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吃點兒東西,才有力氣張羅奔忙。」小冬夾了兩塊熱糕給她。
五公主並不比小冬大多少,可是現在看來,她卻顯得比小冬要滄桑得太多太多了。
她的遭際著實令人嘆息。原本是天之驕女,以美貌和才學聞名京城。可先是得了人人聞之色變的重病,和心儀的人不能相偕白頭,出嫁後喪夫,接著又因為要墮下腹中骨肉誤服虎狼之藥,損了身體,遷入道觀,日子清苦寂寞。
現在……又遇到明貴妃參與謀逆這樣的禍事。
皇帝沒有追究這個女兒的罪責,可是五公主卻不能對親手母親不聞不問。
換了是自己,身在逆境承受這一連串的打擊,自己能有她這樣堅強嗎?小冬不知道。
五公主安靜的吃下小冬放在她面前的食物。大概在道觀里的日子還算平靜,五公主倒不象以前那樣瘦,只是突然遭遇了這樣的事,氣色並不好看。看她吃的差不多,桌子撤了下去,這次端來的才是清茶。
小冬並沒有兜圈子打太極,她坦率直接地說:「五姐姐要想要求我幫忙,我沒辦法幫你。若是想見我父親,他現在也不在府中。」
不用解釋更多,比如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和敏感性,安王和趙呂的立場,皇帝和一皇子的決心,這些都不用說,五公主心裡也明白。連太后都不沾手,小冬又算是哪根蔥?五公主並不意外她十分平靜。
「我知道,其實今天我本就不該來,這一來反而讓你讓安王叔都為難了。」
牽扯到皇權爭鬥即使是父子,夫妻、兄弟這也都沒有什麼情分可講。當初景郡王和皇帝的關係怎麼樣?二皇子還是親生兒子呢不是一樣事敗身死?何況明貴妃。
「我母妃她,一直不服氣。論才、論貌她覺得哪樣她都勝過先前李皇后,可是偏偏讓李皇后壓在頭上,她嚮往的是聖德太后那樣的風光,母儀天下,說一不二,連皇帝都要看她的臉色行事。可是這麼多年她還不明白麼?聖德太后是風光過,可眼下是什麼下場?」,
「她以前總說我不是個兒子,要不然她就是另一番境況了。現在我也覺得她說得對,如果我是個兒子,肯定有別的辦法,不會眼睜睜著看她一條死路走到黑。」
「其實我六歲那一年,母妃曾經又懷過,那是個男孩兒,可是因為皇后下了手,沒能保得住。如果生下來也是她的倚靠。」
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明貴妃變成現在這樣怎麼能是五公主的錯?就算五公主不是兒子不能替她爭一爭那個至高的位置可這又不是五公主能決定的。
「母妃和皇后有著殺子之仇,可是見了她還得恭恭敬敬的行禮問安。在那以前,她好象還沒有那麼執著。是從那以後她才變得越來越厲害,一個人夜裡不睡,坐在那裡一動不動,能一直坐到天明。我曾經希望姨母能勸一勸她,可是母親她已經什麼都聽不進去了,後來……」
「 誰?」五公主看她一眼:「我的姨母,你也知道。」
小冬忽然間明白過來。安王說明夫人現在在道觀中。而五公主也是在道觀中,難不成這說的其實是同家道觀?
「姨母原想去離開京城去別處的,她有積蓄田產,生計並不發愁。可是她對京城之外的地方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反倒是京城更安全一些。反正認識她的人不多,她整日在觀中也不出門,不虞有人認出她來。」
「即使有人認出來只怕也會當沒看到。平白無故用不著和安王府過不去。」
真是想不到。明夫人倒是能守得住這種寂寞過日子。倘若明貴妃也這樣,五公主就不會有今天的憂慮了。
小冬想安慰她兩句,外面有人來回稟:「郡主,沈大人來了。」
小冬一怔。
沈靜怎麼這會兒來了?五公主還在這裡是巧合?總不會是刻意吧?小冬頓時頭疼起來。這二位怎麼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時候一塊兒來?
五公主忽然站起身來朝小冬盈盈一拜:「小冬妹妹,我想見他一面,求你成全。」
這叫什麼事,難道沈靜也是知道了五公主的消息,特意趕來的?要不然這一前一後的還在這個節骨眼上。
她不出聲,五公主哀懇說:「我不會強求什麼,只是想和他說兩句話。」
事到如今她還能強求什麼?
