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簫清和上的第三個長摺子,前頭兩個,一回是表揚,二回是無視,到第三回天熙皇帝把簫清和叫宮罵了一頓。先不說現在太平盛世,他就烏鴉嘴說有戰事,大珠開國以來的規矩,駙馬不議政,任用駙馬為將領,這是哪門子道理。

  簫清和卻是力爭,說了任用衛策的種種好處,駙馬不議政又沒有寫到大珠法里。再者只是臨危受命而己,哪裡不行了。天熙皇帝聽到臨危受命就有點煩了,也跟著簫清和說,直接讓他回翰林院,一個文官就少摻和武官的事。

  第173章

  簫清和挨了一頓罵,回到翰林院後並沒有被同僚排擠,相反的眾人待他的態度還更好了。皇帝罵你那是看得起你,若是真覺得十分厭煩,就直接消滅,還連帶著九族。更的是簫清和御前說話的時候真不少,除了這回覲見外,有時候天熙皇帝還會把簫清召進宮裡談談人生,談談理想。

  跟他同期的狀元,榜眼,除了瓊林宴上跟天熙皇帝搭過一回話後,一年多過去了,連見天顏的機會都沒有。對比一下眾人都覺得這位探花郎很得天熙皇帝喜歡,若是真不喜歡,消滅是誇張了點,但大可以丟到一邊不理會。還浪費口舌去罵你,糾正觀點與天家保持同步,這就是恩寵的表示了。

  “老爺回來了……”喬氏迎了上去,估摸著簫清和要回來了,她就在二門處等著。雖然成親的日子也不短了,但每每看到簫清和,喬氏都有一種做夢的感覺。當初喬家資助簫清和的時候,她對簫清和就十分有好感了,但那時候簫清和已經是舉人,她自知身份配不上。後來簫清和中了探花,她心中高興的同時,也是徹底死心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簫清和突然來喬家提親,要娶她為妻。全家震驚,喬老爺向簫清和確認了三次,是娶妻不是納妾,簫清和確認了,喬老爺這才答應了親事,她心中的震驚就更是可想而知,她根本就不敢相信,簫清和會在中了探花之後娶她。

  簫清和臉上稍顯得疲憊,翰林院的事務並不算多,他頭痛的是天熙皇帝即使相信沿海還有戰事,也不相信會來的這麼快。慢慢的組建海軍打造戰船若是正常情況下肯定使得,但沿海的局勢要比天熙皇帝,或者說比沿海官員的奏摺上寫的嚴重得多。

  軍隊的建立,以及打造戰船這種大型活動,中間有許多油水。拖的時間越長,官員們越有撈頭,再加上大珠許久沒有戰事,打退了一回,就覺得天威所在,沒有賊人來犯,殊不如戰事就在眼前,官員們被利益蒙了眼,根本就看不到。

  “老爺這幾天在書房裡日夜看卷宗,著實辛苦了,今天就歇歇吧。”喬氏一邊幫簫清和脫官服,一邊輕聲嘆著簫清和,簫清和每天回家後就是埋頭書房苦讀,一個人房中寂寞之類的倒是小事,只是簫清和這樣的用,身體怕要拖垮了。

  簫清和揉揉太陽穴,道:“哪裡能歇的,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對於許多文官來說,打仗是武官的事,他們只要負責打麻煩就好了,就從來沒有想過,打仗是百姓的事,將會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骨肉分離,只要自家朱門秀的就可以了。

  喬氏不敢再勸,只是道:“老爺外頭累一天,總要先吃了飯。”

  “嗯,吃飯,不吃飯哪裡來的力氣。”簫清和說著,又道:“我要看到很晚,你不用等我,就先睡下,記得讓廚房給留下宵夜。”

  “那我給老爺送了宵夜再睡。”喬氏說著。

  簫清和看看喬氏,道:“實在太辛苦你了。”

  “看老爺說的,有什麼辛苦的。”喬氏笑著說。

  夫妻倆一起吃了飯,簫清和就去了書房,書生談兵雖然多是紙上談兵,但就是想紙上談談,那也得大量的資料。簫清和從兵部尋來許多卷宗,除了海軍的還有陸軍的,去年海戰的戰報兵部整理了一份,簫清和又根據兵部提供的資料自己整理了一份。

  大珠兵力值,武器值,敵方的兵力值,武器值,以及一年多之後兩方數值會發生的變故。簫清和在沒有考上探花之前,也是全心力在四書五經上,突然間研究這些,他也覺得吃力的很。

  月亮掛梢頭,連看了兩個時辰,簫清和也覺得累了,把卷宗放到一邊。簫清和在書房走了走,天熙皇帝賞的宅院實在不小,簫清和的書房收拾的非常寬敞。也是與簫清和生活能力太渣有關係,看卷宗的桌子,全部都是卷宗,筆墨紙硯任何東西都不在上頭,就怕簫清和一個小心灑在上頭了。

