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便是連那擔了籮筐賣菜的也接過,鄉下泥腿一大早城門開了擔菜進來賣,串過小巷子,摸得幾個錢,還留下一把菜來,只一想起那時候的光景,她就心頭作嘔。
真要再落到那個田地,倒不如一根繩子吊死了算,細論得起來,趕了她出去的,一個是鄭夫人,一個就是明潼了,若把這事兒栽在她身上,由著鄭夫人鬧,她這兩樣仇就算都報了。
這個孩兒自落地,一刻也沒在她身邊呆過,若說對他有甚個寄望,全是指望著他往後大了能帶得日子好些,眼看著因他都要逃出去過餓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了,她還有甚個狠不下心來。
楊婆子看見女兒面上幾番變色,咬牙指指這床這桌:“你看看,洋紅毯子也鋪得,描銀櫃兒也用得,我看你要真怕也不必逃,乾脆死了就是,那日子,我可再不想過了。”
徐娘半老,尤有幾分姿色,楊惜惜陪客,楊婆子也陪過,真到那般境地了,還要個什麼廉恥,切下來稱斤兩也賣不出一碗豆花錢來。
楊惜惜才剛得著鄭夫人的叮囑,明潼要是差人來抱孩子,她就得跟了去看,這便是心裡疑她,只要把事兒全推在明潼身上,鄭夫人必不敢發作,把這怨結得深了,她在裡頭可不得利。
楊婆子見女兒定了心,伸手拍一拍她,她帶了個油紙包來,裡頭包了炸火晶柿子,只這時節才有,兩人落魄的時候,連著饞一口柿子都不得,才攀上鄭衍時,恨不得把那時候缺過的吃全再吃一回,買了一鍋炸柿子來,吃著膩得要吐。
這味兒一聞,楊惜惜伸手拿過不,殼兒炸的脆,裡頭是軟爛爛的柿子肉,她咬了一口,嚼兩口便覺得咽不下去,托在手帕裡頭吐出來,原來饞成那樣子,只記得這東西味兒多好,這時候再吃竟嫌它太甜,把這東西一擱:“娘教教我,要怎麼動手。”
楊婆子笑一回:“這事兒有一有二才有三,你只說抱了請安,她頭一日不見還有第二日,第二日不見還有第三日,你且不急,等她肯開了門受禮,你再等上幾回。”說著又嘆氣:“要是孩子大些,她那兒有甚吃的喝的,你要點來,拌了耗子藥,怎麼也賴不到你身上。”
楊惜惜捂了口,楊婆子捏了她的皮子擰一下:“你這些日子妝也得妝著寶愛他,露出一點來咱們這事兒就成不了。”
楊婆子教了女兒,可這事兒卻沒這麼容易成,楊惜惜心裡到底膽怯,若不然也不會先想著要逃,她夜裡翻來翻去睡不著覺,既狠不下心來,又怕叫人識破。
孩子生的丑,縱丫頭婆子不敢說,幾個通房哪有不說的,楊惜惜獨得了頭一份,這些通房原本就又恨又妒,白日裡見著幾個妾伸頭縮腦的看過來,隱約聽見幾句耳語,便當有人識破了,唬得她心口“撲撲”直跳。心裡想著叫人識破再沒活路可走了,乾脆硬下心腸來。
鄭夫人那兒她是見天的去獻殷勤的,這一日過去,便說要抱了孩子去給明潼請安:“到底是他嫡母,雖還小也得常常叫她見一見。”
這句話才說出口,就讓鄭夫人罵了回來:“你這腦子是叫針扎了?她是嫡母,我難道不是她婆母不成?你見著她甚時候來請過安?”
