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親朋盡散、斷子絕孫!這就是一世榮華的代價!
“你今天不來找我,我也要去找你。”看著沉默不語的白瑞寧,白松石疲憊而無奈,“我起初雖沒去尋這地方,可心裡總是技癢,也想見識見識這三煞絕地的威力,所以後來你找我,我便應了,可心裡對這地方的威力還是不信,直到如意運勢初現……我想你去勸勸他,將他母親的遺骨起出,或許還來得及,他也能得到善終。”
去勸他?這三個字在白瑞寧腦子裡出現了僅一剎那,就被她全然否定。
“他不會聽的。”
縱然他會聽,他起出了林明秀的遺骨,可往後的日子,也不是他想過的了。
一直沒有說話的無思大師突然問道:“那三煞羅桓地之所在,是否只有白施主一人知道?”
白松石點了點頭。
白瑞寧離開白府的時候,神色十分木然,等她回到林家,還沒進門就聽府中哭聲一片,思及白松石所說的禍及家人之說,白瑞寧急忙趕進府去,便見林府白綾鋪地,府中下人也全都換上了雪白的孝服!
“是誰……”白瑞寧有一瞬間的脫力,多虧緣兒攙扶才沒有倒下。
“稟孫夫人,皇上下令朝中上下無論品級為太子服喪三日。”
白瑞寧忙問:“老夫人可好?”
下人道:“老夫人安好。”
白瑞寧稍稍放了心,提了裙擺直奔葑菲園。
葑菲園中,老太太神色悽然,林龐氏與白瑞怡陪伴左右,見了白瑞寧,林龐氏開口便斥,“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你竟徹底未歸?到底做什麼去了?”
白瑞寧心情不暢,無意理會林龐氏,可林龐氏竟像說上了癮,“明知母親在家惦記,有了消息也不知回來稟報,只差個丫頭回來,你到底有沒有將林家放在眼裡?”
白瑞寧心煩不已,“大舅母與其有心情在這裡喝問我,不如去打探一下大舅舅的消息,他似乎昨夜也沒有回來吧?”
她這話一出,林龐氏立時緊張起來,“他怎麼了?”
白瑞寧搖搖頭,“昨夜大舅舅到了太子府前,因太過擔心太子,便想衝進火場救人……嘖嘖……”
林龐氏的面孔頓時慘白一片,還想再問,白瑞寧卻揮了揮手,“大舅母自己去太子府前看看吧。”
林龐氏頓時懵了,連老太太都忘了回,踉踉蹌蹌地奔出門去。
林龐氏走後,白瑞寧規矩地向老夫人行了禮,“外祖母放心,大舅舅開始是想進火場救人來著,不過被人攔下了,如今他隨外公入宮去了。”
老夫人本也是嚇了一跳,不過今日受的打擊太多,來不及問個究竟林龐氏就衝出去了,此時聽白瑞寧這麼一說,便放了心,轉念又想起太子,頓時又是淚眼朦朧。
白瑞怡在旁輕聲相勸,目光卻幾次轉到白瑞寧身上,她的眼中有驚訝、有讚許還有感嘆,似乎直到此時才覺得,這個以前一直被她欺負著的長姐,真的變了許多。如果是現在的自己……白瑞怡自嘲一笑,她還哪有心思想這些,若非她的幼稚固執,非要在顧月皎面前一較高低,她豈會被人嫉妒?她的女兒豈會被人所害?至今她只要想起小平安,都會淚流滿面夜不能寐,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那個是她的女兒,除了她自己,又有誰會明白她的傷心?
白瑞寧留在了老夫人這裡,太子身亡是大事,說舉國震動也不為過,今日嘉明帝必有旨意下達安撫臣子百姓,還有對皇太孫的安置問題,與其回去瞎猜,不如留在這裡一起等消息。
派出去打聽的下人不斷傳消息回來,卻多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只知道莫如意帶著皇太孫進了清心殿,一上午也沒出來。至於其他人就候在殿外,連皇后娘娘也不例外。
皇帝對莫如意的信任似乎過了頭……白瑞寧不確定這是不是也是那“運勢”的作用,可運勢再強,要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明明在不久之前,皇帝對莫如意還是心存懷疑的。而皇帝的病久治不愈,其間又是否另有隱情?關於這些,白瑞寧本不想問得太多,可現在她卻覺得自己所知太少,就連想幫他、想替他分憂,都無從下手。
到了下午,又有消息傳出,麗貴妃被太后一道聖旨貶為庶人打入冷宮,莫如意帶禁衛軍五百,直接圍了建王府邸,建王則帶數十親隨外逃不知所蹤。
據建王府豢養的私人護衛交待,建王對太子嫉恨已久,這次奪美之事更讓建王心懷難舒,一次酒醉時曾放言要火燒太子府!
