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光是村子裡通往小鎮的, 村子裡那幾條才鋪了沒幾年的石板路, 也統統新鋪了一層白色的平整地面,兩邊還立了木柵欄,種了些爬藤的綠枝花兒,以前的麗山村就足夠美的了, 如今真是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和江凡交好的蕭老闆, 都動了在麗山村買地修房子的念頭了, 他覺得生活在麗山村這種夢中桃源的地方, 他都要多活幾年。

  此時正是八月份,江凡養的幾對小龍蝦,只經過一個夏天, 就繁衍出上千隻的幼崽兒,蝦卵從孵化到成熟只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江凡餵養的餌料含著能量, 蝦的質量更是上乘,一個個還都朝自己最大體型發展,身上的蝦膏和肉,最少都是普通小龍蝦的兩倍, 每次吃的時候,都叫江凡享受不已。

  經過三個月的發展, 新買下來的幾個山頭, 樹石和凝石藤已經快要種滿了,更有一半已經投入了使用。

  麗山村的路修好後,江凡則以麗山村為中心, 向周圍慢慢地輻射開,只要在麗城縣內,凡是想修路的小鎮鄉村,都可以到他這裡免費領取鋪路材料,他只收取人工費,畢竟收割樹石和凝石藤的工人,也是要領工資的。

  當然,這些白石漿,雖然是免費領取,也不是任你取用的,一個村子要修多長的路,大概要用多少的材料,都需要做個統計,然後交到江凡這邊,由他們確認後,才會分派材料。

  不過這對於那些至今還走的泥路的村子來說,也跟天上掉錢一樣了。

  這個消息,因是掛在小鎮店門口的,便如風一樣迅速地傳開了。

  在其他地方的人聞訊而來時,麗山村附近的村子們卻已經開始大肆鋪路了。白石漿不要錢,窮一點的村子,村里自己人搗鼓就行,反正領材料的時候有人指點,多少的樹石搭配多少的凝石藤汁液,說得清清楚楚,他們記下來照做就行。有錢的便請施工隊,弄出來的路也更好看些。

  本來還有人心存質疑的,覺得只鋪兩指厚的一層,幾錘子下去還不砸爛了,後來問的人多了,江凡乾脆叫人在領取材料的地方鋪了一個兩指厚的方塊,旁邊放一把大手錘,不信的人可以去試試。

  於是領取處這裡更熱鬧了,天天都有才來的人,排著隊地等著去敲方塊,那方塊天天被砸,卻依然堅挺不已,光潔如新。

  還有人想拿回去修房子,這個就需要自己掏錢買,畢竟江凡只是造福鄉鄰免費給他們修路。而且江凡不得不提醒對方,修房子可以,但是要仔細想想怎麼規劃,別等以後子孫輩想翻新房子的時候拆不掉。

  不過這難不倒這些人,因為白石漿可以和其他砂石泥土之類的混合,混著用就行了,有了薄弱點,以後拆起來不是問題。

  樹石和凝石藤,因為它們繁育快的特性,江凡一開始就打算走親民路線,所以價格不會很貴,一個普通家庭,花幾兩銀子就可以買足夠建三間房子的材料回去。

  很快的,麗城縣內的道路就通了一大半,就金旺鎮,因為附近的路平了,來回方便,推著板車馱著小菜去鎮上擺攤的人都多了很多,一些村人自家種的果子,也能大批量地運到小鎮買賣,不用擔心路上被顛簸壞了。小鎮賣不完,不嫌辛苦地還可以去鄉下喊著賣,反正比靠肩膀挑輕鬆。

  周遭肉眼可見地繁華了起來。

  等城外的人來到麗城縣後,便看到處處都是整潔平整的白色馬路,前一刻他們的馬車還在顛簸搖晃,當木輪子駛上白色路面後,晃動的幅度明顯地減輕了,連車軲轆轉動的噪音都沒那麼大了。

  一路過去,還能看到不少白色路牌,上面雕刻著地圖,寫著路標指示。其實那都是修路的工人在白泥漿還未乾個徹底時直接用手指勾畫出來的,等凝固後,以後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日曬雨淋,這些路牌都永不會褪色損壞。

  這些人便沿著這些路牌指示,沒有開口問過路人,卻也一路順暢地找到了白石漿材料的領取點。

  “羅山村,五十斤樹石,五斤凝石藤,來蓋手印領取!”

  “哎來了來了!”

  “大安村!大安村的人吶!”

  “這、這兒!”

  “八十五斤樹石,八斤五兩凝石藤,這兒蓋手印兒。”

  這是在一個山腳下,好幾排的白色房子並列著,門前都有空曠的平台,此時周圍到處都是人,在不就是驢車、牛車,搬籮筐地搬籮筐,抬水缸的抬水缸,旁邊還有人舉著大手錘在砸石板,旁邊蹲著些人雙眼發亮,搓著手躍躍欲試。

  好像一個嘈雜的菜市場旁邊挨著一個雜耍場。

  一個身壯如牛的小伙子,扛著一個水缸從他們旁邊經過,腳下忽然一個打轉,要不是旁邊一人伸手幫著扶了一把,得連人帶缸的摔在地上。

  “別灑了,灑了就得你們村自己掏錢買了。”那幫忙的人提醒道。

  小伙子之前還得意滿滿,這會兒面色發白,才小心翼翼地把水缸放在地上,旁邊蹦出一個小老頭,跳著腳拍他腦袋:“叫你能!叫你能!我說要抬你非要自己扛!”

  “爺爺我錯啦!”

  “算了算了,別打了,已經夠笨的了。”

  剛到的一些人往那水缸里瞧了一眼,見裡面裝著看上去有點粘稠的透明液體,應當就是傳說中的凝石藤了。

  這幾人是隔壁縣城的,在縣衙里領了公職的。他們縣城今年要重修官道,聽說隔壁麗城縣新出來一種特殊材料,是那江先生用四年時間培育出來的,只要少許的量,便能修出一條堅硬平整的路,性價比比鑿石板還划算,於是便被他們上司派來考察考察,若是可以,價錢合適,便買回去鋪路。

  他們跟無數個二傻子一樣,掄了一回大錘,親自驗證了白石漿的可靠,又去詢問價格。但凡買回去公用造福百姓的,價格上江凡都會給一定優惠,於是這些人得到一個讓他們滿意的價格後,便二話不說,當場購買了一批白石漿,只消僱人等兩天後來取貨了。

  之後,來山腳下買白石漿的人越來越多,有商戶、有普通老百姓,各處恰好需要修路、造防洪堤之類的官府,也會過來購買。

  消耗量越來越大,江凡自己的千畝山頭早種滿了,後續截取的胚芽,則開始往外流動。關修謹買下的地是他的好幾倍,這些胚芽包著泥土被送過去種下,要不了多久就會長成,到時候他的這些材料,會在收穫的第一時間運送至邊關,修復城牆,增強牢固度,之後便會派貨至各處官府,監管他們修路、修橋。

  因為這,後來甚至還多了一個職業,叫監路官。監路官們也不需要有什麼學識,一身蠻力足以。到一個地方,監路官們舉著大手錘對著路面哐哐一通砸下來,路面若是依然光潔如新,那就表示修路的人沒有偷工減料,若是出現點痕跡,那就表示昧了材料私用,得問罪。

  監路官們內部還自查,不許受賄,因為人多,但凡有這苗頭的基本被一舉報一個準,在如此嚴格的標準之下,無論是監路官們還是那些負責修路的官員和施工隊,誰都不敢心存僥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