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開春地里便漸漸忙碌,江凡回來後,村里人已經開始給紅薯育苗。
去年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紅薯的經驗,不過育苗他們還是頭一回,江凡去雲城,怕自己歸來的時間有變,走前特意找到高老叔和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農,跟他們交代一番。
因麗山村的地多是外村短工在種,去年是苗不夠,今年苗就多了,江凡便提前跟村民們說,等到五月種紅薯時,若村裡有多的紅薯苗,便送給那些也想種的外村短工。
麗山村人也沒有不願意的,畢竟他們當初種的時候紅薯苗這些江凡也是分文未收。特別是現在他們生活好了,在很多方面,也不似從前那樣計較。
然後就是棉花的種植了。
江凡並不敢隨意指一些人家種植,棉花到底不比紅薯,嬌氣很多。若遇上往年天旱那種情況,或是其他種植災害,沒了收成,種棉花的人可能會找著他哭。
而且,他自己種,是有養料加持的,所以畝產能達到六百斤的超高產量,若換成其他人,就算有肥土樹做肥料,三百斤的產量已算是好的了。
江凡將這些都先說開,種子他免費提供,但種不種的,單看個人意願。等棉花收穫後,種植的人家也不用擔心棉花的銷路,他會派人上門收購,並且價格也先定好,到時候十文錢一斤,不過至於最後總共能賣多少錢,便只看個人運氣與伺弄的本事。
江凡這一態度擺出來,遲疑的人果然很多,不過江凡給的價格在他們看來也不低,就算一畝產個一兩百斤,最少也有一到二兩銀子的收入,辛苦點照顧好點,產量高些價錢就更好看,算著是比種其他糧食划算的。
江凡現在手裡的棉花種子,都是他經過幾茬精挑細選的種子培育出來的,不是最初種植的那種,所以數量有限,雖然有人遲疑,但也有人躍躍欲試,結果搞到最後,一些人還慢了一步沒拿到種子,這倒讓本還心有猶豫的人拍著大腿後悔了,決定明年說什麼也要跟著種著試試,這畢竟是江先生鼓勵種植的呢。
而這些跑在前面搶著種棉花的,多是麗山村本村的人,再不就是去年見過棉襖獎勵的人,還有就是織染坊里,曾親手製作過棉襪、棉襖的工人,他們都知道那棉襖有多暖和。即便不拿去掙錢,種出來自家做衣服也是不錯的,那成本細算下來可比去外面買麻衣划算。
四月中的時候,村里騰空的土地不算多,領了棉花種子的人,就先緊著棉花種,之後繼續把其他田地騰空,插秧的插秧、種玉米的種玉米,然後再在玉米地里套種紅薯。
去年江凡推廣了淨心草,這東西不愧是動不動就有絕跡危機的植株,零散村民們種植成功的沒幾個,種活了的也都半死不活,幾個醫藥世家,伺候起淨心草也覺得心力交瘁得很。眼看著六月要到了,淨心草到了可以投入使用的時節,但江凡收到幾家的來信,紛紛說今年這一茬甚至未來幾茬,應該都只能是摸索虧本的狀態,要再攢幾撥種植經驗,情況可能才會好轉。
但卻無人說要放棄,畢竟淨心草種植技術一旦熟知,賺錢是遲早的事。且掌握一門比別人先進的種植技術,地位也要高些啊。因為這草是被江凡發現並推廣的,所以他們認為江凡在這方面肯定更懂,時不時要來信與江凡交流一番。
江凡可不敢保證若沒有養料他對淨心草的種植就比他們在行,不過大家來往交流,他也跟著學了不少,這些以後也可以傳給自家人。江凡一一回信鼓勵了幾句,讓他們不要氣餒,說這樣其實也有好處,以後這草藥若傳到別的國家,別人起步也不會那麼容易,大周是占了先機的。
去年有了玉籠樹花,江凡除了保存夠自家吃的果子,還存了不少果子留在店鋪里慢慢賣。因為時節不一樣,那時候價格自然更貴,但買的人依然不少。
百珍閣的幾樣果子會什麼時間段售賣,這幾年來上京的人都是一清二楚的,所以當常客們發現冬日居然也能吃上百珍閣的新鮮果子後,很是吃驚,紛紛忍不住詢問百珍閣是用了什麼保鮮方法,能令果子新鮮如初,還是說用了什麼特殊的種植方法,改變了果子結果的時間。
問的人太多,最後都問到顧芳秋頭上去了,顧芳秋只能說了玉籠樹的存在。
於是今年,玉籠樹還沒結花苞,就有不少人來與江凡套關係,問能不能從他手裡買幾朵玉籠樹花回去。去年一百棵玉籠樹,江凡總共收穫了兩千多朵的花,今年的產量也不差,既然有人想買,他便拿出幾百朵,賣些也送了出去。
來晚一步,與江凡關係不算親近的一些商戶人家,兩手空空地從藕塘邊經過時,看著裡面大朵大朵的花苞,便指著問:“這花保鮮嗎?開了後賣嗎?”
