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而被天朝水師所救的那位日落之國的皇室成員卻是不小心在逃跑的時候掉到糞坑才得以保命的唯一倖存者。可惜,儘管費盡心思逃亡無果,這位倖存者最終還是讓人給發現了行蹤,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跳了海,沒想到讓天朝水師給救了。
‘樂於助人’的天朝水師在擊退倭寇的侵襲之後,當然非常‘樂意’幫助這位日落之國的皇室倖存者,去收拾那位敗得的亂臣賊子(其實是收到了自己主子的密令罷了)。
於是,英勇的天朝水師就帶著討伐的名義,正式地殺進了日落之國。那位將軍雖然‘厲害’,在面對天朝的新式武器的時候,卻是沒折了。不過,他也是個狗陰險的,竟然在臨死前,安排了一顆很好的棋子,放到了那位日落之國皇室倖存者身邊,最後還是成功地滅絕了日落之國的皇室。
無奈之下,不肯占他國便宜的天朝水師不顧日落之國某些勢力的挽留,毅然地退出了日落之國。然後,無主的日落之國馬上就陷入了爭權奪利的內戰。打了好幾年,好不容易有一位土地主勝出了,同樣有了起色的棒子國不忘舊仇,來雪恥了。於是,日落之國和棒子國就如火如荼地打了起來。
最後,他們共同的宗主國-天朝仁慈的皇帝陛下不得不出面讓幾近滅絕的雙方調停,不僅送了很多人過去幫助他們回復國內的生產什麼的,還給他們送去了先進的文化知識,教化了他們。
如今天朝人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口基數早就大過原住民了。那些原住民雖然還沒有忘記他們的故國,但是他們也很‘感激’強大的天朝如此‘仁義’地幫助了他們,而且對於輝煌燦爛的大中華文化也的確是讓他們非常仰慕,正在努力地學習呢!至於以後是什麼樣的情況,不是可以預見了嗎?
這次班師回朝,福全和寧罄的幾個兄弟們都再次立下了彪炳的戰功。福全跟以前一般,要求把封賞都換成一個不危害天朝和大清利益的要求。皇帝習以為常地答應了。
而多弼如今則憑藉多年的戰功,終於在這次被晉封為一等公。不過,這些年征戰沙場,什麼抱負都施展了,保家衛國,輔助皇帝開疆闢土也做到了,他也厭倦了這種生活。再說,他如今已經是一等公了,可謂位極人臣,而且,他兒子也大了,也是時候退下來了。所以,在得到晉封的第二天,多弼就上了摺子跟皇帝明說他要退休了,就是爵位也給了大兒子。
這事很是突然,皇帝當然沒有馬上就下決定。一來,多弼對大清是真實的貢獻巨大,要不然皇帝也不會如此厚愛他。二來嘛,他也得顧慮一下天下人的眼光,畢竟像多弼這種大功臣的辭職,要是一個處理不好,很容易就授人話柄的,那不是讓天下人寒心嗎?以後哪裡找人來為大清衝鋒陷陣啊?最後,就是自己養母的問題了,即便對方是從來不過過問自己對於政事的處理的,可是架不住多弼就是養母的親哥哥啊!
不過,多弼很快就在金鑾殿上面非常直白地說明了自己想退休的理由,甚至還以‘滿身傷病,實在無力再為皇上分憂’作為總結語,而皇貴太妃娘娘也直白地跟皇帝讓不需顧忌她。於是,多弼成功地退了下來。
再說說海蘭和布拉吧!
他們倆雖然比不上大哥多弼在戰場上的功績和資歷,可是熬不住人家救過先帝,還多次救了皇帝的命,而且他們在戰場上的功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這次回京之後,兩人都同時受封一等候。
而剩下的蓀扎奇,雖然他其實跟前面兩個哥哥一樣,大功也是立了不少的。可是他就是死性不改,即便有幾個哥哥看著,還會時而不時地抽風,親手拿著一柄劍,到戰場上發瘋,有時候難免就會誤了大局,於是功過相抵,他當然就比不上哥哥們了。不過,皇帝也給了他一個一等伯的爵位。
如此,董鄂家如今在京師卻是太盛了。在多弼請辭之後,海蘭和布拉也馬上給皇帝遞上‘辭職信’。緊接著,想脫身到處去玩兒的蓀扎奇也不甘落後地也跟皇帝表示他也不想幹了。
皇帝看到董鄂家都如此識相,那是既高興又生氣的。
高興的是他沒有信錯董鄂家,這些年來,他們家一如既往的,做到了當初蓀扎奇在董鄂家小花園代表董鄂家對他的承諾。只是,如今他們家實在是太打眼了,就是他這個皇帝也不一定說能保住他們。沒想到他們又一次讓他驚奇了,竟然全都不留戀權位,竟然在巔峰的時候,全都要退下去了。這種下屬真的是百年難尋啊!但是董鄂家卻同時給他這個皇帝貢獻了四個。他當然高興。
生氣的是,這幾個人爭先恐後地辭職,讓他感覺好像大清的爵位都不如從前那般好了,竟然無法留住幾個人。而且,董鄂家幾個剛剛得到超品爵位的幾位都前後請辭,要是不明就裡的人,不就以為他這個皇帝不能容人嗎?這可是大難題呢!他當然生氣。