  筆墨紙硯擺在另一張桌子上,簫清和在屋裡走了幾步,舒散一下筋骨。輕輕吁了口氣,卻沒有繼續看卷宗,只是走到另外一張書桌前,筆墨紙都好的,硯台也擺的好好,簫清和不敢親自磨墨,便把外頭當值的小廝叫進來。

  小廝磨好墨,又幫著把紙壓好,簫清和提起筆來,看著眼前的宣紙卻突然怔了一下,手裡握著筆,卻似乎不知道要如何下筆了,直到旁邊小廝提醒,毛筆上的墨汁滴到了宣紙上,要給簫清和另外換一張。

  “不用了,這樣也很好。”簫清和說著,這回下筆再沒猶豫,提筆寫了個忠字。簫清和書法是天熙皇帝都很喜歡的,筆力強勁有力,與他的性格脾氣完全相反。

  小廝看簫清和寫完,就幫著換紙,寫好的一張就放在旁邊。簫清和起筆要寫第二個字,剛寫了一個竹字頭,外頭傳來喬氏的聲音:“老爺,夜宵好了。”

  簫清和聽到喬氏的聲音,握筆的手頓了一下,沒繼續寫下去,只是把筆放到一邊。起身去迎喬氏,結果走的時候卻不小心碰到了桌子,紅木家俱真材實料,自然厚實的很,桌子沒啥問題,簫清和的腿就有點問題了。

  喬氏連忙把托盤放桌子上,上前問著:“老爺,碰到哪裡沒有?”

  簫清和呲著牙,揮手道:“沒事,沒事,有點疼而己。”

  “去拿藥酒來。”喬氏吩咐著小廝,簫清和身體很嬌貴,輕輕碰了一下就是紅紫一塊,還是拿藥酒擦擦比較好。

  簫清和並沒有阻攔,只是看看托盤裡的食物,全是甜食,十分對他胃口。喬氏連忙幫著拿筷子端碗,最安全的就是餵到簫清和嘴裡,不然弄不好就要灑在衣服上。

  “我自己來就好了。”簫清和接過筷子說著,點心三兩口吃了,又把一碗甜點吃完。

  喬氏把碗筷收了,小廝拿來藥酒,簫清和掀開衣服,果然紫了一塊,喬氏一邊給簫清和上藥,一邊道:“老爺也不要太辛苦。”

  “得償所願,何來辛苦之說。”簫清和有幾分嘆氣的說著,卻是看向喬氏道:“倒是你,現在看著當了探花夫人十分風光,其實卻是辛苦操勞。”

  喬氏聽得笑著道:“我能嫁老爺為妻,余願足己。”

  簫清和看著喬氏,輕輕嘆了口氣,等到喬氏給他上完藥,便道:“時侯不早了,你去歇著吧,我還要一會。”

  “嗯,老爺千萬別太辛苦了。”喬氏說著,便端起托盤出門去了。

  十一月初,羅二老爺一家結束三年外放回京城,羅二老爺,羅二太太沒啥變化,倒是當年還年幼的羅六爺此時也到了議親的年齡。按照羅二太太想的,羅六爺也到了議親的年齡,就是羅二老爺再外放她也不跟著,想留在京城給羅六爺說親事。

  一別三年,羅家變故卻是天翻地覆,羅大太太擺酒設宴給羅二老爺一家接風洗塵。先給鄭王府下了貼,在外頭玩了大半年謝衡和羅素因為過年的關係也回了京城,順道又把謝潛夫妻,孫兒都叫上。又給羅氏和胡大爺下貼,讓他們抱著孩子過來,這回羅家是真的大團圓了,一個不少,一個不缺。

  酒宴擺在後花園裡,男女兩席坐落,羅大太太引見大房新添人口與羅二太太認得。虞秋荻自然是認得,唐氏也認得,簫雲靈和舞陽縣主,只是信上曉的,此時是正式拜見。至於和離的林氏,羅二太太何其聰明,提都不提一句。

  給侄媳婦和侄孫的見面禮,羅二太太早就備好的,養在羅老太太身邊的欣姐兒,雖然與嫡母有幾分生疏了,不過羅老太太教了這幾年,自然曉得與嫡母親近。

  羅老太爺是滿心歡喜,看著席間兒孫道:“好,我們一家也終於團圓了。”

  吃酒聽曲,眾人都十人盡幸,羅素不禁問起羅二老爺將來的打算。羅二老爺是捐官出身,不是科舉出來的,根不正苗不紅,雖然有侯府當依靠,到正四品也就到頭了,再想往上就不是熬資歷的事了,羅二老爺接下來要麼就是繼續外往,要麼就當個相對清閒的京官。

  “趁著現在還能跑動,我想再往外走幾年。”羅二老爺說著,外放的官職雖然辛苦,但總是有些實權在手,若是現在就回京,那就等到提前退休了。

  羅素笑著點頭道:“也是,不過別往北方走,那邊不太平,往南走走倒是不錯。”往北就是青陽,海口,江寧一帶,戰事隨時都有可能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