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看著兩個孩子追的辛苦,走在後面的凌雲加快步伐,抱上兩個孩子快速的離開。
直到他們一家人的身影徹底消失,各位大人互相看看,感覺一言難盡,所以什麼都沒有說直接回府去了。
景亦安回到永定城之後,真正的忙碌起來了,要準備登基的事,還要考慮新都城的事,整個大陸統一了,都城放在永定城就顯得太偏,不方便管理另外的區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所以他每天天剛亮就出門,幾乎忙碌到半夜才回來。
回來一個月之後登基的事宜準備妥當。
五月初八,永定城內熱鬧非凡,景亦安正式稱帝,國號為錦,年號璟恆,大赦天下,免農稅三年。
景亦安登基之後只是在大夏皇宮辦公,沒有住進以前的皇宮,依然住在信王府,只是把名字改成了錦繡宮。
當初商量登基事宜,大臣們主張景亦安繼續以夏國的名義登基,但是景亦安不同意,經過一番爭論,大臣們終於認可他大陸統一是個新的開始,重新開國也是個好的開端的說法。
皇帝登基之後,大臣們關於立後的問題表現十分活躍,有人認為皇帝陛下有結髮妻子,已育有四子,勞苦功高,而且她本人才能突出,儀容無雙,自然應該是皇后。另外的人則反對,認為皇帝陛下的妻子是雲朝皇族後裔,與如今的皇族祖先有矛盾,她的身份不適合成為擁有權力的皇后,要不是看在她已為皇帝陛下生下多名子嗣的份上,她連留在皇帝身邊的資格都沒有,如何能夠成為皇后。
景亦安對此不發表任何意見,任由兩方人馬爭吵,直到五天之後,他終於開口了表示你們想發表的意見也發表的差不多了,你們的想法我也知道了,我只是想告訴你們,不管你們有什麼想法都不重要,我的皇后人選從來只有一個,那就是我的結髮妻子。
至於你們說的什麼身份問題,這根本不是問題,夏國皇族和雲朝皇族的恩怨已經是歷史,與我無關,如今你們是大錦的臣子,我是大錦的皇帝。如果你們有人實在不放心,我不妨告訴你們,凌雲的身世早在我們成婚之前我們便知道,但是這並不影響什麼。
眾人恍然,原來皇帝陛下執意要重新立國還有這一層深意。
聽了景亦安的話眾人總算安靜下來,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爭論沒有什麼意義,皇帝陛下的態度很明確,你們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采不採納便是我的事。
景亦安做事向來有自己的想法,一般人輕易改變不了他的決定,這個認知他們在他掌權之初便有所了解。
既然他早有決斷,說了也沒有作用,何必浪費力氣。
由此皇后人選的事便算決定下來,由禮部安排立後事宜。
半個月之後,景亦安為凌雲舉行了盛大的立後儀式,本來籌備之初,凌雲便覺得不必如此鋪張麻煩,但是景亦安堅持認為很有必要,還說了一大堆理由,凌雲看他高興,也就隨著他了,反正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
立後之事景亦安沒有顧忌不少大臣的心思,所以他們認為在納妃的事情上總該聽聽他們的心聲了。
所以有人在立後的第二天便提出讓皇帝陛下選秀填充後宮。
景亦安聽了以後眉頭不自覺的一皺,這些吃了飯沒事做的老傢伙,明明天下初定,有無數的事情需要處理,正事不干,整天想著給自己塞女人,真是欠收拾。
景亦安開口道:“我看選秀就不必了,勞民傷財,大錦初立,用錢的地方多,若是眾大人家裡有適齡的女子,讓皇后挑選便可。”
聽了景亦安的話,不少人都讚嘆景亦安體恤民情,這樣的讚嘆自然是發自內心,他們提議選秀無非是想把家裡的女兒孫女送給景亦安,若是能得他的喜歡,那好處自然少不了,如今景亦安不選秀,讓他們直接送人,那是好事,人少自然競爭少,受寵的機會更大。
孫丞相看著不少人喜滋滋的臉,忍不住的想同情他們,今天還高興著,說不定明天會覺得眼淚太少不夠流。
孫丞相覺得以景亦安對凌雲的喜愛程度,再加上他已經有了四個兒子,沒有子嗣壓力,別的他不敢保證,至少十年之內,他絕對不會有什麼納妃的想法,但是今天他卻這麼爽快的答應了,明顯的是有“陰謀”。
不出意料,第二天,準備給景亦安送女人的十五位大臣無一例外的被他送去苦寒之地,當然他送人出去的原因是感念各位大人為他分憂的心意,所以他給各位機會表現,而且他一點也不厚此薄彼,給所有人安排的職位都是七品縣令。
這件事出來以後,有些想給景亦安送女人家裡卻沒有適齡女子的人家真真是心有餘悸,還好還好,真是祖宗保佑。
自從有了這件事,大家明白了他的心思,皇帝陛下對皇后情深義重,不想納妃,對於這一點大臣們雖然不樂意,但也沒有辦法,要是他們沒有這麼多兒子還能說為了子嗣著想,可是景亦安才二十出頭,已經有了四個兒子,這理由說不出口。
