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老皇帝回來,總算想起要給幾個兒子起名, 皇帝這才有了名號。
後來皇帝長到十八九歲,又跟著父兄去四處征戰。
皇帝年輕,不明白為什麼總有這麼多戰事,一直打打打, 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老皇帝、皇帝兄長以及他自己, 過得比普通人家都不如。
漸漸的,皇帝及冠、長成青年,明白了權勢、地盤,就開始想掌握一切。
隨著皇帝的勢力兵力越來越大, 老皇帝愈發年邁,分配權力的時候到了。
老皇帝中意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帝的兄長,為了制衡已經掌握全朝四分之一兵力的皇帝, 老皇帝只能把剩下的兵力給皇帝的兄長。
然後給了皇帝一塊北邊的封地,讓他無召不可回。
也是在北邊這塊封地,皇帝遇上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就可惜是他哥派來監視他的。
再厲害的人,總歸會死,尤其是已經年邁到幾乎說不出話的老皇帝。還好聖旨早早立下,只要老皇帝一斷氣,皇帝的兄長就能上位。
千里之外的皇帝,卻連父親最後一面都沒見上。
不知道皇帝的兄長怎麼想的,偏生等老皇帝咽氣了才傳令去讓皇帝會來給老皇帝送終。
「無召不可回」,生生斷掉了皇帝與父兄之間大半情誼。
幾十年親情,比不過權勢。
送老皇帝去皇陵,皇帝還得回京城給皇兄復命,得了皇兄的聖旨才能回封地。
皇帝的兄長沒有多餘的話,送他一個人,再有一道永生不進京城的聖旨,讓他在北邊好好過活,對封地的子民好一點兒,其他地方的事,就不牢他操心了。
皇帝知道兄長在說他到處平亂的事,論兵力而言,就算沒有他,同樣是常年征戰的皇兄,自己也能擺平。
而那個皇兄送給皇帝的人,就穿著一身青衣在殿外等著,個矮,恁小一張臉,就是個白面書生,不知道皇兄給他做什麼。
三天後皇帝就帶著手下還有那個小白臉回北邊,結果還沒到百里,小白臉不行了,一下從馬上摔下來,要不是旁邊的士兵擋了一下,怕是要當場摔死了。
皇帝多年行軍,第一次在半路上找莊子暫住,就因為這該死的小白臉。
其實一路上小白臉都沒說過話,讓他跟上就跟上,讓他停下就停下,乖得很。
皇帝的副手去找了郎中過來給小白臉看傷,郎中說,問題不大,就是舟車勞頓,小書生身子骨不好,得靜養好幾個月。
副手當即就叫了出來:「好幾個月?可是——」後面的話又不能說,只好看皇帝,等他拿主意。
這時候皇帝大概明白皇兄為什麼塞這麼個小白臉給他了。
身子骨弱、怠慢不得,而且肯定是跟皇兄那邊有聯繫;這樣的話一是可以拖住皇帝,不讓他安生,二是如果小白臉沒有給京城傳消息,那就意味著人不行了,皇帝要謀反。
一箭雙鵰。
皇帝也不能說自己完全不想謀反,可這還沒想出個所以然呢,皇兄就直接把名頭給他摁了,不是逼著他謀反嗎?
因著最後一點親情,皇帝打算修書一封給皇兄,問他小白臉生病了,要修養幾個月怎麼辦。
寄信回信都是快馬加鞭,八百里加急,不到半個月皇帝就收到了回信。
回信上說,全憑皇弟拿主意。
皇帝沒想到皇兄就回了這麼句噎死人的話,正要再寫一封直白的信給皇兄,副手就來說,小白臉醒了。
一直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小白臉叫什麼,反正私底下都叫他小白臉。
這次回京城皇帝沒有帶軍醫,只能讓副手再去請郎中,好不容易人醒了,得看看是不是還用修養幾個月。
皇帝少時學的儒家思想,重禮,就算私底下再怎麼喊小白臉,面上還是要叫公子的。
「小公子可算醒了,有哪裡不舒服嗎?」皇帝端著得體的笑容搬了張椅子坐在床對面。
床上的小白臉恭敬地起身行禮被皇帝攔住:「可別下來,讓郎中來看過再說,要是你出點什麼事,本王跟皇兄可沒法交代。」
小白臉愣愣地坐在床上,好半天才抬起手比劃。
「等等,你不會說話?」皇帝抓住小白臉比劃的手,「那會寫字嗎?」
小白臉指指脖子,搖了搖頭,隨後在手上寫:會寫字。
皇帝鬆開手,說:「那你等一下,本王去拿紙筆。」
「給,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皇帝將紙筆塞小白臉手裡之後問了一大串,比查人身份過往還詳細,肯定是查消息的一把好手。
白蘞。
嗯,小白臉叫白蘞。
皇帝悶笑出聲,白蘞莫名地抬頭看他,不過沒有問他為何發笑,繼續寫方才皇帝問他的那些問題。
十幾個問題,白蘞寫了三四頁紙,字跡漂亮工整,比皇帝手下那個記錄的酸書生好看多了。
拿到白蘞回答的皇帝笑了笑,讓白蘞好好休息,等郎中一到就拖著副手出門,讓他去白蘞的家鄉查一查,看白蘞是不是瞎說的。
當然,也可能皇帝的兄長把白蘞的履歷都整理得乾乾淨淨讓人看不出毛病。
可皇帝是查消息的一把好手,教副手怎麼去查出真實的資料,再用暗號將消息送回來;他們就不走了,反正白蘞要休息好幾個月呢。
