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頁
這個故事裡,囊括了我自己的很多認知,也許因為塞得太多,把它都撐變形了,笑,而且它太長了,我從來沒有寫過這麼長的東西,接近九士萬,老天爺,什麼故事值得寫這麼多字兒出來呢?就因為我也是屬螞炸的放養派,所以不管是種花還是寫作,都不喜歡太拘束,植物嘛,就先盡著它長枝葉長果實再說(我養的寵物、我種的花,全都驚人的健壯~);小說,就盡著它自己說故事,我先要信任它,它自己會知道怎麼辦的。而且我始終感覺,不是我在寫故事,是故事在操控我。它,故事本身早就存在了,存在於某個宇宙,我只是偶爾路過,瞥了一眼,發現“咦?好有趣的樣子!”(那種心情,估計就和看見陳冠希家電腦的修理工一樣),於是我在那個縫隙前停下來,拿著某些工具,小心翼翼撕開它的防護膜,企圖看見更多有趣的東西,然後,再以一種傳播八卦的熱忱,將它說給我的朋友們聽。
所以,這種“寫作方式”,不可能有什麼大綱,更不可能先給弄個綱要貼在前面,那樣的話就像給植物罩上個水泥罩,文就“死”了。我只能邊寫邊等它逐步生長,逐步“自現”,並且一定得反覆修改。坦白而言,這麼多年來,我從未成功地在結束之前“全盤把握”過文章的方向,因為它根本就不聽我的。這篇文,是一株非常……奇怪的植物,無數矛盾與衝突都被裹在了裡面,如果有誰從頭到尾都喜歡這篇小說,那我想,他可真算是個胸懷寬大的人了。
另外,之所以這個故事裡完全看不見政府作為,那是因為它沒有必要出現,我要寫的,和現實的行政操作一點關係都沒有,莫如說,文中所提到的“上面”,其實是一個比喻,比喻命運之神,你若稱之為宇宙的力量也可以。
命運會允許你做任何選擇,你遲早會發現你所得到的結果,全都是你自己想要的那一份‘注意’不是意識,而是潛意識。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來不讓“上面”干預人物的選擇,因為宇宙不會阻止你的任何行動。有一句老話,“如果怎麼努力都得不到你想要的,那說明在你心靈深處,根本就不想要它”。
只不過人對自己的了解,實在是少得可憐,並且誤會重重。
說到這兒,我想也許文裡面的夫差比我更明白這些,哈哈!他也是這一整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與其說喜歡他,莫如說,他是我正在實踐中的理想自我,笑。不過他的原型,是曾經與我共處一室十多天的金毛尋回犬,大名叫king,喏!連名字都很適合夫差~阿king是朋友火星的狗,也是我所見過的最迷人最英俊的狗狗。
關於春秋時期那“兩個”瑄瑄的問題,我在白起和梁毅的對談里已經解釋了一些,也就是說,之前所有的穿越行為是在同一時間軸上進行的,所以才會有真正的慕容沖被強行下線的事情發生,然而吳越的屏蔽嚴重破裂,則是因為出現了不止一條時間軸,這和之前的截然不同,近似二維和三維的區別,也像平方和立方的區別,不僅有無數個本該獨立的宇宙會重疊出現,甚至會有無數個“西施”並存(甚至很有可能她們並不是同一個人)。因此,在我個人的認知里,如果方無應不去救他的妻女,那麼瑄瑄就不會成為西施,不過,一個悲劇挽回,另一個悲劇恐怕就得誕生:那倆在林子裡當一輩子母猴子,方無應在現代社會獨自終老。
然而他還是救回了妻女,這之後,一切都定下來了,一個新的走向就此形成——雖然人物們都沒誰知道。
不過這個是討論不清的,笑,真要討論清楚了我就去瑞典領獎了。
至於故事結束之後,又該如何?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除了瑄瑄,剩下的那些孩子們又會如何,完全不知——如果有人說他知道,那他一定在說謊。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活到最後有兩個古人:方瀅。衛彬。
方瀅,我並不多麼擔心她,雖然是個女性,但她的柔韌不可小瞧,再說至少她兒子還活著。
至於衛彬,應該也會如普通的老人那樣,活很久很久……哦,我都有點不忍心說下去了,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竟然說,她聽見“年過半百的霍去病”這幾個字就想哭,擦汗,人的心,真是個奇妙的東西,世上還有比死亡這種可能性降低為零更糟糕的東西麼?比起早亡的英魂,我更喜歡矍鑠的老頭子——我就是喜歡老婆孩子熱炕頭,好吧我天生沒有浪漫細胞。Orz
如果真的變成了老頭,衛彬會覺得寂寞麼?也許吧。不過我一直覺得我筆下的他是個很特殊的存在,不像其他古人那樣熱衷干抱團,自始至終他都是游離於外,哪怕平日融洽相處。這一點他和方無應相反,性格不同、遭遇不同,造成人的需求也不同。
