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就聽得車廂里傳來了「啊呦、啊呦」的嬌喚聲,陶德芙尋聲望去,就見一個雲鬢烏髮、珠釵斜插的女子正費力的從車廂里爬出來。
陶三叔撇下那兩個老態龍鐘的老漢,轉頭去扶這位看上去嬌弱弱的姑娘。
那姑娘瞧著這雙伸過來拉她的蒲扇般的大手,杏目圓瞪,嫌棄的看著陶德芙道:「就憑你也想拉我?!」
陶德芙聽了這話本是惱羞成怒,心裡氣得不行,正想啐她一口,拍拍手一走了之,卻在不經意間看清了這姑娘的長相,一時間激動的語無倫次起來:「你、你、你怎麼來了京城?!」
那姑娘終於爬出了轎子,站起身,正了正珠釵、髮髻,用絲帕蒙了臉,暗恨徐家欺負人,居然派這兩個老丑的蠢貨來給她抬轎子,還把她帶過來的唯一一個丫鬟春香扣在了家中。
陶德芙見她不理自己,愈發性急的指著自己的鼻子道:「是我,俞小姐,你不記得了麼?!那年在清泉鎮外你的馬車陷坑裡去了,是我幫你推出來的!」
不錯,這人正是當年陶三叔,一見鍾情、心心念念的清泉鎮同知府千金,俞大小姐~俞挽盈。
要說這俞挽盈為什麼千里迢迢到了京城,還得從半年前的一件事說起。
十六歲的俞大小姐,在清泉鎮也是數一數二的閨秀,除了有一個當官的老爹,自己也是個溫柔端莊、知書達禮的姑娘。
可哪想到,就是這麼一個知書、知禮的姑娘,在去年議親的那段時間卻干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讓俞家都在縣城裡失了臉面,徐氏就是再寵她,也不得不把女兒送到自己娘家來避避風頭。
那還要從去年年底,徐氏托媒人給俞大小姐相親說起。
雖說俞家在縣城,除了縣令一家,算得上是有權有勢的大戶,可在整個紹興府來說,實在排不上號,不說握有實權的知府、知州,就說那些京官的本家親眷都要比他家有實力、有底蘊。
誰不知道俞家,家底不厚,根基太淺,俞大人自小由寡母養大,千辛萬苦才謀得了這八品小官,又娶的是京城九品城門官徐家的大女兒。
徐氏本給俞挽盈相好了一戶人家,那家人是俞老爺的同窗,現在隔壁縣城做縣令,是個耕讀世家,那家兒子也是個有才學的,雙十的年紀就中了秀才,要不是讀書耽誤了成親,也不會等到現在。
兩家大人雙方滿意,都下了定了,偏偏這俞小姐是個心高氣傲的,哪看得上一個秀才,憑著自己的那副花容月貌,怎麼也得找個比這強百倍的。
年底,一家子人去清泉鎮外,觀音廟上香,倒是讓俞挽盈找到了一個攀上高門的機會。
紹興府新來的知府是京中戶部尚書錢攏的第三子錢閔行。
說起這錢家也是書香門第,自大夏立國以來,代代有人在朝中做官,現在的戶部尚書錢攏更是頗得聖心,是入閣的熱門人選。
錢閔行有三子,都是大夫人張氏所生,其中第一子錢英年歲與俞挽盈相差一歲,17歲的舉人老爺,還是當年的案首,可謂是家世、才學、樣貌、前途俱佳,一等一的青年才俊,佳婿人選。
也是事有湊巧,這錢英受清泉鎮上同窗好友相約,來這觀音廟散心,被這俞大小姐聽知了他的身份。
那天午息時分,俞挽盈探聽到錢英的歇腳處,趁著人小憩,偷偷的溜進了他的院子,又假裝頭暈、酒醉,進錯了房間,躺在了錢英身側。
錢英雖是個有才學的,可卻不是個君子,面對這身嬌體軟、半拒半迎的美貌女子,以為是自己的同窗為了討好他安排的,也顧不得這是在寺廟,就你儂我~儂的成了秦~晉之好。