沈靜不是不碩大局的人。可是這會兒他還過來,小冬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這兩個人都不是不聰明的可是一個情字和你是不是聰明沒什麼關係。這兩個人總是有緣無份只能遙遙相望。
當初男未娶女未嫁時就已經不可能。現在一個寡居一個使君有婦。縱然見面又能說此什麼呢?五公主這會兒也明白過來了,這件事沒有人能幫得了她。
皇帝與一皇子是鐵了心要將這股勢力連根拔起,受牽連的人不少,其他人躲都躲不及,沈靜前途遠大,身後還有一大家子人,絕不會犯傻攪進這種事情裡頭。
「我問問看他的意思。」小冬這就算答應了。沈靜的意思呢?這還用問麼。他要是看到五公主的車駕在門口有心想避開可以乾脆不進來。但他知道五公主在還是進來了。
再理智的人也有不理智的時候。外面又下起雨來都說春雨貴如油可是今年的春雨就象扯不斷的線一天一天的下著總不見天放晴。廊下門邊擱著一把傘應該是沈靜進屋時放在那裡的。青灰的傘面上面繪著白梅。傘上還沾著點點雨珠。果然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物件。沈靜當年的神童、才子之名雖然漸漸淡去了但是他總在細微處遇別人有此不一樣。
五公主並不比小冬大多少,可是現在看來,她卻顯得比小冬要滄桑得太多太多了。
她的遭際著實令人嘆息。原本是天之驕女,以美貌和才學聞名京城。可先是得了人人聞之色變的重病,和心儀的人不能相偕白頭,出嫁後喪夫,接著又因為要墮下腹中骨肉誤服虎狼之藥,損了身體,遷入道觀,日子清苦寂寞。
現在……又遇到明貴妃參與謀逆這樣的禍事。
皇帝沒有追究這個女兒的罪責,可是五公主卻不能對親手母親不聞不問。
換了是自己,身在逆境承受這一連串的打擊,自己能有她這樣堅強嗎?小冬不知道。
五公主安靜的吃下小冬放在她面前的食物。大概在道觀里的日子還算平靜,五公主倒不象以前那樣瘦,只是突然遭遇了這樣的事,氣色並不好看。看她吃的差不多,桌子撤了下去,這次端來的才是清茶。
小冬並沒有兜圈子打太極,她坦率直接地說:「五姐姐要想要求我幫忙,我沒辦法幫你。若是想見我父親,他現在也不在府中。」
不用解釋更多,比如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和敏感性,安王和趙呂的立場,皇帝和一皇子的決心,這些都不用說,五公主心裡也明白。連太后都不沾手,小冬又算是哪根蔥?五公主並不意外她十分平靜。
「我知道,其實今天我本就不該來,這一來反而讓你讓安王叔都為難了。」
牽扯到皇權爭鬥即使是父子,夫妻、兄弟這也都沒有什麼情分可講。當初景郡王和皇帝的關係怎麼樣?二皇子還是親生兒子呢不是一樣事敗身死?何況明貴妃。
「我母妃她,一直不服氣。論才、論貌她覺得哪樣她都勝過先前李皇后,可是偏偏讓李皇后壓在頭上,她嚮往的是聖德太后那樣的風光,母儀天下,說一不二,連皇帝都要看她的臉色行事。可是這麼多年她還不明白麼?聖德太后是風光過,可眼下是什麼下場?」,
「她以前總說我不是個兒子,要不然她就是另一番境況了。現在我也覺得她說得對,如果我是個兒子,肯定有別的辦法,不會眼睜睜著看她一條死路走到黑。」
「其實我六歲那一年,母妃曾經又懷過,那是個男孩兒,可是因為皇后下了手,沒能保得住。如果生下來也是她的倚靠。」
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明貴妃變成現在這樣怎麼能是五公主的錯?就算五公主不是兒子不能替她爭一爭那個至高的位置可這又不是五公主能決定的。
「母妃和皇后有著殺子之仇,可是見了她還得恭恭敬敬的行禮問安。在那以前,她好象還沒有那麼執著。是從那以後她才變得越來越厲害,一個人夜裡不睡,坐在那裡一動不動,能一直坐到天明。我曾經希望姨母能勸一勸她,可是母親她已經什麼都聽不進去了,後來……」
「 誰?」五公主看她一眼:「我的姨母,你也知道。」
小冬忽然間明白過來。安王說明夫人現在在道觀中。而五公主也是在道觀中,難不成這說的其實是同家道觀?
「姨母原想去離開京城去別處的,她有積蓄田產,生計並不發愁。可是她對京城之外的地方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反倒是京城更安全一些。反正認識她的人不多,她整日在觀中也不出門,不虞有人認出她來。」
「即使有人認出來只怕也會當沒看到。平白無故用不著和安王府過不去。」
真是想不到。明夫人倒是能守得住這種寂寞過日子。倘若明貴妃也這樣,五公主就不會有今天的憂慮了。
小冬想安慰她兩句,外面有人來回稟:「郡主,沈大人來了。」
小冬一怔。
沈靜怎麼這會兒來了?五公主還在這裡是巧合?總不會是刻意吧?小冬頓時頭疼起來。這二位怎麼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時候一塊兒來?
五公主忽然站起身來朝小冬盈盈一拜:「小冬妹妹,我想見他一面,求你成全。」
這叫什麼事,難道沈靜也是知道了五公主的消息,特意趕來的?要不然這一前一後的還在這個節骨眼上。
她不出聲,五公主哀懇說:「我不會強求什麼,只是想和他說兩句話。」
事到如今她還能強求什麼?
沈靜不是不碩大局的人。可是這會兒他還過來,小冬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這兩個人都不是不聰明的可是一個情字和你是不是聰明沒什麼關係。這兩個人總是有緣無份只能遙遙相望。
當初男未娶女未嫁時就已經不可能。現在一個寡居一個使君有婦。縱然見面又能說此什麼呢?五公主這會兒也明白過來了,這件事沒有人能幫得了她。
皇帝與一皇子是鐵了心要將這股勢力連根拔起,受牽連的人不少,其他人躲都躲不及,沈靜前途遠大,身後還有一大家子人,絕不會犯傻攪進這種事情裡頭。
「我問問看他的意思。」小冬這就算答應了。沈靜的意思呢?這還用問麼。他要是看到五公主的車駕在門口有心想避開可以乾脆不進來。但他知道五公主在還是進來了。
再理智的人也有不理智的時候。外面又下起雨來都說春雨貴如油可是今年的春雨就象扯不斷的線一天一天的下著總不見天放晴。廊下門邊擱著一把傘應該是沈靜進屋時放在那裡的。青灰的傘面上面繪著白梅。傘上還沾著點點雨珠。果然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物件。沈靜當年的神童、才子之名雖然漸漸淡去了但是他總在細微處遇別人有此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