事實上,所有人的心裡都明白,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說了這樣的話,建王也不得不逃,他不逃,落到莫如意手裡,假的也成了真的,等著他的只有死路一條;可他現在逃了,結果也不會好,他與其外家蔣國公府全都成了反叛之臣,嘉明帝已下旨收回蔣家的兵權,又另派將軍趕往北疆節制三軍,更賜下尚方寶劍,如有抵抗,立斬不赦!
其後兩天,京中戒嚴,風聲鶴唳,除去早夭的大皇子與四皇子,五六七八四位皇子人人自危,皆稱病不出閉門謝客。這幾位皇子出身普通,有兩位在太子死後覺得看到曙光的,也在建王的遭遇前嚇住了手腳,至於十皇子後的皇子們,則年紀太小,並沒有參與到這場爭鬥中來。
三日後,嘉明帝下旨,冊立皇太孫為儲君,朝中雖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可也迅速被林家和徐家聯手壓了下去,原本相互較勁、視對方為競爭對手的兩家,此時緊密地合作在一起,至少在皇太孫長大成為之前,他們必須無分彼此。
建王最終在距北疆駐軍三十里外的地方被隱騰衛捉住。此時的蔣家仍在負隅頑抗,一心期待建王的到來,由他們擁立直接造反攻回京城。可他們等到的,是嘉明帝處死建王和麗貴妃的一條白綾、和一杯鴆酒。
蔣家反了,在大雍圍剿的軍隊面前,在大雍優待降軍、自家人不殺自家人的呼喊聲中,蔣家軍隊中一些將官帶著手下兵勇直接逃回了大雍一方,有人帶頭之下,這些本為大雍勇士、卻被蔣家利用扣上“反賊”罪名的兵勇紛紛反抗,蔣家之勢頓十之去八,蔣家眼見大局無望,帶著嫡系衛隊連夜奔逃,隱於大雍最北端的極大山脈中。
一個風頭極盛,可與皇后太子一較高下的名門大族,在短短數月間隕落。
可這並不是讓大雍官員最為感嘆唏噓的,蔣家雖有餘部殘存,可已不足為患,經過極劇動盪的京城在平靜了三個月後,又有人在這片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暗涌的深潭中投入一枚足以掀起巨派的石子。
一道將莫如意歸入宗牒的旨意自清心殿悄無聲息地發下,短短兩個時辰,已傳遍了整個朝野。
莫如意歸姓為龍,封理政王。
正文第一百八十七章死穴
第一百八十七章死穴
太子遇難、建王伏誅、冊立皇儲……所有的事情都在九月前一一落幕,經過一個多月的人心惶惶,大雍朝野又重新歸於正軌,除了嘉明帝上朝的時間越來越少外,理政王的身影開始漸漸地出現在百官的視野之中。
嘉明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清心殿。
清心殿是皇帝休憩的地方,因鄰近御書房,嘉明帝批閱奏章晚了,便常常就近在此休息,時間一久便習慣了這裡,倒比正經的乾寧宮更像寢殿了。
此時清心殿內寂靜無聲,侍立殿間的幾個近侍噤若寒蟬,連呼吸都小心翼翼地。
殿內暖閣暖意熏人,案上的龍涎香散發著讓人心寧神靜的香氣,明黃的龍床上,嘉明帝面色枯萎,眼睛半睜半合地,像昏昏欲睡,又像是努力地在睜大眼睛,想看清眼前的人。
龍床旁,坐著一道清雋的身影,白袍錦帶,發如重墨,秀麗聰慧的眼睛像極了當年的那個人。
“新貢上來的蜜橘,皇上嘗嘗吧。”那人手指靈巧地剝開一隻蜜橘交在近侍保祿手中,又接過宮人奉上的絹帕擦了擦手。
上好的新鮮蜜橘被保祿細細摘去脈絡放入嘉明帝口中,嘉明帝卻只是含著,似乎連咬下去的力氣都沒有。
“看來皇上不喜歡咬著吃。”莫如意站起身來,隨口吩咐一句,“榨了汁來餵皇上喝。”
保祿忙應道:“是。”