打發個丫頭來,就算是問過安了,原來沒病之前,總還隔得三五日來一回,自病好了回到家,腳都沒邁進西院裡來,眼睛裡只當瞧不見鄭夫人跟鄭衍兩個。
鄭衍瞧見她原來就氣怯,趁著她病,想娶了她妹妹,紀氏翻臉不認人,顏連章那封信他又沒捏在手裡,還簽下契來,這事兒再不敢告訴了鄭夫人,只避開了明潼走,她既好了,這東西自然是在她手裡頭了。
楊惜惜叫鄭夫人一通罵,正垂了臉不知如何是好,偏鄭衍一隻腳邁進來,聽了半半截兒,問了一聲,聽說是楊惜惜要抱了孩子去請安,倒應了一聲:“這是好事兒,叫她去就是了。”
鄭夫人險叫兒子氣的一口氣兒提不上來,指了他便道:“你媳婦何曾來給我請過安的,到叫這孩子給她請安去。”
鄭衍破天荒在親娘跟前替明潼說了許多好話:“她一向病著,過來還怕把病氣過了來,總歸她是嫡母,該行的禮數也得行。”不敢說把家裡賺錢的產業全給了慧哥兒,往後一家子要看明潼的臉色過活不說,生下來這兩個小的,也得從她手指fèng裡頭接吃的。
鄭夫人氣的摔了兩個杯子,鄭衍卻頭一回幫起明潼來,叫楊惜惜抱了孩子過去:“她也抬了妾了,到底不算妒忌,給她請個安也是該當的。”
楊惜惜眼角眉梢都是笑,點了頭道:“該的該的,我一向不曾去給姐姐請安,心裡頭總過意不去,很該在她跟前磕幾個頭。”
真箇抱了孩子,往東院裡去,明潼卻不見她,知道她來冷笑一聲,都不叫她進院門:“髒了我這塊地方。”楊惜惜在外頭行的事,她知道的一清二楚,就連楊婆子上了幾回門,她也數得出一二來,看著這對母女耍花槍,她卻實不願意搭理,著手把酒廠辦起來,這回用的卻是她的嫁妝錢,還把酒坊里的管事調了過去。
再有個半年,該有的生意俱都換過一道手,跟鄭衍也沒甚好言語的,只慧哥兒難辦,怎麼才能把慧哥兒帶回家去教養。
楊惜惜吃了閉門羹,卻半點也不惱,明潼要是客客氣氣迎了她進去才古怪,一天不成就兩天,總能叫她開門,只要進得去東院,她才能把這事兒栽到她頭上去。
秋雨一落,就進了十月里,楊惜惜借著要送寒衣的名頭請了母親進來,把五色彩帛做的衣裳冠帽拿出來給她:“這是我給爹做的,娘帶回去燒化了,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母女兩個這些年都不曾替亡故的夫君父親送寒衣了,這會兒拿了做筏子,楊夫人伸手接過來翻看:“還是你心裡掛著你爹。”
丫頭上茶的上茶,送點心的送點心,眼見著沒人,楊惜惜急了:“她分明就是個鐵桶,水油潑不進的,這主意不成。”
楊婆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你原說過她也曾賜下食來,你下廚房做得些給她送去,她必不會吃,若是還打發回來,你就吃了,只說是太太賞回給你,別個要嘲要笑也由得她去,你只管吃,到送了酪去,再打發回來,就給那小子吃。”
她一面說一面從袖籠裡頭摸出一個白紙包來:“這一點點,盡夠了。”
楊惜惜第二日就做了炸柿子去,丫頭一拿進去,明潼就皺得眉頭:“她這是去過廚房問過了?”
