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聲音漸息,她的手無力地垂落下來。
林菁默默將刀收回,她走出小屋,將癱倒在牆角的孟繼良攙扶起來,一起上了司奉齡的馬車。
第180章 終章
“山雨”的力量初次顯露, 與林菁帶來的三千昭武衛精銳一同平亂, 兩個時辰之後, 長安已回復秩序,所有叛亂者都已經伏法。
陳恪、左桉聞、裴元德等重臣齊齊出面, 控制住局勢,余迢也將左貴妃與李鴻母子帶回皇宮。
司奉齡帶著林菁去平康里,自公儀明月處將林妙真和林慕一行人接出。
林菁向公儀明月道謝。
公儀明月還禮,而後道:“林元帥一案既然已經真相大白, 我在長安也無掛礙,今後將遊歷四方, 收集古塤和曲譜,為後世留存。”
接下來, 林菁以前所未有的強勢入主政局, 將當年林遠靖謀反一案重新翻出,在不得不掩蓋皇室醜聞的情況下,揭露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琅琊王氏、京兆杜氏……等家族聯合起來把持朝政、陷害 忠良的事實,並追封林遠靖一系列諡號, 將當年一同被冤枉的官員一同平反。
同時,她召集宰相和三省官員, 推舉李鴻為帝, 並任命幾位肱骨重臣為輔政大臣,余迢為左僕射及刑部尚書, 陸君南為大理寺正卿,一同徹查世家中營私舞弊、貪贓枉法的陳案, 清洗世家勢力。
林菁手握兵符,在裴元德的許可下,可調動天下兵馬,在幾處世家聚集地布下駐軍,協同當地官員對抗這些豪族們。
這些事,樁樁件件都是之前帝王絕對不敢明目張胆觸及的。
但是林菁敢,因為她擁有太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上官皇后及其背後的家族;
左桉聞、裴元德這兩位無條件支持她的堅實後盾;
家中子嗣在昭武衛收穫了大把軍功的勛貴家族;
以及因為林遠靖沉冤昭雪,以北安王伏凱為首,重新聚攏在林家旗幟下的武將們;
還有仰慕“戰神”風采的百姓和學子們……當然,還有十萬幾乎無損,凱旋迴朝的昭武衛大軍。
乃至在朝堂上,她用鐵拳壓制了所有異議,在所有人或是忌憚、或是懼怕、或是信賴、或是猶疑、或是仰慕的眼神中……
林菁官拜上柱國大將軍,兼任正一品太傅之職,金印紫綬,又被封為“晉王”,為大昭獨一無二的一字並肩王,見皇帝不必行禮,在朝中可行使攝政權利。
林菁協助李鴻下發的第一條詔令便是安置東、西突厥的俘虜。
在東突厥,設立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雲中等都督府。
在西突厥,分別設立十處都護府,並由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共同治理。
除此之外,在東突厥原九姓鐵勒聚集地,建立薛延陀汗國,命賀伊為毗伽可汗,兼驃騎大將軍,薛延陀汗國正式成為大昭的附屬藩國。
大昭的疆域由此擴大,至陰山以北六百里,登臨瀚海,向西直達波斯,是自歷史有記載以來,達到的最大版圖。
自長安大亂以來,皇城迎來第一次百官大朝會。
在京諸文武官員,九品以上皆跪在太極宮外的地面,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進入大殿正坐。
此時此刻,年不過兩歲的幼帝李鴻正捧著一支造型頗有童趣的毛筆把玩,左太妃和上官太后一左一右端坐在皇帝身後,所有人都沉默無語,直到傳來一聲唱禮。
“晉王殿下到!”
林菁穿著光耀鎧,身披黑色金龍大氅,髮髻上是霍九所贈的翡翠金線龍首簪,昂首大步從太極門走入。
無人敢直視她,官員們只能聽到黑色的軍靴踏在青石地板的聲音,伴隨著穩健的步伐,她像是黑色的山雨,一層層漫過這大昭的皇城,直接踏入皇權的巔峰。
她一直走到李鴻面前,立身微笑道:“臣林菁,參見陛下。”
周圍百官齊呼:“臣等參見晉王殿下!”
這一聲嚇哭了李鴻,他丟掉手中的毛筆,轉身撲向左太妃,身邊的內侍立刻將一顆甜滋滋的松子糖塞進小皇帝的嘴裡,成功安撫住了李鴻。
林菁環視周圍一圈,然後不緊不慢地道:“我知道諸位在害怕什麼,無非是擔心牝雞司晨,不想讓這大昭江山掌控在一個女人手中。”她笑了笑,“但是很抱歉,目前大昭的江山,真的就掌控在我的手中。”@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這句話冷冷清清迴蕩在太極殿中,卻無人置喙。
史鳳山已經被貶為從五品尚書郎中,他突然未經許可開口道:“晉王殿下既已有心,何必蒙蔽天下人之眼,直接行竊國之舉豈不快哉?”
