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林大太太和齊太太欣喜,也不好掃興,只是道:“我曉的了,我會留心些。”

  齊太太看林氏這樣,心裡也不禁感嘆,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其實這也是林氏的毛病之一,心細,還容易消沉放棄。好不容易看開羅家的事了,但成王府仍然不是讓她滿意的生活空間,雖然現在不怎麼抱怨了,但心裡對於成王府的生活卻是失望到頂。心態也就變成了,反正我就這樣了,你們愛咋咋滴,完全不思進取。

  現在林家是勢強,成王府肯定不會很慢怠慢了林氏。但女人最終還是要靠兒子,她何嘗想養庶子,但自己生出不來,又能怎麼辦。本來她都在為林氏發愁,現在上天送了一個孩子過來,若是林氏能抓住了,未嘗不是個依靠。

  母女三人正說著話,林大老爺下朝回家,曉的兩個女兒都在林大太太正房,因為是父母也沒什麼好迴避的,便在書房換了衣過來了。

  林氏和齊太太看父親進來,連忙起身問好,林大老爺也問了她們幾句。齊太太是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了,雖然是庶子但也開了宗祠記在名下。倒是林氏,他的大女兒,本以為她該有個更美好的前程,哪裡想到會像現在這樣。

  “我聽說哥哥要升職了,到底沒有準確信,可是准了?”齊太太笑著問,齊家遠離仕途,她的這些消息還是出去赴宴時,聽各家太太們聽到的一些。

  林大老爺當即笑了起來,想到林大爺,他是滿心的得意,以後林家的將來全要靠他了,道:“快定下來了。”

  羅慕白的勝仗是一場接著一場,眼看著是勝利在望了,以天熙皇帝的脾氣未必會讓羅家白得這麼一大功勞。只要打贏了,收復了失地,武將也就沒用了,那時候功勞太大,反而不好賞賜,肯定得要人壓一壓他們。

  第214章

  沿邊的戰報一封又一封的傳過來,有喜有憂,持久戰向來如此,若是一場大勝就可回朝,羅慕白早帶著老婆兒子回來了。只是趕走外敵,羅慕白現在是做到了,但想收復琉球,那就沒那麼容易。琉球是易守難攻,再有扶桑浪人雖然打跑了許多,但經常有小股來騷擾,又與荷地勾結。難纏倒不是難纏,但就跟蒼蠅一樣,看著心煩。

  其實海戰打到這種程度,己經有文官上摺子說可以先歇一歇,這倒不是擔心武官的功勞太大,而是打戰要錢啊,糧糙軍備,大軍開動的一瞬間銀子就像流水一般的花出去了。大珠經過兩代皇帝的積累倒是有些積蓄,但也經不住這樣的花法,這樣的持久的再打個十來年,國庫就真的底朝天了。

  天熙皇帝如何會同意,做為一個天子,立志成為明君的天子,自己手裡丟了國土,肯定得奪回來。而且打仗之事,有時候就是一股氣,現在硬壓著奪回來也就奪回來了。若是此時說歇了兵,先休養生息,收復琉球肯定是他兒子的事,要是運氣不好,弄不好孫子都收不回來。

  皇帝壓住硬要打,文官不敢再說停戰的話,卻又開始指責武官辦事不利。這倒不是故意找麻煩,而是人心就是如此,就好比說得了個全班第一,第一回的時候可能會被誇,但得的次數多了,就有人會說,為毛不是全校第一呢。

  放到武官身上也是一樣,既然有本事打贏,怎麼會不能收復失地呢。至於這中間差了多大的事,才不會有人去細想,反正不是當事人,旁人也就是動動嘴皮子的事。

  文官武官照例吵吵嚷嚷,吵嚷中又一年春闈到了,去年春闈虞秋元放棄了,而這一科卻是虞秋元極為重視的,他的前程將來全部在這裡了。小陶氏給虞秋元打點妥當送他上考場,虞秋元前腳走,虞秋荻後腳就來了,這種時候不易與虞秋元多說以免他分心,但他上場去了,小陶氏如何不憂心,就是虞秋荻自己也是滿是擔心,那還不如過來跟小陶氏說說話。

  “老爺苦心這些年,只為了這一科。”小陶氏滿心感嘆,就她自己說,直隸的日子沒什麼不好,只是虞秋元人心不野。這些年來修身養性,也是為了將來的前程。

  虞秋荻也是滿心感慨,虞秋元從少年時代就開始謀劃著名要出人投地,因為母親和妹妹的事,就是一直到現在旁人說起話來,他也是抬不起頭,兒女親事都要受影響。不過看看現在的虞秋元,比之十來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吸取了足夠的教訓,再加上十年沉澱,這時候的虞秋元確實比當年更合適官場進退。

  “說起來還要謝謝妹妹,快要臨盆了,還要給怡哥兒操心。”小陶氏滿心感激的說著,她是無人可問,才問到虞秋荻那裡。不曾想虞秋荻會打聽那般清楚,姑娘如何,家中如何,吳婆子過來說的清清楚。當然只是說清楚,虞秋荻本身並沒發表任何意見。

  “看嫂子說的,總是我的親侄兒。”虞秋荻笑著說,若是虞秋元此回能得二甲,再加上虞秋怡與珠姐兒的親事,虞家也算正式進入京城的社交圈了,虞秋元和小陶氏會答應,也是因為這個。拒了顧家的親事不難,但虞慶怡又要娶什麼樣的。又問:“議定迎娶的日子了嗎?”