她這一向常愛吃些街面上的小吃,豆花蒸餃蔥肉餅,換著花樣送上來給她吃,楊惜惜要不是問過了,怎麼也不會送上這個來。
明潼翻了一頁帳:“退下去,叫孫姨娘留神看看,她打的是甚個主意。”孫姨娘就是竹桃兒了。
小篆把這餅子收下去,應得一聲是,這碟子柿子餅,連廚房裡上灶的都不吃,全賞給了打雜的婆子丫頭,楊惜惜半點兒沒能沾著。
☆、第415章 甜鹹湯圓
寒衣節將至,因著黃氏新喪,家裡要大祭一回,明沅跟徐蘊宜兩個主事,早早辦下了冥衣、靴鞋、席帽,只等著當天燒化。
徐蘊宜把進門前裁的那一套衣裳裙衫俱拿出來,這一份是專做給黃氏,孝敬婆母的,黃氏沒能穿上,便想著把這些燒了給她。
便是這一套衣裳又惹出事來,黃氏的喪事辦妥了,老嬤嬤自個兒去請了回鄉,她是黃氏跟前有臉面的人,年也老邁,守著空屋也沒個意思,只求了紀舜華也給她一張黃氏的小像,叫她在家中好替黃氏上上香。
曾氏臉面還是要的,黃氏辦喪時也有娘家親戚過來,雖遠了,也還是紀舜華的舅家,黃氏的嫁妝她不好動,卻知道全由著徐蘊宜收起來了,死人的東西動不得,活人卻好調弄。
自老太太去後,一年比一年的節衣縮食,臘八舍的粥也越來越少,去歲還八樣黍米一樣一袋的舍,到得今歲,連這上頭都要削去些,再往後倒不如不舍。
既要有積善之家的名頭,卻又拿不出這份銀子來,曾氏的日子過得尚且不如紀老太太在世時候,那會兒她一天早膳還有黃氏幫著張羅出七八樣菜來,這會兒也不過是把大鍋里的粥盛到小銚子裡頭,當作是細心煮的送了上來,米花兒都爆不開,算得甚個精吃。
要有臉有面,可不得銀子撐起來,原來家裡重陽哪一回不是九花山子滿園子堆著,如今只能在堂前園裡堆上些,說是花架子也還湊合。
眼看著顏家這個就是個只吃不吐的主,曾氏也不敢敲打了她,讓她摸出銀子來貼補家用,自然把主意打到了徐蘊宜的身上,她進門出得這樣大事,天然矮了三分,新媳婦哪個不想著討婆母的喜歡,她倒生生把婆母給氣死了,送葬了黃氏,曾氏便把她叫了來。
“你心裡也別過意不去,老大媳婦病了這許多年,也非為著生你的氣。”曾氏靠在榻上,丫頭跪了替她捶腿,托得茶盅兒啜飲一口,一手撐了頭,懶洋洋抬眼兒掃過徐蘊宜。
死了婆母是一樁,夜裡小夫妻分床而睡,紀舜華能起來守靈的時候守著夜夜不離,等發送出去,他又替黃氏抄起經來。
在外頭深情厚意算得甚,黃氏才進門的時候,不也妝乖騙住了老大,揭下面具都是一個樣兒,她比黃氏還更差些,連個能撐腰的丈夫都沒有。
徐蘊宜吸一口氣,她自家也知道名頭再不好聽,可曾氏打的主意,她心裡也明白,嬤嬤走的時候千叮萬囑,涕淚橫流,哭著黃氏這輩子命有多苦,又說起曾氏怎麼磨搓她的。
這些話紀舜華不止聽了一次,頭回聽著憐惜母親,聽的多了便也覺得厭煩,到黃氏死了再聽,心底怎麼不酸。
曾氏就覷著這個空,先哄住她,顯著看重她,把管家的事拋給她去,哪知道徐蘊宜竟不接口,垂了臉兒陪坐了,半晌才答一句:“祖母言重了,太太身上不好,我早就知道,只恨沒能早些盡孝。”
輕飄飄揭了過去,這個名頭一旦認下,就再甩不脫了,要說厲害,徐家沒遭難的時候,徐夫人可不比誰都厲害,可再厲害有甚用,一朝大廈傾,往日那點手段再沒用處。
