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說白了就是有沒有主權的區別,當然這年頭對於主權的含義都還不是特別了解,是以李談解釋的就比較多一些。

  李俶聽懂之後,就同意了聯合出兵的提議。

  然後……李談就提供了一部分的戰艦和海軍。

  在看到沙陀有水軍的時候,李俶是震驚的:「沙陀的水已經多到能打水戰的地步了嗎?」

  那是內陸啊,你搞水軍做什麼?

  李談當時就給了一句話:「未雨綢繆。」

  李俶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他綢繆的是啥,不過,李談手下的戰艦和水軍是真的兇猛。

  倭國和高句麗基本上都沒有反抗的餘地。

  當然,不提船和兵,就從武器上他們都落後了一節,李談的士兵手上甚至有拿手銃的,而那兩個國家的士兵還在拿著冷兵器。

  大唐隨行的文武官員第一次感受到了武器先進的重要性,同時再一次決定如果不能徹底贏過沙陀,那就不要跟沙陀為敵,至少在沙陀表現出敵意之前,不要跟沙陀起衝突。

  反正在朱邪狸執政期間,他們倒也有信心。

  這三個國家被納入大唐版圖之後,李談自然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好處——進一步降低了沙陀與大唐之間來往的關稅。

  不得不承認,雖然沙陀現在看上去很富裕,但是論物種豐富和各種天然資源,還是比不上大唐的。

  現在他的很多研究原材料都依賴於大唐,然後每次購買這些原材料,交的關稅都讓他心疼。

  雖然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他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只是降低關稅,短時間內是賠錢。

  但是放長遠來看的話,還是十分划算的。

  因為有這三個小國的前車之鑑,李俶懷疑李談一直不肯讓吐蕃加入是不是也對吐蕃有想法?

  只不過吐蕃顯然也知道了之前被拒絕的國家的下場,所以伴隨著這一次的申請書而來的是陳列在邊境的士兵。

  李俶好不容易在這十年之內讓大唐緩過了一口氣,漸漸的將羈縻州的權利收了回來,並且一點點學著沙陀將權利集中。

  現在正是關鍵的時刻,他一點也不想跟吐蕃起衝突。

  他想了想直接將鴻臚寺卿招過來問道:「沙陀和皇可曾回信?」

  沙陀和皇指的就是李談,之前大概是覺得國力夠了,朱邪狸直接登基為帝,並且實現了自己的承諾,他是皇帝,李談也是皇帝,於是沙陀一時之間出現了兩個皇帝。

  都是皇帝也要有區分啊,在沙陀內部區分就是對朱邪狸口稱陛下,而對李談口稱聖人。

  反正李談坐鎮學宮,這些年來為沙陀,為大唐培養了無數學子,並且研究出了許多東西,稱一聲聖人絕不是誇讚。

  而到了別的國家,大家想了想乾脆就用自稱呼他們,朱邪狸是星皇,而李談則成了和皇。

  鴻臚寺卿面無表情說道:「剛來的消息,不過沙陀那邊說,兩位皇帝都不在國內,是以他們只能轉達聖人的意思,而不能做決定。」

  李俶微微一驚:「什麼?都不在?他們去哪兒了?」

  鴻臚寺卿說道:「阿拔斯王朝向沙陀提交了加入聯合帝國的申請,兩位皇帝一時興起,便去考察阿拔斯王朝是否有資格加入帝國。」

  李俶:……

  這就是找個藉口出去玩吧?

  他算知道為什麼鴻臚寺卿面無表情了,實在是……這個也不知道做什麼表情好。

  李俶一時之間頗有些心裡不平衡,憑什麼他兢兢業業累死累活的幹活還比不上這倆動不動就跑出去玩的?

  李俶憤憤不平了一會之後說道:「再去一封信,問問和皇今年大祭是否還回來。」

  鴻臚寺卿無語地看著李俶半晌,覺得這個問題簡直就是個廢的,和皇哪年不回來參加大祭?

  當然,禮部倒是不太希望他回來。

  一開始的時候和皇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回來都是用迎接親王的禮儀迎接的,最多也就是隆重一點。

  結果後來人家登基了,從地位上講跟他們的聖人是平起平坐的啊。

  再回來的時候那就不能用原來的禮儀了,哪怕李談不介意,他們也不能被人說不懂禮,尤其是他們與沙陀乃是兄弟之邦。

  於是每次李談回來,禮部都兢兢業業,仿佛要蛻一層皮一樣,生怕哪兒做的不好,讓聖人不高興,讓和皇不高興。

  久而久之,雖然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但禮部每次都要耗費許多金錢來迎接李談。

  李談雖然也會帶來各種方物,一般都比他們花的要多,但那些東西是給戶部的啊。

  禮部受苦受累還得不到什麼,真是委屈極了。

  鴻臚寺卿一邊想像著禮部尚書即將皺起來的臉,一邊準備去給沙陀那邊去信。

  哎,什麼時候大唐的傳遞能有沙陀那麼迅速就好了,聽說……沙陀還在建設什麼軌道。

  新鮮的事物總是讓人好奇的。

  只不過鴻臚寺卿還沒有發出國書,那邊宮中就有常侍過來告訴他:不用寫了。

  鴻臚寺卿滿臉茫然:「啊?」

  常侍的表情十分難以形容:「沙陀跟阿拔斯王朝打起來了。」

  鴻臚寺卿:?????

  鴻臚寺卿滿頭問號,在宮裡的李俶也是滿頭問號。

  在收到兵部傳來的消息的時候,他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