最後,在幾方的商議之下,最終決定讓海蘭和布拉因為戰場傷病過重,太醫也束手無策,需要外出廣尋良醫,故無力再為皇帝分憂,就只好退位讓賢了。
而蓀扎奇本人,就只能暫時留下來為皇帝分憂了,畢竟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就失去了幾個既忠心又有能力,還能鎮住場子的超級武將。
當然,退下的幾個人的爵位都給了他們自己的長子。
其實董鄂家在寧罄的建議之下,即便喀濟海和瓜爾佳氏如今仍舊建在,身子骨也非常好,也早早地給多弼幾兄弟分家了,畢竟一門四爵的確是過於大眼,更何況,他們後來還各自憑藉戰功,把各自的爵位不斷升級。
也幸好,當初董鄂家所在的位置就不是什麼達官貴人云集的地方。自從家裡有了明面上的財富來源之後,瓜爾佳氏就開始注意自己鄰近的房屋是否要出售,務必搶在第一時間把房子買下來,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幾個兒子在分家之後,還能住在得近一點,免得感情生疏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這些年下來,董鄂府本身擴建了幾次,附近的房子也早就讓瓜爾佳氏給握在手裡了。早些年,在分了家之後,海蘭、布拉和蓀扎奇的妻子和孩子們都早早地搬到了圍繞著董鄂府的三處房子去了。
如今一門一爵的,在京師這個地方,當然就不出奇了。
作者有話要說:還有一兩章就結束了!
150
康熙三十一年,福全用皇帝給他的承諾換得了帶著親媽離開天朝到外面遊歷的獎勵。
寧罄這回是想親自到歐洲去看看十七世紀末的歐洲風情。同時,她從多年前就開始在歐-洲各地埋下了很多的線,如今天朝已經把自己的周邊收拾乾淨了,寧罄覺得也是時候讓那些覬覦天朝的洋人們付出點代價了。
臨走前,寧罄帶著紅衣這幾年整理出來的關於安南(越南古稱)、瀾滄王國(寮國古稱)、高棉(柬埔寨古稱)、暹羅(泰國古稱)、緬甸這幾個國家的國內總體情況報告,進了宮。
皇帝已經真正成長了,寧罄也不需要教他怎麼去做,拿到這些東西,最近比較閒的皇帝應該會很有想法的,這些東西,寧罄知道皇帝做起來肯定是比她好的。
‘樂於助人’的天朝水師在擊退倭寇的侵襲之後,當然非常‘樂意’幫助這位日落之國的皇室倖存者,去收拾那位敗得的亂臣賊子(其實是收到了自己主子的密令罷了)。
於是,英勇的天朝水師就帶著討伐的名義,正式地殺進了日落之國。那位將軍雖然‘厲害’,在面對天朝的新式武器的時候,卻是沒折了。不過,他也是個狗陰險的,竟然在臨死前,安排了一顆很好的棋子,放到了那位日落之國皇室倖存者身邊,最後還是成功地滅絕了日落之國的皇室。
無奈之下,不肯占他國便宜的天朝水師不顧日落之國某些勢力的挽留,毅然地退出了日落之國。然後,無主的日落之國馬上就陷入了爭權奪利的內戰。打了好幾年,好不容易有一位土地主勝出了,同樣有了起色的棒子國不忘舊仇,來雪恥了。於是,日落之國和棒子國就如火如荼地打了起來。
最後,他們共同的宗主國-天朝仁慈的皇帝陛下不得不出面讓幾近滅絕的雙方調停,不僅送了很多人過去幫助他們回復國內的生產什麼的,還給他們送去了先進的文化知識,教化了他們。
如今天朝人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口基數早就大過原住民了。那些原住民雖然還沒有忘記他們的故國,但是他們也很‘感激’強大的天朝如此‘仁義’地幫助了他們,而且對於輝煌燦爛的大中華文化也的確是讓他們非常仰慕,正在努力地學習呢!至於以後是什麼樣的情況,不是可以預見了嗎?
這次班師回朝,福全和寧罄的幾個兄弟們都再次立下了彪炳的戰功。福全跟以前一般,要求把封賞都換成一個不危害天朝和大清利益的要求。皇帝習以為常地答應了。
而多弼如今則憑藉多年的戰功,終於在這次被晉封為一等公。不過,這些年征戰沙場,什麼抱負都施展了,保家衛國,輔助皇帝開疆闢土也做到了,他也厭倦了這種生活。再說,他如今已經是一等公了,可謂位極人臣,而且,他兒子也大了,也是時候退下來了。所以,在得到晉封的第二天,多弼就上了摺子跟皇帝明說他要退休了,就是爵位也給了大兒子。
這事很是突然,皇帝當然沒有馬上就下決定。一來,多弼對大清是真實的貢獻巨大,要不然皇帝也不會如此厚愛他。二來嘛,他也得顧慮一下天下人的眼光,畢竟像多弼這種大功臣的辭職,要是一個處理不好,很容易就授人話柄的,那不是讓天下人寒心嗎?以後哪裡找人來為大清衝鋒陷陣啊?最後,就是自己養母的問題了,即便對方是從來不過過問自己對於政事的處理的,可是架不住多弼就是養母的親哥哥啊!