其實皇上並不喜歡吃蜜橘,以往貢上來的蜜橘都是分賞給各宮吃的,皇上連嘗嘗都不喜歡。可這話保祿不敢說,面對這新冊的理政王,只需應“是”,其他的……看著嘉明帝現在的樣子,保祿不是不心痛,自小服侍嘉明帝長大,感情自然深厚,他知道嘉明帝不妥,可又說不出到底是哪裡不妥,替嘉明帝看病的大夫換了一茬又一茬,其中不乏他私下裡由宮外帶進的大夫,可他們無一例外,全都對嘉明帝的病說不出原由,就算是……保祿想,就算是這位理政王真有那麼大的能耐買通了所有的御醫,可這宮外帶進來的郎中總不會騙人,可全都如此,至多說嘉明帝氣血兩虛,至於為什麼,又是各說各的道理。
保祿懷疑過莫如意,認為他給嘉明帝下了藥,卻始終沒有證據,端來的食物湯水他都暗中嘗試,也並未發現什麼異樣……想到這裡,保祿眼皮一跳,轉眼看去,正對上理政王那幽暗深沉的目光,不由心中一驚,連忙吩咐小太監去榨蜜橘汁。
莫如意走到距龍床不遠的桌案前,信手拿起案上放置的一卷聖旨,“蔣賊叛逃後,北疆軍中人心動盪,應儘快派下大將軍坐鎮三軍,袁天放三代忠良,為人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族中也有多人在軍中效力,是年輕將領中的佼佼者,我擬讓他去接任此位,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嘉明帝的嘴唇動了動,卻沒有發出聲音。莫如意展開聖旨,拿起擱置在紫檀嵌寶台上的御用寶璽,也不等他的回答,逕自朝聖旨上壓了下去。
“去袁府宣旨。”莫如意將聖旨遞給保祿,而後抬步離開清心殿。
保祿拿著那捲聖旨,心間萬般滋味,嘉明帝在位二十餘年,政績頗豐,也很受百姓愛戴,不想如今竟成了病榻上的傀儡……保祿傷心不已,突聞極低的一聲呼喚。
那聲音保祿聽了幾十年,絕不會聽錯!可再看嘉明帝,依舊是那樣呆呆怔怔毫無精神的模樣。
保祿頓時頭皮一麻,立時摒退左右,試探地喚了句,“皇上?”
嘉明帝黯淡的眼睛緩緩轉動,極為艱難地看了他一眼。
保祿立時撲到床前潸然淚下,不顧尊卑地抓住嘉明帝的手,“皇上,您醒了?”
“你今天不來找我,我也要去找你。”看著沉默不語的白瑞寧,白松石疲憊而無奈,“我起初雖沒去尋這地方,可心裡總是技癢,也想見識見識這三煞絕地的威力,所以後來你找我,我便應了,可心裡對這地方的威力還是不信,直到如意運勢初現……我想你去勸勸他,將他母親的遺骨起出,或許還來得及,他也能得到善終。”
去勸他?這三個字在白瑞寧腦子裡出現了僅一剎那,就被她全然否定。
“他不會聽的。”
縱然他會聽,他起出了林明秀的遺骨,可往後的日子,也不是他想過的了。
一直沒有說話的無思大師突然問道:“那三煞羅桓地之所在,是否只有白施主一人知道?”
白松石點了點頭。
白瑞寧離開白府的時候,神色十分木然,等她回到林家,還沒進門就聽府中哭聲一片,思及白松石所說的禍及家人之說,白瑞寧急忙趕進府去,便見林府白綾鋪地,府中下人也全都換上了雪白的孝服!
“是誰……”白瑞寧有一瞬間的脫力,多虧緣兒攙扶才沒有倒下。
“稟孫夫人,皇上下令朝中上下無論品級為太子服喪三日。”
白瑞寧忙問:“老夫人可好?”
下人道:“老夫人安好。”
白瑞寧稍稍放了心,提了裙擺直奔葑菲園。
葑菲園中,老太太神色悽然,林龐氏與白瑞怡陪伴左右,見了白瑞寧,林龐氏開口便斥,“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你竟徹底未歸?到底做什麼去了?”
白瑞寧心情不暢,無意理會林龐氏,可林龐氏竟像說上了癮,“明知母親在家惦記,有了消息也不知回來稟報,只差個丫頭回來,你到底有沒有將林家放在眼裡?”
白瑞寧心煩不已,“大舅母與其有心情在這裡喝問我,不如去打探一下大舅舅的消息,他似乎昨夜也沒有回來吧?”
她這話一出,林龐氏立時緊張起來,“他怎麼了?”
