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頁
以前她嫁的很差,回去也不是很受歡迎,現在不一樣了,回去娘家,兄嫂對待她的態度和以前完全不一樣,她知道這些都是小姑子帶給她的改變。
在朗州城逛了許久,去酒樓吃完午飯以後才回家。
三人不負所望,考取了德源書院,知道消息的時候,是三天後。榜單貼在書院外面,三人早早的就去看榜單。
五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兩家人在朗州府已經紮根下來。每年都會回去一次陳家村。
家裡的一年出來三位秀才公,陳家村和周家村來了不少族人,周圍的鄰居也知道兩家是一大家。都是一家骨肉至親,一年出來三位秀才。在這條街道還從沒有出現過,熱鬧了很長一段時間。周玉蘭也再生了一個女兒,前世的小花,這世名字可不是小花,而是陳芊羽。是位漂亮的小姑娘,很愛臭美,才兩歲就知道每天都要和娘親一樣擦霜霜,要香香的,不香的不要。
家裡兒女齊全,周玉蘭也沒有打算再生孩子,這事她說了算。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好好教育好就行。
陳子安(安哥兒)已經啟蒙,開始在念書,現在也在德源書院,還是院長楊弼的關門徒弟。
芊羽是娘親的跟屁蟲,天天跟在娘親後面,“娘親,羽兒要去摘花花。”
“不行,花花不能摘,是做香香的。”
“好吧,羽兒要去找小姑姑玩。”
“去吧,去吧。”
幾年的時間,陳巧翠和周連江處出感情,周連江私下找姐姐說了這事。讓姐姐問問姐夫一家人的意見,他很羞愧這些年自己沒有掙到多少銀子,可能不能給翠翠多少聘禮,還欠姐姐天大的人情,他覺得很不好意思。
誰知道陳家人沒有多想,只是問了翠翠本人的意願,翠翠一句話,“但憑爹娘兄嫂做主。”
那意思過來人都明白,就是願意,兩家一商量,請來媒人,定下婚事。
現在家裡的這一輩的都已成親,都不是什麼大家小姐,都是勤勞樸實,長相清秀的小家碧玉。陳家兩兄弟成親以後全部分家分了出去,暫且沒有能力買宅子,還是住在一起,吃飯這些是分開的。
寶石,寶鑫兄弟倆自己堅持分家,他們也不好意思總是讓兄嫂養著他們。
現在他們也有收入,每月抄書也有收入,還有秀才福利。
還有他們的娘子也跟著翠翠學繡藝,貼補家用,和兄嫂住在一起,不用交房租,偶爾還能蹭飯,每月固定的三次聚餐都是在周玉蘭準備的,她們幫幫忙就行。
有時候還會給弟妹們送點布料,這幾年周玉蘭自己很少繡花,家裡買了鋪子和良田,鋪子都是自己經營生意,周玉蘭經營有方,賺了不少銀子。偶爾還是會接一兩件特別值錢的大件。
如意繡坊就是她經營的生意,大部分繡品都是來自陳家村和小姑子已經娘家嫂子。兼賣布料和繡線,加上她還有幾幅鎮店之寶,朗州府的繡品,她家的是風向標。
隔壁一家鋪子就是她開設的成衣鋪子,一部分繡娘都是她自己買來的奴婢,以後一輩子都跟隨著她。她親自教的她們,幾年下來,現在是正好時。都能出來獨擋一面,花樣款式都是她親自設計。
她沒有一家獨大的意思,做生意,都要賺點,自己吃肉,別人喝湯也不能寡淡,得濃一點,才能相安無事。
生活就是平淡如水,沒有什麼大風大浪,陳周兩家在朗州府也不是什麼高門大戶,即使如意繡坊和如意成衣鋪生意非常好。也不會引起大戶人家的注意,畢竟還不是豪富之間,小蝦米沒有人會過度關注。
這一世芊羽(小花)聰明伶俐,有一對疼愛她的爹娘,周圍的親人也都非常疼愛她,她過得很幸福。周玉蘭守著小小人兒長大,如同她期盼的那樣,茁壯成長。
番外
“娘,哥哥什麼時候回來?”
“明日就回來,怎麼了?想哥哥了嗎?”抱著小女兒周玉蘭溫柔的問道。
“嗯,我等著哥哥回來教羽兒認字。”
“二叔,小叔,舅舅也可以教你啊?”
“不,我要哥哥教,哥哥說的有意思,舅舅他們說的沒意思。”
小傢伙還嫌棄舅舅叔叔他們,真是,不知福。
“哎呦,這是誰在說我的壞話呀?”周連江剛好聽到,誇張的逗羽兒。
“舅舅討厭,偷聽人家說話。”
“哈哈哈,我是正大光明的聽,可沒有偷聽。”
周連江很喜歡小外甥女,也經常逗逗她。
“怎麼過來了,有事兒?”
“沒啥事,就是過來走走,最近天天閉門造車,出來走動走動。”
“出來走動也是好事,馬上就要秋闈,放鬆下心情也很好,你沒事和寶石,寶鑫他們聊聊,讓他們也放鬆心情,別患得患失的。能考什麼就什麼樣?”
