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事該準備的已經準備上,當然也不是說馬上就能用到,不止羅老太爺的,連羅老太太都先備下了,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就要有這方面的準備了,不然事出來,現準備多半要委屈老人家。

  羅慕白一直關心沿海的局勢,看到這樣的邸報當時就急了,琉球易守難攻,一旦失守想收復就太難了。其他人也是一臉震驚,羅家世代受皇恩,雷霆雨露均天恩,再說上回打贏之後,天熙皇帝就是養榮,也並沒有虧了羅家,現在國家有難了,正是該武將們上陣殺敵的時候。

  “琉球竟然丟了??”羅慕遠只覺得手指都有點顫,他親自去過前線,自然曉的琉球的地理環境,他知道大珠的海軍有多爛,失利是必然,但失利到丟了琉球,這仍然出乎他的意料外。說句難聽的,現在丟了,什麼時候能收復,這個真不好說。

  羅慕白當時就道:“我要向皇上請命,我願帶兵收復。”

  羅大老爺卻是道:“這是你想的事嗎,上回戰事之後,皇上就無再用羅家之意,武官也不只我們一家。”不是他不夠精忠報國,而是這場戰爭太難打了,也可以說沒法打,兵不如人家,炮不如人家,說的真簡單,我要去收復失地,怎麼收復。

  “只怕就是不請命,也是……”羅慕遠忍不住說著,陣亡的將軍本來就是陸軍派過去的,打陸戰的一把好手,現在直接忠烈了。把朝堂上的武官數一數,算一算,鄭王府和羅家肯定跑不了。自己主動請命,總好過皇帝挑兵挑將。

  正說著謝衡帶著謝潛來了,謝衡和羅素雖然“病”著,卻是時刻關注朝堂上的情況,戰報以及今天朝廷上的情況都曉的了。謝衡派讓謝潛去找羅慕白一起去請命,早去早好,反正這兩年來,針對海軍的情況要如何下手整頓,心裡都有底了。

  “唉,既然老王爺和太妃也如此說,那你們就去吧。”羅大老爺只得說著,看來真是躲不過去了。

  羅慕白是滿心壯志,道:“父親放心,兒子定然收復國土。”

  謝衡父子以親王的身份進宮請命,還稍帶著羅慕白,天熙皇帝正跟簫清和說著話,簫清和立時退到一邊。謝衡帶著兒子侄子請命,當然不是無備而來,沒有跟天熙皇帝拍著胸脯說,我幾天內就把荷地小毛賊打跑,更不會立軍令狀,而是非常踏實了把海軍組建計劃列出來了。

  第一件就是招兵,大珠的軍備力量並不算弱,就是沒有打過仗,養著的人口也不少。但海軍是大珠沒有的兵種,要建立那就從頭開始,但凡上打過陸戰的全部不要。到地方上重新招兵,全新訓練,反正大珠也沒有戰船,打造建船需要時間,正好兩廂準備。

  招兵,士兵訓練,以及戰船打制也需要三年以上,五年以內的時間,在這期間並不去收復琉球,當然也閒不了,扶桑的浪人們肯定還會上岸,就當做練兵了,先打著,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去收復失地不遲。

  天熙皇帝看謝衡說的井井有條,然後一二三要做什麼全部列出來了,肯定不是臨時想出來的,心中也有幾分感觸。收了鄭王府的兵權,謝衡夫妻說是病了,仍然沒有閒著,各種準備工作全部做好了,隨時可以為國效力。

  當然能這麼快接受,簫清和早就在奏摺上說過,海軍之事不可急,要慢慢來,雖然其他方面不同,簫清和畢竟是文官,但這一條上跟謝衡相似。當場就任謝衡為帥,統領海軍事務,軍兵大權什麼的,收回來了肯定不會再給他,把海軍的權限給他倒是沒什麼。

  謝衡接了旨意,但也說了,組建海軍,收復失地需要太長時間,現在他還不算老,當然還能統領,但再過幾年,年齡大了肯定不能上陣了,還要讓給後輩們。

  天熙皇帝表示我可以理解,年齡是現實問題,按照謝衡的規劃怎麼也得十來年。想想謝衡的年齡退休是必然的,反正謝潛正值年輕,老子不行了,兒子上,這個完全可以有,結果謝衡卻是推薦了羅慕白,按照謝衡的說法,羅慕白比謝潛更有將帥之才,過幾年他若是不行了,頂他的職務的是羅慕白更合適。

  天熙皇帝只是看看羅慕白,賀子章才說了羅慕白是將帥之才的話,不過有沒有這個材料拉出來練練就曉的了,怎麼著也是幾年之後的事,現在不用想這麼多。

  天熙皇帝任命了謝衡為帥,同時另外一道聖旨卻是下到了簫家,翰林院編修簫清和,甚和朕心,升從五品中書舍人。

  第176章

  大珠朝的中書舍人官職不高,尤其是在京城三品大員多如狗的情況下,從五品的官員連毛都不算。但中書舍人這個從五品就多少有點點不同了。簡單來說中書舍人就是給皇帝起糙詔書的,皇帝有什麼旨意了,不可能自己寫詔。

