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大抵是五馬分屍吧。
聖旨送來的時候白蘞也在,看到人頭,跟白蘞關係好的士兵擋住白蘞的視線, 不讓他看見。
白蘞大概知道送了什麼東西來,扯了一下皇帝的袖子,展開手裡的紙張:反吧。
坐在上面的那位不是明君,從上位到現在, 皇帝這邊的人活得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注意就被殺了。
甚至白蘞自己都擔心會不會哪一天就因為消息沒送好被人暗殺了。
提心弔膽好幾年,這一刀總算落下來。
皇帝接過白蘞手裡的紙,終於點頭:「那就戰吧,休養生息這麼多年,夠了。」
動手之前,皇帝將一些沒有戰力的身邊人——比如白蘞之類的——送到了關外去,這麼多年一直去關外走動,為的就是這一天。
把人送到關外去,如果皇帝失敗了,也不用擔心他們出事。
那邊經過多年經營,足夠他們活得很好。
老大兵多,可惜不是將才,跟著老皇帝那麼多年,硬是沒學出點兒新花樣來,皇帝也不急著立刻跟他的大部隊對上。
就這打打那打打,從邊緣比較好攻的地方開始,慢慢讓自己的兵圍住京城。
這丈一打,就是五年。
打到京城裡的老大成了瓮中之鱉,只能投降。
皇帝留著老大一命,有些事想問他,關於白蘞。
「皇兄啊,多年不見,甚是想念。近來可好?」皇帝假惺惺地問候死守龍椅的兄長。
老大坐在龍椅上,惡狠狠地看著從容的皇帝:「老四,好一個老四,三倍兵力都爭不過你,朕,認了。」
「好說好說,不過,你就這麼堅信本王的兵力始終沒變?」皇帝覺得兄長可笑,哪有人一輩子不變的呢?
當即老大的臉色就沉了,一把掃落案上的扎子:「白蘞騙朕?」
皇帝一步步走上台階,歪著頭問他:「是啊,其實本王當年就想問了,皇兄你為什麼偏偏送白蘞給本王呢?」
老大看著皇帝沒說話,皇帝繼續自言自語:「那個小白臉,弱得騎個馬都能傷風,還是個啞巴,皇兄你得多想不開才會讓他當臥底啊?」
「……因為足夠弱,才會讓你放下心防。」老大看著皇帝手裡的重劍架在自己脖子上,面不改色。
「是嗎?可他好像背叛你了。」皇帝取笑老大。
「他今天背叛了朕,明天也可能背叛你。」
就這一句話,在皇帝心裡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埋了大半輩子,最後讓他親手將陪伴自己十幾年的愛人抹殺。
老大最後還是葬入皇陵,而皇帝繼位;接的不是老大的位,而是老皇帝,意在取代老大,而且將老大在位期間所作建設,全部還原到老皇帝生前的樣子。
皇帝在將老大送入皇陵之後守孝三天,回北邊定都。
新副手將關外的人都接了回來,唯獨少了白蘞。
皇帝問新副手怎麼回事,新副手說,白蘞打算在關外照顧皇帝留下的生意,就不回來了,還有……恭喜皇帝得償所願、榮登帝位。
「不回來便不回來吧,不回來也好。」沉默半天,皇帝就吐出來這麼句話。
新副手是看著這兩人走到今天這樣的,忍不住勸:「陛下,您看好不容易走到今天這一步了,白公子腦子轉不過彎,您也跟著他鬧呀?」
皇帝轉念一想,好像是這麼個理兒,就趁登基大典開始之前,快馬加鞭奔向關外。
白蘞見到皇帝的時候絲毫不見訝異,好像知道皇帝一定會過來。
有情人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句話,白蘞聽皇帝磕磕絆絆地說完,在紙上寫了個「好」字,答應跟皇帝回去,只是讓皇帝不能跟別人說他是誰。
就當他是曾經個幕僚。
然而即使如此,十年之後,皇帝去關外征戰歸來,還是有人將污衊白蘞的扎子送到了皇帝那裡。
第一次看見可以一笑而過,第二次也可以,那第十次、第一百次、第一千次呢?