把那群迂腐的老頭送走之後,騰出了不少位置,景亦安趁機提拔了一群辦事能力強,但是家庭背景卻很一般的年輕官員來填補空位,年輕代表了執行力,家庭背景普通代表了他們的牽絆少,而且對景亦安的依靠性強,不怕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給皇帝扯後腿。
有了這批新鮮力量的注入,整個團隊的辦事效率提高了不少,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也更加賣力做事了,景亦安的做法給了他們壓力,如果他們不努力讓他不滿意,景亦安隨時可以讓他們也出去為他“分憂”,如果皇帝陛下弱勢,他們倒是可以整點事情出來,而眼前這位可不是他們可以拿捏的,本分的做事他一般不會為難人,若是惹他不高興了,那後果不是容易承受的。
一年之後,新都城錦雲城修建完畢,一般來說修建皇宮不可能這麼快,當然,他們將來住的府邸沒有修建成複雜的皇宮,只是用來辦公和居住的地方而已,沒必要那麼麻煩,勞民傷財,所以他們居住的地方和普通人家的園林沒有太多區別,除了面積稍微大一些,裡面布置了不少的機關和陣法。
新都城準備就緒之後,便著手搬遷之事,景亦安有許多政務要處理,於是凌雲便主動接手了主持搬遷的事,只是沒想到越忙的時候,事情越多,搬遷的工作才處理完一半,凌雲再次查出有孕,手頭的事只能交給其他人去辦了。
成婚五年,第三次懷孕,這生孩子的頻率確實高,這樣的頻率除了說明凌雲身體好能生養以外,也能說明他們夫妻感情好。
聽到凌雲再次懷孕的消息,永定城的人也不奇怪,戰爭時期她都能兩次懷孕,如今能懷上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反正已經有四個兒子了,生不生的都不重要了,反正沒人能動的了她的地位。
凌雲這次懷孕比前兩次的反應要大,尤其食欲不振,吃了東西以後,基本上都會吐出來,就算吃藥效果也不明顯,沒多久,凌雲整個人都病懨懨的,完全提不起精神。
景亦安看到她這樣心疼不已,儘量抽時間多陪著她,有時候一些緊急的公文都是在雲水閣的臥房裡批完的,凌雲看到了讓他去處理事情,可是他完全不肯走,說是自己秀色可餐,凌雲吃了東西都吐出來了,看到他能減輕飢餓感,凌雲知道他心疼自己,也就隨他去了。
直到他們一家人的身影徹底消失,各位大人互相看看,感覺一言難盡,所以什麼都沒有說直接回府去了。
景亦安回到永定城之後,真正的忙碌起來了,要準備登基的事,還要考慮新都城的事,整個大陸統一了,都城放在永定城就顯得太偏,不方便管理另外的區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所以他每天天剛亮就出門,幾乎忙碌到半夜才回來。
回來一個月之後登基的事宜準備妥當。
五月初八,永定城內熱鬧非凡,景亦安正式稱帝,國號為錦,年號璟恆,大赦天下,免農稅三年。
景亦安登基之後只是在大夏皇宮辦公,沒有住進以前的皇宮,依然住在信王府,只是把名字改成了錦繡宮。
當初商量登基事宜,大臣們主張景亦安繼續以夏國的名義登基,但是景亦安不同意,經過一番爭論,大臣們終於認可他大陸統一是個新的開始,重新開國也是個好的開端的說法。
皇帝登基之後,大臣們關於立後的問題表現十分活躍,有人認為皇帝陛下有結髮妻子,已育有四子,勞苦功高,而且她本人才能突出,儀容無雙,自然應該是皇后。另外的人則反對,認為皇帝陛下的妻子是雲朝皇族後裔,與如今的皇族祖先有矛盾,她的身份不適合成為擁有權力的皇后,要不是看在她已為皇帝陛下生下多名子嗣的份上,她連留在皇帝身邊的資格都沒有,如何能夠成為皇后。
景亦安對此不發表任何意見,任由兩方人馬爭吵,直到五天之後,他終於開口了表示你們想發表的意見也發表的差不多了,你們的想法我也知道了,我只是想告訴你們,不管你們有什麼想法都不重要,我的皇后人選從來只有一個,那就是我的結髮妻子。
至於你們說的什麼身份問題,這根本不是問題,夏國皇族和雲朝皇族的恩怨已經是歷史,與我無關,如今你們是大錦的臣子,我是大錦的皇帝。如果你們有人實在不放心,我不妨告訴你們,凌雲的身世早在我們成婚之前我們便知道,但是這並不影響什麼。
眾人恍然,原來皇帝陛下執意要重新立國還有這一層深意。
聽了景亦安的話眾人總算安靜下來,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爭論沒有什麼意義,皇帝陛下的態度很明確,你們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采不採納便是我的事。