這樣與他人保持心靈距離、從而能夠存留更多“自我”的生活方式,我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它似乎更適合天才——天才需要巨大專注力給自己那偉大事業——卻不見得適合普通人,就像方無應的那種人生,他這六十多年,倒是一直都很投入,可總體來看是幸還是不幸呢?真的就能拿結局來簡單概括麼?雷鈞的結局看起來很悲慘,兒子失蹤女兒又常年不肯回家,但是比起悲慘,多得是比他慘的——所謂“比較”這種行為,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這種“寫作方式”,不可能有什麼大綱,更不可能先給弄個綱要貼在前面,那樣的話就像給植物罩上個水泥罩,文就“死”了。我只能邊寫邊等它逐步生長,逐步“自現”,並且一定得反覆修改。坦白而言,這麼多年來,我從未成功地在結束之前“全盤把握”過文章的方向,因為它根本就不聽我的。這篇文,是一株非常……奇怪的植物,無數矛盾與衝突都被裹在了裡面,如果有誰從頭到尾都喜歡這篇小說,那我想,他可真算是個胸懷寬大的人了。
另外,之所以這個故事裡完全看不見政府作為,那是因為它沒有必要出現,我要寫的,和現實的行政操作一點關係都沒有,莫如說,文中所提到的“上面”,其實是一個比喻,比喻命運之神,你若稱之為宇宙的力量也可以。
命運會允許你做任何選擇,你遲早會發現你所得到的結果,全都是你自己想要的那一份‘注意’不是意識,而是潛意識。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來不讓“上面”干預人物的選擇,因為宇宙不會阻止你的任何行動。有一句老話,“如果怎麼努力都得不到你想要的,那說明在你心靈深處,根本就不想要它”。
只不過人對自己的了解,實在是少得可憐,並且誤會重重。
說到這兒,我想也許文裡面的夫差比我更明白這些,哈哈!他也是這一整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與其說喜歡他,莫如說,他是我正在實踐中的理想自我,笑。不過他的原型,是曾經與我共處一室十多天的金毛尋回犬,大名叫king,喏!連名字都很適合夫差~阿king是朋友火星的狗,也是我所見過的最迷人最英俊的狗狗。
關於春秋時期那“兩個”瑄瑄的問題,我在白起和梁毅的對談里已經解釋了一些,也就是說,之前所有的穿越行為是在同一時間軸上進行的,所以才會有真正的慕容沖被強行下線的事情發生,然而吳越的屏蔽嚴重破裂,則是因為出現了不止一條時間軸,這和之前的截然不同,近似二維和三維的區別,也像平方和立方的區別,不僅有無數個本該獨立的宇宙會重疊出現,甚至會有無數個“西施”並存(甚至很有可能她們並不是同一個人)。因此,在我個人的認知里,如果方無應不去救他的妻女,那麼瑄瑄就不會成為西施,不過,一個悲劇挽回,另一個悲劇恐怕就得誕生:那倆在林子裡當一輩子母猴子,方無應在現代社會獨自終老。
然而他還是救回了妻女,這之後,一切都定下來了,一個新的走向就此形成——雖然人物們都沒誰知道。
不過這個是討論不清的,笑,真要討論清楚了我就去瑞典領獎了。
至於故事結束之後,又該如何?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除了瑄瑄,剩下的那些孩子們又會如何,完全不知——如果有人說他知道,那他一定在說謊。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活到最後有兩個古人:方瀅。衛彬。
方瀅,我並不多麼擔心她,雖然是個女性,但她的柔韌不可小瞧,再說至少她兒子還活著。
至於衛彬,應該也會如普通的老人那樣,活很久很久……哦,我都有點不忍心說下去了,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竟然說,她聽見“年過半百的霍去病”這幾個字就想哭,擦汗,人的心,真是個奇妙的東西,世上還有比死亡這種可能性降低為零更糟糕的東西麼?比起早亡的英魂,我更喜歡矍鑠的老頭子——我就是喜歡老婆孩子熱炕頭,好吧我天生沒有浪漫細胞。Orz
如果真的變成了老頭,衛彬會覺得寂寞麼?也許吧。不過我一直覺得我筆下的他是個很特殊的存在,不像其他古人那樣熱衷干抱團,自始至終他都是游離於外,哪怕平日融洽相處。這一點他和方無應相反,性格不同、遭遇不同,造成人的需求也不同。
這樣與他人保持心靈距離、從而能夠存留更多“自我”的生活方式,我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它似乎更適合天才——天才需要巨大專注力給自己那偉大事業——卻不見得適合普通人,就像方無應的那種人生,他這六十多年,倒是一直都很投入,可總體來看是幸還是不幸呢?真的就能拿結局來簡單概括麼?雷鈞的結局看起來很悲慘,兒子失蹤女兒又常年不肯回家,但是比起悲慘,多得是比他慘的——所謂“比較”這種行為,本身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