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改革開放後,燕京大街上不時能見到外國人,斜槓看到藍眼睛,黃頭髮的外國人沒那麼多好奇,熱情地問好,“Hello!”
脖子上掛相機的代表團團長用蹩腳的中文打招呼,“小朋友,你好!你叫什麼名字?”
大象搶答:“蛋蛋。”蛋舅的兒子叫蛋蛋。
斜槓怒,跺腳:“不對,我叫萬萬,O-N-E,ONE。”
“中國小朋友真有意思。”外國客人笑哈哈去了二樓。
今天的菜品懷舊與創新並舉,魯派燒鍋雞,早年河南館裡著名的瓦塊魚,老東興樓最著名的烏魚錢,小小的魚卵,高湯制羹,湯鮮味美。海派的黃酒蒸去骨黃魚,煎炸、燜燉花膠,主食川味貓耳面。
媽媽上菜,斜槓陪吃,坐在爺爺身旁,爺爺給舀了魚湯泡飯,爺爺的戰友吃了口燉得濃稠的花膠,夸道:“這花膠燉得好,蛋白多,多吃是不是能讓人更年輕?”
“歲數大了,是得多補補。”
斜槓吃飽了,滑下凳子去找媽媽,媽媽在料理台整理剛剛收到的滇省寄過來的蘑菇等山貨,斜槓趴在台子上好奇地看,拿起一隻跟其它蘑菇長得不一樣的,問:“媽媽,這是什麼?”
薛妙黑線,郝連長他們搞怪,蘑菇里還夾著曬乾的回春草,怎麼可能告訴小娃娃這是壯陽的,薛妙回道:“是一種蘑菇,吃了會變年輕。”
變年輕?斜槓舉起一根就去找爺爺,“爺爺,吃這個,年輕。”
斜槓爺爺的幾個老戰友,見多識廣,能不認識回春草?全都噴了。
追兒子慢了一步的薛妙,在門口差點摔個趔趄。小孩,太聰明也不好。
廖伯華:我孫子孝順得讓人想哭。
坑爺爺不自知的斜槓,閒不住又跑出來坐在門口餵他的獅子狗。外國客人下午有事,吃好了先下樓,結好帳,團長在院子裡走了兩步又回來了,盯著獅子狗廖二的飯碗很感興趣,對翻譯說:“漂亮。”
翻譯眼神一亮,他不是燕京本地人,很長時間沒過來,追不上古玩市場的變化。不是早些年,在文物商店裡可以用外匯交易文物,現在那裡賣的大多是工藝品。古玩街里更坑人,把工藝品當真貨賣。
他接待的這個團的領隊,特別喜歡中國瓷器,找了好久,要麼太貴,要麼太假。
這個狗食盆別說真像那麼回事,白底青花,不會是元青花吧?小孩最好套話,翻譯讓外國人先上車,悄悄問斜槓,“這個碗在你家很久了嗎?”
對小孩來說,很久是個模糊的時間概念,兩個小時之前也是很久,斜槓點頭,“很久了。”
“這是誰的?”
“太公的。”
斜對個的館子是廖藺當年找的兩塊牌匾之一,全福館。當家的老頭也姓薛,跟斜槓太爺爺一個輩分,斜槓一直喊他太公,碗是全福館淘汰下來的餐具,拿來裝客人啃完的羊蠍子,送給廖二加餐。
好早之前,太公留下的東西,有門啊!翻譯以為撿了個大漏,可以用買工藝品的錢買個古董。從錢包里摸出十張大團結,塞到娃娃懷裡,“這個叔叔買了。”
斜槓認識大團結,咧開小嘴樂,這個叔叔真有錢。
薛妙雖然在裡間忙,窗戶開著她分了一部分精力在斜槓身上,聽到他在跟翻譯說話,沒聽清他們說什麼,見那人走了,兒子捧著錢進來找她,“媽媽,我們再跟太公要個碗。”
花買工藝品的錢買了個餐具的翻譯以為自己占了大便宜,上了車,指揮司機趕緊開車,薛妙追都沒追上,活該,讓你貪財,你以為燕京遍地都是古董啊。
斜槓一天同時坑了倆,坑完爺爺,坑國際友人。
玩大了,他連自己都坑。
跟媽媽去了趟郊區買農產品,斜槓親眼看到了老母雞抱窩,一直念念不忘。
拿了只蛋,搬了把椅子站上去,去勾大象的籠子,讓大象幫他孵蛋。
大像雖然肚子挺挺,越來越像企鵝,但再怎麼像,他也只是只公鸚鵡,不是公企鵝,不能幫著孵蛋,大象錯亂了,一頓喊:“蛋舅、蛋蛋、蛋生、花生、不生……”
把兩口子喊過來,跟小孩一頓解釋,說得斜槓似懂非懂,怏怏去睡覺。
斜槓前段時間開始單獨睡一屋,兩口子睡覺之前都先去兒子房間看看。這一看可不得了,斜槓已經睡著了,小臉拄著枕頭,屁股撅著,小身子呈弓形,睡姿撩人,一掀被窩,肚子底下放了兩個大雞蛋呢。
薛妙捂嘴樂,廖藺也無奈地搖頭,從後面摟住媳婦,廖藺下巴放在媳婦肩膀,一起欣賞小孩睡姿,“名沒起虧,咱兒子真是多才多藝,蛋都能敷。”
“我又想給咱兒子起外號了。”
“寶蛋?”