不過,多弼很快就在金鑾殿上面非常直白地說明了自己想退休的理由,甚至還以‘滿身傷病,實在無力再為皇上分憂’作為總結語,而皇貴太妃娘娘也直白地跟皇帝讓不需顧忌她。於是,多弼成功地退了下來。
再說說海蘭和布拉吧!
他們倆雖然比不上大哥多弼在戰場上的功績和資歷,可是熬不住人家救過先帝,還多次救了皇帝的命,而且他們在戰場上的功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這次回京之後,兩人都同時受封一等候。
而剩下的蓀扎奇,雖然他其實跟前面兩個哥哥一樣,大功也是立了不少的。可是他就是死性不改,即便有幾個哥哥看著,還會時而不時地抽風,親手拿著一柄劍,到戰場上發瘋,有時候難免就會誤了大局,於是功過相抵,他當然就比不上哥哥們了。不過,皇帝也給了他一個一等伯的爵位。
如此,董鄂家如今在京師卻是太盛了。在多弼請辭之後,海蘭和布拉也馬上給皇帝遞上‘辭職信’。緊接著,想脫身到處去玩兒的蓀扎奇也不甘落後地也跟皇帝表示他也不想幹了。
皇帝看到董鄂家都如此識相,那是既高興又生氣的。
高興的是他沒有信錯董鄂家,這些年來,他們家一如既往的,做到了當初蓀扎奇在董鄂家小花園代表董鄂家對他的承諾。只是,如今他們家實在是太打眼了,就是他這個皇帝也不一定說能保住他們。沒想到他們又一次讓他驚奇了,竟然全都不留戀權位,竟然在巔峰的時候,全都要退下去了。這種下屬真的是百年難尋啊!但是董鄂家卻同時給他這個皇帝貢獻了四個。他當然高興。
生氣的是,這幾個人爭先恐後地辭職,讓他感覺好像大清的爵位都不如從前那般好了,竟然無法留住幾個人。而且,董鄂家幾個剛剛得到超品爵位的幾位都前後請辭,要是不明就裡的人,不就以為他這個皇帝不能容人嗎?這可是大難題呢!他當然生氣。
最後,在幾方的商議之下,最終決定讓海蘭和布拉因為戰場傷病過重,太醫也束手無策,需要外出廣尋良醫,故無力再為皇帝分憂,就只好退位讓賢了。
而蓀扎奇本人,就只能暫時留下來為皇帝分憂了,畢竟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就失去了幾個既忠心又有能力,還能鎮住場子的超級武將。
當然,退下的幾個人的爵位都給了他們自己的長子。
其實董鄂家在寧罄的建議之下,即便喀濟海和瓜爾佳氏如今仍舊建在,身子骨也非常好,也早早地給多弼幾兄弟分家了,畢竟一門四爵的確是過於大眼,更何況,他們後來還各自憑藉戰功,把各自的爵位不斷升級。
也幸好,當初董鄂家所在的位置就不是什麼達官貴人云集的地方。自從家裡有了明面上的財富來源之後,瓜爾佳氏就開始注意自己鄰近的房屋是否要出售,務必搶在第一時間把房子買下來,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幾個兒子在分家之後,還能住在得近一點,免得感情生疏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這些年下來,董鄂府本身擴建了幾次,附近的房子也早就讓瓜爾佳氏給握在手裡了。早些年,在分了家之後,海蘭、布拉和蓀扎奇的妻子和孩子們都早早地搬到了圍繞著董鄂府的三處房子去了。
如今一門一爵的,在京師這個地方,當然就不出奇了。
作者有話要說:還有一兩章就結束了!
150
康熙三十一年,福全用皇帝給他的承諾換得了帶著親媽離開天朝到外面遊歷的獎勵。
寧罄這回是想親自到歐洲去看看十七世紀末的歐洲風情。同時,她從多年前就開始在歐-洲各地埋下了很多的線,如今天朝已經把自己的周邊收拾乾淨了,寧罄覺得也是時候讓那些覬覦天朝的洋人們付出點代價了。
臨走前,寧罄帶著紅衣這幾年整理出來的關於安南(越南古稱)、瀾滄王國(寮國古稱)、高棉(柬埔寨古稱)、暹羅(泰國古稱)、緬甸這幾個國家的國內總體情況報告,進了宮。
皇帝已經真正成長了,寧罄也不需要教他怎麼去做,拿到這些東西,最近比較閒的皇帝應該會很有想法的,這些東西,寧罄知道皇帝做起來肯定是比她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