俞大小姐原想著生米煮成了熟飯,大家父親又都在同朝為官,錢家為了兒子的前程和面子總會接納了她。
哪成想,這錢公子提了褲子就變得翻臉不認人,不僅不承認自己主動強~了人家,還反咬一口說是俞家買通了寺廟的雜役,給他下了藥,設下這場美人計,就想賴上他們錢家。
還威脅說,這俞大人要是不給他的清貴名聲有個交代,他就讓他父親來找你這個小小同知談談話。
這件事鬧到最後,俞小姐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俞大人的官位也差點不保,俞家不得不變賣了大部分家產用來向錢家賠禮道歉。
俞挽盈這才來到了京城,投靠娘舅家。
舅母陳氏是個勢利的,看外甥女只帶了一個丫鬟,徐氏信上又說托她給挽盈找個老實的人家,心裡便有了猜測,這兩天從春香丫鬟的口中有意無意的試探兩句,更是曉得了一些內情,暗恨這徐氏一個出嫁的閨女不想著給娘家帶好也罷了,還來帶壞她家的名聲。
陳氏本就是個尖酸刻薄的性子,哪還有什麼好臉色給俞挽盈,要不是她舅舅壓著,早就把這禍禍精趕出了家門。
今天一早,俞大小姐想出來逛逛,陳氏就給她叫了這兩個走路都東倒西斜的老漢來抬轎子,還把春香硬留在了家裡打雜,心裡想著,就這麼一個破爛貨,連個丫鬟都不如,還擺什麼官家小姐的架子,真正是不知恥。
俞挽盈無法,家裡又實在憋屈,而且她舅母整天給她張羅那些商家子弟,更讓她覺得未來渺茫,不如出來走走,運氣好,也能憑著自己的美貌尋條出路。
俞美人看著這眼前情緒激動的男子,上下打量了他半晌,心裡暗暗有了數,這人的出身也就是個小門小戶。
陶三叔撇下那兩個老態龍鐘的老漢,轉頭去扶這位看上去嬌弱弱的姑娘。
那姑娘瞧著這雙伸過來拉她的蒲扇般的大手,杏目圓瞪,嫌棄的看著陶德芙道:「就憑你也想拉我?!」
陶德芙聽了這話本是惱羞成怒,心裡氣得不行,正想啐她一口,拍拍手一走了之,卻在不經意間看清了這姑娘的長相,一時間激動的語無倫次起來:「你、你、你怎麼來了京城?!」
那姑娘終於爬出了轎子,站起身,正了正珠釵、髮髻,用絲帕蒙了臉,暗恨徐家欺負人,居然派這兩個老丑的蠢貨來給她抬轎子,還把她帶過來的唯一一個丫鬟春香扣在了家中。
陶德芙見她不理自己,愈發性急的指著自己的鼻子道:「是我,俞小姐,你不記得了麼?!那年在清泉鎮外你的馬車陷坑裡去了,是我幫你推出來的!」
不錯,這人正是當年陶三叔,一見鍾情、心心念念的清泉鎮同知府千金,俞大小姐~俞挽盈。
要說這俞挽盈為什麼千里迢迢到了京城,還得從半年前的一件事說起。
十六歲的俞大小姐,在清泉鎮也是數一數二的閨秀,除了有一個當官的老爹,自己也是個溫柔端莊、知書達禮的姑娘。
可哪想到,就是這麼一個知書、知禮的姑娘,在去年議親的那段時間卻干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讓俞家都在縣城裡失了臉面,徐氏就是再寵她,也不得不把女兒送到自己娘家來避避風頭。
那還要從去年年底,徐氏托媒人給俞大小姐相親說起。
雖說俞家在縣城,除了縣令一家,算得上是有權有勢的大戶,可在整個紹興府來說,實在排不上號,不說握有實權的知府、知州,就說那些京官的本家親眷都要比他家有實力、有底蘊。