林菁看著史鳳山,淡笑道:“竊國只會令小人得到快樂,對我而言,這天下究竟是誰的並不重要。”
“那麼對於晉王殿下來說,什麼才是重要?”史鳳山語帶嘲諷地問道。
“在我林菁活著的一日,四海之內無戰事,邊境之民不再擔心外敵侵擾,農人可以自由耕種,牧民可以不用擔心被人搶走牛羊——這對我來說很重要,當然,史郎 中大約是不會理解的。”林菁看著神色各異的百官們,她一字一句道,“今日之後,我將率領昭武衛駐守西域,守衛國門,重要奏章每十五日復錄一份送至我的案 頭,朝廷下發重大詔令需有我的印鑑方能通過,五品以上官員任免,需經我手,希望諸位勤政克己,輔佐陛下治理天下。”
林菁默默將刀收回,她走出小屋,將癱倒在牆角的孟繼良攙扶起來,一起上了司奉齡的馬車。
第180章 終章
“山雨”的力量初次顯露, 與林菁帶來的三千昭武衛精銳一同平亂, 兩個時辰之後, 長安已回復秩序,所有叛亂者都已經伏法。
陳恪、左桉聞、裴元德等重臣齊齊出面, 控制住局勢,余迢也將左貴妃與李鴻母子帶回皇宮。
司奉齡帶著林菁去平康里,自公儀明月處將林妙真和林慕一行人接出。
林菁向公儀明月道謝。
公儀明月還禮,而後道:“林元帥一案既然已經真相大白, 我在長安也無掛礙,今後將遊歷四方, 收集古塤和曲譜,為後世留存。”
接下來, 林菁以前所未有的強勢入主政局, 將當年林遠靖謀反一案重新翻出,在不得不掩蓋皇室醜聞的情況下,揭露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琅琊王氏、京兆杜氏……等家族聯合起來把持朝政、陷害 忠良的事實,並追封林遠靖一系列諡號, 將當年一同被冤枉的官員一同平反。
同時,她召集宰相和三省官員, 推舉李鴻為帝, 並任命幾位肱骨重臣為輔政大臣,余迢為左僕射及刑部尚書, 陸君南為大理寺正卿,一同徹查世家中營私舞弊、貪贓枉法的陳案, 清洗世家勢力。
林菁手握兵符,在裴元德的許可下,可調動天下兵馬,在幾處世家聚集地布下駐軍,協同當地官員對抗這些豪族們。
這些事,樁樁件件都是之前帝王絕對不敢明目張胆觸及的。
但是林菁敢,因為她擁有太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上官皇后及其背後的家族;
左桉聞、裴元德這兩位無條件支持她的堅實後盾;
家中子嗣在昭武衛收穫了大把軍功的勛貴家族;
以及因為林遠靖沉冤昭雪,以北安王伏凱為首,重新聚攏在林家旗幟下的武將們;
還有仰慕“戰神”風采的百姓和學子們……當然,還有十萬幾乎無損,凱旋迴朝的昭武衛大軍。
乃至在朝堂上,她用鐵拳壓制了所有異議,在所有人或是忌憚、或是懼怕、或是信賴、或是猶疑、或是仰慕的眼神中……
林菁官拜上柱國大將軍,兼任正一品太傅之職,金印紫綬,又被封為“晉王”,為大昭獨一無二的一字並肩王,見皇帝不必行禮,在朝中可行使攝政權利。
林菁協助李鴻下發的第一條詔令便是安置東、西突厥的俘虜。
在東突厥,設立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雲中等都督府。
在西突厥,分別設立十處都護府,並由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共同治理。
除此之外,在東突厥原九姓鐵勒聚集地,建立薛延陀汗國,命賀伊為毗伽可汗,兼驃騎大將軍,薛延陀汗國正式成為大昭的附屬藩國。
大昭的疆域由此擴大,至陰山以北六百里,登臨瀚海,向西直達波斯,是自歷史有記載以來,達到的最大版圖。
自長安大亂以來,皇城迎來第一次百官大朝會。
在京諸文武官員,九品以上皆跪在太極宮外的地面,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進入大殿正坐。
此時此刻,年不過兩歲的幼帝李鴻正捧著一支造型頗有童趣的毛筆把玩,左太妃和上官太后一左一右端坐在皇帝身後,所有人都沉默無語,直到傳來一聲唱禮。
“晉王殿下到!”
林菁穿著光耀鎧,身披黑色金龍大氅,髮髻上是霍九所贈的翡翠金線龍首簪,昂首大步從太極門走入。
無人敢直視她,官員們只能聽到黑色的軍靴踏在青石地板的聲音,伴隨著穩健的步伐,她像是黑色的山雨,一層層漫過這大昭的皇城,直接踏入皇權的巔峰。
她一直走到李鴻面前,立身微笑道:“臣林菁,參見陛下。”
周圍百官齊呼:“臣等參見晉王殿下!”
這一聲嚇哭了李鴻,他丟掉手中的毛筆,轉身撲向左太妃,身邊的內侍立刻將一顆甜滋滋的松子糖塞進小皇帝的嘴裡,成功安撫住了李鴻。
林菁環視周圍一圈,然後不緊不慢地道:“我知道諸位在害怕什麼,無非是擔心牝雞司晨,不想讓這大昭江山掌控在一個女人手中。”她笑了笑,“但是很抱歉,目前大昭的江山,真的就掌控在我的手中。”@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這句話冷冷清清迴蕩在太極殿中,卻無人置喙。
史鳳山已經被貶為從五品尚書郎中,他突然未經許可開口道:“晉王殿下既已有心,何必蒙蔽天下人之眼,直接行竊國之舉豈不快哉?”
林菁看著史鳳山,淡笑道:“竊國只會令小人得到快樂,對我而言,這天下究竟是誰的並不重要。”
“那麼對於晉王殿下來說,什麼才是重要?”史鳳山語帶嘲諷地問道。
“在我林菁活著的一日,四海之內無戰事,邊境之民不再擔心外敵侵擾,農人可以自由耕種,牧民可以不用擔心被人搶走牛羊——這對我來說很重要,當然,史郎 中大約是不會理解的。”林菁看著神色各異的百官們,她一字一句道,“今日之後,我將率領昭武衛駐守西域,守衛國門,重要奏章每十五日復錄一份送至我的案 頭,朝廷下發重大詔令需有我的印鑑方能通過,五品以上官員任免,需經我手,希望諸位勤政克己,輔佐陛下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