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元嬰如此盛情相邀,兩文士自是樂意隨行。入夜之後曲江燈火通明,李元嬰帶著人入席,給人介紹了李白和蘇軾兩人。

  其他人雖沒聽說過這兩個名字,可人是李元嬰帶來的,他們自然盛情招待。

  與會之人都不算年輕了,席間所有人都喝得不多,倒是李白痛飲了許多杯,讓人覺得他是來蹭酒喝的。李白有酒便有詩,當場作詩一首,寫完還叫蘇軾寫首詞出來當酒錢。

  兩個人即興而作,其他人聽了都覺得如飲甘霖、通體舒暢,真是好詩啊!至於李白所說、蘇軾所作的詞,他們倒是聞所未聞,直至聽蘇軾抱起琵琶給他們當場彈了一曲,把新詞唱了出來,他們才知曉是怎麼回事。

  李元嬰邊聽邊跟著敲動指頭,感覺這詞作很美,旋律美,詞意也美,樂陶陶地讓蘇軾再作一首,他來給他彈琵琶伴奏。

  蘇軾也被李元嬰激起了豪情,當場又寫了一首新詞。

  李元嬰彈琵琶,蘇軾唱,其他人相和,一時間熱鬧得不得了。

  酒到酣出,李元嬰讓蘇軾給他解說詞的妙處,蘇軾給他們說了不少詞牌名,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妙,李元嬰聽得很是喜愛,叫蘇軾不用當場寫了,把過去的詞作拿出來給他們開開眼。

  蘇軾也藏著掖著,先給他們唱了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給他們唱了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分享完了詞作,又把禍水引回李白那邊,說李白的好詩可不少,讀完全都讓人精神大振。

  於是眾人又起鬨李白,賞了不少好詩。

  哪怕平時再節制著不多喝,興致來了還是每個人都喝得半醉。各家來接人時,才有人發現兩個文客不見了。沒有人看到他們是怎麼走的,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仿佛這兩個才華橫溢的人從來不曾出現過一樣。

  李元嬰被人領回家,很快呼呼大睡。

  這晚李元嬰不僅夢見了太上皇,還夢見了皇兄、夢見了皇嫂、夢見了許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李元嬰轉了個身,奇怪地想:“想生女兒的那些年我念叨了太上皇那麼久,他都不再來見我,現在怎麼又來了?來了就來了,偏還一句話都不說,真是奇了怪了。”

  不過,他都這麼老了,也生不出女兒啦,太上皇說不說話都不隨意。他都沒怨他說什麼十八個兒子,害他們滕王府足足添了十八個男丁才有了個寶貝重孫女!

  李元嬰很想得開,舒舒服服地一覺睡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他酒醒了,想起昨晚從李白蘇軾那裡聽來的好詩好吃,越讀越覺精妙無比,擊掌贊道:“這兩位可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啊!”

  魏姝好奇地追問是什麼奇才。

  李元嬰便把李白蘇軾留下的佳作抄錄給魏姝看。

  魏姝讀了也頗為讚嘆,這兩個人的詩詞各有千秋,讀來卻都酣暢淋漓,顯見兩人的心胸、抱負與文才都很不一般。

  可惜隨後幾年李元嬰屢次派人去找尋這兩人,始終不曾找到。

  這兩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仿佛只為了把那一篇篇佳作帶給他們,也留給後世的“李白詩學”和“蘇軾詞學”兩門專業一個永遠難以解開的懸念。

  只有負責組織這次組團一日游的魏徵魏判官一臉無奈:完犢子,又捅簍子了!就算這個時代不一定還能有李白蘇軾出現,你們也不能跑去賣弄自己的詩詞啊!有你們這樣的嗎?

  第241章 番外:後人說

  八月伊始, 天氣還有些炎熱, 各地卻早就開始了緊張的高考衝刺活動, 高二升高三的學生們早已返校補課。

  華亭一高也不例外,華亭一高的校長姓孔, 據說是孔子的後人, 不過隔了這麼多代, 早掰扯不清了。現在他經常吹的是自己是貞觀時期一代名臣、教育家、思想家孔穎達的後代, 當年他先祖某個孫子被滕王李元嬰拐帶到華亭, 一起建設華亭港,讓華亭蓬勃發展, 到近代更是演變成現在這個國際化大都會!

  他先祖是貞觀時期國子監的校長, 他現在是華亭一高的校長,也算是一種很好的傳承!

  孔校長在校園裡溜達,聽著教學樓里不時傳來的讀書聲或者講解聲, 心情十分愉悅,相信今年華亭一高又可以大獲豐收。他正愉快地暢想著未來,忽然看見屋頂有兩個身影一閃而過。

  孔校長眉頭一跳, 都五十五歲的人了, 一點都不嫌老態, 迅捷無比地爬樓上了天台。

  他一雙利目把整個天台掃了一遍,三下並兩下走到一處遮蔽物後,揪出了兩個膽大包天上課期間跑天台上玩耍的學生。

  一看到那兩學生,孔校長就腦仁發疼,這兩個人不是別人, 一個是他至交老李的孫子,一個是他自己的孫女。

  孔校長自稱是孔穎達的後人,這老李則自稱是滕王李元嬰的後人,平時他們喝了酒,孔校長還會讓老李叫聲老師來聽聽呢!現在,老李的孫子居然來拐帶他孫女,還帶他孫女翹課!

  孔校長氣炸了,把兩個明顯在早戀的熊孩子揪到校長辦公室訓話。

  兩個小孩老老實實聽訓,還認真表示回去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孔校長信他們才怪。

  孔校長對小李同學發出通牒:“考不上top1,別想和我孫女在一起。”

  小李同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