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不是因為你,大爺為什麼要跟我和離,你個賤人,搶了這麼多東西,倒是心安理得很。”大陶氏嘶聲叫著,她與虞秋元和離之後再嫁入商戶中,初時還算富裕,後來卻是一天不如一天,陶家早就不行了,後來陶太太去世,她就失去最大的依靠,家中兄弟們分家之後,更是沒人再管她。

  虞家去了直隸,她自然沒有消息,虞家回歸也不曉的,直到虞秋元中舉,消息發散出去,她才曉的,虞家不但回來了,還如此風光。再想想她現在的苦難生活,她就越發痛恨,腦子一熱便衝到虞家門上。

  此時她看到小陶氏依然如往昔般美麗,並不見絲毫老態,穿金戴銀前呼後擁,這更讓她恨到極點,那一瞬間她都想去抓花小陶氏臉。那些都是她的,她才是虞家正經太太,都是這個賤人挑唆著虞秋元不要她,這樣這賤人就能成為名正言順的正室了。

  “去屋裡拿五十兩銀子來。”小陶氏對身邊丫頭說,從帳房拿錢那就是公中錢,從自己屋裡拿錢,那就是自己的私房錢。都是陶家姑娘,恩恩怨怨的她也不想再去計算,其實也是她自己不知道要跟大陶氏說什麼,真是無話可說。

  大陶氏聽說有錢,頓時怔了一下,五十兩銀子對與現在的她來說,是一筆很大很大的數目。但越是這樣,她心中越是窩火很,她為什麼要小陶氏施捨,虞家這些東西本該就是她的,她該跟小陶氏換個位置才對,該是小陶氏過成窮婆子,四處打秋風的過日子,然後自己富貴榮華,可憐她,同情她,賞她幾兩銀子吃飯。

  丫頭腿腳利落,沒一會拿了一包銀子過來。小陶氏對押著大陶氏婆子道:“放開她吧。”

  婆子們這才放開大陶氏,卻仍然提防著她再像剛才那樣衝上來,小陶氏也沒上前,只是把銀子交給婆子,又看向大陶氏道:“你與老爺已經和離,與虞家再無關係,我與你總是姐妹一場,看你過成這樣……這些銀子拿上吧。”

  婆子把銀包遞給大陶氏,大陶氏立時搶了去,打開看看是白白花花的銀子,不禁雙手抱住。卻是看向小陶氏道:“這些本來就是我的。”

  小陶氏只是淡然聽著,也不並去反駁大陶氏,只是對管事揮揮手。管事會意立時勸大陶氏出門去,小陶氏則轉身回屋裡,又對身邊婆子道:“以後她若是再上門來,給她幾兩銀子打發她走就是了。”

  第202章

  羅欣的親事在羅老太太,羅大太太,羅二太太的挑挑揀揀之後終於訂下來了。新科舉子姓朱,京城人士,剛二十歲,父母己亡故,家中有千田良田,雖然不能說是大富,但也是小康之家。據羅慕清所說,這位朱公子人品樣貌都不錯。又是京城人士,上頭沒有婆婆,嫁過去日子倒也舒服。

  朱羅兩家定親事宜倒不用虞秋荻操勞,羅二太太身為嫡母自然該她張羅,朱大爺的大伯母幫著張羅的,朱家上下高興壞了,先是中舉,又娶到侯府的小姐,那真是喜上加喜,只是聘禮嫁妝方面只怕要委屈姑娘了。

  朱家已經分家,大伯母可以幫著操辦婚事,但不太好拿錢出來給侄子下聘,畢竟自家還有幾個兒子。兩方協商之後,朱家下了三千銀子聘禮,就這樣朱家還是幾廂湊了的,朱家大房借了錢與朱大爺才拿出來的。

  羅二太太也覺得面子上能過去了,羅欣的出身在這裡擺著,嫁的也不是高門大戶,羅家公中出六千銀子嫁妝也就差不多了,自己添點,羅老太太可能再添點,七八千銀子嫁妝也就差不多了。

  羅二太太與羅老太太商議,也覺得可以了,來年朱大爺還要春闈。再者姑娘出閣總要十五成人禮之後,朱大爺才二十歲,還能再等上一兩年,若是羅欣有造化,朱大爺能中了進士,她的日子也就更好過了。

  家中張羅定親事宜,羅欣也不再跟著女眷們出外行走,只在家裡準備嫁妝事宜。這門親事可謂是上下都滿意,本來都是歡歡喜喜的。偏偏羅欣的生母張姨娘,聽說女兒要嫁給個舉子就開始哭哭泣泣。

  女兒本來是跟著她的,後來被羅老太太抱去養,本來也是好事,但她只有一女,如何捨得。本以為跟著羅老太太幾年,怎麼也得尋個高門大戶的公子哥,風風光光的嫁過去。誰想到就是小地主家的舉子,前程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張姨娘先是跟羅二太太哭,這些年來羅二太太也算是抬舉她,主要是羅二老爺子嗣單薄,膝下只有一子一女,羅欣又是羅老太太抱去養的,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羅二太太從來沒有苛待過她生母。結果張姨娘過來說姑娘嫁的不好,羅二太太當時就不愛聽,把張姨娘說了一通,要不是羅老太太用心給羅欣挑,羅欣根本就尋不到這樣的好親事。