然而副手沒有再回來。
後來皇帝長到十八九歲,又跟著父兄去四處征戰。
皇帝年輕,不明白為什麼總有這麼多戰事,一直打打打, 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老皇帝、皇帝兄長以及他自己, 過得比普通人家都不如。
漸漸的,皇帝及冠、長成青年,明白了權勢、地盤,就開始想掌握一切。
隨著皇帝的勢力兵力越來越大, 老皇帝愈發年邁,分配權力的時候到了。
老皇帝中意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帝的兄長,為了制衡已經掌握全朝四分之一兵力的皇帝, 老皇帝只能把剩下的兵力給皇帝的兄長。
然後給了皇帝一塊北邊的封地,讓他無召不可回。
也是在北邊這塊封地,皇帝遇上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就可惜是他哥派來監視他的。
再厲害的人,總歸會死,尤其是已經年邁到幾乎說不出話的老皇帝。還好聖旨早早立下,只要老皇帝一斷氣,皇帝的兄長就能上位。
千里之外的皇帝,卻連父親最後一面都沒見上。
不知道皇帝的兄長怎麼想的,偏生等老皇帝咽氣了才傳令去讓皇帝會來給老皇帝送終。
「無召不可回」,生生斷掉了皇帝與父兄之間大半情誼。
幾十年親情,比不過權勢。
送老皇帝去皇陵,皇帝還得回京城給皇兄復命,得了皇兄的聖旨才能回封地。
皇帝的兄長沒有多餘的話,送他一個人,再有一道永生不進京城的聖旨,讓他在北邊好好過活,對封地的子民好一點兒,其他地方的事,就不牢他操心了。
皇帝知道兄長在說他到處平亂的事,論兵力而言,就算沒有他,同樣是常年征戰的皇兄,自己也能擺平。
而那個皇兄送給皇帝的人,就穿著一身青衣在殿外等著,個矮,恁小一張臉,就是個白面書生,不知道皇兄給他做什麼。
三天後皇帝就帶著手下還有那個小白臉回北邊,結果還沒到百里,小白臉不行了,一下從馬上摔下來,要不是旁邊的士兵擋了一下,怕是要當場摔死了。
皇帝多年行軍,第一次在半路上找莊子暫住,就因為這該死的小白臉。
其實一路上小白臉都沒說過話,讓他跟上就跟上,讓他停下就停下,乖得很。
皇帝的副手去找了郎中過來給小白臉看傷,郎中說,問題不大,就是舟車勞頓,小書生身子骨不好,得靜養好幾個月。
副手當即就叫了出來:「好幾個月?可是——」後面的話又不能說,只好看皇帝,等他拿主意。
這時候皇帝大概明白皇兄為什麼塞這麼個小白臉給他了。
身子骨弱、怠慢不得,而且肯定是跟皇兄那邊有聯繫;這樣的話一是可以拖住皇帝,不讓他安生,二是如果小白臉沒有給京城傳消息,那就意味著人不行了,皇帝要謀反。
一箭雙鵰。
皇帝也不能說自己完全不想謀反,可這還沒想出個所以然呢,皇兄就直接把名頭給他摁了,不是逼著他謀反嗎?
因著最後一點親情,皇帝打算修書一封給皇兄,問他小白臉生病了,要修養幾個月怎麼辦。
寄信回信都是快馬加鞭,八百里加急,不到半個月皇帝就收到了回信。
回信上說,全憑皇弟拿主意。
皇帝沒想到皇兄就回了這麼句噎死人的話,正要再寫一封直白的信給皇兄,副手就來說,小白臉醒了。
一直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小白臉叫什麼,反正私底下都叫他小白臉。
這次回京城皇帝沒有帶軍醫,只能讓副手再去請郎中,好不容易人醒了,得看看是不是還用修養幾個月。
皇帝少時學的儒家思想,重禮,就算私底下再怎麼喊小白臉,面上還是要叫公子的。
「小公子可算醒了,有哪裡不舒服嗎?」皇帝端著得體的笑容搬了張椅子坐在床對面。
床上的小白臉恭敬地起身行禮被皇帝攔住:「可別下來,讓郎中來看過再說,要是你出點什麼事,本王跟皇兄可沒法交代。」
小白臉愣愣地坐在床上,好半天才抬起手比劃。
「等等,你不會說話?」皇帝抓住小白臉比劃的手,「那會寫字嗎?」
小白臉指指脖子,搖了搖頭,隨後在手上寫:會寫字。
皇帝鬆開手,說:「那你等一下,本王去拿紙筆。」
「給,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皇帝將紙筆塞小白臉手裡之後問了一大串,比查人身份過往還詳細,肯定是查消息的一把好手。
白蘞。
嗯,小白臉叫白蘞。
皇帝悶笑出聲,白蘞莫名地抬頭看他,不過沒有問他為何發笑,繼續寫方才皇帝問他的那些問題。
十幾個問題,白蘞寫了三四頁紙,字跡漂亮工整,比皇帝手下那個記錄的酸書生好看多了。
拿到白蘞回答的皇帝笑了笑,讓白蘞好好休息,等郎中一到就拖著副手出門,讓他去白蘞的家鄉查一查,看白蘞是不是瞎說的。
當然,也可能皇帝的兄長把白蘞的履歷都整理得乾乾淨淨讓人看不出毛病。
可皇帝是查消息的一把好手,教副手怎麼去查出真實的資料,再用暗號將消息送回來;他們就不走了,反正白蘞要休息好幾個月呢。
然而副手沒有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