白瑞寧搖搖頭,“昨夜大舅舅到了太子府前,因太過擔心太子,便想衝進火場救人……嘖嘖……”
林龐氏的面孔頓時慘白一片,還想再問,白瑞寧卻揮了揮手,“大舅母自己去太子府前看看吧。”
林龐氏頓時懵了,連老太太都忘了回,踉踉蹌蹌地奔出門去。
林龐氏走後,白瑞寧規矩地向老夫人行了禮,“外祖母放心,大舅舅開始是想進火場救人來著,不過被人攔下了,如今他隨外公入宮去了。”
老夫人本也是嚇了一跳,不過今日受的打擊太多,來不及問個究竟林龐氏就衝出去了,此時聽白瑞寧這麼一說,便放了心,轉念又想起太子,頓時又是淚眼朦朧。
白瑞怡在旁輕聲相勸,目光卻幾次轉到白瑞寧身上,她的眼中有驚訝、有讚許還有感嘆,似乎直到此時才覺得,這個以前一直被她欺負著的長姐,真的變了許多。如果是現在的自己……白瑞怡自嘲一笑,她還哪有心思想這些,若非她的幼稚固執,非要在顧月皎面前一較高低,她豈會被人嫉妒?她的女兒豈會被人所害?至今她只要想起小平安,都會淚流滿面夜不能寐,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那個是她的女兒,除了她自己,又有誰會明白她的傷心?
白瑞寧留在了老夫人這裡,太子身亡是大事,說舉國震動也不為過,今日嘉明帝必有旨意下達安撫臣子百姓,還有對皇太孫的安置問題,與其回去瞎猜,不如留在這裡一起等消息。
派出去打聽的下人不斷傳消息回來,卻多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只知道莫如意帶著皇太孫進了清心殿,一上午也沒出來。至於其他人就候在殿外,連皇后娘娘也不例外。
皇帝對莫如意的信任似乎過了頭……白瑞寧不確定這是不是也是那“運勢”的作用,可運勢再強,要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明明在不久之前,皇帝對莫如意還是心存懷疑的。而皇帝的病久治不愈,其間又是否另有隱情?關於這些,白瑞寧本不想問得太多,可現在她卻覺得自己所知太少,就連想幫他、想替他分憂,都無從下手。
到了下午,又有消息傳出,麗貴妃被太后一道聖旨貶為庶人打入冷宮,莫如意帶禁衛軍五百,直接圍了建王府邸,建王則帶數十親隨外逃不知所蹤。
據建王府豢養的私人護衛交待,建王對太子嫉恨已久,這次奪美之事更讓建王心懷難舒,一次酒醉時曾放言要火燒太子府!
事實上,所有人的心裡都明白,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說了這樣的話,建王也不得不逃,他不逃,落到莫如意手裡,假的也成了真的,等著他的只有死路一條;可他現在逃了,結果也不會好,他與其外家蔣國公府全都成了反叛之臣,嘉明帝已下旨收回蔣家的兵權,又另派將軍趕往北疆節制三軍,更賜下尚方寶劍,如有抵抗,立斬不赦!
其後兩天,京中戒嚴,風聲鶴唳,除去早夭的大皇子與四皇子,五六七八四位皇子人人自危,皆稱病不出閉門謝客。這幾位皇子出身普通,有兩位在太子死後覺得看到曙光的,也在建王的遭遇前嚇住了手腳,至於十皇子後的皇子們,則年紀太小,並沒有參與到這場爭鬥中來。
三日後,嘉明帝下旨,冊立皇太孫為儲君,朝中雖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可也迅速被林家和徐家聯手壓了下去,原本相互較勁、視對方為競爭對手的兩家,此時緊密地合作在一起,至少在皇太孫長大成為之前,他們必須無分彼此。
建王最終在距北疆駐軍三十里外的地方被隱騰衛捉住。此時的蔣家仍在負隅頑抗,一心期待建王的到來,由他們擁立直接造反攻回京城。可他們等到的,是嘉明帝處死建王和麗貴妃的一條白綾、和一杯鴆酒。
蔣家反了,在大雍圍剿的軍隊面前,在大雍優待降軍、自家人不殺自家人的呼喊聲中,蔣家軍隊中一些將官帶著手下兵勇直接逃回了大雍一方,有人帶頭之下,這些本為大雍勇士、卻被蔣家利用扣上“反賊”罪名的兵勇紛紛反抗,蔣家之勢頓十之去八,蔣家眼見大局無望,帶著嫡系衛隊連夜奔逃,隱於大雍最北端的極大山脈中。