藕塘附近在田裡忙碌的村民聽到了,笑道:“這花不保鮮,應當也是不賣的。”
這浮生花,村民們可是去年就知道它的好處了。
因去年浮生花本身產量不算多,還用了些製作雨傘、雨衣,剩下的量就不多。去年天冷後,江凡只挑了相熟的村長與江海兩家,在他們家的菜地里實驗了下浮生花的效果。江凡在新出爐的“大棚”上,稍微戳了些洞讓空氣流通,效果還真的不錯,給提前育了不少菜苗出來,最後靠著這“大棚”,去年冬,村長與江海家,是村里除了江家,唯二的在冬日吃上了新鮮綠葉蔬菜的人家。
可叫周遭的人對他們兩家與江家的好關係羨慕不已。
第127章
大概是六月的時候, 江凡收到消息, 苗三他們的海船在雲城附近停靠過,送了不少的橡膠成樹到雲城橡膠園。
隨著這個消息過來的,還附帶著幾個袋子,裡面裝著上萬的橡膠樹種子, 這些並不是苗三他們收集的, 而是小皇帝派出去的人讓苗三帶回來的, 他們都知道江凡育植株有一手, 所以秉著不浪費,保證發芽率的原則,便根據小皇帝的意思, 請江凡幫著育下苗。
這事對江凡來說也不麻煩,也沒拒絕。
進入盛夏後,地里的植株們都進入了生長的關鍵期, 江凡也是比較關心村里那些棉花的生長情況的,時不時就去田裡轉悠一圈,根據之前的記錄,跟村民們說一說注意事項。
在棉花地里忙活的, 最多的還是外村人,這些人自家一般沒有種植棉花, 但在這裡幹活掙錢的時候, 卻正好可以學習如何種植棉花,等以後棉花徹底推廣開來,比別處的人也要多幾分經驗。
同時, 江凡還時不時收到顧長青送回來的信,他也是在不停地與江凡交流棉花的種植經驗。棉花地因為先前已經被肥土樹養了許久,土質之好自不必說,且長沅附近的氣候,是大周境內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所以顧長青他們管理起來,比別處也要輕鬆些許,棉花生長情況也是江凡所知中狀態最好的。
江凡回了這次顧長青送來的信沒幾天後,藕塘里的浮生花開了。
今年的浮生花,比去年種得多些,擠擠挨挨地盛放了一藕塘。先前有人以為浮生花也有保鮮作用,還問了問,後來雖然得知沒有,卻也知道浮生花的另幾個作用,最吸引他們注意的,自然是那可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水分的作用,因此花還沒開,就有機靈的人來問江凡,這花賣不賣了。
去年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紅薯的經驗,不過育苗他們還是頭一回,江凡去雲城,怕自己歸來的時間有變,走前特意找到高老叔和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農,跟他們交代一番。
因麗山村的地多是外村短工在種,去年是苗不夠,今年苗就多了,江凡便提前跟村民們說,等到五月種紅薯時,若村裡有多的紅薯苗,便送給那些也想種的外村短工。
麗山村人也沒有不願意的,畢竟他們當初種的時候紅薯苗這些江凡也是分文未收。特別是現在他們生活好了,在很多方面,也不似從前那樣計較。
然後就是棉花的種植了。
江凡並不敢隨意指一些人家種植,棉花到底不比紅薯,嬌氣很多。若遇上往年天旱那種情況,或是其他種植災害,沒了收成,種棉花的人可能會找著他哭。
而且,他自己種,是有養料加持的,所以畝產能達到六百斤的超高產量,若換成其他人,就算有肥土樹做肥料,三百斤的產量已算是好的了。
江凡將這些都先說開,種子他免費提供,但種不種的,單看個人意願。等棉花收穫後,種植的人家也不用擔心棉花的銷路,他會派人上門收購,並且價格也先定好,到時候十文錢一斤,不過至於最後總共能賣多少錢,便只看個人運氣與伺弄的本事。
江凡這一態度擺出來,遲疑的人果然很多,不過江凡給的價格在他們看來也不低,就算一畝產個一兩百斤,最少也有一到二兩銀子的收入,辛苦點照顧好點,產量高些價錢就更好看,算著是比種其他糧食划算的。
江凡現在手裡的棉花種子,都是他經過幾茬精挑細選的種子培育出來的,不是最初種植的那種,所以數量有限,雖然有人遲疑,但也有人躍躍欲試,結果搞到最後,一些人還慢了一步沒拿到種子,這倒讓本還心有猶豫的人拍著大腿後悔了,決定明年說什麼也要跟著種著試試,這畢竟是江先生鼓勵種植的呢。
而這些跑在前面搶著種棉花的,多是麗山村本村的人,再不就是去年見過棉襖獎勵的人,還有就是織染坊里,曾親手製作過棉襪、棉襖的工人,他們都知道那棉襖有多暖和。即便不拿去掙錢,種出來自家做衣服也是不錯的,那成本細算下來可比去外面買麻衣划算。
