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最後二字時,何院使仿佛掙扎了許久,直到吐出的那一刻,身形似乎陡然鬆懈了一般,卻滿是淒涼。

  只聽得倉促一聲響,元皇后就那般毫無徵兆地跌坐回去,引得太子妃許氏與太孫妃顧硯齡連忙上前相扶,殿內瞬間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仿佛只一瞬,便覆上了一層悽然與灰敗。

  掩在槅門之後的靈寶幾乎用了全身的力氣,以手死死捂住自己的嘴,一雙眸子裡承滿了驚恐與不可置信,可他知道,此時要拼的便是時間,漸漸地,他的腳步緩緩朝後退,極力地控制著自己顫抖的身子,直至退出了乾和宮,幾乎是疾奔而去。

  一陣慌亂之後,暈厥的元皇后好不容易再睜開眼來,臉色卻是灰敗的並不比病榻上昏睡的建恆帝好到哪兒去,此刻她眼神渙散,仿佛失了神,一雙眸中承滿了太多複雜而難以言喻的情緒,仿佛如一層又一層密不透風的網,將她重重包裹起來,只能困在其中。

  顧硯齡深知多年的夫妻之情下,陡然的生死離別是多大的痛苦。

  可她更擔心的,是這痛苦之後的層層危機。

  想到此,顧硯齡默然抬起頭,向殿中的眾人掃去,隨即毫無徵兆地出聲道:“陛下的病需何院使與吳院判好生照料,住在宮外,這一來一回太過不便,自今日起,就請何院使與吳院判住進承華門處的值房內罷。”

  話音一落,何院使與吳院判的身子微微一僵,隨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連忙出聲道:“微臣謹遵太孫妃意思。”

  沉默中,顧硯齡微微點頜,眼見著何院使與吳院判退了下去,這才轉而側過身子,恭敬而親近地半跪在元皇后的膝下,語中低沉卻足以讓近前的元皇后與太子妃許氏聽到。

  “皇祖母,陛下病重,阿譯如今卻是遠在宣府,南邊的洛王雖沉寂數年,一直未有動靜,卻是不排除有虎視眈眈的可能,我們,不得不防。”

  話音落盡的那一刻,元皇后渙散的眸子不經意一頓,下一刻,顧硯齡便察覺到一雙手溫暖地覆上來,包裹住她的手,順著看過去,正對上元皇后信任而慈和的眸子。

  “祖母老了——”

  喑啞而黯然的聲音響在耳畔,莫名觸動了顧硯齡的一顆心,看著兩鬢斑白的元皇后,如今也是早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少了那份國母的風華,卻是多了幾分為人長輩的和藹。

  “這一輩子,為了這大興,為了這後宮,我與陛下,相知的太少了,這最後一段日子,就留給我們罷。”

  說到此處,一滴滾燙而盛滿太多情緒的淚落在元皇后包裹她的手背上,隱隱中,模糊了顧硯齡的雙眸。

  “你是個好孩子,蕭家的江山交於阿譯和你,陛下與我,還有你們的母親,都是放心的,你,可明白了——”

  最後一句話仿佛有著千斤重,顧硯齡抬頭間,看到了元皇后的期冀,太子妃許氏的信任,一股暖意不由流入五臟六腑,安撫著她那顆並不安寧的心。

  顧硯齡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沉重與期盼,元皇后與許氏,是將這一幅江山畫卷,交到了蕭譯與她的手裡。

  “阿九不負皇祖母與母親,願與大興,與蕭家共進退。”

  這一刻,仿佛侵來了一股暖意,元皇后的眸中化開欣慰,而太子妃許氏已是不由低下頭,擦去眸中的淚意。

  轉身間,跪在眼前的女子背脊挺直地站在榻前,語中不徐不疾,不揚不抑,卻是足以安定人心。

  “懷珠。”

  話音一落,懷珠速而走出來,方行下禮,便聽得上面響起了聲音。

  “今日在乾和宮伺候的人,皆送去北宮暫作安置。”

  此話一出,殿內的人頓時慌亂起來,皆是臉色一白,腿軟的跪下去,哭聲和求饒聲漸漸揚起來。

  “太子妃的意思,便是本宮的意思,誰再多言,立即拖出去杖斃,扔入枯井裡去——”

  就在這一刻,元皇后冷厲而冰冷的聲音仿佛一把利刃,斬斷了一切聲音,只見眼前的眾人皆噤若寒蟬,戰戰兢兢地跪在那兒,抖如篩糠。

  “你們都是御前伺候的人,自然知道這般安置的意思。”

  相比於元皇后的強勢,此刻的顧硯齡更像是一位親切的長輩,循循善誘,沒有逼迫,卻是如一曲安魂咒,安定了人心。

  “你們若安守本分,他日便是我大興功臣,你們其中若有一日敢暗通款曲,等你的,就不止是枯井的一把土了。”

  說到這兒,顧硯齡的神色平靜,眸中甚至能看到那一份親切之意,唯獨話語,卻是牽動人心。

  “為功,還是為賊,相信你們知道該如何選擇。”

  話音一落,殿內一片寂靜,顧硯齡未再語,下面的人也不再驚惶哭泣,只是試探般互相對視一眼,終究,一個人恭敬而順從地走了下去,接著,第二個,第三個……

  直至最後一人走出殿中,顧硯齡與元皇后立即指派心腹值守乾和宮,不得奉召,不得隨意進出。

  而皇帝病重的消息,就這般爛在所有人的肚子裡。

  ……

  夜色之中,因著秋日漸漸遠去,初冬將至,今夜似乎寒涼了許多,平添了幾分肅殺之意。

  “回太孫妃,此次征韃靼,共計二十萬大軍,均是從京陵周邊各府縣挑選的精銳兵力,另有抽取五軍營,三千營,及神機營的精銳主力。”

  窗外的寒風微拂,燭火搖晃中,顧硯齡看著眼前兵部尚書崔文程堅毅而凝重的神色,手中不由微微一頓,沉默中,終是抬眸徐徐問道:“一旦洛王起兵,我們可用的,還有多少人?”

  聽得此言,崔文程緩緩抬起頭來,似是沉默了片刻,才緩緩從唇齒間溢出話來。

  “拋去老弱病殘者,還余兩萬餘人——”

  崔文程的語氣低喑而沉重,坐在榻上的女子眉眼間陡然浮起輕然的笑意。

  對於滿朝的皇親貴戚,滿朝的文武,還有這岌岌可危的京師而言,這兩萬餘鐵血將士,便是唯一的生機。

  第三百二十九章 請求

  “傳我令。”

  凜冽的聲音劃破了殿內的沉寂,燭火中,女子的神情堅毅而絕然,沒有畏懼,沒有退縮,有的只是生死共進的堅定。

  “從這兩萬人中抽三千人,一旦洛王起兵,立即命其連同錦衣衛護送京城的百姓,皇親,文臣,及武臣的家眷們退離京師,暫時遷往昌平,此事便交於韓指揮使了”

  “太孫妃。”

  默然未作聲的韓振陡然打斷了顧硯齡的話語,眾人轉眼看去時,只見韓振神色平靜,卻是以絕對的語氣道:“撤離一事可交由副指揮使,韓振曾有南下平叛經歷,懇請留守京師,與將士們共守我大興的江山社稷。”

  男子語氣鏗鏘有力,可謂是擲地有聲,說到這裡,這一番大義已是無法反駁。

  “好。”

  短短的一個字,其中包含了女子太多的情緒,感動,欣慰,抑或是激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