  怡哥兒與珠姐兒的年齡不大,再晚兩年也沒什麼,不過想到顧老太太的身體,只怕珠姐兒成禮之後就要娶親了。

  “年前就與顧太太說定,三月是珠姐兒的成禮,婚事就定四月。”小陶氏笑著說,珠姐兒的婚事是年氏一手操辦,珠姐兒的祖父母,爹娘全是甩手不管。嫁妝是侯府公中出錢,再加上顧老太太添的,差不多有一萬銀子左右。就是珠姐兒本人小陶氏也見過了,規矩有禮,厚寬端莊。

  虞秋荻想想,還是笑著道:“以後兒媳婦進門,只怕還要嫂子多照看些。”珠姐兒寬厚有餘,至於決斷髮何則要看事情出來之後,幸好小陶氏和虞秋元能是能斷之,真出大事,不用兒媳婦出頭頂著。

  小陶氏聽著笑笑,道:“看看再說吧。”

  姑嫂倆個說了一會話,虞秋荻家中事多,本想告辭走了,管事卻是拿信進來,海口的虞秋翎寫信來了。小陶氏接過信來,她本來是不認字的,但管家這些事年,再加上給虞秋元磨了這麼多年墨,字也認得七七八八。

  因為是姐姐的信,虞秋荻也坐下想聽聽信上寫了什麼。虞秋翎去海口之後,姐妹之間倒是有書信往來,說的也不外乎是一些家事。

  “大姑奶奶要進京了,還有羅二奶奶同行。”小陶氏一臉驚喜的說著,隨即把信遞給虞秋荻,笑著道:“老爺早給大姑奶奶寫過信,海口雖然安全,到底不如京城好,還帶著孩子,上封信大姑奶奶就有回來的意思,此時總算是回來了。”

  虞秋翎的信不長,虞秋荻三兩下看完也是滿心的歡喜,笑著道:“大姐姐進京,喜事,真是大喜事。只盼這回能多住幾年,我們姐妹也好相聚。”

  寧寒飛己經在上回的升職名單中,現己經是五品千戶,連帶著虞秋翎也是五品誥命。平常時候武官夫的誥命,就是申請了也不會這麼快給,戰爭時期的武官的誥命頒發起來就跟不要錢似的,男人上戰場了,家裡女人都會被封賞。

  小陶氏也滿心歡喜,道:“等大姑奶奶進了京城,就擺下酒宴,三姑奶奶也來,一起給大姑奶奶接風……”

  話說到這裡,小陶氏本來歡喜的神情似乎有幾點卡殼了,虞家四個姑娘,二姑娘是早就沒有了,但四姑娘虞秋芸……

  這個時候,是要請她還是不請她?

  小陶氏這個嫂子此時都想到了虞秋芸,虞秋荻如何想不到,她是出嫁女,再加上是堂姐妹,出嫁之後少往來也算正常,但小陶氏就比較無奈。要是虞秋芸提什麼過份的要求,或者故意尋事了,還可以把她掃地出門。

  但現虞秋芸也聰明了,每次都是歡歡喜喜的來,就是冷臉對她,她都不翻臉,虞秋元向來是看到她就當沒看到,但虞秋芸就是不走,小陶氏也不好無故趕她出門。

  “三姑奶奶不曉的,四姑奶奶現也有敕命身。”小陶氏說著,女子有誥封身上是大喜事,小陶氏並不是見虞秋芸,只是說的時候神情十分則是顯得十分微妙。

  “啊?”虞秋荻愣了一下,她記得席家是商戶,商與仕的階層差了這麼多,洗白話得要好幾代努力才行,虞秋芸這誥命是如何來的……

  小陶氏的臉色更微妙了,對於此事她真不知道如何評價,只能說席老爺實是個人才,鑽營到一定境界之後,想發家治富,封妻蔭子都絕對有可能的。席老爺先頭是想走羅家的路子,結果是沒走通。席老爺就果斷換路線了,他搭上宮闈的線了,倒不是跟后妃有勾搭,而是勾搭上太監了。

  本朝是平民后妃,基本上沒什麼外戚之事,但後宮的太監們就沒那麼安份了。本朝慣例,太監可以隨意娶妻過繼子嗣,宮中幾個大太監都是三妻四妾,別說商戶之家,就是六七品的小官,有些會捨得下臉面的,就把女兒嫁給太監,以求得仕途高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