四月中的時候,村里騰空的土地不算多,領了棉花種子的人,就先緊著棉花種,之後繼續把其他田地騰空,插秧的插秧、種玉米的種玉米,然後再在玉米地里套種紅薯。
去年江凡推廣了淨心草,這東西不愧是動不動就有絕跡危機的植株,零散村民們種植成功的沒幾個,種活了的也都半死不活,幾個醫藥世家,伺候起淨心草也覺得心力交瘁得很。眼看著六月要到了,淨心草到了可以投入使用的時節,但江凡收到幾家的來信,紛紛說今年這一茬甚至未來幾茬,應該都只能是摸索虧本的狀態,要再攢幾撥種植經驗,情況可能才會好轉。
但卻無人說要放棄,畢竟淨心草種植技術一旦熟知,賺錢是遲早的事。且掌握一門比別人先進的種植技術,地位也要高些啊。因為這草是被江凡發現並推廣的,所以他們認為江凡在這方面肯定更懂,時不時要來信與江凡交流一番。
江凡可不敢保證若沒有養料他對淨心草的種植就比他們在行,不過大家來往交流,他也跟著學了不少,這些以後也可以傳給自家人。江凡一一回信鼓勵了幾句,讓他們不要氣餒,說這樣其實也有好處,以後這草藥若傳到別的國家,別人起步也不會那麼容易,大周是占了先機的。
去年有了玉籠樹花,江凡除了保存夠自家吃的果子,還存了不少果子留在店鋪里慢慢賣。因為時節不一樣,那時候價格自然更貴,但買的人依然不少。
百珍閣的幾樣果子會什麼時間段售賣,這幾年來上京的人都是一清二楚的,所以當常客們發現冬日居然也能吃上百珍閣的新鮮果子後,很是吃驚,紛紛忍不住詢問百珍閣是用了什麼保鮮方法,能令果子新鮮如初,還是說用了什麼特殊的種植方法,改變了果子結果的時間。
問的人太多,最後都問到顧芳秋頭上去了,顧芳秋只能說了玉籠樹的存在。
於是今年,玉籠樹還沒結花苞,就有不少人來與江凡套關係,問能不能從他手裡買幾朵玉籠樹花回去。去年一百棵玉籠樹,江凡總共收穫了兩千多朵的花,今年的產量也不差,既然有人想買,他便拿出幾百朵,賣些也送了出去。
來晚一步,與江凡關係不算親近的一些商戶人家,兩手空空地從藕塘邊經過時,看著裡面大朵大朵的花苞,便指著問:“這花保鮮嗎?開了後賣嗎?”
藕塘附近在田裡忙碌的村民聽到了,笑道:“這花不保鮮,應當也是不賣的。”
這浮生花,村民們可是去年就知道它的好處了。
因去年浮生花本身產量不算多,還用了些製作雨傘、雨衣,剩下的量就不多。去年天冷後,江凡只挑了相熟的村長與江海兩家,在他們家的菜地里實驗了下浮生花的效果。江凡在新出爐的“大棚”上,稍微戳了些洞讓空氣流通,效果還真的不錯,給提前育了不少菜苗出來,最後靠著這“大棚”,去年冬,村長與江海家,是村里除了江家,唯二的在冬日吃上了新鮮綠葉蔬菜的人家。
可叫周遭的人對他們兩家與江家的好關係羨慕不已。
第127章
大概是六月的時候, 江凡收到消息, 苗三他們的海船在雲城附近停靠過,送了不少的橡膠成樹到雲城橡膠園。
隨著這個消息過來的,還附帶著幾個袋子,裡面裝著上萬的橡膠樹種子, 這些並不是苗三他們收集的, 而是小皇帝派出去的人讓苗三帶回來的, 他們都知道江凡育植株有一手, 所以秉著不浪費,保證發芽率的原則,便根據小皇帝的意思, 請江凡幫著育下苗。
這事對江凡來說也不麻煩,也沒拒絕。
進入盛夏後,地里的植株們都進入了生長的關鍵期, 江凡也是比較關心村里那些棉花的生長情況的,時不時就去田裡轉悠一圈,根據之前的記錄,跟村民們說一說注意事項。
在棉花地里忙活的, 最多的還是外村人,這些人自家一般沒有種植棉花, 但在這裡幹活掙錢的時候, 卻正好可以學習如何種植棉花,等以後棉花徹底推廣開來,比別處的人也要多幾分經驗。
同時, 江凡還時不時收到顧長青送回來的信,他也是在不停地與江凡交流棉花的種植經驗。棉花地因為先前已經被肥土樹養了許久,土質之好自不必說,且長沅附近的氣候,是大周境內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所以顧長青他們管理起來,比別處也要輕鬆些許,棉花生長情況也是江凡所知中狀態最好的。
江凡回了這次顧長青送來的信沒幾天後,藕塘里的浮生花開了。
今年的浮生花,比去年種得多些,擠擠挨挨地盛放了一藕塘。先前有人以為浮生花也有保鮮作用,還問了問,後來雖然得知沒有,卻也知道浮生花的另幾個作用,最吸引他們注意的,自然是那可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水分的作用,因此花還沒開,就有機靈的人來問江凡,這花賣不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