“大寶雞。”
“……還是你厲害。”
寶碧、寶拆、大寶雞,我們是吉祥的一家。
脖子上掛相機的代表團團長用蹩腳的中文打招呼,“小朋友,你好!你叫什麼名字?”
大象搶答:“蛋蛋。”蛋舅的兒子叫蛋蛋。
斜槓怒,跺腳:“不對,我叫萬萬,O-N-E,ONE。”
“中國小朋友真有意思。”外國客人笑哈哈去了二樓。
今天的菜品懷舊與創新並舉,魯派燒鍋雞,早年河南館裡著名的瓦塊魚,老東興樓最著名的烏魚錢,小小的魚卵,高湯制羹,湯鮮味美。海派的黃酒蒸去骨黃魚,煎炸、燜燉花膠,主食川味貓耳面。
媽媽上菜,斜槓陪吃,坐在爺爺身旁,爺爺給舀了魚湯泡飯,爺爺的戰友吃了口燉得濃稠的花膠,夸道:“這花膠燉得好,蛋白多,多吃是不是能讓人更年輕?”
“歲數大了,是得多補補。”
斜槓吃飽了,滑下凳子去找媽媽,媽媽在料理台整理剛剛收到的滇省寄過來的蘑菇等山貨,斜槓趴在台子上好奇地看,拿起一隻跟其它蘑菇長得不一樣的,問:“媽媽,這是什麼?”
薛妙黑線,郝連長他們搞怪,蘑菇里還夾著曬乾的回春草,怎麼可能告訴小娃娃這是壯陽的,薛妙回道:“是一種蘑菇,吃了會變年輕。”
變年輕?斜槓舉起一根就去找爺爺,“爺爺,吃這個,年輕。”
斜槓爺爺的幾個老戰友,見多識廣,能不認識回春草?全都噴了。
追兒子慢了一步的薛妙,在門口差點摔個趔趄。小孩,太聰明也不好。
廖伯華:我孫子孝順得讓人想哭。
坑爺爺不自知的斜槓,閒不住又跑出來坐在門口餵他的獅子狗。外國客人下午有事,吃好了先下樓,結好帳,團長在院子裡走了兩步又回來了,盯著獅子狗廖二的飯碗很感興趣,對翻譯說:“漂亮。”
翻譯眼神一亮,他不是燕京本地人,很長時間沒過來,追不上古玩市場的變化。不是早些年,在文物商店裡可以用外匯交易文物,現在那裡賣的大多是工藝品。古玩街里更坑人,把工藝品當真貨賣。
他接待的這個團的領隊,特別喜歡中國瓷器,找了好久,要麼太貴,要麼太假。
這個狗食盆別說真像那麼回事,白底青花,不會是元青花吧?小孩最好套話,翻譯讓外國人先上車,悄悄問斜槓,“這個碗在你家很久了嗎?”
對小孩來說,很久是個模糊的時間概念,兩個小時之前也是很久,斜槓點頭,“很久了。”
“這是誰的?”
“太公的。”
斜對個的館子是廖藺當年找的兩塊牌匾之一,全福館。當家的老頭也姓薛,跟斜槓太爺爺一個輩分,斜槓一直喊他太公,碗是全福館淘汰下來的餐具,拿來裝客人啃完的羊蠍子,送給廖二加餐。
好早之前,太公留下的東西,有門啊!翻譯以為撿了個大漏,可以用買工藝品的錢買個古董。從錢包里摸出十張大團結,塞到娃娃懷裡,“這個叔叔買了。”
斜槓認識大團結,咧開小嘴樂,這個叔叔真有錢。
薛妙雖然在裡間忙,窗戶開著她分了一部分精力在斜槓身上,聽到他在跟翻譯說話,沒聽清他們說什麼,見那人走了,兒子捧著錢進來找她,“媽媽,我們再跟太公要個碗。”
花買工藝品的錢買了個餐具的翻譯以為自己占了大便宜,上了車,指揮司機趕緊開車,薛妙追都沒追上,活該,讓你貪財,你以為燕京遍地都是古董啊。
斜槓一天同時坑了倆,坑完爺爺,坑國際友人。
玩大了,他連自己都坑。
跟媽媽去了趟郊區買農產品,斜槓親眼看到了老母雞抱窩,一直念念不忘。
拿了只蛋,搬了把椅子站上去,去勾大象的籠子,讓大象幫他孵蛋。
大像雖然肚子挺挺,越來越像企鵝,但再怎麼像,他也只是只公鸚鵡,不是公企鵝,不能幫著孵蛋,大象錯亂了,一頓喊:“蛋舅、蛋蛋、蛋生、花生、不生……”
把兩口子喊過來,跟小孩一頓解釋,說得斜槓似懂非懂,怏怏去睡覺。
斜槓前段時間開始單獨睡一屋,兩口子睡覺之前都先去兒子房間看看。這一看可不得了,斜槓已經睡著了,小臉拄著枕頭,屁股撅著,小身子呈弓形,睡姿撩人,一掀被窩,肚子底下放了兩個大雞蛋呢。
薛妙捂嘴樂,廖藺也無奈地搖頭,從後面摟住媳婦,廖藺下巴放在媳婦肩膀,一起欣賞小孩睡姿,“名沒起虧,咱兒子真是多才多藝,蛋都能敷。”
“我又想給咱兒子起外號了。”
“寶蛋?”
“大寶雞。”
“……還是你厲害。”
寶碧、寶拆、大寶雞,我們是吉祥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