里。

  諸葛霄對馬背上回首看來的晏無咎說:「你是不是覺得,旭王敗落這麼快,是我的手筆?這麼想其實也沒錯。我本來打算以這份頭功,拿下六扇門門主的位置。可惜,叫人捷足先登。」

  諸葛霄笑容淡去,認真地說:「雨霖鈴會讓人功力倒退,會讓人性情大變,但不會叫人走火入魔到失去記憶,變成另一個人。他在你身邊,自然什麼都看在眼裡。身為那位的外甥,跟舅舅說一句,你有個兒子要造反。想必比六扇門或龍鱗衛的證據確鑿,要受重視的多。」

  晏無咎眼眸半斂,冷麵矜傲,沒有表情。

  他只是忽然想起了在封莊的時候,他曾戲弄那個和尚,說他和慕容辰羲眉眼生得像。

  可不就是像。

  諸葛霄靜靜地看著他,眉眼一點溫柔戲謔:「若是氣不過,又不好下手,我替你處理呀。只要一顆金珠就行。」

  遠處街上影影綽綽,出現巡街的金吾衛。

  諸葛霄的眉宇微不可察一蹙,笑著對晏無咎抬抬下巴:「想好了,下次見面告訴我。」

  晏無咎回神看去,茶攤上已經空無一人。

  諸葛霄身法詭譎,幾乎是瞬間隱身一般消失無蹤。

  很快,一陣低沉的腳步聲跑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