“知道,我會說的。”
三人是時隔三年才參加秋闈,這次秋闈只要過了,就要跟著去京城,參加年後的春闈。
不管成與不成,都要試試,當初的目標是秀才,後來是舉人,到現在他的目標還是舉人,進士能中是大幸,不中也沒有關係,再努力三年。三年後不能中進士,他就不打算再考,要麼去德源書院求一份職,要麼自己開一家私塾。日子總能過去的,前提是先中舉。他最近因為小外甥的原因,也請院長考教過,不出意外,三人中舉是沒有問題的,問了院長能不能中進士,院長沒有肯定的說什麼,只說讓他們三人放膽一博就是。
在朗州城逛了許久,去酒樓吃完午飯以後才回家。
三人不負所望,考取了德源書院,知道消息的時候,是三天後。榜單貼在書院外面,三人早早的就去看榜單。
五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兩家人在朗州府已經紮根下來。每年都會回去一次陳家村。
家裡的一年出來三位秀才公,陳家村和周家村來了不少族人,周圍的鄰居也知道兩家是一大家。都是一家骨肉至親,一年出來三位秀才。在這條街道還從沒有出現過,熱鬧了很長一段時間。周玉蘭也再生了一個女兒,前世的小花,這世名字可不是小花,而是陳芊羽。是位漂亮的小姑娘,很愛臭美,才兩歲就知道每天都要和娘親一樣擦霜霜,要香香的,不香的不要。
家裡兒女齊全,周玉蘭也沒有打算再生孩子,這事她說了算。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好好教育好就行。
陳子安(安哥兒)已經啟蒙,開始在念書,現在也在德源書院,還是院長楊弼的關門徒弟。
芊羽是娘親的跟屁蟲,天天跟在娘親後面,“娘親,羽兒要去摘花花。”
“不行,花花不能摘,是做香香的。”
“好吧,羽兒要去找小姑姑玩。”
“去吧,去吧。”
幾年的時間,陳巧翠和周連江處出感情,周連江私下找姐姐說了這事。讓姐姐問問姐夫一家人的意見,他很羞愧這些年自己沒有掙到多少銀子,可能不能給翠翠多少聘禮,還欠姐姐天大的人情,他覺得很不好意思。
誰知道陳家人沒有多想,只是問了翠翠本人的意願,翠翠一句話,“但憑爹娘兄嫂做主。”
那意思過來人都明白,就是願意,兩家一商量,請來媒人,定下婚事。
現在家裡的這一輩的都已成親,都不是什麼大家小姐,都是勤勞樸實,長相清秀的小家碧玉。陳家兩兄弟成親以後全部分家分了出去,暫且沒有能力買宅子,還是住在一起,吃飯這些是分開的。
寶石,寶鑫兄弟倆自己堅持分家,他們也不好意思總是讓兄嫂養著他們。
現在他們也有收入,每月抄書也有收入,還有秀才福利。
還有他們的娘子也跟著翠翠學繡藝,貼補家用,和兄嫂住在一起,不用交房租,偶爾還能蹭飯,每月固定的三次聚餐都是在周玉蘭準備的,她們幫幫忙就行。
有時候還會給弟妹們送點布料,這幾年周玉蘭自己很少繡花,家裡買了鋪子和良田,鋪子都是自己經營生意,周玉蘭經營有方,賺了不少銀子。偶爾還是會接一兩件特別值錢的大件。
如意繡坊就是她經營的生意,大部分繡品都是來自陳家村和小姑子已經娘家嫂子。兼賣布料和繡線,加上她還有幾幅鎮店之寶,朗州府的繡品,她家的是風向標。
隔壁一家鋪子就是她開設的成衣鋪子,一部分繡娘都是她自己買來的奴婢,以後一輩子都跟隨著她。她親自教的她們,幾年下來,現在是正好時。都能出來獨擋一面,花樣款式都是她親自設計。
她沒有一家獨大的意思,做生意,都要賺點,自己吃肉,別人喝湯也不能寡淡,得濃一點,才能相安無事。
生活就是平淡如水,沒有什麼大風大浪,陳周兩家在朗州府也不是什麼高門大戶,即使如意繡坊和如意成衣鋪生意非常好。也不會引起大戶人家的注意,畢竟還不是豪富之間,小蝦米沒有人會過度關注。
這一世芊羽(小花)聰明伶俐,有一對疼愛她的爹娘,周圍的親人也都非常疼愛她,她過得很幸福。周玉蘭守著小小人兒長大,如同她期盼的那樣,茁壯成長。
番外
“娘,哥哥什麼時候回來?”
“明日就回來,怎麼了?想哥哥了嗎?”抱著小女兒周玉蘭溫柔的問道。
“嗯,我等著哥哥回來教羽兒認字。”
“二叔,小叔,舅舅也可以教你啊?”
“不,我要哥哥教,哥哥說的有意思,舅舅他們說的沒意思。”
小傢伙還嫌棄舅舅叔叔他們,真是,不知福。
“哎呦,這是誰在說我的壞話呀?”周連江剛好聽到,誇張的逗羽兒。
“舅舅討厭,偷聽人家說話。”
“哈哈哈,我是正大光明的聽,可沒有偷聽。”
周連江很喜歡小外甥女,也經常逗逗她。
“怎麼過來了,有事兒?”
“沒啥事,就是過來走走,最近天天閉門造車,出來走動走動。”
“出來走動也是好事,馬上就要秋闈,放鬆下心情也很好,你沒事和寶石,寶鑫他們聊聊,讓他們也放鬆心情,別患得患失的。能考什麼就什麼樣?”
“知道,我會說的。”
三人是時隔三年才參加秋闈,這次秋闈只要過了,就要跟著去京城,參加年後的春闈。
不管成與不成,都要試試,當初的目標是秀才,後來是舉人,到現在他的目標還是舉人,進士能中是大幸,不中也沒有關係,再努力三年。三年後不能中進士,他就不打算再考,要麼去德源書院求一份職,要麼自己開一家私塾。日子總能過去的,前提是先中舉。他最近因為小外甥的原因,也請院長考教過,不出意外,三人中舉是沒有問題的,問了院長能不能中進士,院長沒有肯定的說什麼,只說讓他們三人放膽一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