徐蘊宜心裡明白只不接口,只你八風不動了,她才無機可乘,聽著曾氏話里繞來繞去,明著褒來暗著貶,她只不接口。
曾氏說得幾句,就覺著這個新媳婦滑不溜手,拿捏不住,乾脆把香餌拋出來:“我原還怕你面嫩,諸多事情管不得,這喪事一辦,你倒是個能幹的,這家原是你婆婆當著,她這春秋正好偏撒了手,這擔子,且得落到你身上。”
徐蘊宜嘴唇一抿,作惶恐的模樣來:“這怎麼敢,前頭還有嫂嫂呢,嫂嫂聰明才智多勝於我,有她在前頭,祖母提這話臊也臊死我了。”
真要再落到那個田地,倒不如一根繩子吊死了算,細論得起來,趕了她出去的,一個是鄭夫人,一個就是明潼了,若把這事兒栽在她身上,由著鄭夫人鬧,她這兩樣仇就算都報了。
這個孩兒自落地,一刻也沒在她身邊呆過,若說對他有甚個寄望,全是指望著他往後大了能帶得日子好些,眼看著因他都要逃出去過餓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了,她還有甚個狠不下心來。
楊婆子看見女兒面上幾番變色,咬牙指指這床這桌:“你看看,洋紅毯子也鋪得,描銀櫃兒也用得,我看你要真怕也不必逃,乾脆死了就是,那日子,我可再不想過了。”
徐娘半老,尤有幾分姿色,楊惜惜陪客,楊婆子也陪過,真到那般境地了,還要個什麼廉恥,切下來稱斤兩也賣不出一碗豆花錢來。
楊惜惜才剛得著鄭夫人的叮囑,明潼要是差人來抱孩子,她就得跟了去看,這便是心裡疑她,只要把事兒全推在明潼身上,鄭夫人必不敢發作,把這怨結得深了,她在裡頭可不得利。
楊婆子見女兒定了心,伸手拍一拍她,她帶了個油紙包來,裡頭包了炸火晶柿子,只這時節才有,兩人落魄的時候,連著饞一口柿子都不得,才攀上鄭衍時,恨不得把那時候缺過的吃全再吃一回,買了一鍋炸柿子來,吃著膩得要吐。
這味兒一聞,楊惜惜伸手拿過不,殼兒炸的脆,裡頭是軟爛爛的柿子肉,她咬了一口,嚼兩口便覺得咽不下去,托在手帕裡頭吐出來,原來饞成那樣子,只記得這東西味兒多好,這時候再吃竟嫌它太甜,把這東西一擱:“娘教教我,要怎麼動手。”
楊婆子笑一回:“這事兒有一有二才有三,你只說抱了請安,她頭一日不見還有第二日,第二日不見還有第三日,你且不急,等她肯開了門受禮,你再等上幾回。”說著又嘆氣:“要是孩子大些,她那兒有甚吃的喝的,你要點來,拌了耗子藥,怎麼也賴不到你身上。”
楊惜惜捂了口,楊婆子捏了她的皮子擰一下:“你這些日子妝也得妝著寶愛他,露出一點來咱們這事兒就成不了。”
楊婆子教了女兒,可這事兒卻沒這麼容易成,楊惜惜心裡到底膽怯,若不然也不會先想著要逃,她夜裡翻來翻去睡不著覺,既狠不下心來,又怕叫人識破。
孩子生的丑,縱丫頭婆子不敢說,幾個通房哪有不說的,楊惜惜獨得了頭一份,這些通房原本就又恨又妒,白日裡見著幾個妾伸頭縮腦的看過來,隱約聽見幾句耳語,便當有人識破了,唬得她心口“撲撲”直跳。心裡想著叫人識破再沒活路可走了,乾脆硬下心腸來。
鄭夫人那兒她是見天的去獻殷勤的,這一日過去,便說要抱了孩子去給明潼請安:“到底是他嫡母,雖還小也得常常叫她見一見。”
這句話才說出口,就讓鄭夫人罵了回來:“你這腦子是叫針扎了?她是嫡母,我難道不是她婆母不成?你見著她甚時候來請過安?”