景亦安做事向來有自己的想法,一般人輕易改變不了他的決定,這個認知他們在他掌權之初便有所了解。
既然他早有決斷,說了也沒有作用,何必浪費力氣。
由此皇后人選的事便算決定下來,由禮部安排立後事宜。
半個月之後,景亦安為凌雲舉行了盛大的立後儀式,本來籌備之初,凌雲便覺得不必如此鋪張麻煩,但是景亦安堅持認為很有必要,還說了一大堆理由,凌雲看他高興,也就隨著他了,反正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
立後之事景亦安沒有顧忌不少大臣的心思,所以他們認為在納妃的事情上總該聽聽他們的心聲了。
所以有人在立後的第二天便提出讓皇帝陛下選秀填充後宮。
景亦安聽了以後眉頭不自覺的一皺,這些吃了飯沒事做的老傢伙,明明天下初定,有無數的事情需要處理,正事不干,整天想著給自己塞女人,真是欠收拾。
景亦安開口道:“我看選秀就不必了,勞民傷財,大錦初立,用錢的地方多,若是眾大人家裡有適齡的女子,讓皇后挑選便可。”
聽了景亦安的話,不少人都讚嘆景亦安體恤民情,這樣的讚嘆自然是發自內心,他們提議選秀無非是想把家裡的女兒孫女送給景亦安,若是能得他的喜歡,那好處自然少不了,如今景亦安不選秀,讓他們直接送人,那是好事,人少自然競爭少,受寵的機會更大。
孫丞相看著不少人喜滋滋的臉,忍不住的想同情他們,今天還高興著,說不定明天會覺得眼淚太少不夠流。
孫丞相覺得以景亦安對凌雲的喜愛程度,再加上他已經有了四個兒子,沒有子嗣壓力,別的他不敢保證,至少十年之內,他絕對不會有什麼納妃的想法,但是今天他卻這麼爽快的答應了,明顯的是有“陰謀”。
不出意料,第二天,準備給景亦安送女人的十五位大臣無一例外的被他送去苦寒之地,當然他送人出去的原因是感念各位大人為他分憂的心意,所以他給各位機會表現,而且他一點也不厚此薄彼,給所有人安排的職位都是七品縣令。
這件事出來以後,有些想給景亦安送女人家裡卻沒有適齡女子的人家真真是心有餘悸,還好還好,真是祖宗保佑。
自從有了這件事,大家明白了他的心思,皇帝陛下對皇后情深義重,不想納妃,對於這一點大臣們雖然不樂意,但也沒有辦法,要是他們沒有這麼多兒子還能說為了子嗣著想,可是景亦安才二十出頭,已經有了四個兒子,這理由說不出口。
把那群迂腐的老頭送走之後,騰出了不少位置,景亦安趁機提拔了一群辦事能力強,但是家庭背景卻很一般的年輕官員來填補空位,年輕代表了執行力,家庭背景普通代表了他們的牽絆少,而且對景亦安的依靠性強,不怕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給皇帝扯後腿。
有了這批新鮮力量的注入,整個團隊的辦事效率提高了不少,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也更加賣力做事了,景亦安的做法給了他們壓力,如果他們不努力讓他不滿意,景亦安隨時可以讓他們也出去為他“分憂”,如果皇帝陛下弱勢,他們倒是可以整點事情出來,而眼前這位可不是他們可以拿捏的,本分的做事他一般不會為難人,若是惹他不高興了,那後果不是容易承受的。
一年之後,新都城錦雲城修建完畢,一般來說修建皇宮不可能這麼快,當然,他們將來住的府邸沒有修建成複雜的皇宮,只是用來辦公和居住的地方而已,沒必要那麼麻煩,勞民傷財,所以他們居住的地方和普通人家的園林沒有太多區別,除了面積稍微大一些,裡面布置了不少的機關和陣法。
新都城準備就緒之後,便著手搬遷之事,景亦安有許多政務要處理,於是凌雲便主動接手了主持搬遷的事,只是沒想到越忙的時候,事情越多,搬遷的工作才處理完一半,凌雲再次查出有孕,手頭的事只能交給其他人去辦了。
成婚五年,第三次懷孕,這生孩子的頻率確實高,這樣的頻率除了說明凌雲身體好能生養以外,也能說明他們夫妻感情好。
聽到凌雲再次懷孕的消息,永定城的人也不奇怪,戰爭時期她都能兩次懷孕,如今能懷上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反正已經有四個兒子了,生不生的都不重要了,反正沒人能動的了她的地位。
凌雲這次懷孕比前兩次的反應要大,尤其食欲不振,吃了東西以後,基本上都會吐出來,就算吃藥效果也不明顯,沒多久,凌雲整個人都病懨懨的,完全提不起精神。
景亦安看到她這樣心疼不已,儘量抽時間多陪著她,有時候一些緊急的公文都是在雲水閣的臥房裡批完的,凌雲看到了讓他去處理事情,可是他完全不肯走,說是自己秀色可餐,凌雲吃了東西都吐出來了,看到他能減輕飢餓感,凌雲知道他心疼自己,也就隨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