誰不知道俞家,家底不厚,根基太淺,俞大人自小由寡母養大,千辛萬苦才謀得了這八品小官,又娶的是京城九品城門官徐家的大女兒。
徐氏本給俞挽盈相好了一戶人家,那家人是俞老爺的同窗,現在隔壁縣城做縣令,是個耕讀世家,那家兒子也是個有才學的,雙十的年紀就中了秀才,要不是讀書耽誤了成親,也不會等到現在。
兩家大人雙方滿意,都下了定了,偏偏這俞小姐是個心高氣傲的,哪看得上一個秀才,憑著自己的那副花容月貌,怎麼也得找個比這強百倍的。
年底,一家子人去清泉鎮外,觀音廟上香,倒是讓俞挽盈找到了一個攀上高門的機會。
紹興府新來的知府是京中戶部尚書錢攏的第三子錢閔行。
說起這錢家也是書香門第,自大夏立國以來,代代有人在朝中做官,現在的戶部尚書錢攏更是頗得聖心,是入閣的熱門人選。
錢閔行有三子,都是大夫人張氏所生,其中第一子錢英年歲與俞挽盈相差一歲,17歲的舉人老爺,還是當年的案首,可謂是家世、才學、樣貌、前途俱佳,一等一的青年才俊,佳婿人選。
也是事有湊巧,這錢英受清泉鎮上同窗好友相約,來這觀音廟散心,被這俞大小姐聽知了他的身份。
那天午息時分,俞挽盈探聽到錢英的歇腳處,趁著人小憩,偷偷的溜進了他的院子,又假裝頭暈、酒醉,進錯了房間,躺在了錢英身側。
錢英雖是個有才學的,可卻不是個君子,面對這身嬌體軟、半拒半迎的美貌女子,以為是自己的同窗為了討好他安排的,也顧不得這是在寺廟,就你儂我~儂的成了秦~晉之好。
俞大小姐原想著生米煮成了熟飯,大家父親又都在同朝為官,錢家為了兒子的前程和面子總會接納了她。
哪成想,這錢公子提了褲子就變得翻臉不認人,不僅不承認自己主動強~了人家,還反咬一口說是俞家買通了寺廟的雜役,給他下了藥,設下這場美人計,就想賴上他們錢家。
還威脅說,這俞大人要是不給他的清貴名聲有個交代,他就讓他父親來找你這個小小同知談談話。
這件事鬧到最後,俞小姐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俞大人的官位也差點不保,俞家不得不變賣了大部分家產用來向錢家賠禮道歉。
俞挽盈這才來到了京城,投靠娘舅家。
舅母陳氏是個勢利的,看外甥女只帶了一個丫鬟,徐氏信上又說托她給挽盈找個老實的人家,心裡便有了猜測,這兩天從春香丫鬟的口中有意無意的試探兩句,更是曉得了一些內情,暗恨這徐氏一個出嫁的閨女不想著給娘家帶好也罷了,還來帶壞她家的名聲。
陳氏本就是個尖酸刻薄的性子,哪還有什麼好臉色給俞挽盈,要不是她舅舅壓著,早就把這禍禍精趕出了家門。
今天一早,俞大小姐想出來逛逛,陳氏就給她叫了這兩個走路都東倒西斜的老漢來抬轎子,還把春香硬留在了家裡打雜,心裡想著,就這麼一個破爛貨,連個丫鬟都不如,還擺什麼官家小姐的架子,真正是不知恥。
俞挽盈無法,家裡又實在憋屈,而且她舅母整天給她張羅那些商家子弟,更讓她覺得未來渺茫,不如出來走走,運氣好,也能憑著自己的美貌尋條出路。
俞美人看著這眼前情緒激動的男子,上下打量了他半晌,心裡暗暗有了數,這人的出身也就是個小門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