打發個丫頭來,就算是問過安了,原來沒病之前,總還隔得三五日來一回,自病好了回到家,腳都沒邁進西院裡來,眼睛裡只當瞧不見鄭夫人跟鄭衍兩個。
鄭衍瞧見她原來就氣怯,趁著她病,想娶了她妹妹,紀氏翻臉不認人,顏連章那封信他又沒捏在手裡,還簽下契來,這事兒再不敢告訴了鄭夫人,只避開了明潼走,她既好了,這東西自然是在她手裡頭了。
楊惜惜叫鄭夫人一通罵,正垂了臉不知如何是好,偏鄭衍一隻腳邁進來,聽了半半截兒,問了一聲,聽說是楊惜惜要抱了孩子去請安,倒應了一聲:“這是好事兒,叫她去就是了。”
鄭夫人險叫兒子氣的一口氣兒提不上來,指了他便道:“你媳婦何曾來給我請過安的,到叫這孩子給她請安去。”
鄭衍破天荒在親娘跟前替明潼說了許多好話:“她一向病著,過來還怕把病氣過了來,總歸她是嫡母,該行的禮數也得行。”不敢說把家裡賺錢的產業全給了慧哥兒,往後一家子要看明潼的臉色過活不說,生下來這兩個小的,也得從她手指fèng裡頭接吃的。
鄭夫人氣的摔了兩個杯子,鄭衍卻頭一回幫起明潼來,叫楊惜惜抱了孩子過去:“她也抬了妾了,到底不算妒忌,給她請個安也是該當的。”
楊惜惜眼角眉梢都是笑,點了頭道:“該的該的,我一向不曾去給姐姐請安,心裡頭總過意不去,很該在她跟前磕幾個頭。”
真箇抱了孩子,往東院裡去,明潼卻不見她,知道她來冷笑一聲,都不叫她進院門:“髒了我這塊地方。”楊惜惜在外頭行的事,她知道的一清二楚,就連楊婆子上了幾回門,她也數得出一二來,看著這對母女耍花槍,她卻實不願意搭理,著手把酒廠辦起來,這回用的卻是她的嫁妝錢,還把酒坊里的管事調了過去。
再有個半年,該有的生意俱都換過一道手,跟鄭衍也沒甚好言語的,只慧哥兒難辦,怎麼才能把慧哥兒帶回家去教養。
楊惜惜吃了閉門羹,卻半點也不惱,明潼要是客客氣氣迎了她進去才古怪,一天不成就兩天,總能叫她開門,只要進得去東院,她才能把這事兒栽到她頭上去。
秋雨一落,就進了十月里,楊惜惜借著要送寒衣的名頭請了母親進來,把五色彩帛做的衣裳冠帽拿出來給她:“這是我給爹做的,娘帶回去燒化了,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母女兩個這些年都不曾替亡故的夫君父親送寒衣了,這會兒拿了做筏子,楊夫人伸手接過來翻看:“還是你心裡掛著你爹。”
丫頭上茶的上茶,送點心的送點心,眼見著沒人,楊惜惜急了:“她分明就是個鐵桶,水油潑不進的,這主意不成。”
楊婆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你原說過她也曾賜下食來,你下廚房做得些給她送去,她必不會吃,若是還打發回來,你就吃了,只說是太太賞回給你,別個要嘲要笑也由得她去,你只管吃,到送了酪去,再打發回來,就給那小子吃。”
她一面說一面從袖籠裡頭摸出一個白紙包來:“這一點點,盡夠了。”
楊惜惜第二日就做了炸柿子去,丫頭一拿進去,明潼就皺得眉頭:“她這是去過廚房問過了?”