  中書舍人則是代筆,也因為是代筆的,中書舍人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臣子,估計除了隨身侍候的太監宮人外,中書舍人跟皇帝在一起的時間比皇帝比妃嬪的都多。

  中書舍人這個官職本身沒啥大要求,是不是翰林院出身,科舉考到第幾名,這些都無所謂,只有一條很重要,字一定要寫的好。畢竟詔書是要往下頒布的,字體爛的跟泥一樣,也丟皇上的臉面。

  要論字體,簫清和的書法絕對夠用了,但是本該在翰林院呆滿三年的探花郎,突然被提為中書舍人了。這樣的升遷方式,將下來是不是重用簫清和先不說,至少簫清和跟在天熙皇帝身邊了,他會不會說什麼,天熙皇帝會不會聽他的,這些就很重要了。

  兩份旨意一起下來,最先頭痛的是林老頭爺,謝衡帶著謝潛,羅慕白去打仗了,然後簫清和又提了中書舍人,武官文官都有羅家的人,要是再打個大勝仗,真把琉球收復,那羅家的恩寵還在後頭呢。

  把兒子孫全部叫過來,林大爺首先道:“祖父,父親,我們何必非得跟羅家不死不休呢?”

  林四爺是癱了,但是總不能因為癱了一個兒子,就是為了報仇把自己全家賠上,現在朝堂上的局勢明顯對羅家更有利,再加上以前林老太爺咬羅家又咬的太狠,這種時候別說林家自己人,就是門下門生說羅家一句話不好,只怕也會有人來做文章。

  林老太爺捋了捋鬍子,意味深長的吁了口氣,其實他也這麼想的,凡事都要以大局為重。以前的羅家,林家去掐掐,找找麻煩,還是能占到便宜的,現在天熙皇帝要用羅家了,文官武官羅家都有人了,這時候再去找羅家掐,與林家實在太不利了。看著大孫子,道:“那依你之意,要與羅家和解。”

  林大老爺不禁道:“即使和解,羅家……”兩家都掐成這樣了,先不說林家真心假意,就是林家真心,羅家如何會相信。

  “不管羅家信不信,只要我們先把姿態做足了,也就足夠了。”林大爺說著,真心也好,假意也罷,別說朝中之事,人活在世上哪個不做戲,只要戲做的真,也就夠了。

  林老太爺覺得有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嘆氣道:“那我就破著這張老臉,給去看看羅老太爺。”正好也有現成的理由,去看看羅老太爺的病,先把兩家和解的姿態擺出來,若是羅家還敢說什麼,林家也就有話說了,本來是羅家兒子把林家兒子打癱了,現在林家要和解了,羅家還不願意,實在太拿喬了。

  林大老爺一聲長嘆,道:“總是兒孫們無能,讓父親還要去羅家受侮。”

  林老太爺揮揮手,看看林大老爺,又看看林大爺,孫子總是能幹的,林家也總是有希望的。

  祖孫三人商議著,就有管事進來回話,說齊大奶奶回來了。女兒回家娘家省親本來也是平常事,但齊大奶奶最近頻頻回娘家,就讓林家祖孫深覺得頭痛,齊大奶奶回娘家只為一件事,讓林家給她出頭,齊大奶奶生女之後,齊二老爺根本就沒再找林家商議,而是直接下通知了,齊家要讓妾室生兒子了,實在是等不起了。

  齊大奶奶進門三年沒有生下兒子,若是再不讓妾室生兒子,在齊瞬庭是獨子的情況下,齊家確實是頂不住了,這事就是拿出來說,林家也不占理。林老太爺早就說過,已到如此地步,庶長子既然免不了,那就把留子去母,把孩子攏在自己身邊來,怎麼著也得占了先機。

  林大老爺和林大爺也覺得這樣妥當,林大太太哪裡肯受這個氣,找到齊家門上跟齊二太太大戰一場,本來她想拉上林大奶奶助威的,林大奶奶早有準備,直接抱恙在床,病的下不了床,林大太太也不好拖著兒媳婦上陣。

  齊家早有準備,齊二老爺是男人雖然沒有親自上陣,卻是把齊二太太叮囑一番,又把傑大太太叫過來,一番吵鬧下來,兩家幾乎算是撕破臉。齊二太太當時就說了,本來想買個婢妾進門就好,生下孩子讓齊大奶奶撫養,但親家既然如此不省事,那齊家就正經納個二房來,生了兒子就由齊二太太撫養,齊大奶奶看都別想看一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