一個風頭極盛,可與皇后太子一較高下的名門大族,在短短數月間隕落。
可這並不是讓大雍官員最為感嘆唏噓的,蔣家雖有餘部殘存,可已不足為患,經過極劇動盪的京城在平靜了三個月後,又有人在這片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暗涌的深潭中投入一枚足以掀起巨派的石子。
一道將莫如意歸入宗牒的旨意自清心殿悄無聲息地發下,短短兩個時辰,已傳遍了整個朝野。
莫如意歸姓為龍,封理政王。
正文第一百八十七章死穴
第一百八十七章死穴
太子遇難、建王伏誅、冊立皇儲……所有的事情都在九月前一一落幕,經過一個多月的人心惶惶,大雍朝野又重新歸於正軌,除了嘉明帝上朝的時間越來越少外,理政王的身影開始漸漸地出現在百官的視野之中。
嘉明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清心殿。
清心殿是皇帝休憩的地方,因鄰近御書房,嘉明帝批閱奏章晚了,便常常就近在此休息,時間一久便習慣了這裡,倒比正經的乾寧宮更像寢殿了。
此時清心殿內寂靜無聲,侍立殿間的幾個近侍噤若寒蟬,連呼吸都小心翼翼地。
殿內暖閣暖意熏人,案上的龍涎香散發著讓人心寧神靜的香氣,明黃的龍床上,嘉明帝面色枯萎,眼睛半睜半合地,像昏昏欲睡,又像是努力地在睜大眼睛,想看清眼前的人。
龍床旁,坐著一道清雋的身影,白袍錦帶,發如重墨,秀麗聰慧的眼睛像極了當年的那個人。
“新貢上來的蜜橘,皇上嘗嘗吧。”那人手指靈巧地剝開一隻蜜橘交在近侍保祿手中,又接過宮人奉上的絹帕擦了擦手。
上好的新鮮蜜橘被保祿細細摘去脈絡放入嘉明帝口中,嘉明帝卻只是含著,似乎連咬下去的力氣都沒有。
“看來皇上不喜歡咬著吃。”莫如意站起身來,隨口吩咐一句,“榨了汁來餵皇上喝。”
保祿忙應道:“是。”
其實皇上並不喜歡吃蜜橘,以往貢上來的蜜橘都是分賞給各宮吃的,皇上連嘗嘗都不喜歡。可這話保祿不敢說,面對這新冊的理政王,只需應“是”,其他的……看著嘉明帝現在的樣子,保祿不是不心痛,自小服侍嘉明帝長大,感情自然深厚,他知道嘉明帝不妥,可又說不出到底是哪裡不妥,替嘉明帝看病的大夫換了一茬又一茬,其中不乏他私下裡由宮外帶進的大夫,可他們無一例外,全都對嘉明帝的病說不出原由,就算是……保祿想,就算是這位理政王真有那麼大的能耐買通了所有的御醫,可這宮外帶進來的郎中總不會騙人,可全都如此,至多說嘉明帝氣血兩虛,至於為什麼,又是各說各的道理。
保祿懷疑過莫如意,認為他給嘉明帝下了藥,卻始終沒有證據,端來的食物湯水他都暗中嘗試,也並未發現什麼異樣……想到這裡,保祿眼皮一跳,轉眼看去,正對上理政王那幽暗深沉的目光,不由心中一驚,連忙吩咐小太監去榨蜜橘汁。
莫如意走到距龍床不遠的桌案前,信手拿起案上放置的一卷聖旨,“蔣賊叛逃後,北疆軍中人心動盪,應儘快派下大將軍坐鎮三軍,袁天放三代忠良,為人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族中也有多人在軍中效力,是年輕將領中的佼佼者,我擬讓他去接任此位,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嘉明帝的嘴唇動了動,卻沒有發出聲音。莫如意展開聖旨,拿起擱置在紫檀嵌寶台上的御用寶璽,也不等他的回答,逕自朝聖旨上壓了下去。
“去袁府宣旨。”莫如意將聖旨遞給保祿,而後抬步離開清心殿。
保祿拿著那捲聖旨,心間萬般滋味,嘉明帝在位二十餘年,政績頗豐,也很受百姓愛戴,不想如今竟成了病榻上的傀儡……保祿傷心不已,突聞極低的一聲呼喚。
那聲音保祿聽了幾十年,絕不會聽錯!可再看嘉明帝,依舊是那樣呆呆怔怔毫無精神的模樣。
保祿頓時頭皮一麻,立時摒退左右,試探地喚了句,“皇上?”
嘉明帝黯淡的眼睛緩緩轉動,極為艱難地看了他一眼。
保祿立時撲到床前潸然淚下,不顧尊卑地抓住嘉明帝的手,“皇上,您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