白蘞擋住太多人向上爬的路了。
有白蘞在,就意味著這座京城有皇帝的親信,皇帝隨時能掌控整個國家的情況,官員們安穩日子過久了,難免生出點兒別的心思。
皇帝原本把大臣們的扎子當笑話看的,直到開始有大臣拿白蘞曾經歸屬皇帝兄長的事做文章。
這讓皇帝想起了老大死前說的那句話——他今天背叛了朕,明天也可能背叛你。
人心就是那麼脆弱的東西,幾十年情誼,比不過一句污衊。
第二年,皇帝祭天路上被人刺殺,差點斷氣,醒來在床前沒看到白蘞,問人在哪,被收買了的宦官當即把白蘞污衊了個透。
說白蘞都沒來看過陛下,明明白蘞住的地方離皇帝的行宮就一道牆,而且那邊歌舞紛紛絲竹陣陣,明顯沒把皇帝放在心上。
皇帝很多年後才徹查了這一天的事,無比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多問一句。
只要問一下跟著白蘞的人,就會知道,白蘞也受傷了,不然皇帝如何能活著回來?白蘞用半條命換回來的皇帝,第二天送他進了奴籍。
白蘞身體弱,身上又有傷,不到半年,人就去了。
皇帝的新副手帶著兄弟們,扛著白蘞的棺材去見皇帝最後一面,將白蘞的遺言交代完,他們就會送白蘞回家鄉安葬。
當時皇帝還在氣頭上,哪裡肯讓白蘞入土為安,直接派人將棺材丟進了海里。
聖旨送來的時候白蘞也在,看到人頭,跟白蘞關係好的士兵擋住白蘞的視線, 不讓他看見。
白蘞大概知道送了什麼東西來,扯了一下皇帝的袖子,展開手裡的紙張:反吧。
坐在上面的那位不是明君,從上位到現在, 皇帝這邊的人活得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注意就被殺了。
甚至白蘞自己都擔心會不會哪一天就因為消息沒送好被人暗殺了。
提心弔膽好幾年,這一刀總算落下來。
皇帝接過白蘞手裡的紙,終於點頭:「那就戰吧,休養生息這麼多年,夠了。」
動手之前,皇帝將一些沒有戰力的身邊人——比如白蘞之類的——送到了關外去,這麼多年一直去關外走動,為的就是這一天。
把人送到關外去,如果皇帝失敗了,也不用擔心他們出事。
那邊經過多年經營,足夠他們活得很好。
老大兵多,可惜不是將才,跟著老皇帝那麼多年,硬是沒學出點兒新花樣來,皇帝也不急著立刻跟他的大部隊對上。
就這打打那打打,從邊緣比較好攻的地方開始,慢慢讓自己的兵圍住京城。
這丈一打,就是五年。
打到京城裡的老大成了瓮中之鱉,只能投降。
皇帝留著老大一命,有些事想問他,關於白蘞。
「皇兄啊,多年不見,甚是想念。近來可好?」皇帝假惺惺地問候死守龍椅的兄長。
老大坐在龍椅上,惡狠狠地看著從容的皇帝:「老四,好一個老四,三倍兵力都爭不過你,朕,認了。」
「好說好說,不過,你就這麼堅信本王的兵力始終沒變?」皇帝覺得兄長可笑,哪有人一輩子不變的呢?
當即老大的臉色就沉了,一把掃落案上的扎子:「白蘞騙朕?」
皇帝一步步走上台階,歪著頭問他:「是啊,其實本王當年就想問了,皇兄你為什麼偏偏送白蘞給本王呢?」
老大看著皇帝沒說話,皇帝繼續自言自語:「那個小白臉,弱得騎個馬都能傷風,還是個啞巴,皇兄你得多想不開才會讓他當臥底啊?」
「……因為足夠弱,才會讓你放下心防。」老大看著皇帝手裡的重劍架在自己脖子上,面不改色。
「是嗎?可他好像背叛你了。」皇帝取笑老大。
「他今天背叛了朕,明天也可能背叛你。」
就這一句話,在皇帝心裡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埋了大半輩子,最後讓他親手將陪伴自己十幾年的愛人抹殺。
老大最後還是葬入皇陵,而皇帝繼位;接的不是老大的位,而是老皇帝,意在取代老大,而且將老大在位期間所作建設,全部還原到老皇帝生前的樣子。
皇帝在將老大送入皇陵之後守孝三天,回北邊定都。
新副手將關外的人都接了回來,唯獨少了白蘞。
皇帝問新副手怎麼回事,新副手說,白蘞打算在關外照顧皇帝留下的生意,就不回來了,還有……恭喜皇帝得償所願、榮登帝位。
「不回來便不回來吧,不回來也好。」沉默半天,皇帝就吐出來這麼句話。
新副手是看著這兩人走到今天這樣的,忍不住勸:「陛下,您看好不容易走到今天這一步了,白公子腦子轉不過彎,您也跟著他鬧呀?」
皇帝轉念一想,好像是這麼個理兒,就趁登基大典開始之前,快馬加鞭奔向關外。
白蘞見到皇帝的時候絲毫不見訝異,好像知道皇帝一定會過來。
有情人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句話,白蘞聽皇帝磕磕絆絆地說完,在紙上寫了個「好」字,答應跟皇帝回去,只是讓皇帝不能跟別人說他是誰。
就當他是曾經個幕僚。
然而即使如此,十年之後,皇帝去關外征戰歸來,還是有人將污衊白蘞的扎子送到了皇帝那裡。
第一次看見可以一笑而過,第二次也可以,那第十次、第一百次、第一千次呢?
白蘞擋住太多人向上爬的路了。
有白蘞在,就意味著這座京城有皇帝的親信,皇帝隨時能掌控整個國家的情況,官員們安穩日子過久了,難免生出點兒別的心思。
皇帝原本把大臣們的扎子當笑話看的,直到開始有大臣拿白蘞曾經歸屬皇帝兄長的事做文章。
這讓皇帝想起了老大死前說的那句話——他今天背叛了朕,明天也可能背叛你。
人心就是那麼脆弱的東西,幾十年情誼,比不過一句污衊。
第二年,皇帝祭天路上被人刺殺,差點斷氣,醒來在床前沒看到白蘞,問人在哪,被收買了的宦官當即把白蘞污衊了個透。
說白蘞都沒來看過陛下,明明白蘞住的地方離皇帝的行宮就一道牆,而且那邊歌舞紛紛絲竹陣陣,明顯沒把皇帝放在心上。
皇帝很多年後才徹查了這一天的事,無比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多問一句。
只要問一下跟著白蘞的人,就會知道,白蘞也受傷了,不然皇帝如何能活著回來?白蘞用半條命換回來的皇帝,第二天送他進了奴籍。
白蘞身體弱,身上又有傷,不到半年,人就去了。
皇帝的新副手帶著兄弟們,扛著白蘞的棺材去見皇帝最後一面,將白蘞的遺言交代完,他們就會送白蘞回家鄉安葬。
當時皇帝還在氣頭上,哪裡肯讓白蘞入土為安,直接派人將棺材丟進了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