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二陛下聽到李君羨時就有點出神,當初他們在酒宴上不知怎地提到各自的乳名,李君羨說他乳名叫“武娘子”,他想到李淳風的預言後找了個由頭把李君羨殺了。後來證明武周確實曾取代李唐,但那個“武”並不是武娘子的武,而是武則天的武!

  李君羨是枉死了。

  李元嬰說著說著發現李二陛下走神,不由拉拉李二陛下的手說道:“皇兄,你不會臨陣退縮吧?我好不容易才想法子支開老魏的!”

  李二陛下看著對自己沒大沒小的么弟,莫名生出一種“有什麼辦法,還不是自己慣出來的”的無奈感。他看向李君羨孫子在搗鼓的那個玩意,上頭是個鼓鼓囊囊的大布球、下頭是個可以容納數人一起登上去的大籃子。

  李元嬰興沖沖拉著他進了大籃子。

  隨著熱氣升騰,布球越來越鼓、越來越圓,他們所在的大籃子也慢慢騰空。他們本來就在山上,熱氣球越升越高,他們的視野也越來越開闊,李二陛下轉頭看山,山色翠碧,花木重重疊疊,美不勝收;再往遠處看,長安城似乎變得不那麼遙遠。

  李元嬰將一把望遠鏡塞到李二陛下手上。

  李二陛下看了看李元嬰是怎麼擺弄這古怪玩意的,也跟著舉起來放到眼前往遠處看。

  長安城很快清晰地出現在他視野之中。

  和李二陛下記憶中相比,長安城似乎更大也更繁榮了,往四面延伸的江河都是運送貨物的上船和載送遊人的客船,四通八達的官道上也都是來自各地的牛車、馬車、象車和駱駝。他在通往洛陽的方向看到許多頗具異域風情的建築,出入其中的有大唐人,也有許多膚色、發色各異的異邦人,感覺像是出了長安城就能看到別的國家似的。

  偏偏這麼多“小國”混雜在一起,看起來又那麼地融洽。

  李二陛下正看得入迷,就聽底下有人焦急地高喊:“父皇,快下來吧!”

  李二陛下拿著望遠鏡朝下一看,驀然看到一張曾令自己痛心不已的臉龐。

  那是他的長子李承乾,他早早立承乾為太子,承乾卻被其他人攛掇著要造反。

  東窗事發之後,他奪了承乾的太子之位,保了承乾一命,最後卻還是白頭人送黑頭人。雉奴雖然也很好,但長子永遠是承載父母最多期望的孩子。

  眼前的承乾身穿龍袍,顯然已是登基為皇。這麼看來,他應該已經是太上皇了。

  他是怎麼當上太上皇的?

  李二陛下心中千思百轉,卻沒法窺探到底發生了什麼,畢竟眼前的一切變化實在太過巨大,他想不出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李元嬰倒是沒發現李二陛下的異常,只覺得玩得意猶未盡。不過承乾都來了,李元嬰也不好再胡作非為下去,叫旁邊的小小李聽承乾的話把熱氣球降下去。李元嬰唉聲嘆氣:“沒想到防得了老魏,防不了承乾啊,下回我們再想上來可就難了!”

  李二陛下也有些遺憾,不過他更想好好看看承乾,好好看看眼前的大唐,是以也沒太失望。落地之後,魏徵也到了,魏徵一把年紀了,頭髮白得很徹底,精神頭卻還挺足,逮著他和李元嬰就開始開噴。

  李元嬰顯然已經很習慣了,一臉認真地挨訓。

  李二陛下也聽得很認真,當初魏徵去世時他傷心極了,過後去因為種種原因把自己親自給魏徵立的碑給推掉了,說好要許給魏徵兒子的衡山也許給別人。唉,他有點對不住魏徵。

  不過,元嬰的王妃是魏徵的孫女嗎?

  李二陛下發現這麼多人裡面,李元嬰身上不對的地方最多。他不動聲色地接受每個人的勸諫,虛心保證下回再也不和李元嬰干登熱氣球這麼危險的事,便和承乾他們一起去居高而建的滕王閣吃茶說話。

  李承乾是當人兒子的,不好和魏徵一樣直接開噴,只能委婉地勸說李二陛下切莫再做這種冒險的事。

  當了皇帝,他才知道切身體會到當皇帝的難處,像當初那樣和李元嬰心血來潮弄個象馬大戰什麼的是再也不能的了。雖說魏徵已經致仕,可一個魏徵走了,有千千萬萬個魏徵入朝!

  李承乾勸說著李二陛下,莫名感覺這天的李二陛下有些不一樣,時不時會用一種令他覺得陌生的目光看著他,時而帶著些揣度,時而帶著些慈和。登基數年,李承乾每日決斷朝中事務,比從前敏銳許多,沒過多久便察覺不太對。

  李承乾轉念一想,許是因為剛登上半空就被喊下來,李二陛下心裡不太痛快。

  不管老子怎麼鬧騰,兒子管老子總是不占理的。

  李承乾只能不再勸李二陛下,改為看向在一旁被大兒子抓著教育的李元嬰。

  李元嬰看大侄子望向自己,趕緊說:“承乾你可別念我了,我都快被這小子念死了。”

  他瞅向身邊的兩個兒子,弟弟還好,只是生氣他登熱氣球不帶他;哥哥就不行了,哥哥不僅性格像老魏,念起人來也像老魏,小小年紀也不知怎麼讀完那麼多書的,整天引經據典勸他別帶著弟弟搞東搞西。

  李元嬰現在只想這兒子趕緊考個進士入朝為官,禍害李承乾去!

  李元嬰開始嘆氣:“我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早就已經考上進士了,你們兩個什麼時候考個進士給我風光風光?”




章節目錄