她這一向常愛吃些街面上的小吃,豆花蒸餃蔥肉餅,換著花樣送上來給她吃,楊惜惜要不是問過了,怎麼也不會送上這個來。
明潼翻了一頁帳:“退下去,叫孫姨娘留神看看,她打的是甚個主意。”孫姨娘就是竹桃兒了。
小篆把這餅子收下去,應得一聲是,這碟子柿子餅,連廚房裡上灶的都不吃,全賞給了打雜的婆子丫頭,楊惜惜半點兒沒能沾著。
☆、第415章 甜鹹湯圓
寒衣節將至,因著黃氏新喪,家裡要大祭一回,明沅跟徐蘊宜兩個主事,早早辦下了冥衣、靴鞋、席帽,只等著當天燒化。
徐蘊宜把進門前裁的那一套衣裳裙衫俱拿出來,這一份是專做給黃氏,孝敬婆母的,黃氏沒能穿上,便想著把這些燒了給她。
便是這一套衣裳又惹出事來,黃氏的喪事辦妥了,老嬤嬤自個兒去請了回鄉,她是黃氏跟前有臉面的人,年也老邁,守著空屋也沒個意思,只求了紀舜華也給她一張黃氏的小像,叫她在家中好替黃氏上上香。
曾氏臉面還是要的,黃氏辦喪時也有娘家親戚過來,雖遠了,也還是紀舜華的舅家,黃氏的嫁妝她不好動,卻知道全由著徐蘊宜收起來了,死人的東西動不得,活人卻好調弄。
自老太太去後,一年比一年的節衣縮食,臘八舍的粥也越來越少,去歲還八樣黍米一樣一袋的舍,到得今歲,連這上頭都要削去些,再往後倒不如不舍。
既要有積善之家的名頭,卻又拿不出這份銀子來,曾氏的日子過得尚且不如紀老太太在世時候,那會兒她一天早膳還有黃氏幫著張羅出七八樣菜來,這會兒也不過是把大鍋里的粥盛到小銚子裡頭,當作是細心煮的送了上來,米花兒都爆不開,算得甚個精吃。
要有臉有面,可不得銀子撐起來,原來家裡重陽哪一回不是九花山子滿園子堆著,如今只能在堂前園裡堆上些,說是花架子也還湊合。
眼看著顏家這個就是個只吃不吐的主,曾氏也不敢敲打了她,讓她摸出銀子來貼補家用,自然把主意打到了徐蘊宜的身上,她進門出得這樣大事,天然矮了三分,新媳婦哪個不想著討婆母的喜歡,她倒生生把婆母給氣死了,送葬了黃氏,曾氏便把她叫了來。
“你心裡也別過意不去,老大媳婦病了這許多年,也非為著生你的氣。”曾氏靠在榻上,丫頭跪了替她捶腿,托得茶盅兒啜飲一口,一手撐了頭,懶洋洋抬眼兒掃過徐蘊宜。
死了婆母是一樁,夜裡小夫妻分床而睡,紀舜華能起來守靈的時候守著夜夜不離,等發送出去,他又替黃氏抄起經來。
在外頭深情厚意算得甚,黃氏才進門的時候,不也妝乖騙住了老大,揭下面具都是一個樣兒,她比黃氏還更差些,連個能撐腰的丈夫都沒有。
徐蘊宜吸一口氣,她自家也知道名頭再不好聽,可曾氏打的主意,她心裡也明白,嬤嬤走的時候千叮萬囑,涕淚橫流,哭著黃氏這輩子命有多苦,又說起曾氏怎麼磨搓她的。
這些話紀舜華不止聽了一次,頭回聽著憐惜母親,聽的多了便也覺得厭煩,到黃氏死了再聽,心底怎麼不酸。
曾氏就覷著這個空,先哄住她,顯著看重她,把管家的事拋給她去,哪知道徐蘊宜竟不接口,垂了臉兒陪坐了,半晌才答一句:“祖母言重了,太太身上不好,我早就知道,只恨沒能早些盡孝。”
輕飄飄揭了過去,這個名頭一旦認下,就再甩不脫了,要說厲害,徐家沒遭難的時候,徐夫人可不比誰都厲害,可再厲害有甚用,一朝大廈傾,往日那點手段再沒用處。
徐蘊宜心裡明白只不接口,只你八風不動了,她才無機可乘,聽著曾氏話里繞來繞去,明著褒來暗著貶,她只不接口。
曾氏說得幾句,就覺著這個新媳婦滑不溜手,拿捏不住,乾脆把香餌拋出來:“我原還怕你面嫩,諸多事情管不得,這喪事一辦,你倒是個能幹的,這家原是你婆婆當著,她這春秋正好偏撒了手,這擔子,且得落到你身上。”
徐蘊宜嘴唇一抿,作惶恐的模樣來:“這怎麼敢,前頭還有嫂嫂呢,嫂嫂聰明才智多勝於我,有她在前頭,祖母提這話臊也臊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