  旁人家的嫡母是如何拿捏庶子庶女的,遇上羅老太太這樣的真該燒高香了。就是羅二太太自己這個嫡母,也自覺得對得起羅欣和張姨娘了。

  張姨娘在羅二太太這裡都碰了釘子,更不敢去找羅二老爺說,她年齡大了,早就不得羅二老爺寵愛,要不是因為有羅欣在,只怕羅二老爺邊她是誰都記不得了。張姨娘無奈之餘只能去找羅欣說,讓羅欣去求求羅老太太,看看能不能換門更好的親事。

  “姨娘!!”羅欣不等張姨娘說完就一臉生氣的打斷她,這些年她跟著羅老太太,羅老太太肯定不會教她不認親娘,但是大道理也教了她。高門大戶的媳婦沒那麼好當,她跟著虞秋荻管家這麼久,當家奶奶的辛苦她再清楚不過。舞陽郡主那是身份高貴,唐氏和簫雲靈把娘家因素拋開,自己也不是一般人物。

  其實在說親事之前,羅老太太問過她的意思,她自己也不想在尋個高門大戶里的庶出,上頭兩層婆婆,中間無數娌娌小姑,憑著她的出身,實在辛苦的很。與其這樣,還不如嫁個潛力股,只要羅家不倒,她在婆家的生活就會不錯,何必去高門大戶吃那個苦。

  “我也是為姑娘好。”張姨娘說著,道:“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難道不會你著想嗎。”

  “但姨娘想為我好,未必是真能為我好。”羅欣說著,上一輩的劉姨娘也是這樣,說是為羅氏好,這樣那樣教養女兒,結果羅氏二嫁。要不是羅老太太撐著,任由劉姨娘鬧,只怕羅氏現在還是過不好。道:“我是姨娘生的,我誓死都不會忘,只是我的婚事自有老太太和太太做主,姨娘就別操心了,更別再拿此事出來說,不然惹怒了老太太,姨娘吃不了兜著走。”

  張姨娘聽親生女兒如此說,頓時眼淚汪汪,滿心的委屈。要是她一直帶著羅欣,羅欣肯定不會這麼跟她親娘說話。跟著祖母好像是好的,但女兒卻不是她的了。

  羅欣看親娘如此,心中也是十分不忍,把語氣放軟了,勸著張姨娘道:“姨娘你想想前頭的劉姨娘,因為二姑姑的婚事被發配到莊子上受了多少苦,你若是敢插手我的親事,只怕是……姨娘放心,我是姨娘生的,我一次會記得,朱家本就是京城人士,我也能時常回來,定會常來看看姨娘。”

  張姨娘父母兄弟皆無,又沒有夫婿的疼愛,一個人在府里,只有自己一個女兒。雖然她承歡在羅老太太膝下是她的大造化,但想到張姨娘一個人也是淒涼,不過女兒家總是要嫁出去的。

  論婚事的時候羅欣就想過,若是她嫁到高門大戶去了,規矩太多,她想對張姨娘好些,只怕也有閒話說。低門低戶里,倒是不用講究這些,以後她在朱家時候長了,生兒育女了,也能把張姨娘接過去小住幾天,儘儘她女兒的孝心。

  “姑娘只要還記得我,我也就知足了。”張姨娘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秋去冬來,新一季的冬衣換上來,賀家二姑娘的十五及笄之期也要到了。這是姑娘家的大日子,羅大太太備上厚禮,帶上虞秋荻,唐氏,簫雲靈給賀二姑娘過生日。現在賀府是賀大奶奶管家,賀子章一直沒再娶,也再無兒女,只有前妻的二子二女,府里一直是平平順順。

  羅慕白一直在海寧,歸期不定,仗沒打完,主帥如何能回來。羅大太太就是心裡急的冒火,也不敢說其他的。再加上訂的又是賀侯爺的女兒,就是人家不成年,羅家也不能說,你家女兒還太小,不如先弄個小妾送過去生兒子。

  現在終於賀二姑娘成年了,羅大太太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明年就把婚事辦了。現在沿海的局勢沒有那麼嚴重了,許多武官都接了家倦再或者家裡送了妾室過去。當然不能安置在軍營里,卻是海寧旁邊的城市裡住著,這樣對於外出的武官也有個照樣。

  羅大太太心裡也有這個念頭,尤其是聽說這位賀二姑娘頗有羅素的風采,只怕不是位嬌嬌小姐,能受得了沿海的苦,若是賀家願意把姑娘送過去。那就在京城把婚事辦了,然後把新媳婦送過去就好。

  “這個……我實在不能做主,我與大爺商議之後再給親家太太回話吧。”賀大奶奶猶豫著說著,當兒媳婦的不能說要跟公公商議事,她先跟賀大爺說,然後賀大爺轉述,小姑的婚事只有賀子章點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