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作品曾經在東京創元社的推理專門志《mysteries》上連載。當我把第一回合的內容,以e-mail傳給負責的編輯後,編輯很高興地以《摩天樓的怪人》的標題回信給我,我因此得到靈感,決定改變這個作品的標題。

  其實我之前也想過要用《摩天樓的怪人》這個標題。因為如果要找一個明確的標題的話,《摩天樓的怪人》確實比《獅子大道》更適合。但是,《摩天樓的怪人》這個名字似乎太過直接地呼應這個作品的結構,而且好像是照著文字在作文,讓我覺得有點對不起讀者,因此抗拒使用《摩天樓的怪人》這個標題。

  可是,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如果用《摩天樓的怪人》這個名字作為標題,那麼我就必須更挖空心思寫出更精采的內容。那樣一來,為了讓這個作品更有寬度,或許我能寫出更吸引人的情節。而透過一定的解說,也更能呈現曼哈頓這個地方的特色與魅力。

  二〇〇三年四月,我去“東京車站藝廊”,參觀了在那裡舉辦的“安藤忠雄建築展”。因為這個展覽,《摩天樓的怪人》的寫作計劃,終於在我的心中成型。我在這個展覽會場,獲得了許多靈感,在安藤先生的諸多作品中,曼哈頓閣樓的創意,最吸引我的目光。我站在這個可以表現我的計劃的模型前,足足有三十分鐘之久。

  我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把整個展覽看過一遍,然後再度回到這個有著一張玻璃片的大樓模型前面。我反覆地、來回地看著這個模型,怎麼看都看不膩。在二〇年代的裝飾藝術風的高樓層建築上,插入一片從東洋飛來的水晶——我被呈現在我的構思里的“詩”感動了。

  我常有“心中的那首詩”從日語的世界來回一趟的感覺,也常有“詩跑到哪裡去了”的問題。這時我覺得詩像在空中飛翔的隼的鳥巢,被築在曼哈頓島的摩天樓上。許多影像不斷地飛過來,在我的腦袋四周盤旋。詩和推理是性格相容的組合,這種話我以前就說過很多次了。

  這個高樓層閣樓的模型被放在展覽會場的走廊上。我坐在模型旁邊的椅子上,一邊看著模型,一邊思考。就這樣,我漸漸感覺到以前一直在構思,卻總覺得構思中的某些地方有不合情理之處的情節,慢慢變得清晰起來,最後也有了答案。我的這個構思,就是二〇〇三年的四月午後,在外面下著大雨的東京車站紅磚建築里完成的。

  從日本回到美國後,我完成了《螺絲人偶》(即將於今年年底出版),接下來的工作計劃,就是在東京創元社的《mysteries》雜誌上連載《獅子大道》。為了這個新作品,我認為我有必要走訪一趟曼哈頓,去那裡尋找寫作的材料。其實以前我也去過一次紐約,但是那時停留的時間短暫,只能說是走馬看花地到過紐約。這一次,我在紐約停留了數日,並且好好地在中央公園內散步,也充分地欣賞了我所喜歡的建築物。

  這一次紐約之行的取材成果,和在那裡思考的問題,很多都反映在這個作品裡。然而這次的取材之行,最讓我感到震撼的事情,就是我在時代廣場的美琪戲院看到的“歌劇魅影”舞台劇。

  因為以前看過電影,所以早就很清楚“歌劇魅影”的故事情節了。但是看完舞台劇後,這齣可以長期在舞台上演出的“歌劇魅影”,還是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這齣戲不僅細膩地表現出細微的情節,也把不同於一般舞台的非安全性布景效果做得非常完美,讓我很感動。

  在看“歌劇魅影”的舞台劇之前,我一直很擔心《獅子大道》的表現方法會類似“歌劇魅影”,那樣會讓我有自卑感。因為害怕受到“歌劇魅影”的影響,所以我希望《獅子大道》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給人不同於“歌劇魅影”的印象,我就是因為有這種逃避性的想法,所以一直抗拒使用《摩天樓的怪人》這個標題。

  可是,在美琪戲院看看了“歌劇魅影”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我的作品與“歌劇魅影”相似的地方,其實只有美麗的女演員與外貌醜陋的男子這種表層的部分,兩者的情節與背景的部分,根本完全不同。“歌劇魅影”要表現的是愛情故事,但我的故事想表現的,卻是二十世紀型的機械構造體,及那樣的機械里出人意表的結構。所以就算我的作品與“歌劇魅影”有相似的部分,也可以堂堂地出現在讀者的面前。

  在二十世紀初是最新的機械,到了六九年左右,卻變成了骨董。以“這是當時劃時代創新的機器”,而想要將機器完全地保存起來的文明論思想,應該不會讓人聯想到“歌劇魅影”。忘了“歌劇魅影”的存在,全心展開自己的創作,或許再回頭看時,會意外地發現自己的作品和“歌劇魅影”有相似之處,但那樣正好可以期待這種“歌劇魅影”型的故事內容,可以產生誤導讀者的作用。

  曼哈頓的建築歷史非常有意思,也是我一直很感興趣的東西。但是,當那些摩天樓實際就出現在自己眼前時,我心裡的感動不是筆墨能夠形容的。關於這一點,請容我在別的地方談論。另外,我在曼哈頓的那一段時間裡,還經歷了一件難得的事件,那就是“New York Blackout”,也就是紐約歷史性的大停電。

  非常偶然地來到紐約,又非常偶然地遇到大停電。大停電讓我覺得很驚奇。那時所有窗戶的燈光全消失了,每一棟大樓都像是高聳入雲的黑色長箱子,而走在那些長箱子腳下的經驗,也運用到這個作品裡,增加這個故事的謎樣氣氛。

  為了幫助我完成這個作品,負責這個作品的編輯和安藤忠雄先生取得聯絡,請他同意讓我在作品中使用曼哈頓閣樓的創意。老實說我很擔心不被同意,沒想到安藤先生很爽快地同意了,並要我出書的時候送他一本當作紀念。

  我在感謝安藤先生的好意之時,也應該以作者的立場,在此做嚴正的聲明——在我的作品中出現的玻璃露台,和安藤先生的閣樓,不僅在用途上有若干差異,在力學的計算上恐怕也有很多不及格的地方。所以我的玻璃露台絕對不等同於安藤先生的閣樓。出現在我作品中的東西,是對建築外行的作家的妄想,不是安藤先生監督下的作品。我再一次嚴正的聲明——安藤先生與本書的內容,並沒有任何關係。

  然後,我想說說這本書製作上的事情。這本書和一般的書有一點點的突破之處,那就是內文中插入很多3D的彩色插圖。這些圖多虧熟悉建築圖面的電腦繪圖師友田星兒先生的幫忙,才得以完整地呈現出來。

  我還從他細膩的製圖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事情。例如大樓的大時鐘通常短針在靠牆的那一邊,因為有橡皮墊圈之類的東西做阻隔,所以長針通常離牆壁比較遠。另外,在樓頂上堆積大量的泥土,會造成建築物構造上的危險,所以必須在設計階段時,就考慮到這一點,然後在結構上做相當程度的補強工作,並且一定要徹底執行等等。

  還有一件事是我想說的。我在寫這本小說時,儘量以真實的歷史做基礎,目的就是希望能提供最基本的情報,給想到曼哈頓探訪的人。我文中提到的中央公園的歷史、摩天樓群的發展過程、愛利夏·葛瑞夫·歐提司發明電梯的經緯、早期的建築師們、紐約市民認為公共運輸工具有一天會在天上飛的想法等等,都是依據歷史資料,加入這個作品裡的。不過,這裡還是有一個例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